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入院就诊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入院就诊后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抽搐惊厥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急诊抢救转住院时间、Ashworth痉挛等级、家长焦虑程度和随访1年高热惊厥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抽搐惊厥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急诊抢救转住院时间、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和高热惊厥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shworth痉挛等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急救时间,促进其症状改善,预后良好,同时可降低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孟雅  吴晓青 《妇幼护理》2022,2(4):953-955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预防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我院的 88 例急诊高热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 例)实施常规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观察组(44 例) 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热性惊厥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对照组等待时间、确诊时间、 退热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热性惊厥发生率(20.45%)高于观察组(4.55%)(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6.36%) 低于观察组(100.00%)(P<0.05)。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以优化急诊高热患儿的就诊流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热 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榆  王树静 《妇幼护理》2022,2(7):1601-1603
目的 分析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急诊 50 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联合分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检出时间、症状持续及抢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95.67%) 好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各级与对照组相比较检出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惊厥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 间和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67%)高于较对照组(73.33%)(P<0.05)。结论 改 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对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敏 《妇幼护理》2023,3(15):3572-3575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小儿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复发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问诊分诊时间、等候时间、转运时间、总急救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次数, 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 式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将2021年1月1日~8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优化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优化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急诊分诊时间、转运时间及急救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患儿家属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可缩短其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及抢救效率,临床效果更加突出,家属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在小儿惊厥急诊处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小儿惊厥的急诊抢救质量。方法:选择应用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前(2013年11月~2014年5月)及应用链式流程管理后(2014年6月~2015年6月)2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急救操作执行总分。结果:实施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后护士抢救措施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小儿抢救应用链式抢救流程管理,能有效缩短抢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璐 《妇幼护理》2023,3(6):1436-1438
目的 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102 例急诊胸 痛患者,依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51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 两组的临床指标、护理质量、抢救优良率、护理满意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 服务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胸痛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增强抢救优良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录娜娜  刘玉婷  张斌  周聪聪  王凯 《全科护理》2023,(24):3390-3393
目的:探讨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儿,按照干预时间点的不同,将2020年8月—2021年7月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2021年8月—2022年7月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观察两组造影剂外渗情况、护理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外渗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准备完好率、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达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基于4R危机管理的链式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
黄茜 《妇幼护理》2023,3(15):3626-3628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接收的 106 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温、乙酰胆碱酯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 察组护理后的体温水平、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乙酰胆碱酯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者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 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轻家长不良情绪,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洁 《妇幼护理》2022,2(11):2542-2544
目的 分析高热惊厥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6 月 至 2022 年 4 月收治的 90 例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组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预后和体温。结果 观察组退热、急救、惊厥消失及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 4.44%低于对照组的 17.78%(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 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 1 小时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高热惊厥患儿采用全程绿色通道 护理模式,可改善预后,缩短其急救、退热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黄美玲 《妇幼护理》2021,1(1):180-182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护理方案,明确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126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 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以急救情况、并发症 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判定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急救时间、高 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检分诊、基础护理、照护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 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4.76%)率低于对照组(15.87%)(P<0.05)。结论 急诊高 热惊厥患儿予以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程亚琴 《妇幼护理》2023,3(6):1471-1474
目的 探析急诊流程优化护理用于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接收 的 88 例急诊胸痛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 施急诊流程优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急诊效果相关指标、胸痛程度、情绪状态、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 急诊停留、分诊评估、急救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胸痛状况、情绪状态均比对照组显著 改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 急诊流程优化护理用于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能提高急诊抢救效果,缓解患者痛苦,改善患者情绪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 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道、出急诊室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经抢救后,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均较抢救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出急诊室和介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颖  苗思雨 《妇幼护理》2022,2(1):195-198
目的 研究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本院急诊部收治 的高热惊厥患儿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 方案干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高热惊厥缓解情况、总体治疗情况及护理认可度。结果 观察 组的高热惊厥缓解情况及治疗的总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认可度为 96.00%,显著高于对 照组的 68.00%(P<0.05)。结论 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高热惊厥缓解,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护 理认可度。  相似文献   

16.
周丽娟 《当代护士》2018,(5):141-143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在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急诊链式流程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一般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抢救总耗时、手术30 min到达率等抢救效率指标,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病死率;分别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患者家属版、急诊医生版)评价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急诊医生及急诊护理的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接诊患者的一般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总耗时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30 min到达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8%;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预后病死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患者家属满意度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医生对急诊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急救中应用链式流程护理,能明显提高急诊期间抢救效率,抢救成功率高,预后病死率低,且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满意度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朱彩霞  严伟倩 《妇幼护理》2022,2(23):5461-5463
目的 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82 例急诊 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 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治疗时 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护理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 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杭佳 《妇幼护理》2023,3(15):3582-3584
目的 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 92 例急 诊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 例)应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46 例)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 比两组急救指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体温。结果 实验组惊厥抽搐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83%)高于对照组(80.43%)(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 (19.57%)(P<0.05)。实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开展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 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抢救中运用层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抽搐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84例惊厥患儿,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层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抽搐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惊厥抢救中运用层级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持续抽搐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卢碧洁  李亚青 《妇幼护理》2024,4(9):2170-2172+2175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借助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用时、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抢救有效率、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在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开通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均比对照组各阶段所用时间更短,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AMI再发生率、再PCI率与对照组发生率相比明显更低,且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急救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融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急诊效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