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口、咽、食管部位的组织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疾病、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2.5%[1]。吞咽障碍病人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入胃内,易产生误吸,从而引起反复的误吸性肺炎,造成病人进食恐惧,进而引起摄入不足,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针对吞咽障碍病人经口进食的高误吸危险及严重营养不良的高发率,留置胃管是现阶段解决吞咽障碍病人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海林  任兴珍  周翔  李游 《全科护理》2016,(16):1655-1657
[目的]探讨后颅窝术后吞咽障碍病人的饮食护理。[方法]对32例后颅窝术后出现吞咽障碍的病人通过评估吞咽障碍原因、改变食物性状和进食姿势等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确保饮食安全,细化饮食护理规范。[结果]32例后颅窝术后吞咽障碍病人安全进食,6例病人术后留置胃管3d~5d,无一例误吸。[结论]通过评估吞咽障碍原因、改变食物性状和调整病人进食姿势等方法可确保后颅窝术后吞咽障碍病人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28例带留置胃管出院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及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意外拔管、堵管、反流、误吸、鼻黏膜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以及鼻饲并发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照顾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观察组意外拔管、堵管、反流、误吸、鼻黏膜机械性损伤、腹泻、便秘、胃潴留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顾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及具有处理问题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居家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病人依从性和照顾者的技能水平,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入院第1天和第28天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出院时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5.71%,对照组为31.42%和1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能降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容积黏度吞咽试验在神经系统疾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喂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7例,洼田饮水试验筛查为2级及以上,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2)与试验组(n=65)。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2级的患者给予饮食指导,3级及以上留置胃管实施管饲饮食;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个体化的喂养方案。结果 试验组管饲饮食实施率少于对照组(24.59%与44.68%,P=0.028),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10.13d与14.05d,P=0.035),经口进食患者临床误吸征象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17.39%与42.13%,P=0.021)。结论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可以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合适的喂养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胃管留置,缩短管饲饮食时间。同时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精准的饮食指导方案,保障进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琦  王晓红 《护理研究》2008,22(32):2979-2979
脑梗死病人中约51%有吞咽障碍[1],病损严重时可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病人不能进食,造成营养不良或食物误吸入肺内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严重时危及生命,给治疗带来困难.脑卒中伴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病人随时都有发生误吸的可能,即刻留置鼻胃管可以将这种可能降低[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变食物性状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的影响。[方法]将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可自主选择食物进食,试验组根据病人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法(VFSS)结果调整食物的性状后进食,比较两组病人误吸情况。[结果]对照组误吸率为26.7%,试验组误吸率为3.3%,两组误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改变食物性状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病人的误吸率。  相似文献   

8.
丁亚芳 《护理研究》2005,19(27):2509-2510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吞咽障碍病人进食时误吸的影响,以预防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方法]选择吞咽障碍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2例,对照组78例.实验组于入院后即接受专门的饮食指导,对照组重度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中度、轻度吞咽障碍者协助自行进食.观察病人进食后呛咳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吞咽障碍病人呛咳、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8),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鼻胃管并实施常规鼻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食物形态进行改变后尝试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留置鼻胃管天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各级别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留置鼻胃管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 32%)显著高于对照组(8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能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操作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在预防老年脑梗死病人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老年脑梗死病人312例,按入院时间的单双数顺序分为两组,各156例,研究组在入院24h内完成SSA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预测,确定误吸发生的危险级别,分析其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误吸预防宣教。观察两组干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7.7%,对照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使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进行误吸风险预测,及早发现吞咽障碍病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在预防老年脑梗死病人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老年脑梗死病人312例,按入院时间的单双数顺序分为两组,各156例,研究组在入院24h内完成SSA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误吸风险预测,确定误吸发生的危险级别,分析其引起误吸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误吸预防宣教。观察两组干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7.7%,对照组半年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3,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使用SSA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进行误吸风险预测,及早发现吞咽障碍病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一2017年12月在某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1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床头建立食物性状进食监测单,对患者早期进食训练进行监测与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吞咽筛查及饮食护理指导。结果 治疗后两组呛咳、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胃管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自我概念得分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胃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满意度,激发护士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儿米粉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安全进水及流质食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145例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9例。在病人进水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予婴儿米粉,对照组予食物凝固粉,均调配成糊状进食。评估两组病人进糊状食物10 d间发生误吸及吸入性肺炎情况,比较两组病人入院确诊时、糊状饮食第5天和第10天的洼田饮水测试结果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进糊状食物10 d间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病人入院确诊时、糊状饮食第5天和第10天的洼田饮水测试结果及体重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婴儿米粉与食物凝固粉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均可起到防误吸作用,增加经口进食乐趣,且营养丰富均衡、经济实用、购买简便,可作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增稠食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定量保温喂食器在中风病人喂食训练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设计多功能定量保温喂食器。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中风后存在吞咽障碍实施喂食训练的病人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5),最终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提供多功能定量保温喂食器进行喂食训练干预,对照组则是用传统的喂食器具进行喂食训练,观察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评估得分、误吸发生率、食物加热次数及喂食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50%、6.25%)优于对照组36.37%、24.24%(P<0.05);试验组加热次数和喂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功能定量保温喂食器的应用可促进中风后吞咽功能康复,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加热次数和喂食时间。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吞咽障碍既可威胁患者气道安全,又可导致误吸和吸入性肺炎,造成进食量减少引起营养不良,留置胃管可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的营养摄入问题,是神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的有效治疗措施[1]。但因急性脑卒中意识障碍、球麻痹、吞咽障碍、咽喉肌群功能失调、不合作等原因,常规操作当胃管从鼻腔进入时常引起患者鼻黏膜出血、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导致插管失败[2],甚至屡次失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提高脑卒中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减少插管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采用在留置胃管中把石蜡油改为丁卡因胶浆的方法,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种胃管留置长度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脑卒中病人胃管留置最佳长度。[方法]将我院182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n=58)、观察A组(n=60)和观察B组(n=64),对照组胃管留置长度为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的体表距离(45cm~55cm),观察A组胃管留置长度为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的体表距离再延长15cm(60cm~70cm),观察B组胃管留置长度为病人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55cm~65cm),比较3组病人胃管置入胃内情况及反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情况。[结果]对照组53例(91.38%)胃管末端位于贲门部,观察A组44例(73.33%)胃管末端位于幽门部,观察B组55例(85.94%)胃管末端位于胃体部;观察A组、观察B组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A组、观察B组胃内残留量和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8例(13.33%)胃管在胃内扭曲或打结,2例(3.33%)进入十二指肠。[结论]以病人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55cm~65cm)留置胃管,方法简便,适于不同身高的脑卒中病人。  相似文献   

17.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8.
刘琦  王晓红 《护理研究》2008,22(11):2979-2979
脑梗死病人中约51%有吞咽障碍^[1],病损严重时可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病人不能进食,造成营养不良或食物误吸入肺内致吸人性肺炎或窒息.严重时危及生命,给治疗带来困难。脑卒中伴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病人随时都有发生误吸的可能,即刻留置鼻胃管可以将这种可能降低^[2]。吸痰是协助病人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操作^[3]。昏迷或吞咽困难病人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易聚集潴留,而常规的吸痰方法无法吸净咽喉部分泌物,造成分泌物下坠引起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静脉足泵应用于跟骨骨折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9例跟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为常规护理,包括抬高患足、指导功能锻炼、应用冰敷以及药物治疗;试验组3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动静脉足泵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足跟部最宽度,术前、术后和总住院天数,术前、术后出现并发症例数。[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患足跟部最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前1 d、术后6 h、术后第5天患足跟部最宽度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前肿胀减轻率为(74.03±14.99)%高于对照组(61.26±16.05)%(P0.05);试验组病人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前出现张力性水疱或血疱发生率为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4.1%(χ~2=10.234,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皮瓣坏死、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9.41%(χ~2=9.879,P0.05)。[结论]动静脉足泵应用于跟骨骨折病人的围术期,可明显改善患肢肿胀,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误吸知识预防宣教,根据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每周应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胃管后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饲吞咽障碍患者使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拔管时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