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芳  朱斌慧  梁君 《天津护理》2003,11(6):294-295
通过对150例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发生6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的护理,认为做好心理护理、药物膀胱灌注、指导锻炼膀胱功能、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膀胱炎是子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的常见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8%,常以血尿为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宫颈癌转移,是较难处理的放射性反应。我科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收治的56例放射性膀胱炎中,38例经补液、卡血、抗炎等治疗后,出血难以控制而行膀胱潮式引流、膀胱内灌注药物、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等方法控制症状,达到止血目的。现将这38例病人的临床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OM)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较常见的急性反应,常在放射治疗2~3周后出现,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而加重,发生率为100%。查体可见口咽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白膜形成。症状严重者影响到患者的吞咽、语言及睡眠,使患者对治疗计划的承受能力降低,甚至被迫中断放射治疗或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OM)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较常见的急性反应,常在放射治疗2~3周后出现,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而加重[1], 发生率为100%[2-3].查体可见口咽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白膜形成.症状严重者影响到患者的吞咽、语言及睡眠,使患者对治疗计划的承受能力降低,甚至被迫中断放射治疗或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料和方法  本组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 12例 ,男 2例 ,女10例 ;年龄 36~ 77岁 ,平均 5 4岁 ;宫颈癌 6例 ,直肠癌 3例 ,子宫内膜腺癌 2例 ,前列腺癌 1例 ;放射线为6 0 钴γ线或高能X线 ,放射剂量 4 2 0 0~ 70 0 0cGy ;放疗后发病时间 3个月~ 8年 ;表现严重全程肉眼血尿 11例 ,终末血尿 1例 ,伴尿频、尿急 2例 ,5例出现贫血 ,2例需输血治疗。膀胱镜检查三角区和底部、部分侧壁粘膜充血水肿 ,血管纹理不清或血管呈丛状扩张 ,严重时粘膜坏死并有散在溃疡 ,活动出血。部分病例治疗前曾进行过膀胱灌注药物、电灼治疗 ,但疗效欠佳。  患…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膀胱炎是下腹部疾病放疗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随着放疗病人的日益增多,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绝大多数病人是宫颈癌放疗后,少数可见于直肠癌等盆腔肿瘤放疗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性顽固性肉眼血尿,部分患者伴尿频、尿急、尿痛,一般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19...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自我护理指导,提高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的的生活质量及疼痛耐受能力。方法回顾我科2009年1月~12月53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教会患者减轻疼痛、缓解压力和减轻膀胱刺激症的方法。结果患者均好转出院,出院前疼痛、尿频、尿急、性交疼痛及焦虑的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IC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耐受力。  相似文献   

9.
1997—03/2007—05我们共收治44例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患者,疗效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28例,年龄33~72(平均58.7)岁。血尿程度判断标准:轻度为肉眼血尿呈红色、透亮或淡红色;中度为尿液呈血色;重度为尿色深红伴血块。患者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25例,重度出血8例,其中膀胱填塞4例;膀胱出血距放疗后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2a,平均2.7a。宫颈癌术后19例,前列腺癌术后12例,直肠癌术后10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凝血酶原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属于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虽然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若不能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及护理干预,则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针对鼻咽癌主要采取放疗治疗方案,但患者长期接受放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持续性治疗的依从性会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现总结分析关于放射性皮炎分类及评定标准,再分别从健康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日常生活干预、放射性皮炎预防角度探讨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措施,最后以评定等级为基线对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护理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开展科学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酶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88年至今应用凝血酶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37例。结果:31例灌注24h内尿液变清,3例48~72h变清,2例超过72h变清,1例转手术治疗。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应用经尿道选择性光汽化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例因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经尿道选择性光汽化术.结果 术后2h内肉眼血尿缓解,术后3d血尿基本消失,术后随访6~36个月,4例无肉眼血尿复发,1例术后3个月血尿复发,再次予经尿道选择性光汽化术,血尿未复发,所有病例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均逐渐缓解.结论 经尿道选择性光汽化术是一种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患者4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放射性膀胱炎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患者44例。治疗采用分步进行,未愈者进入下一步治疗。第一步:基本治疗,给予妊马雌酮口服5mg/d或静脉滴注1mg/kg及对症治疗。止血后继续口服妊马雌酮1.25mg/d。第二步:高压氧治疗。第三步:经尿道电凝治疗。第四步:膀胱灌注1%福尔马林或开放手术治疗,采用临时性尿流改道术加膀胱填塞绷带或选择性栓塞双侧膀胱动脉。结果 经第一步治疗后,治愈22例,治愈率50%(22/44);11例缓解;11例无效。第二步治疗,16例治愈,治愈率72.7%(16/22);4例缓解;2例无效。经前两步治疗后,总治愈率达86.4%(38/44)。第三步治疗,3例治愈,治愈率50%(3/6);2例缓解;1例无效。经三步治疗后,总治愈率达93.2%(41/44)。未愈3例分别进行介入、膀胱灌注和开放手术治疗,均治愈。经四步治疗后,治愈率达100%。结论 采用妊马雌酮、高压氧疗、经尿道电凝、栓塞双侧膀胱动脉(或膀胱灌注、开放手术)的四步疗法,分步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宫颈癌放疗后膀胱放射性损害的发生率。方法:对1995年-1999年收治的6例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进行分析,其中并发膀胱癌2例,膀胱颈纤维化1例。结果:放射性膀胱炎经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膀胱颈纤维化者,行永久性膀胱造瘘,2例膀胱癌中1例死亡,1例行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结论:放疗可引起膀胱炎,膀膛 及其它损害,因此行宫颈癌放疗时,应注意保护膀胱,减少照射所导致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膀胱炎多发生于患者经放射线治疗后,表现为膀胱刺激及血尿等症状,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多治标不治本。我院于1996年4月~2003年4月间采用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凝血酶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1988年至今 ,应用凝血酶溶液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 3 7例。结果 :3 1例灌注 2 4h内尿液变清 ,3例 48~ 72h变清 ,2例超过 72h变清 ,1例转手术治疗。结论 :本方法简单 ,安全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发病情况,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并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496例,采用外照射并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根治性放疗,观察所有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放射剂量、不同病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情况。结果254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病率达16.98%,其中,放射性直肠炎发病率为10.50%,放射性膀胱炎发病率为6.48%;对于放射性直肠炎,3个不同时间段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06%、10.42%、9.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7,P=0.000);对于放射性膀胱炎,3个不同时期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6,P=0.040)。结论适量减少放射剂量、优化放疗方案、尽量减少膀胱和直肠的照射能有效防止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黎蓉  赵蕾 《当代护士》2014,(4):16-18
综述了近几年针对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中医护理研究。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中药保留灌肠护理,疼痛护理,针灸治疗护理等几个方面。认为护理人员全方位护理对于放射性肠炎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肿瘤放射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皮炎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现临床上针对其防治的方法来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心理护理,预防和用药护理对放射性皮炎进行综合干预,以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放射治疗仍为主要手段之一。有报道显示,约有60%~70%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放疗[1]。然而在肿瘤放疗过程中,放射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均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2]。给原本受恶性肿瘤折磨的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阻碍患者进一步治疗。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由放疗带来的局部皮肤反应,提高其放射耐受性,从而增进肿瘤放疗效果,目前还没有统一推荐的措施。现将国内外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