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化模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7—2016-03诊治6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2组,程序化组30例采用正骨手法整复+牵引床维持固定+克氏针体外定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程序化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床复位并PFNA内固定。观察2组复位时间、主钉入髓时间、隐性出血量、首次抬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4(11~18)个月,均获骨性愈合。程序化组骨折复位时间、主钉入髓时间、血液回吸收量、隐性出血量、首次抬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扶拐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疗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程序化组优2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0%,治愈率96.7%;对照组优11例,良10例,可2例,差7例,优良率70.0%,治愈率76.7%,程序化组优良率与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程序化模式治疗优于单纯牵引床法,流程中正骨手法整复骨折、牵引床维持复位与微创PFNA内固定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65 min,手术出血量50~100mL,平均75 mL。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个月。均可以负重行走。患髋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9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6.8%。结论 PFNA内固定冶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防旋转、防切割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3—2019-07间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FNA组和BHA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 相似文献
4.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9月~2008年9月.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 15例均获7~15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中1例.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 相似文献
5.
PFN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颐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随机分为DHS和PFN两类手术组(分另为307例及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1月,与DHS组相比.PFN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PFN)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评估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9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32例,女60例,年龄70~88岁,平均年龄78.5岁。骨折采用Tronzo-Evans分型,其中Ⅲ型46例,Ⅳ型34例,Ⅴ型12例。术前骨密度测量值( DEXA法)为0.46~0.82 g/cm2,平均0.64±0.16 g/cm^2,均达到严重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固定方式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PFN),骨缺损严重者予Wright人工骨粒植入。术后早期床上进行双下肢肌肉锻炼,CPM机辅助治疗。先后给予鲑鱼降钙素、唑来膦酸并补充钙剂、维生素D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根据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2例,良22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91.3%。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连续随访,经X线片证实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5周,3例患者发生旋转螺钉向后轻度退出。结论 PFN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9.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一抗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男12例,女48例;年龄70~95岁,平均81岁。按Tronzo—Evans分型分类,Ⅱ型12例,Ⅲ型28例(ⅢA21例,ⅢB7例),Ⅳ型17例,Ⅴ型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本组6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35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81.7%。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并且有效解除疼痛,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结果 29例获平均随访10个月,平均3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按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89.7%。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8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按照Tronzo-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Ⅳ型5例,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手术时间30-70 min,平均50.3 min。术中出血量70-200 ml,平均100.2 ml。2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周,未出现髋内翻,内固定物松动及切割现象;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4例,中1例。结论PFN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愈合率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2.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介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间,采用Synethes公司生产的PFNA-R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63~90岁(平均78.5岁)。按股骨近端骨折AO分型:A2型20例,A3型7例,按Evans-Jensen分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手术时间35~70 min,平均50.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 ml,平均180 ml。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切割现象,骨折愈合时间为11~17周,平均14.6周,无髋内翻。结论PFNA-R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防旋转、骨量丢失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4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访3~1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39例,占92·86%。结论PFN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4.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对63例老年病人(男26例,女37例,平均76.3岁)采用闭合手法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采用Evans-Jensen分型,术后定期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归档。结果63例老年病人,59例病人获得了6~29个月(平均12.6个月)的随访,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5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140 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7周(平均13.2周)。按Harris评分进行评价,优28例,良2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6.4%。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征,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作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病例均通过闭合复位完成手术,年龄40~91岁,平均66.5岁.骨折按AO分型,31-A1型31例、31-A2型42例、31-A3型23例.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35~90 min,平均为50 min;术中失血量为50~200 ml,平均为8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本组病例均进行了6~24个月的随访,平均8.5个月.本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无髋内翻及头钉切割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型转子周围骨折,PFN具有微创操作,固定坚强,术后并发症少,系此类骨折内固定物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前瞻性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组)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置换组)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8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78岁)分别接受PFN内固定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记录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每个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骨质疏松程度上即Singh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半髋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输血人数上明显多于PFN组(P<0·01)。二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不明显。半髋置换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82分,和PFN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半髋置换组中有2例在术后30d内发生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发生了脑梗死,无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等发生。另有3例3年内死于与髋部置换无关的疾病。PFN组中,术后30d内无死亡发生,有2例3年内死亡。浅部组织感染1例;股骨颈螺钉穿出1例,无骨折不愈合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PFN内固定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后者在失血量及手术时间上高于PFN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1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从1999~2002年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Jensen’s分型,I型14例,Ⅱ型13例,Ⅲ型14例,Ⅳ型4例。经闭合复位,C臂监视下穿针。结果:病人2~3周下地活动,随访6个月45例,随访1年40例,1例拉力钉切出股骨头,按照X线评定标准,97.8%病人疗效满意。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比较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EPFN)与动力髋螺钉(Dn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疼痛、非负重扶拐下床时间、弃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EPFN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功能恢复上,两组无差异性.结论 与DHS内固定相比,E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Trauma》2019,10(2):290-295
Introduction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s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 dynamic hip screw (DHS) or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PF-LCP) in patients with AO 31A2.2/2.3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TF).MethodsEvaluation was made of a total of 91 patients in respect of age, gender, time from fracture to surgery, operating time, amount of blood replacement, total hospitalisation, follow-up period, time to full weight-bearing, time to union, complications and Harris hip scores(HHS).Results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rmined between the groups in respect of perioperative operating time, blood replacement and hospitalisation period with the values of the PFN group seen to b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p < 0.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rmined beween the DHS and PFN groups in respect of time to union and in the long-term HHS, both groups were seen to be superior to the PF-LCP group (p < 0.001). Full weight-bearing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earlier in the PFN group (p < 0.001). The numbers of implant failur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F-LCP group (p < 0.001).ConclusionThe new generation intra-medullar nails are easy to apply and have more successful clinical results compared to extra-medullar impl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2 unstable ITF. Due to the high rates of implant failure, PF-LCP should not be preferred in these frac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