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至2009年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6岁。绝经后妇女13例(68.4%)。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盆腔肿块16例(84.2%),腹胀8例(42.1%)、腹痛6例(31.5%)、异常阴道流血3例(15.7%)和阴道排液1例(5.2%)。组织学类型:浆液性腺癌17例(89.4%),恶性苗勒氏混合瘤2例(10.6%)。细胞分化:低分化12例(63.1%),中-低分化4例(21.0%),中-高分化3例(15.7%)。FIFO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9例,Ⅳ期2例。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超声及血CA125有助于原发输卵管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少见的妇科恶性生殖道肿瘤,且该病症状极不典型,是最难确诊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探讨了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分析术前未诊断原因,总结经验,以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9年1月旧-2010年12月3旧术前未诊断的2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以B超为主的影像学检查等.结果:22例患者中4例有阴道排液,8例有阴道流血,6例有腹痛,12例有腹水,5例感腹胀,3例感纳差恶心,3例感腰酸,2例有体质量下降,1例伴有性交痛,1例有腹泻.B超提示盆腔包块20例,盆腔包块伴发腹水12例.输卵管癌三联征(阴道排液、腹痛和附件包块)仅1例,输卵管癌二联征(附件包块合并阴道排液)2例.18例患者行血清CA125检测,升高者14例,1例术前铁蛋白检测异常升高.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通过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综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并结合B超、CA125和铁蛋白检查,有阴道排液者应尽可能行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腹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对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术后治疗。方法:将1994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9%(17/21)的患者为绝经后妇女。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9/21,42·8%)、阴道排液(8/21,38·1%)、不正常阴道流血(3/21,23·8%)、盆腔包块(15/21,71·4%)和腹水征(12/21,57·1%)。术前彩超显示盆腔包块18例。术前CA125测定值>35U/mL占70·6%(12/17)。术中见45·5%(10/21)的肿瘤位于右侧输卵管,54·5%(11/21)位于左侧输卵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5例、明显粘连的16例。大网膜有转移结节或成饼状者7例。术后病理显示乳头型6例、乳头-腺泡型7例、腺泡髓样型8例。FIGO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2例。2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不特异、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血清CA125可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标志物及术后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患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手术前诊断(附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术前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准确率。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3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年1月~2005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37例,占同期住院手术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88%(37/197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检查37例患者中12例(32.43%)诊断为输卵管癌,37例患者中有25例行盆腔CT检查,其中12例(48.00%)诊断为输卵管癌。综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本组病例术前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准确率达到37.84%。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术前诊断正确率已有所提高,但远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术前诊断率仍需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术后治疗.方法:将1994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9%(17/21)的患者为绝经后妇女.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不适(9/21,42.8%)、阴道排液(8/21,38.1%)、不正常阴道流血(3/21,23.8%)、盆腔包块(15/21,71.4%)和腹水征(12/21,57.1%).术前彩超显示盆腔包块18例.术前CA125测定值>35 U/mL占70.6%(12/17).术中见45.5%(10/21)的肿瘤位于右侧输卵管,54.5%(11/21)位于左侧输卵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5例、明显粘连的16例.大网膜有转移结节或成饼状者7例.术后病理显示乳头型6例、乳头腺泡型7例、腺泡髓样型8例.FIGO分期: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2例.2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不特异、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血清CA125可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标志物及术后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对患者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阳性率与原发性输尿管癌分级、分期关系.方法:对手术证实原发性输尿管癌的104个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术后病理分级、分期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总阳性率为34.26%,高恶性组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总阳性率为43.59%,低恶性组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总阳性率为11.5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40,P=0.003.输尿管下段、高恶性的原发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其高分期与低分期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28.P=0.001.高恶性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其高分期与低分期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x2=5.678,P=0.017.对于低分期(Ⅰ~Ⅱ)的原发性输尿管癌高恶性与低恶性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60,P=0.001.结论:高分级、低分期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尿中更易找到癌细胞,即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MMP-2在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肿瘤标志物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原发性输卵管腺癌及26例正常输卵管组织的存档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在28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标本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0.7%,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的23.1%,差异显著(P<0.05);MMP-2在输卵管癌病例中的表达随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及预后加重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MMP-2有较高程度的表达,有可能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诊治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7例原发性小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25例(67.6%),女性12例(32.4%),年龄介于45~67岁,中位年龄53.8岁.肿瘤位于空肠26例(70.3%),回肠11例(29.7%).大体病理中隆起型5例(13.5%),缩窄型23例(62.2%),溃疡型2例(5.4%),浸润型7例(18.9%).组织学中高分化腺癌17例(45.9%),中分化腺癌11例(29.7%),低分化腺癌6例(16.2%),未分化癌3例(8.1%).术后病理TNM分期包括Ⅲ期27例(73.0%),Ⅳ期10例(27.0%).术后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4%、37.8%、5.4%、5.4%.结论 原发性小肠腺癌早期发现困难,容易出现淋巴转移,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外科治疗在原发性肺低分化B细胞淋巴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3月-2007年3月共28例高度怀疑为原发性肺低分化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化疗和放疗.对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低分化B细胞淋巴瘤.接受根治性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0%,高于非根治性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28.6%(P<0.05).结论:原发性肺低分化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外科手术对原发性肺低分化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根治性手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误诊因素及提出对临床医生的启示。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 ,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年来误诊的 7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病例 ,从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十年来我院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共 8例 ,其中 7例误诊 ,误诊率 87.5 %。 7例平均发病年龄 5 7岁 ,5例已绝经 ,主要以腹部包块和阴道排液就诊。术前误诊为卵巢癌 4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 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1例。结论 应从思想上提高对输卵管癌的认识 ,尤其对绝经后的妇女在诊断卵巢癌或子宫内膜癌之前 ,要警惕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可能。建议努力降低误诊率 ,逐步建立对输卵管癌的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ATF4与RPL41在输卵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输卵管癌标本50例和正常输卵管标本26例中ATF4与RPL4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输卵管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ATF4在输卵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0%,明显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PL41在正常输卵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8%,明显高于输卵管癌组织中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且ATF4与RPL41在输卵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296,P=0.037<0.05)。结论:ATF4与RPL41可能在输卵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表达的ATF4对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输卵管癌及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输卵管癌73例和正常输卵管组织31例中OP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临床参数的关系及其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OPN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OPN在正常输卵管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7.01%,明显高于输卵管癌组的38.35%,P<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OPN低表达的输卵管癌患者死亡率增高(P<0.05)。结论:OPN表达的减低可能与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生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2(annexinA2,ANXA2)在输卵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膜联蛋白A2的表达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输卵管癌组织和25例正常输卵管组织中ANXA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ANXA2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亦在细胞质着色,ANXA2在输卵管癌中的高阳性表达率为50%,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96%),P<0.01;ANXA2的高阳性表达率随着输卵管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NXA2阴性表达的输卵管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缩短(P<0.05)。结论:ANXA2在输卵管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且与输卵管癌不良预后有关,可用于临床监测输卵管癌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D47在输卵管癌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输卵管癌患者标本73例和正常输卵管标本31例中CD4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D47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CD47在输卵管癌高表达率为42.5%,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的83.9%(P<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47阴性表达的输卵管癌患者死亡率增高(P<0.05)。结论:CD47表达的减低可指导临床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且其表达减低与输卵管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CD44在原发性输卵管癌组织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并探讨其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组织和27例正常输卵管组织中CD4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亦在细胞质着色,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CD44的高阳性表达率为68.18%,明显低于正常输卵管组织(88.89%)(P<0.05);CD44的表达与输卵管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44低阳性表达和FIGO分期晚期的输卵管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P均<0.05);CD44是影响输卵管癌患者独立预后的风险因素。结论:CD44在原发性输卵管癌组织中表达降低,CD44低表达和FIGO分期均与输卵管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鲍立军  李旭  李芬  许静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611-1613
目的:分析MMP-2在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肿瘤标志物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原发性输卵管腺癌及26例正常输卵管组织的存档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在28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标本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60.7%,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的23.1%,差异显著(P〈0.05);MMP-2在输卵管癌病例中的表达随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及预后加重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MMP-2有较高程度的表达,有可能作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PEFC化疗方案治疗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晓  孙红 《中国癌症杂志》2003,13(3):256-258
目的 :研究PEFC(卡铂或顺铂、依托泊苷、氟尿嘧啶和环磷酰胺 )方案治疗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按化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0例患者接受PEFC方案化疗 ,对照组 :2 1例患者接受CAP(卡铂或顺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方案化疗。结果 :PEFC组和CAP组一、三、五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1 0 0 %、67.34 %、67.34 % ;76 .1 9%、51 .88%、45 .40 % (P <0 .0 5)。PEFC组有 6例复发 ,CAP组有 1 3复发(P <0 .0 5)。结论 :PEFC方案化疗延缓肿瘤的复发 ,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 is a rare disease, and few data aboutprognostic factors ar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PATIENTS AND METHODS:: The medical charts of 47 patients with primary carcinoma ofthe fallopian tube treated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1982 and1994 were reviewed. Age, stage, histologic grade, residual diseaseafter surgery, peritoneal cytology and lymph-node involvement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prognostic impact in a un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7.5 years and 19 of them (40%)had early-stage disease.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were diagnosedin 64% of the patients. Eleven of 20 patients (55%) submittedto surgical evaluation of lymph-nodes had retroperitoneal involvement.Thirty-three patients received CAP chemotherapy following surgery,and the over-all clinical response rate was 80%. Sixteen patients(34%) had recurrences within 8 to 50 months from diagnosis.Twenty patients (42.6%) are alive without disease, one patientis alive with tumor, and 26 patients (55.3%) died of the disease.The median survival for the group as a whole was 44 months,and the actuarial 5-year survival was 29%. In univariate analysisstage (I+II vs. III+IV), grade (G1+G2 vs. G3) residual diseaseafter surgery (less than 2 cm vs. greater than 2 cm), peritonealcytology (negative vs. positive) and lymph-node metastases wereall factors significanfly affecting survival. CONCLUSIONS:: Aggressive cytoreductive surgery followed by platin-based chemotherapyoffer the possibility of longterm control of primary tubal carcinoma. fallopian tube carcinoma, surviv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输卵管癌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AJ  Fang SH  Gao YL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89-793
目的分析输卵管癌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输卵管癌的5年生存率为56.3%,52例接受手术分期患者和12例未接受手术分期患者的3年(84.6%:58.3%)和5年(65.4%:33.3%)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9,P=0.043)。23例满意细胞减灭术和14例不满意细胞减灭术患者的3年(89.5%:66.7%)和5年(68.4%:41.7%)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6,P= 0.0444)。41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23例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3年(84.2%:69.2%)和5年(63.1%:53.8%)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7,P=0.459)。35例CAP方案或CP方案与21例TP方案化疗患者3年(81.8%:80.0%)和5年(59.1%:60.0%)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6,P=0.9582)。输卵管癌5年生存率与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与Ⅰ~Ⅱ期相比,P=0.0197)、病理分级(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相比,P=0.003)、组织学类型(非浆液性腺癌与浆液性腺癌相比,P=0.0494)和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相比,P=0.0295)有关。结论手术分期、满意的细胞减灭术、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输卵管癌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盆腔淋巴结清扫在输卵管癌手术分期和细胞减灭术中是必要和可行的。CAP方案或CP方案以及TP方案均是输卵管癌术后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