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病死率一直以来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棘手问题。除了病因治疗外,积极对症处理有可能减少病死率。近年来研究证明:循环内皮祖细胞在修复肺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细胞。PDE-4选择性抑制剂可望用于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改善炎症和肺纤维病变。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有确切疗效。其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药物包括:乙酰半胱氨酸、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等。  相似文献   

2.
高慧芹  李娟 《首都医药》1998,5(12):46-47
目的:介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作用原理及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近年的文献资料加以整理,说明PS的应用方法。结果:通过以上介绍,应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结论:PS治疗新生儿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七氟烷是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其起效迅速,无刺激性等优点被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儿科麻醉,但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该文概括了七氟烷麻醉在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可能机制,重点论述了小儿在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治疗,以便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血气、PaO2/FiO2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71、88%,大部分患者于机械通气治疗4~7天后病情好转或缓解,9例死亡,死亡率为28.12%,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左心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旦发生,应在严密监测情况下及早给以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5.
<正>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为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肺部出现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等主要病理变化,所以引起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1])。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率增速且经X线检查显示肺部呈现弥漫性浸润阴影。临床上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以脱水减轻水肿、使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氧气疗法以及机械呼吸器,通过以上方法维持人体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缩写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威胁全世界近一百万人的生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均使用无创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数据、乳酸、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变化,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分析和观察发现,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血气情况、乳酸、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临床监测指标。结论无创通气对治疗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吸人麻醉药,具有无刺激性气味,对呼吸循环抑制轻以及诱导快、苏醒快而完全等特点,在门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氯胺酮是一种镇痛作用很强的静脉麻醉药,常用作小儿基础麻醉。我们在骨科患儿的短小手术中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呼吸机治疗;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治疗组患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呼吸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新生儿实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1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素E1(PGE1)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方面。PGE.对心绞痛、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肌梗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脑梗塞、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疗效均较好,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27例(占48.21%)患者死亡。结论多种危重病都有可能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呼吸衰竭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新中  陈行敏 《中国药业》2001,10(11):72-73
人体内含有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它具有维持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如果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就会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需要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现已开发成为一种药物。本叙述其分类与品种、 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妇产科术中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妇产科术中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与麻醉药相关的呼吸抑制6例,肺栓塞2例,产后子痫1例;呼吸衰竭发生时间:术中2例,术后1h内2例,术后8h 3例,术后23h 1例,术后7d 1例;9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一般原无肺部疾病,发生急骤,预后主要与现场急救有关,可以痊愈,但是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要重视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呼吸抑制,加强延迟性呼吸抑制的风险意识;加强术中麻醉平面的监测及术后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有高危因素者慎重选用术后镇痛.对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应早期怀疑肺栓塞、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周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11-212
目的对应用异丙酚与舒芬太尼联合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采用异丙酚与舒芬太尼联合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药物应用前后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异丙酚与舒芬太尼联合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分析机械通气的优缺点。方法纳入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过分析疾患的治愈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等症状,对比总结分析治疗经验。结果本研究3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治愈率65%,病死率3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危重疾患,积极行机助通气,治疗原发病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至2013年,于我院诊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资料中,随机抽取84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42例新生儿仅予以常规治疗,不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为对照组;而另外42例新生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人数分别为38例(90.48%)、30例(71.43%),且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以及治疗后的呼吸机有效指数、呼吸指数、氧合指数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可改善患儿氧合功能及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11例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患者经治疗后,6例治愈,死亡3例.结论: 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及时尽早的诊断ARDS并正确治疗和使用呼吸机是降低重症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诱因、临床特点,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9例,对患者的诱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的病因常为肺部感染和脓毒血症等,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青壮年组的患者多为外伤所致,老年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低于青壮年组,且两组患者在诱因以及治疗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患者的病因多为肺部感染和脓毒血症,而青壮年组患者的多为外伤所致,且老年组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要注意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规范化的治疗手段,以期提高治疗安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5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维持血容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等,起到降低并发症、提高救治率的作用。结果在及时诊断、基础治疗和抢救的基础上,1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救治成功率为56.0%;11例患者因多种原因放弃治疗,随访发现放弃治疗的患者全部死亡,病死率达44.0%。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是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合并肺部疾病高龄患者行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180例行腹部手术的肺部疾病高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罩)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用量,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较对照组稳定,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罩)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部手术的肺部疾病高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效果良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