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治疗面颈部瘢痕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3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分别采用单个或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面颈部正常皮肤下,经1~2个月注水扩张后,利用扩张后皮瓣直接推进或形成异位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术后皮瓣的成活、皮肤的色泽,以及最后面部的瘢痕情况.从而判断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23例,其中1 例术后出现血肿、1例发生扩张器渗漏、2例在扩张过程中出现感染,经处理后正常扩张.扩张后皮瓣均满足修复区所需.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颈部皮肤色泽正常,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面部为线状瘢痕,较为平整,无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方法 简单,效果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扩张后皮瓣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利用83个皮肤扩张器对38例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扩张器容量为100~600 mL,扩张时间3~5个月.扩张器置入部位大部分为正常皮肤,但其中10个扩张器置入烧伤后稳定软化的瘢痕下.扩张后行皮瓣转移术.本组有3例患者的扩张器置于斜方肌下部深筋膜层内,行以颈横动脉深支为蒂的远位扩张皮瓣移植.结果 38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其中8例术后发生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30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扩张后皮瓣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最佳方法.在局部无正常皮肤的情况下,扩张瘢痕皮肤及远位扩张也是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的效果。方法采用单个或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46例面颈部瘢痕患者的面颈部正常皮肤下,经注水扩张后,再将扩张的皮肤软组织合理转移到要修复的瘢痕区整形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率、皮肤色泽、瘢痕恢复情况和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面部扩张器埋置术后感染,3例出现面部皮瓣下血肿,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对手术效果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无扩张失败终止治疗病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面颈部局部皮瓣转移后血运、色泽正常,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面颈部为线状瘢痕,较为平整,无增生性瘢痕出现。结论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皮肤烧伤整形外科中修复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张的锁骨上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对16例面颈部瘢痕畸形患者,采用以颈横动脉锁骨上皮支为血管蒂的扩张锁骨上皮瓣修复.一期在前胸部埋置扩张器(400 ~600) ml,二期行瘢痕切除、松解及扩张皮瓣修复术,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的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7 cm ~ 22 cm×11 cm,皮瓣均存活,仅1例患者出现血肿,经行血肿清除术后痊愈.术后经3 ~12个月的随访,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受区周围正常皮肤一致,外观无臃肿、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应用扩张的锁骨上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三角扩张薄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罗勇  高建华  姜平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68-1570
目的:探讨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利用胸三角皮瓣扩张形成薄皮瓣修复瘢痕创面,手术分两期,第一期于胸三角皮瓣深筋膜浅层剥离放置300~800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充分扩张及维持2个月左右。第二期取出扩张器形成扩张薄皮瓣。切除面颈部瘢痕,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所有皮瓣成活良好,后期皮瓣色泽与面部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回缩,无臃肿,面颈部形态美观。结论:利用胸三角扩张薄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是效果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将扩张皮瓣、穿支皮瓣与超薄皮瓣技术相结合的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在面颈部广泛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一期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MDCT)、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定位穿支血管的部位及走行,于真皮下血管网以下为分离层次埋置扩张器,二期以穿支血管为蒂,设计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结果2005至2013年对26例面颈部广泛性瘢痕患者以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包括颈肩背皮瓣9例、颈胸皮瓣5例、面颈部皮瓣12例,结果 仅1例皮瓣远端坏死,余25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颈肩背跨区供血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的最大面积为35 cm×10 cm,蒂为8 cm×4 cm.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所见皮瓣厚度薄于一般扩张皮瓣,避免了二期皮瓣修薄,重建的面颈部轮廓结构分明,表情传递及五官功能良好.结论 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在重塑局部轮廓、再现精细表情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对于面颈部广泛性瘢痕及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是一种非常实用、安全的组织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易位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颊部皮肤缺损中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方法 将扩张的易位皮瓣分为单纯易位扩张皮瓣、易位-推进-易位扩张皮瓣和旋转-推进-易位扩张皮瓣3种.对135例面颊部血管瘤、瘢痕、色素痣患者,根据其皮肤缺损的形态、位置,应用此3种易位扩张皮瓣修复.单纯易位扩张皮瓣若长宽比例大于2:1,则需行延迟术.结果 本组共形成139个易位扩张皮瓣,其中单纯易位扩张皮瓣17个(皮瓣延迟15例).易位-推进-易位扩张皮瓣69个,旋转-推进-易位扩张皮瓣53个.有6个易位扩张皮瓣出现远端血运障碍(0.5~2 cm),其中单纯易位扩张皮瓣2个,其他类型易位扩张皮瓣4个.其余皮瓣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根据缺损的形态和位置恰当地设计应用各种易位扩张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皮肤扩张修复面颈部瘢痕。方法:应和扩张器置入面颈部正常皮肤下,扩张后修复面部瘢痕切除后创面30例。面颈部皮瓣的设计不同,面部多采用直接推进皮瓣修复,颈部多采用易位皮瓣修复。结果:30例瘢痕切除后无继发畸形,1例皮瓣部分血运障碍,经换药后痊愈。随访显示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切口轻度瘢痕。结论:皮肤扩张术为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修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张的颈肩峰区锁骨上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对24例面颈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5~42岁,采用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预扩张的颈肩峰区筋膜皮瓣修复。一期在颈肩峰区域深筋膜浅层埋置1~2枚扩张器(600~800ml),定期注水,二期切除面颈部瘢痕或色素病变,以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组织缺损,供区多可直接缝合。结果:本组24例患者扩张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8cm~23cm×16cm,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显著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与面颈部受区皮肤接近,外观和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供区瘢痕增生不明显,无功能障碍。结论: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峰扩张皮瓣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尤其在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组织量不足时,是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面颈部瘢痕范围,采用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选用500~600ml扩张器置入胸三角区,经2~4个月快速注水,注水总量可达1200~1800ml,获得足够皮肤后先行扩张皮瓣延迟术,2周后再切除面颈部瘢痕,创面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转移覆盖,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待转移皮瓣夹管训练时间大于1h后断蒂,利用蒂部皮瓣来修复剩余瘢痕切除松解后的创面。结果:本组19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共计26个胸三角皮瓣,1个皮瓣远端局部血运障碍,余皮瓣术后均成活好,皮瓣色泽、厚度、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解决了瘢痕导致的组织畸形,患者及家属对总体效果满意。结论: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增生型微静脉畸形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收集的12例增生型微静脉畸形患者病例资料,年龄42-73岁,平均为56岁,病变均位于头面部,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和(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法,其中8例为选择性部分切除,4例为完全切除。结果:12例全部成功,2例植皮术后部分坏死,经定期换药处理后二期植皮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外形及功能改善基本满意。结论:增生型微静脉畸形侵及层次较浅,术中出血易于控制,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微静脉畸形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疗效相关因素,初步探讨皮肤镜技术在皮肤微静脉畸形治疗和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95ri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微静脉畸形患者226例,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类型等因素间的相关性,运用皮肤镜技术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及随访。结果: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微静脉畸形的总体有效率为51.8%,发生副反应7例(3.09%),其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灶类型等因素相关(P〈0.05),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皮肤镜技术可明确区分病灶残留与色素沉着,指导后续治疗。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微静脉畸形安全性高,疗效良好,副反应低,皮肤镜技术可用于皮肤微静脉畸形激光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价及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新生儿红斑的自然病程,及其与葡萄酒色斑的鉴别要点。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来我科就诊的36例面颈部红斑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红斑的发生特点及转归,分析并总结新生儿红斑与葡萄酒色斑的鉴别诊断依据。结果本组36例患儿中,诊断为新生儿红斑21例,多部位累及者15例(71.4%),其中累及前额及眉间者有16例(38.1%)、项部有13例(31.0%)、眼睑有9例(21.4%)、人中有3例(7.1%)。随访至2岁时,18例消退或减淡(85.7%);其余3例随访至5岁,红斑无减退倾向,遂诊断为葡萄酒色斑。本组中另15例患者诊断为葡萄酒色斑,其中颞区2例(13.3%),面颊区8例(53.3%),下颌区3例(20%),多区累及者2例(13.3%)。随访至2岁时,90%患儿无明显改变,其余2例有轻微加深。结论新生儿红斑与葡萄酒色斑在形态学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发生部位及自然病程存在明显差异。当难以鉴别时,加强随访是减少误诊及防止错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Basal cell carcinoma occurring in port wine stain is extremely rare but has been reported after radiotherapy for port wine stain.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present 55-year-old man with a facial port wine stain who had multiple treatment sessions with both the argon laser and the pulsed dye laser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ed a recurrent multifocal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highlight the treatment carried out and its effects on the outcome. METHODS: We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the patient's port wine stain treat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cancer within it, and the different modalities of therapy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patient developed basal cell carcinoma in his port wine stain. The possibility of a causal link between laser treatment and this skin cancer was considered but it was discovered that he had had radiotherapy treatment of his birthmark at age 9. The basal cell carcinoma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CONCLUSION: This case of a clinically indistinct multifocal basal cell carcinoma arising within facial port wine stain was most likely due to previous radiotherapy treatment as a child, rather than laser treatment. Careful treatment history should identify such patients who should be followed-up for development of skin cance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巨大葡萄酒色斑切除术后重建面部轮廓的方法。方法应用颞浅筋膜血管束预制扩张皮瓣修复巨大葡萄酒色斑切除术后的创面,并进行面部轮廓重建。结果 7例患者,除1例因在扩张期间感染而放弃手术外,其余6例均应用颞浅筋膜血管束预制扩张皮瓣修复了巨大葡萄酒色斑切除术后的创面,同时重建了面部轮廓。结论预构扩张皮瓣技术可以用来修复面部巨大缺损,进行面部轮廓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皮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时预防睑外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76例眶周软组织病损患者,男79例,女97例,年龄4~53岁,病损范围1 cm×1 cm~6 cm×10 cm。术前根据病损的部位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扩张器;一期埋置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二期将扩张皮瓣转移覆盖眶周缺损创面,切除部分包膜,并将皮瓣固定于骨膜,恢复眼睑位置与形态,预防睑外翻;术后佩戴弹力头套3~6个月进行塑形。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及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 176例患者埋置的扩张器容积为30~400 ml, 扩张时间1~6个月,所获扩张皮瓣大小为3 cm×3 cm~6 cm×9 cm。术后随访2个月至4年,皮瓣全部成活。其中出现睑裂轻度闭合不全13例,为皮肤扩张不充分所致,未影响眼睑功能,患者拒绝再次治疗;下睑外翻8例,包括术后瘢痕挛缩5例,固定皮瓣的线结脱落1例,扩张器长期牵拉使下睑支撑组织松弛2例,其中5例行皮瓣修整术后矫正,3例未再次治疗;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缝线固定皮瓣所留凹陷在术后1~6个月内消失。结论以扩张皮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小或分散扩张皮瓣的回缩力,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睑外翻发生,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e develop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in a port wine stain is rare and the aetiology of these malignancies in this situation is the subject of some debate. Early treatment of port wine stains with ionising radiation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CC. The use of the argon laser has not been implicated. We present four cases of BCC in port wine stains, one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n argon laser,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aetiologic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睑缘色素痣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根据睑缘色素痣切除后眼睑缺损创面的层次、大小及形状,选用适当的眼睑局部皮瓣修复睑缘缺损,如:"A-T"皮瓣、"风筝"皮瓣、"H"形推进皮瓣。共施行手术38例,其中缺损创面位于上睑缘者23例,下睑缘者15例;睑缘全层缺损9例,睑缘前层皮肤缺损29例;睑缘缺损面积最小者约为0.5cm×0.6cm,最大者约为1.6cm×0.8cm。共利用"A-T"皮瓣16例、"风筝"皮瓣13例、"H"形推进皮瓣9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33例术后获得随访1周~16周,眼睑外观形态良好,眼睑切口无明显瘢痕,睑缘弧线正常自然,双眼睑形态对称,眼睑闭合功能正常。结论:睑缘色素痣因其位置的特殊性,灵活选用眼睑局部皮瓣修复睑缘缺损,能获得满意的眼睑功能和美容性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多个扩张器联合扩张皮肤软组织,并延长扩张时间、增加扩张量治疗先天性巨痣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躯干部巨痣9例,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在巨痣周围设计扩张器大小、形状及置入部位,扩张器容量为200~1000ml,扩张时间为3~6个月,扩张器结束时液体量为额度容量的2~5倍;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巨痣,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结果:扩张过程无1例出现扩张器因超量扩张出现破裂、渗漏,无出现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或注射壶渗漏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到5年,患者术后的皮瓣颜色、质地佳,外观满意。结论:多个扩张器联合应用并延长扩张时间,增加注水量,可以产生更多的额外皮肤,修复躯干部先天性巨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眼睑外翻的方法.方法:2006年8月~2012年4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13例瘢痕性眼睑外翻患者,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男8例,女5例,年龄17~58岁,平均36岁,病程6月~21年,其中上睑5例,下睑8例;眼睑外翻Ⅱ 度6例,Ⅲ 度7例.瘢痕挛缩致眼睑软组织缺损范围10mm × 30mm~ 45mm×50mm.手术Ⅰ期在额部埋置50~ 150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Ⅱ 期转移扩张皮瓣至睑外翻患处,Ⅲ 期,3周后断蒂.结果:13例患者额部扩张皮瓣均成活,眼睑形态良好,睑外翻矫正,眼睑闭合自如.随访6个月~1年无睑外翻复发.结论:额部扩张皮瓣能够有效修复瘢痕性眼睑外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