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大鼠心脏移植冠状血管内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异系移植包括对照组(CsA组)和实验组(HGF组)。分别于术后15d、60d采集各组标本,沿冠状动脉切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冠状血管内膜iNOS的表达,RT-PCR检测冠状血管内膜iNOSmRNA表达,观测冠状血管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完整,内膜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iNOS在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膜的表达,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系移植组(P<0.01)。结论:rh-HGF通过上调移植心脏冠状血管内膜iNOS表达,可保护冠状血管内皮功能,预防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心脏移植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将32只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注射生理盐水1 ml·kg-1·d-1;实验组术后15 d注射HGF 50 μg·kg-1·d-1.用HE染色和TUNEL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计算凋亡指数,并观察移植存活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GF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减轻移植物的组织损伤,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P<0.05).结论 外源性HGF能抑制移植心脏细胞凋亡,发挥抗排斥反应作用,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大鼠移植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取近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每天给环孢霉素A 10mg/kg皮下注射.另取供、受体均为SD大鼠各12只行同系移植作为对照.于移植后60天留取移植心脏,检测冠状血管狭窄程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研究PDGF-A mRNA在移植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异系移植大鼠心脏血管明显狭窄,而同系移植大鼠心脏血管无明显狭窄.PDGF-A mRNA在异系移植组明显增高,与同系移植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异系移植心脏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大鼠移植心脏血管病变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以促进NO合成对移植物血管病(CA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位(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受者在接受环孢素A腹腔注射的同时,按分组要求分别给予左旋精氨酸(iNOS mRNA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组),术后测定血浆NO3-的含量、移植心脏冠状血管iNOS mRNA的表达以及冠状动脉内膜与中膜厚度比的改变。结果术后2周和4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穿心莲成分API0134对大鼠心脏移植物血管病(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CAV)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n=20,自移植后当天至术后第9天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实验组:n=20,腹腔注射CsA(用法同对照组),并从手术当天腹腔注射API0134,50mg/(kg·d)直至处死.每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3个月各取10只大鼠,测定各组的CAV评分、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移植后2个月和3个月,实验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 2±0 2和2 5±0 4(P<0 05),1 7±0 5和2 9±0 7(P<0 05).实验组血浆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7 85±14 53)U/mL和(120 72±14 40)U/mL(P<0 05),(154 10±15 18)U/mL和(128 14±15 78)U/mL(P<0 05);实验组血浆MD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 66±0 82)nmol/mL和(10 52±1 81)nmol/mL(P<0 05),(4 80±0 21)nmol/mL和(11 13±1 26)nmol/mL(P<0 05).结论 API0134可以延缓CAV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对冠状血管内皮的损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建康C57近交系小鼠和BALB/c近交系小鼠,参考大鼠心脏移植Ono式模型,并加以改良.同系移植组(n=20)供、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同种异品系移植组(n=20)供体为C57近交系小鼠,受体为BALB/c近交系小鼠.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9±0.05)min,冷缺血时间为(34.8±0.7)min,手术成功率为90%.同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00 d);同种异品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期为(7.5±0.1)d.结论: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苷(adenosine, Ado)预处理在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同系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供体心在获取前15min给予Ado预处理后4℃改良St. Thoms液10mL.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术后5h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电镜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MDA、 CK-MB明显减少(P<0.01), SOD明显增加(P<0.01),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实验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2.1±2.9)d vs (12.0±1.8)d, P<0.01)].结论 Ado预处理对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使受者的移植心脏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CVF在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 CVF)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近交系雄性B/N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术前给予CVF尾静脉注射,观察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并设B/N大鼠同系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术后第1、3、5 天移植心脏的C3沉积,并观察移植心的病理变化.结果 接受CVF 20 μg/kg,2 d 1次,尾静脉给药的大鼠,移植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平均达(11.69±0.72)d,而对照组为(6.65±0.35)d(P<0.01),组织内C3沉积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减轻,病理损害程度减轻,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CVF消耗补体显著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能明显减轻近交系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Xu GQ  Wang B  Jin XY  Xia Q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911-914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青藤碱在大鼠急性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模型中的作用。方法进行40次SD→W istar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移植后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青藤碱30 mg.kg-1.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评价生存时间,检测移植心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分析和评价COX-2活性。结果实验组移植物生存时间12.5 d±2.6 d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时间6.8 d±0.5 d(P=0.001),移植后3 d、5 d时,实验组的炎性反应、血管内膜炎症、心肌水肿心肌坏死明显减轻。移植心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移植后5 d COX-2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结论青藤碱能够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减轻心肌损坏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 ide,THD)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3周后行剖腹术测量移植物的大小,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孕三烯酮(YSXT)组(腹腔注射孕三烯酮0.5mg.kg-1.d-1),沙利度胺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20、40mg.kg-1.d-1),联合用药组(腹腔注射孕三烯酮0.5mg.kg-1.d-1,沙利度胺20mg.kg-1.d-1)。4周后再次剖腹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大小和形态学的变化,并通过Ⅷ因子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各治疗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腺体明显减少,移植物体积均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MVD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以沙利度胺40mg.kg-1.d-1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沙利度胺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vascular smooth muscle α-actin, VSMA-α)表达变化在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及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并将实验大鼠分为急性排斥组、慢性排斥组、同系移植组、正常心脏组。采用Masson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心肌的纤维化,计算血管狭窄的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VSMA-α表达变化与心肌纤维化和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正常心脏组、同系移植组、急性排斥组、慢性排斥组心肌纤维化评分分别为0.00±0.00, 0.63±0.52,1.75±0.71和2.75±0.46,慢性排斥组心肌纤维化明显高于正常心脏及同系移植心脏(均P<0.01)。而冠状动脉狭窄指数分别为0.08±0.02,0.09±0.04,0.12±0.05和62.86±17.18,其中慢性排斥组移植心脏血管较其它组明显狭窄(均P<0.01)。慢性排斥组移植心脏的心肌细胞大量表达VSMA-α。 结论: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基因的重新激活及其蛋白的异位表达与移植心脏血管病变及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抑制作用的机制,并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环孢素A对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效果。方法行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后给予环孢素A2.5mg/(kg&#183;d)灌胃,连续7天,以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第12天选跳动良好者随机入4组:对照组无治疗,来氟米特5mg/(k&#183;d)组,环孢素A5mg/(kg&#183;d)组;来氟米特5mg/(kg&#183;d)和环孢素A联合组。每组分别在42天、72天作组织病理学检查,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来氟米特组、环孢素A组及联合组对移植物炎性反应有明显抑制。联合组减少了VEGF表达,延缓了移植物新生血管病变进展。结论来氟米特与环孢素A联合用药组效果更佳,且能明显地抑制大鼠心脏移植血管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变形性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变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正常红细胞变形指数。手术创伤组(A组,SD大鼠24只);同系移植组(B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共48只);同种移植组(C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24只)。B组、C组应用ONO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术后1、3、5和7d的移植心病理改变,同时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观察点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术后第1天起持续下降,并在第5天达到变化的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心脏病理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r=0.78)。结论红细胞变形性的下降与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可能是参与及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T细胞活化表达的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ICOS)为基础的荧光示踪技术无创诊断小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以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为模型,分为同系移植、同种移植、同种移植+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治疗(同种移植治疗组)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分别在移植术后1、3、5、7 d,采用荧光染料Cy7.SE标记抗小鼠ICOS抗体(Cy7.SE-ICOS-Ab)经尾静脉注入移植小鼠,用荧光实时显像仪观察移植物荧光图像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T细胞表面ICOS表达,H-E染色分析心脏移植物病理改变。结果 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移植术后各时间点基本不显影;同种移植术后1 d,移植物荧光图像无明显变化,但术后3、5、7 d荧光逐渐增强,术后7 d时荧光强度最明显;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停药3 d移植物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停药5、7 d后强度明显增强。H-E染色表明:各时间点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小鼠心脏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1 d移植物无明显排斥反应,术后3、5、7 d排斥反应逐渐出现并加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术后1 d,各组脾脏T细胞表达ICOS水平无明显差异;同系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组在各时间点基本不表达ICOS,但同种移植及同种移植治疗后停药组在术后(或停药后)3、5、7 d ICOS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论 ICOS表达强度与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度有关,荧光标记的ICOS抗体可能有助于无创评估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对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26只,移植后不用左旋精氨酸;实验组21只,移植后按每天800mg/kg将左旋精氨酸加入饮水中.于移植后2个月和3个月检测各组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评分和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移植后2个月,实验组的移植物存活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移植后2个月和3个月,实验组血浆一氧化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5.37±10.66)μmol/L vs (68.54±6.83)μmol/L(P<0.05),和(104.53±12.31)μmol/L vs (66.32±10.54)μmol/L(P<0.05);而对照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分别为2.4±0.7 vs 1.1±0.6(P<0.05),和3.0±0.8 vs 1.6±0.9(P<0.05).实验组心脏移植物的冠状动脉内膜病变轻微,内皮和内弹力层基本保持完整,平滑肌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补充左旋精氨酸可改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其机制与一氧化氮合成增加有关.一氧化氮具有保护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IL-2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套管法大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将心脏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他克莫司组,来氟米特组,他克莫司和来氟米特联合用药组,观察各组供心存活时间并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供心存活时间联合用药组明显长于单独用药组(P〈0.05)。术后7d,外周血IL-2水平联合用药纽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及IL-2产生的抑制作用优于相同剂量下的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7.
Heter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rats and the influence of 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GTW) and a subtherapeutic dose of cyclosporine A (CsA) on the mean survival time (MST) of the cardiac allograft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STs of cardiac allografts in both the GTW and CsA-treat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P < 0.01 vs control). The rate of allograft rejection in the drug-treated group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并研究核因子-κB(NF-κB)通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近交系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套管连接技术”行颈部心脏移植术。将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急性排斥组:受体未采用任何治疗;CsA组:移植术后环孢霉素A(CsA) 10mg/kg治疗受体,术后60~90d采集移植心脏;免疫耐受组:采用Wistar大鼠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SD大鼠,14d后行颈部心脏移植术;PDTC组:移植术后腹腔注射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100mg/kg,1次/d,连续15d。Masson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CP-1的表达。结果 急性排斥组、CsA组、免疫耐受组和PDTC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为(6.53±2.48)d、(93.51±20.07)d、 (201.42±40.36)d和(142.37±24.64)d,PDTC组明显高于CsA组和急性排斥组(P<0.05),且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各组MCP-1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依次为(1.86±0.23)、(1.58±0.16)、(0.57±0.15)及(1.16±0.28),免疫耐受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DTC组显著低于急性排斥组和CsA组(P<0.05)。结论 MCP-1的表达与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测定MCP-1的水平可预测移植心脏的功能状况;抑制NF-κB通路可减少MCP-1表达,明显减轻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Li R  Chen G  Guo H  Wang DW  Xie L  Wang SS  Wang WY  Xiong YL  Chen 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60-1463
目的观察纯化的云南眼镜蛇毒因子(Y-CVF)对预致敏大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BN大鼠到Lewis大鼠连续3次皮肤移植预致敏后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将15对大鼠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实验组(n=8)于心脏移植前24h静脉给予Y-CVF80μg/kg;对照组(n=7)不用Y-CVF。观察移植心的生存时间,移植心停跳后病理学检查排斥类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心IgG和补体C3的沉积。结果Lewis大鼠预致敏后抗BN大鼠抗体滴度由0升高至1∶1028~1∶2056。对照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12·71h±13·94h,实验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99·50h±38·7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9,P<0·01)。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实验组均未发生急性体液排斥,仅见以大量单核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对照组则见以小血管内血栓形成为特征的急性体液排斥反应。免疫组织化学IgG染色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阳性,C3染色对照组为阳性,而实验组为阴性。结论使用Y-CVF可克服预致敏大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体液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