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uodenal-jejunal bypass,DJB)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对肠道胰高血糖素原(proglucagon,PG)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GK和Wistar大鼠各18只,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A组)假手术组(B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每组9只。检测术前及术后各组空腹血糖、血清GLP-1水平,同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术后8周取各组大鼠肠道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术后肠道PG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8周,A组空腹血糖由术前的(8.73±1.30)mmol/L下降到(5.86±0.5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曲线下面积由术前(60.23±5.14)mmol·k/L下降到(47.80±1.79)mmol·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GLP-1由术前(7.69±0.74)pmol/L上升到(29.00±4.85)pmol/L,餐后GLP-1由术前(15.74±5.71)pmol/L上升到(45.78±7.2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回肠PGmRNA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JB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代谢,而对正常大鼠糖代谢无影响,手术的降糖作用可能与肠道胰高血糖素原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GLP-1低剂量组(LG组)、GLP-1高剂量组(HG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2周后采用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情况;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和下丘脑匀浆中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结果 DM组胃排空较NC组明显加快(F=102.964,q=14.286,P0.01);血浆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明显增高(F=8.360、11.626,q=3.558、2.332,P0.05)。LG组胃排空较NC组明显加快,而较DM组明显减慢(q=4.015、9.589,P0.01);血浆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较NC组明显增高(q=3.911、4.918,P0.01)。HG组胃排空较NC组、DM组和LG组明显减慢(q=2.244~16.112,P0.05);血浆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较DM组和LG组明显降低(q=2.719~5.232,P0.05)。DM组下丘脑ghrelin水平较NC组明显增加(F=4.091,q=2.841,P0.05),obestatin水平明显降低(F=6.084,q=3.384,P0.01),G/O比值明显增大(F=9.093,q=4.704,P0.01)。LG组下丘脑G/O比值较NC组明显增大(q=3.145,P0.01)。HG组下丘脑ghrelin水平较DM组和LG组明显降低(q=2.473、3.155,P0.05);obestatin水平较NC组明显降低(q=3.773,P0.01);G/O比值较DM组和LG组明显下降(q=3.738、2.248,P0.05)。结论 GLP-1可能直接或者通过下调血浆ghrelin水平或降低下丘脑中ghrelin/obestatin比值参与延迟胃排空。  相似文献   

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肠促胰素,近年来因其通过促进β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β细胞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肠蠕动等方式实现血糖调节效应而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GLP-1受体不仅表达于胰腺,也广泛表达于胰腺外组织,包括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肺、肾、骨骼、皮肤等,故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基于GLP-1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以外疾病的治疗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研究情况,讨论了GLP-1的临床实际应用及今后的开发方向。   1 GLP-1的生物化学   GLP-1是肠胰高血糖素原的主要转化终产物〔1〕,是由在空肠、回肠和结肠发现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其与胰高血糖素的氨基酸序列有50%同源性,因而得名〔2〕。在人类GLP-1约80%以α羧基酰化形式存在,即GLP-1酰胺〔GLP-1(7~36)〕,其余以GLP-1甘氨酸变异体形式存在,即GLP-1(7~37),两者具有相同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胃肠转流术对对糖尿病大鼠大鼠的降糖作用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组,将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组大鼠复制糖尿病模型,对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组行胃肠转流术。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3和8周检查各组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血清GLP-1水平和血清IGF-1水平。结果(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存活率为100.00%、假手术组大鼠存活率为100.00%、十二指肠转流组大鼠存活率为93.33%、存活率为86.67%;(2)术前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的血糖水平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且显著性低于同组术前(均P<0.05);(3)术前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GLP-1和IGF-1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GLP-1和IGF-1水平显著性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均P<0.05);术后第3和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的GLP-1和IGF-1水平显著性高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均P<0.05)。结论胃肠转流术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模型大鼠,且随着转流大鼠小肠长度的增加,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更加明显,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胃肠转流术升高GLP-1和IGF-1的合成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及IFG合并IGT患者血清胰高血糖样肽-1(GLP-1)和胰高血糖素(GC)水平的变化。方法 :IFG组19例、IGT组21例、IGT+IFG组21例和正常血糖(NGT)的对照组20例。4组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0、30、60、90、120min时静脉血清中GLP-1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IGT+IFG组患者空腹GLP-1较NGT组(16.67±11.62vs 20.68±9.17)明显降低。其余各组(IFG、IGT)较NGT组间无显著性差异。IFG组的2hAUCGLP较IGT、IFG+IGT(48.02±0.50VS 45.33±0.41;34.31±0.47)组均显著升高;而IFG+IGT组的2hAUCGLP较NGT组(34.31±0.47VS 46.25±0.62)显著下降。3个糖调节受损组(IFG;IGT;IFG+IGT)的空腹胰高血糖素(0.56±0.20;0.59±0.18;0.62±0.3VS 0.46±0.12)pmol/L和2hAUCGC(1.32±0.35;1.34±0.46;1.55±0.52VS 1.08±0.12)较NGT组显著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IGT+IFG组的2hAUCGC较IFG组显著升高(1.55±0.52VS 1.32±0.35);与单纯IGT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IFG+IGT患者的空腹及餐后GLP-1较NGT均显著降低;空腹GC及2hAUCGC较NGT均显著升高。IFG组2hAUCGLP、空腹胰高血糖素、2hAUCGC较NGT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随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类似物的广泛应用,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独特效应成为研究热点。该文概括地介绍和讨论了GLP-1的生理作用,对血糖、血脂、血压和体质量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分别从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角度,探讨GLP-1对血管内皮功能、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高血糖素样肽-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由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与胰高血糖素基因有50%的同源性。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编码的产物有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胰高血糖素、肠高血糖素相关胰多肽(Glicenlin—related pancreatic polypeptide,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究胃肠转流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1)和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大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再分别进行相应手术操作,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3和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存活率均为100.00%,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存活率分别为93.33%、86.67%。术前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血糖、GLP?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3周和第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体重和血糖低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 < 0.05);并且十二指肠转流组的体重、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均高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P < 0.05)。结论:胃肠转流术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模型大鼠,且随着小肠转流长度的增加,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胃肠转流术增加GLP?1和IGF?1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者(T2DM)和健康对照者(NC),糖尿病肾病者(DN)和糖尿病非肾病者(NDN)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择144例云南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55例糖尿病无肾病(NDN),30例糖尿病肾病(DN)],为T2DM组,健康对照者59例,为NC组.采用EIA法测定空腹GLP-1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之间血浆GLP-1水平的差异.结果 T2DM患者空腹血浆GLP-1浓度低于NC者,[(3.83±6.84) pmol/L vs (2.78±2.95) pmol/L,P<0.05];NDN患者与DN患者空腹血浆GLP-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2.57) pmol/L vs (2.96±3.58) pmol/L,P=0.665].血浆GLP-1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GLP-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GLP-1水平增高有可能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年龄的增长引起GLP-1浓度下降可能为T2DM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30个氨基酸的多肽,是目前所知最强的葡萄糖依赖型的胰岛素分泌促进激素.GLP-1是第一个被描述的肠促胰岛素(incretin),是一种消化时由胃肠道系统释放出来的物质,促进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从胰腺β细胞中释放出来.不仅如此,GLP-1还具有降低血浆中的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胃排空的速率,促进饱食感和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等多种生理活性,这些特性使许多学者认为GLP-1可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理想的药物,因此成为糖尿病治疗新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就GLP-1与糖尿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糖尿病本身的高血糖以及糖尿病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GLP-1同源类似物,具有与GLP-1相同的生理效应,可与分布在各个器官组织中的GLP-1受体结合参与多种生物调节,平稳降糖,改善胰岛功能。GLP-1RA还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直接抵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通过间接控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延缓其发展。因此,GLP-1RA有望成为新一代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心肌病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大,是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源自肠道细胞的新型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与体内广泛分布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血糖;并且干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节心肌细胞凋亡、自噬,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心肌供血。同时,GLP-1还可降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发挥除降糖效应外的心血管系统保护效应,有望成为糖尿病心肌病临床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威胁严重,但目前治疗手段匮乏。GLP-1类药物是近年研发的治疗糖尿病新药,它可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临床用于辅助降糖药物。研究显示除胰岛外,GLP-1受也表达在肾脏,动物实验显示GLP-1对糖尿病肾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控制血糖、血压及体重无关,是GLP-1直接作用于肾小球和肾小管起到保护作用。本文针对GLP-1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马淑芳  王运兴  孙丽静 《医学综述》2014,(16):2978-2980
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目标是良好控制血糖,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其相关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新近出现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即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此类药物集多效于一身,不仅保留了GLP-1的降糖、β细胞保护等多种生理作用,而且具备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好等特点,还能全面干预减轻体质量、降血压、调血脂等,较胰岛素、双胍类、磺酰脲类等常规治疗药物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崔佳乐  杨艳  彭雅茗  周广举 《医学综述》2021,(4):778-782,787
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胰高血糖素分泌异常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内分泌激素,具有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食物摄取、延缓胃排空、增强外周组织的葡萄糖利用以及减少肝糖输出等作用,但易被二肽基肽酶-Ⅳ降解.而GLP-1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19.
作为抗高血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已成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降糖的同时可以减重治疗的新选择。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从减重机制到临床效果,医学界不断有新证据出现。目前认为,GLP-1类似物和GLP-1R激动剂主要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对胃肠道的直接作用以及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来实现减重效果,国际上多项大型试验也证实其对体重减轻的影响;与此同时,国际上在GLP-1类似物和受体激动剂对非糖尿病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减重效果和安全也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国迅速增长,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更快,呈现流行势态。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加深了对胰岛β细胞生理学和胰岛素外周作用机制的了解,已研制出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用于临床评价和治疗。最近几年除了出现了一些新的胰岛素制剂外,还出现了一些全新作用机制和新剂型的抗糖尿病药。本文以药物的分类为基础对近几年出现的几种新的降糖药物作一简单介绍。1新型胰岛素促分泌剂1.1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le,GLP)GLP作为胰高血糖素基因的产物,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