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相关指标、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5.66±1.09)mmol/L、餐后2 h血糖(9.80±1.9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40±1.15)%均低于对照组的(8.57±1.25)mmol/L、(15.43±3.09)mmol/L、(7.85±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32.78±5.50)U少于对照组的(41.08±6.33)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可取得较好的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均降糖药)为对照,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组(试验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组(对照组).结果 用药16周后,与基础值相比,试验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下降(1.92±1.77)mmol·L~(-1),(2.49±3.13)mmol·L~(-1),(1.27±1.45)%;对照组,FBG、PBG、HbA1c分别下降(2.24±2.11)mmol·L~(-1),(2.89±3.71)mmol·L~(-1),(1.49±1.52)%,2组下降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 vs 12%).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分别联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片的前提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n=30)和吡格列酮组(n=30),分别给予西格列汀片与吡格列酮片口服,检测入组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例数、体重指数等数据。结果: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体重指数均比吡格列酮组改善明显,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结论:西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吡格列酮片联用二甲双胍片。  相似文献   

5.
张燕 《广东药学》2013,(12):824-82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吡格列酮及磷酸西格列汀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服用二甲双胍500mg和吡格列酮15mg(卡优平)12周以上的患者,改为每天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g及磷酸西格列汀100mg持续治疗12周。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BG)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方面优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6.
卢乐 《海峡药学》2012,24(4):150-152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FBG、2hPG、HbA1c、BMI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口服磺脲类和二甲双胍药物稳定剂量1个月以上,而且空腹血糖≥7.5mmol·~(-1)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破随机双盲分入吡格列酮(每天30mg)治疗组(47例)或安慰剂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对照组(46例),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在降低HbAlc、空腹和餐后2h血糖,都较对照组显著有效(P<0.05)。12周后,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6mmol·L~(-1),餐后2h血糖下降2.1mmol·L~(-1),HbAlc水平下降1.1%。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可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水平(29%),同时升高HDL-C水平(11%),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亦有降低。吡格列酮耐受性良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HbAlC水平和空腹、餐后2h血糖,同时对本文所观察的脂代谢指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46例)及二甲双胍组(39例).西格列汀组每天予以西格列汀100 mg(1次服用),二甲双胍组予以二甲双胍1500 mg(分3次服用).2组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改为二甲胍1500 mg(分3次服用)联合西格列汀100 mg(1次服用)继续治疗12周.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单一治疗12周后及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继续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LDL-C、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结果 西格列汀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BG、2hBG、HOMA-IR、HbA1c明显下降[西格列汀组:(7.4±1.2) mmol/L比(9.6 ±2.4)mmol/L,(9.0±1.4) mmol/L比(13.2±3.4) mmol/L,(3.2±0.5)比(6.2±0.5),(7.1±1.1)%比(8.7±2.5)%;二甲双胍组:(7.3±1.1) mmo]/L比(9.5±2.5)mmol/L,(8.9±1.5) mmol/L比(13.6±3.2) mmol/L,(3.3±0.4)比(6.0±0.7),(6.7±1.2)%比(8.6±2.6)%;P<0.05].联合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FBG、2hBG、HOMA-IR、HbA1c均进一步下降,分别为(6.7±1.1)mmol/L、(8.1±1.2)mmol/L、(2.3±0.3)、(6.3±1.3)%,与西格列汀组及二甲双胍组单一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使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下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比较临床上使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肯定吡格列酮和对治疗糖尿病的积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并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将采取将二甲双胍治疗法,观察组则采取吡格列酮治疗法,为期12周的治疗和监督,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数、血压、血脂浓度以及胰岛素含量等进行测试。结果经过观察组的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和血红蛋白下降。各项血糖和血红蛋白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的效果和不良反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压,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随机、平行对照的为期12周试验。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组45例,吡格列酮对照组45例。结果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组HbA1c从(8.2±2.3)%下降至(6.7±1.3)%;而对照组则从(8.1±1.4)%下降至(7.6±1.2)%,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组HOMA-IR由(5.6±1.3)下降至(3.5±1.1);而对照组则从(5.5±1.4)下降至(4.6±1.2),2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较单用吡格列酮可进一步控制血糖并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单用及分别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口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控制血糖治疗。观察3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在控制FBG、2hPBG、HbA1c各项指标达标率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但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结论吡格列酮单用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合用在控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方面则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合用组易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尤以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联用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治疗(控制饮食+适量有氧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20周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0周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比格列吡嗪+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在糖血学红蛋白、血糖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其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均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7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3组: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1次/d;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1g,1次/d;对照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24周。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肝脾CT比值、脂肪肝消失率最高,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血浆Hcy水平吡格列酮组降低明显,而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吡格列酮组最低,二甲双胍组次之,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及其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5例,41例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44例给予口服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口服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平均天数,二甲双胍日均用量均低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组(P〈0.01)。结论:两组对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有稳定、良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口服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一般治疗方案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 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有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IR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6.
李俊霞 《中国药师》2006,9(12):1140-114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5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疗程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 C 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 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 IR 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可降低 IR 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低 IR 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7.
阮丹丹  林勇  王寅 《中国医药》2022,(3):407-410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就诊的107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格列净联合吡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确诊为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详细观察记录两组血糖和胰岛素以及血脂水平的数据变化,并加以分析研究。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用于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较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我们选择12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以观察其降低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均为63例。二甲双胍用药1—3周开始下降,至第4周下降明显,而吡格列酮组至第8周下降明显,至16周无继续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吡格列酮26.8%,二甲双胍为41%。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论是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均可使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