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源性低钾血症的特点.方法 对108例药源性低钾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常见的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主要为利尿药53.7%、抗感染药物15.7%、激素类7.4%,且药物诱发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结论 药物诱发低钾血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需提高警惕,及时防治,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ERB)是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肌肉细胞的坏死及细胞膜的破坏,导致肌酶及肌红蛋白渗漏至血液最终随尿排出,尿液呈现血色、酱油色或茶色,称为肌红蛋白尿,其特征性表现是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肾小管坏死及肾功能衰竭。我于盛京医院急诊监护室进修时收治该病1例,患者肌酸激酶值28万没有发生肾功能衰竭,说明横纹肌溶解的预后与肌酸激酶的升高值并不一致,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于长水 《齐鲁药事》2006,25(4):250-252
血钾浓度对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尤为重要,诸多因素可致血钾降低,其中药物是导致血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钾经肾脏或消化道排泄增多,或钾向细胞内转移,使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1时称为药源性低钾血症。除常见的利尿剂和皮质激素可引起低血钾外,近年来临床上又发现一些药物可导致低血钾,本文就此作一概述,现报告如下:1常见致低钾血症药物及其机制1.1促进钾排出的药物1.1.1利尿剂和脱水剂:排钾性利尿剂是引起药源性低钾血症的最常见药物。高效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环戊噻嗪等,…  相似文献   

4.
饶峰  蔡辉  秦亚勤  李宗友 《安徽医药》2020,24(11):2325-2328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醋酸棉酚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 2019年 2月收治的 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低钾血症、横纹肌溶解的中年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该病人入院时有四肢无力、浓茶样小便,既往有妇科疾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平素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复方醋酸棉酚片、劳拉西泮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入院查体发现四肢肌力下降,辅助检查示血钾浓度明显偏低,谷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明显升高,经查阅药品说明书及复习相关文献,考虑病人合并电解质代谢紊乱、横纹肌溶解等是由于常年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所致。结果经及时停用复方醋酸棉酚片,并予加用保肝、补钾、补液等治疗,病人症状好转,复查相关指标,血钾、肌酶谱水平逐渐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在口服醋酸棉酚治疗相关疾病时,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其可能的低钾血症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注意定期复查血清钾和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抗高血压药物致低钾血症的临床循证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高血压药物导致低钾血症是老问题,但近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在低钾血症方面又有不少新的发现.使用排钾利尿剂的所有疾病患者低钾血症总发生率为21.1%,原发性高血压者的发生率在20%以上,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安慰剂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4%.低钾血症的发生和利尿剂剂量与患者年龄相关,虽然合并用药可能避免低钾血症发生,但临床上无法预测,而且可能出现高血钾.低钾患者心律失常一直倍受关注,但近来大型研究显示心律失常与低钾相关不密切,心性猝死、原发性心脏骤停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低钾血症密切相关.宜通过以下方法避免低钾血症:1利尿剂剂量要小;2排钾利尿剂要和保钾利尿剂或钾制剂合用;3适时监测血钾,即使使用联合用药方案;4对老年人使用利尿剂要特别注意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6.
颜鑫滨 《海峡药学》2015,(4):203-204
为探讨是否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对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后测定肌酸激酶( CK)值对比,根据指南,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测定白血病患者尿液中维生素C(VC)浓度,并比较HPLCMS/MS法与干化学法测定结果,分析尿液与血浆中VC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L-Ascorbic Acid-1-13C为内标,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50 mm×4.6 mm,5μm),柱温:60℃,流速:0.8 ml·min-1,流动相:甲醇(0.1%甲酸)-纯水(2 mmol·L-1乙酸胺-0.1%甲酸),梯度洗脱,进样量:5μl。质谱检测方式采用ESI负离子模式,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定量检测VC m/z 175.0→115.1,L-Ascorbic Acid-1-13C m/z 176.0→115.8。选取127例未服用VC制剂的白血病患者,分别采用HPLC-MS/MS法和干化学法测定其尿液中VC含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HPLC-MS/MS法检测患者血浆中VC浓度,对患者尿液和血浆中VC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尿液中VC浓度在1~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1),低、中、高3个浓度质控样品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0%,方法回收率为85%~110%。与干化学法相比,HPLC-MS/MS法测得的尿液中VC含量明显较低(P<0.0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68.50%。127例患者尿液中VC平均含量为(53.99±56.58)μg·ml-1,血浆中VC平均含量为(2.48±2.53)μg·ml-1,尿液VC含量明显高于血浆VC含量,结果相关性较差(r=0.451),血浆与尿液中VC浓度平均比值为0.081 0(0.004 6~0.866 7)。结论:与干化学法相比,HPLC-MS/MS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准确定量检测白血病患者尿液中VC浓度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低钾血症的常见病因,分析影响低钾血症患者肢体瘫痪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析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低钾血症7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患者中低钾周期性麻痹27例(37.0%,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16例),单纯性低钾血症19例(26.0%),药源性低血钾11例(15.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例(8.2%),肾小管酸中毒2例(2.7%),原因不明8例(11.0%).夏秋季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比例高于春冬季(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钾水平极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的患者瘫痪程度严重(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钾水平降低的程度与患者肢体瘫痪的程度呈负相关(r=-0.453,P<0.01),血清肌酸激酶增高的程度与患者肢体瘫痪的程度呈正相关(r=0.412,P<0.01).结论 以低钾周期性麻痹引起的低钾血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血清钾及血清肌酸激酶是反映低钾患者肢体瘫痪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1例37岁男性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转氨酶升高服用复方甘草酸苷25 mg,3次/d,共1个月.1个月后出现双下肢酸痛、乏力,实验室检查示血钾1.8 mmol/L,肌酸激酶8 378 U/L,考虑是复方甘草酸苷所致低血钾与横纹肌溶解.停用复方甘草酸苷并给予补钾、补液治疗10 d后,血钾升至5.1 mmol/L,肌酸激酶降至450 U/L,肌痛、乏力消失.  相似文献   

10.
惠春  林大专  孙莹 《中国药房》2010,(44):4189-4191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24例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致单纯性横纹肌溶解症7例,横纹肌溶解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横纹肌溶解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肌病3例;致肝功能异常6例;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致过敏反应2例;致过敏性休克1例;致指关节疼痛1例。24例患者中,5例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例为低钾血症伴高血压和冠心病者,1例为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其他均为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过60岁的16例(占66.67%),停药及相应治疗后22例(占91.67%)恢复正常,2例(占8.33%)死亡。结论:阿托伐他汀引发的肝功能异常、肌病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及其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测定我院72例CAPD患者的血液生化检查。血钾〈3.5mmol/L定义为低钾血症,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低钾组与非低钾组。并进行营养状况的主观综合评价(SAG)。结合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低钾血症22例(30.6%),老年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5.7%(与非老年组血钾水平比较,P〈0.05);低钾组与非低钾组相比,低钾组血钾、Scr、Bun、PA明显降低,(P〈0.05);两组尿量、超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钾水平与PA、Scr、Bun、SGA呈正相关(r=0.501,0.993,0.624,0.229,P〈0.05)。结论低钾血症可以作为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指标之一;老年CAPD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及时发现与纠正低钾血症有助于提高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低钾血症的补钾途径及相关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钾对心机、横纹肌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当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降至2·5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1],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而,为及时快速纠正低钾血症,高浓度补钾被临床所应用,但其补钾的途径、浓度和速度对提高血钾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补钾途径1·1口服钾在消化道中90%被肠道吸收,且安全可靠。因而口服补钾最直接、方便、简单易行,且维持时间也很长。其缺点是对消…  相似文献   

13.
陈兰  沈艳 《中国医药指南》2022,(24):181-183
横纹肌溶解症(RM)是以肌肉坏死和肌细胞内容物(磷酸盐、肌红蛋白、肌酸激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我院接受1例因接种人狂犬疫苗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师进行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人群中药源性低钾血症报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收集的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报告,共12 816例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纳入分析,其中低钾血症报告数110例;按照年龄、性别、药品剂型、用药时间和原患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分组统计低钾血症报告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低钾血症报告率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甘草酸二铵不良反应人群中,口服制剂组低钾血症报告率为1.72%,注射制剂组为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和用药时间增长,低钾血症报告率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注射制剂相比,口服制剂校正OR值为2.171;与青壮年组相比,中、老年组校正OR值为2.534和3.394;与用药1 d组相比,用药2~3、4~6、7~14、15~30、> 30 d以上组校正OR值为6.761、28.253、28.762、48.071、134.501;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校正OR值为3.223。结论 甘草酸二铵不良...  相似文献   

15.
1例37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再活动单独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含甘草酸苷120 mg)静脉滴注。治疗12 d,症状明显改善,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含甘草酸苷150 mg,2片/次,3次/d)和水飞蓟素(140 mg,3次/d)。服药2周,患者出现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服药25 d,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肌酸激酶( CK)8378 U/L,血钾2.2 mmol/L。当日停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水飞蓟素,结合腓肠肌活检,诊断为横纹肌溶解合并低钾血症。予氯化钾、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螺内酯。治疗10 d,肌力恢复至5级,肌张力正常,CK 459 U/L,血钾5.1mmol/L。3个月后,体格检查示双下肢正常,CK 156 U/L,血钾4.8 mmo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导致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26例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剂量及用法:每次1 000 ~1 250 mg/m^2,每日2次,口服14 d,停用7d,21 d为1周期)的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用药均超过3个周期,不超过10个周期,查找出其中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总结分析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126例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14.3%(18/126),其中卡培他滨间接导致的低钾血症占77.8%(14/18),卡培他滨直接导致低钾血症占22.2%(4/18).经过及时的口服或静脉补钾治疗,患者的血钾值均恢复正常,无患者因低钾血症退出化疗.结论 卡培他滨可直接或间接导致低钾血症,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该项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所近一年来共收治强制戒毒人员918人,其中出现血钾低于3·5mmol·L-1的有216人,占24%,一般经正常饮食,适量补钾均能恢复。其中3例病人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出现低钾,经补钾纠正后再次出现低钾1次。现报告如下:例1,男,29a,1992年起开始吸食海洛因,目前吸毒方式为静脉注射,每日3·0g,2004年12月4日入所强制戒毒。既往曾在强制戒毒期间有“低钾血症”发作,无家族史,入所后予以美沙酮脱毒治疗,戒断症状控制良好,正常饮食。入所时查血钾正常,12月8日出现双下肢无力,查血钾为2·89mmo·lL-1,EKG示:窦性心律,T波倒置,U波。诊断:低钾血症。予以补钾…  相似文献   

18.
1例23岁青年男性在使用替比夫定与干扰素α-2a联合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四肢肌肉酸痛、双下肢无力,心悸、气促伴胸痛等乳酸性酸中毒并横纹肌溶解症严重症状。实验室检查示:AST 217U.L-1,ALT 144 U.L-1,GGT 56 U.L-1,TBIL 29.7μmol.L-1,NA 1 288.3μmol.L-1;CK 925 U.L-1,LDH 991U.L-1,MGB 419.5μg.L-1。经停用相关药物及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并趋于稳定,1月后出院。临床医生应当对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联用引起的药源性肌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出现药源性低钾血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54例肿瘤化疗患者出现药源性低钾血症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药源性低钾血症50例,治愈率达92.59%。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出现药源性低钾血症的护理中注重细节护理、心理调护和饮食指导,可有效纠正低钾血症,提高化疗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29):4082-4086
目的:研究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RM)发生的因素与规律,以期避免或减少药源性RM的发生。方法:检索、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5年1月-2014年6月)所有药物所致RM病例。对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史、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情况和RM的临床表现、出现时间、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药源性RM185例,61岁及以上者占57.8%,78.9%由调脂药引起,其中他汀类占55.7%。74.1%于用药后1月内发生,86.6%的患者经停药及治疗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有4.9%死亡。结论:高龄、合并多脏器疾病、不合理的联合或超剂量用药均为致RM的高危因素。药物治疗应注重个体化,精简用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RM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