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婴幼儿秋季腹泻,以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主要病原体为齿轮状病毒。起病时常发热,呕吐,继之腹泻,粪便稀薄如水样或蛋花汤样。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1990~1995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6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1],多发生在10、11、12、1月秋冬寒冷季节,因此俗称秋季腹泻。该病好发生在0.5~2.0岁的婴幼儿,潜伏期1~3 d,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起病急,病初即有呕吐,然后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常伴脱水和酸中毒。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婴幼儿腹泻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入秋后,"秋季腹泻"进入高发期,由此成为不少父母担惊受怕的重要疾病。秋季腹泻一般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童。引起宝宝发生腹泻的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为轮状病毒。每年9月至11月秋季都是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发季节。秋季腹泻一般起病急,开始1~3天会有明显的发烧、呕吐,随后开始出现腹泻,拉"蛋花汤"样稀水便,没有明显的黏液和脓血,并且次数多,  相似文献   

4.
秋季腹泻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为病毒感染,尤其轮状病毒多见,即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呼吸道感染为主。近年来发现该病伴有心肌损伤的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作者通过回顾性研究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酶谱的改变,从而探讨秋季腹泻合并有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该病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轻者腹泻和呕吐,重者发生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婴幼儿腹泻以秋季发病率最高,其中急性腹泻多发生在2岁以下幼童[1],且大约5%为1岁左右的幼儿.现从婴幼儿的胃肠道生理特点及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因、症状及用药等方面来全面分析其发病及用药机理.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以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儿科常见肠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只给予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支持治疗。笔者采用法国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的思密达(Smect、双八面体蒙脱石)配合硝苯地平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78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1,2],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秋冬季多发,常在3岁以下儿童中流行,是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类型之一.往往起病急,常伴有发热、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以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为主,无腥臭味,大便次数多、量多,易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往往病程长,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我科从2008年10月~2011年1月应用热毒宁联合思连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1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其病原体为轮状病毒,临床特点为频繁呕吐、腹泻、发热,可导致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中毒。我院自2006年5月-2008年3月共收治轮状病毒腹泻患儿216例.治疗组使用山莨菪碱静脉点滴及干扰素肌内注射治疗11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潘生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魏坪 《天津药学》2009,21(2):37-37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多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以发热、呕吐、排蛋花汤样大便为临床特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采取对症处理。近两年尝试采取口服潘生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杜涛 《贵州医药》2009,33(4):334-335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腹泻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以腹泻稀水样、蛋花汤样便,呕吐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合并脱水,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为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和心肌损害的程度,我们对60例急性期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急性腹泻多发生秋冬季节,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与婴幼儿的免疫(特别是体液免疫)功能发育不够成熟有关。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呈白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多数伴发热及呕吐,对此病尚无特殊疗法。目前,近年来发现一些老药用于控制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现简要概述如下:1 聚细胞:在采用纠正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用药  相似文献   

12.
蒋俊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67-216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确诊为轮状病毒腹泻的病例进行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共检测230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其中检出轮状病毒78例.7~24个月龄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0.52%,高于0~6个月龄组、25 ~48个月龄组的22.41% 、21.33%(x2=11.943、15.321,均P<0.01).冬季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占64.10%;其次为秋季,占28.57%.临床症状以水样便为主,占91.03%,伴有发热47例,呕吐25例,脱水13例,肠道外脏器受累36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致使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好发于秋冬季,应做好相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多发生在秋冬季,常见的病原为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倾向。呕吐、腹泻、发热为其突出表现,呕吐、腹泻严重时,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该病每年都有1次流行,3—4年一次大流行。该病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胃复安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杏茶 《河北医药》2011,33(15):2292-2292
轮状病毒腹泻是多发于婴幼儿的季节性流行病,起病急,病初1—2d常伴有呕吐,大多数患儿呕吐频繁,呕吐量多,食后即吐,几乎不能进食水。随后出现腹泻,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中药内服结合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发生在秋季的水样便腹泻以轮状病毒肠炎多见。轮状病毒能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缺乏,尤其乳糖酶最易受累,导致渗透性腹泻。小儿秋季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抗生素和西药抗病毒药疗效不明显。作者采用中药内服结合敷脐治疗秋季腹泻患儿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秋季腹泻多发生于10~11月份,发病年龄以0.5~3岁最多见.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主要是轮状病毒,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临床特:感冒、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相似文献   

17.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发病年龄6~24个月,母乳儿在感染期比非母乳儿腹泻程度重.在治疗方面,家长及少数基层医师多急于应用抗生素,导致在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基础上增加了肠道菌群紊乱,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笔者采用微生态加肠黏膜保护疗法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病,好发于10~12月,多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又称小儿秋季腹泻,是常见的小儿腹泻病之一,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并形成毒血症,造成神经和循环系统的损害。近年来认为,人类RV也可侵犯全身多个  相似文献   

19.
<正>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的病原体,该病在每年的秋冬季流行,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可伴发热,严重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补充电解质液及补充肠道益生菌为主,本文采用穴位贴敷贴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腹泻,观察其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10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所有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轮  相似文献   

20.
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2年我们应用潘生丁及V_(K(?))治疗秋季腹泻1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1989年1月至1991年1月住院及门诊患儿,均为6月—2岁的婴幼儿。病程在3天以内的40例,4—5天的60例。呕吐、发热、腹痛、哭闹不安、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5—20次,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酸中毒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镜检无红白细胞,可见脂肪球,血象多正常,由于条件所限未做培养及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