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P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近来的研究提示,P物质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可能与CIU的发病有关[1,2]。我们通过检测CIU患者血清中P物质、NGF的水平探讨其在CIU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荨麻疹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荨麻疹患者血清或血浆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67.42%,其中以尘螨、猫狗毛皮屑为主要致病过敏原,食入组过敏原阳性率53.23%,其中以各种鱼、贝类、虾、蟹为主要致病过敏原。结论:尘螨、猫狗毛皮屑、鱼、贝类、虾、蟹为本地区荨麻疹者的主要致病过敏原。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特异性IgE阳性率达64.22%,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36.30%,其中以尘螨、粉螨、屋尘为主,食入组过敏原阳性率26.88%,以鱼、蟹、虾为首.尘螨、粉螨、屋尘为本地区荨麻疹患儿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4.
酶免疫分析法体外检测过敏原在荨麻疹病因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 评价酶免疫分析法 (ELISA)体外检测过敏原在荨麻疹病因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 采用ELISA检测 15 4例荨麻疹患者和 1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 :  15 4例荨麻疹患者总阳性率为 6 8.8%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9.1%的阳性率 (P <0 .0 1)。其中食入组阳性率为 4 4 .8% ,鳕 (带鱼、金枪鱼 )阳性率最高 ,螃蟹、虾、龙虾次之。吸入组阳性率 4 8.1% ,尘 (粉 )螨阳性率最高 ,屋尘次之。结论 : ELISA体外检测过敏原在荨麻疹病因筛查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荨麻疹患者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急性荨麻疹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采用固相、双位点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40例急性荨麻诊患者血中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有6例cTnI高于正常对照组,占15%。急性荨麻疹治愈后cTnI水平恢复正常,说明急性荨麻疹患者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与皮肤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同属多肽类物质,可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趋化炎性因子聚集,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其直接作用于微血管可引起血管扩张、血浆溢出;促进黑素细胞生成,刺激黑素颗粒转运等。这些过程与许多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了解西宁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55例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主要过敏原食物组:蛋白/蛋黄、海虾/海蟹、大豆/花生、鱼,阳性率分别为34.5%、32.7%、32.7%、25.5%;吸入组:尘螨/粉螨、室内尘土、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榆树/柳树/杨树/松树,阳性率分别为40%、34.5%、30.9%、30.9%。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变应原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克服了皮内试验在患者发作期需要停药,减轻了患者针刺痛苦,为荨麻疹患者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慢性荨麻疹(CU)患者负性情绪(焦虑/抑郁)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变化的关系,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N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CU患者血清N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人群,且CU患者中负性情绪的程度与血清NGF水平呈正相关。CU患者负性情绪对病情活动的影响与血清NGF的变化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大多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现已发现了数种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有关的自身抗体,其中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中的地位尤为重要。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可能参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自身抗体的形成。另外,部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HLA-Ⅱ类抗原的等位基因DRB1 04频率增加,提示该病发病具有自身免疫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2002年4月-2005年3月对34例急性荨麻疹致心电图异常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职业性接触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表现为接触职业中特定致病原后出现的局部或系统性过敏症状。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及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后者更为常见。职业中所接触的动植物蛋白、化学物、药物等均为该病的危险因素,并可导致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皮肤科医师在该病的诊断中,应注意掌握详细的病史资料,并进行可疑致病物的皮肤试验。针对致病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该病治疗的关键,若疾病已经发生,有效的三线治疗方案则成为必须。  相似文献   

13.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以外,还有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Th1/Th2细胞亚群失衡,以及炎症递质白三烯释放所导致的后续炎症反应等参与.这些异常免疫反应将给那些难以单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带来更多的治疗靶位.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98年4月~2002年8月收治住院的急性荨麻疹伴心电图异常患者123例,并进行变应原检测,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荨麻疹     
20 0 4 2 2 4 7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 /杨文彪 (广州江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2 0 0 3,10 (4 ) .- 2 4 3~ 2 4 5采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和放射免疫法对 12 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 Ig E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 ,并设 4 0例正常对照。结果显示 ,86例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阳性 ,其中 2 3例 (2 6 .7%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 POA b)阳性 ,18例 (2 0 .9% )促甲状腺受体自身抗体 (TR Ab)阳性 ;34例血清特异性 Ig E阴性 ,其中 10例 (2 9.4 % ) TPO Ab阳性 ,8例 (2 …  相似文献   

16.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有明确定论。由于部分荨麻疹患者发病前均有精神诱因,心理应激也可使荨麻疹病情加重,因此本文从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内源性阿片样肽类、5-羟色胺、肥大细胞等方面对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非客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变化,评价特异性治疗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157例和对照组128例,治疗组经皮肤试验和体外试验来决定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变应原,采取变应原避免措施,开始特异性免疫治疗,共五个疗程.对照组采取变应原避免措施,以常规药物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非客观指标对比.治疗组进行客观指标对比.结果 客观指标结果显示,经过五个疗程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最好的是花粉.其次是多价霉菌,再次是螨,兽毛.而尘土、烟治疗效果较差.特应性IgE变化不明显.非客观指标结果显示:特异性免疫治疗荨麻疹中期开始见效,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荨麻疹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寒冷性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荨麻疹     
20070816 43例急性荨麻疹患血清ECP和TIgE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20070817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血清白介素-18和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20070818 西警利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20070819 依匹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206例;[编按]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3岁。 主诉:全身出现色素性斑疹、斑丘疹,伴轻度瘙痒2年余。 现病史:患儿于1岁时躯干部开始出现棕褐色斑疹、斑丘疹,黄豆至蚕豆大,伴轻度瘙痒,搔抓或摩擦皮肤后局部可出现皮肤发红或风团,偶有水疱、血疱,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患儿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关节肿痛等不适。对皮疹未予以特殊诊治,皮疹呈进行性增多,并逐渐扩展至四肢、颜面部。 个人史:患儿系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平素体健,无特殊不良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