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和饮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其证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或合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哮喘性支气管炎相侔,属难愈之疾。哮喘一证,属肾阳虚弱,肾精不足,痰涎壅滞者,必籍真火以煦和,真水以濡养,同时佐以化痰逐饮,平喘止咳之品。阳和饮用于上证者,每收卓功。兹就其方药、功效及部分案例作一简介。 1 药物组成 熟地黄,炙麻黄,制附子,怀山药,山萸肉,白芥子,人参,鹿茸,肉桂,茯苓,菟丝子,梧桐子,胡桃肉。 2 方药功效 肾居下而属水,主藏精,又主纳气,肺为司气之官,肾为生气之源,故气出于肺而本于肾,若肾水不足,则虚火上扰,气逆上冲…  相似文献   

2.
试论水肿     
<正> 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谓之水肿。为探索其治疗规律,本文就笔者临证体验,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五脏气虚为水肿之根源“水化于气”“气化水自化”(《景岳全书》),气虚水自溢。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则水液通调。若肺气不足,肃降无权,则水液不行,溢为水肿。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肾为水之下源,水液赖其蒸化,肾阳虚衰,蒸化无力,则为水肿。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气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  相似文献   

3.
"阴者藏精而起亟"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阴者藏五脏之精,首流注于手太阴肺,依次注入十二正经,故十二正经的流注源于五脏之精华。五脏与经遂也可由于动静之状态不同而分为"阴"与"阳"。两者分则为二,合则为一,相贯相通。中医经络与脏腑本为一体,谈及营卫之源须回归于脏腑。在脏腑则名之血、气之谓代替营、卫之称。  相似文献   

4.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的交换是在肺进行的.中医也认为肺是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机能是统全身之气.从中医对"肺"的功能认识上来看,确系以"肺"代表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然而,从中医对"肺"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的描述上来看,中医之"肺",实际上就是指现代解剖学的肺脏器官而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中医认为肺为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功能是统帅全身之气,中医的"肺"更代表呼吸系统.本文从大量中医古籍文献中摘录了较多对肺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的论述,结合现代人体解剖及生理所见,两者基本相符,从而认为中医所论之"肺",即指现代解剖所见之"肺".当然,中医所谓之"肺"较之现代解剖所见的"肺"器官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几乎代表了整个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相似文献   

5.
古典医籍论“肺”解剖生理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敏  赵志冬  章正祥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00-1801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的交换是在肺进行的。中医也认为肺是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机能是统全身之气。从中医对“肺”的功能认识上来看,确系以“肺”代表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然而,从中医对“肺”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的描述上来看,中医之“肺”,实际上就是指现代解剖学的肺脏器官而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中医认为肺为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功能是统帅全身之气,中医的“肺”更代表呼吸系统。本文从大量中医古籍文献中摘录了较多对肺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的论述,结合现代人体解剖及生理所见,两者基本相符,从而认为中医所论之“肺”,即指现代解剖所见之“肺”。当然,中医所谓之“肺”较之现代解剖所见的“肺”器官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几乎代表了整个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相似文献   

6.
六君子汤出自《医学正传》,是具有健脾益气化痰之功的常用古方。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多种老年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老慢支)患者,有多年咳嗽、痰多之症,在其急性发作期,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疗,以尽快控制感染,减轻肺功能的损伤,而对其缓解期的咳嗽痰多,西药却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在于老慢支患者的咳嗽痰多,不仅只是呼吸道局部损伤的结果。中医学认为,肺脾关系密切,生理上,肺为主气之脏,脾为生气之源,肺主气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要脾生气功能的正常来协助;病理上,“…  相似文献   

7.
刘升  王国昌 《陕西中医》1989,10(5):195-195
<正> 王与贤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对水肿病的治疗,更有其独到的见解,注重采用滋肺化源法则,屡收卓效,兹介绍如下。一、病因探讨因肺为华盖之脏,统摄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如果肺津亏耗,不仅可使宣降之功失常,更致肺虚气化失权。津液气化失常,则水道失调,不能下输膀胱,而漫溢肌肤,而发为水肿。肺为上源,肾为下渎,王老以滋肺化源之法,以相反之性达相成之因,从而使津液得充,肺气宣降,诸脏布散气化有权,达到不治水而水自消。减然体现了内经:“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之治则。  相似文献   

8.
哮喘有因血虚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本虚,已成共识。然所虚者为何?传统恒多责诸肺之气阴、肾之阴阳。余临证所验,哮喘也不乏血虚者。兹刍议如次。清代名贤沈金鳌于肺病之治,提出了“血生脾,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根于肾”,即肺肾两脏主血也可病血的观点。其肺也主血的论据源出《素问·经脉别论》之“肺朝百脉”。盖以唯有血液充盈敷濡于肺,肃  相似文献   

9.
“脏腑辨证”是治疗血液病的“精髓”。患血液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贫血与脏腑关系密切。所谓“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造血”,对各种贫血多采用补脾益肾之法,其道理是:“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之源在于肾,气之源在于脾,脾为肺之母,肺为气之宫,肺气伤必救于脾;而肾为肝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医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幸宇坚 《新中医》2000,32(2):3-4
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喘证、咳嗽、肺胀范畴,以咳痰喘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痰瘀为其致病之因,本虚为其发病之根。以症为纲,分别论述了咳痰喘悸诸症与肺肾心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中医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 《内经选读》部分一、1.④ 2.③ 3.④ 4.④ 5.④二、1.②④ 2.②③⑤ 3.②③④ 4.②④5.①②③④⑤三、答:中医临床诊病,切脉时独取寸口脉便能了解全身脏腑气血情况,因而也就能测知五脏之病变。其道理在于: 1.气口属于手太阴肺经。肺之经脉起于中焦脾胃,而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其化生的水谷精微,由脾(足太阴)气转输至肺的经脉,在心肺之气的作用下,化生气血,循行于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腠皮毛,以发挥其营养作用。 2.肺主气而司呼吸。肺开窍于鼻,自然界之清气由鼻入肺,在心肺之气作用下,与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在胸中相合,生成宗气。宗气为全身诸气之  相似文献   

12.
石军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4):154-155
咳嗽 ,虽有内感、外伤之分 ,然皆由肺失宣肃所致。痰是其病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 ,往往阻碍肺之气机 ,影响肺之宣肃 ,笔者临证 1 0余年 ,深感祛痰是治疗小儿咳嗽的重要一环 ,兹简述如下。1 痰虽在肺 ,来源不同痰分有形与无形 ,咳嗽之痰当属前者 ,由患者咳出或咳时、呼吸之时闻之有声 ,观之有形而感知 ,虽咳中之痰在肺系 ,然其产生之源各有不同。概括而言 ,不外肺失宣肃而生痰 ,脾胃失健而酿痰 ,肾气虚弱而泛痰 ,心肝之火刑金乘肺炼津为痰。不论痰之来源如何 ,总要上贮于肺 ,由肺系表现出来 ,“肺为贮痰之器”之义即此也。肺失宣肃生…  相似文献   

13.
<正> 李士材言:“脾为生痰之源”,柯韵伯则进一步曰:“肺为贮痰之器”,稍后徽州名医吴澄在《不居集》中则强调“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未久,陈修园、林珮琴等又大讲痰源于肾、动于脾、贮于肺之理,阐述了痰证和脾(胃)、肺、肾的关系,后世医家对此也予以了较多的探讨。然  相似文献   

14.
治病首重肺胃,盖肺主一身之气,胃乃十二经之海,肺气通调,则脏腑之气皆调;胃能降和,则气血之源化生。然肺为华盖,又为娇脏,位居上焦,喜清虚,恶邪恋。治肺之病,药宜味薄气升,轻清上行,可使肺气得展,邪无留地;重则药过病所矣,故宜用紫苑、杏仁、枳壳、桔梗、蒌皮、贝母等轻灵之品。虽于疏肝、通肠、利尿剂中,亦常宜配用肺经之药,往往事半功倍。对通腑、利尿而用治肺之法,人皆知之,无非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水之上源之理;惟疏肝需治肺,尚少谈及,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病机专主于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哮病的治疗,除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外,还要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笔者通过教学和临床实践体会到肺脾相关理论在哮病的病机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宣肺健脾是防治哮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天地一大宇宙,人身一小宇宙,气机运行之圆运动均为先降后升,循环无端,生生不息。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的降机,气机之降乃阳明燥金之气的敛降,阳明降,坎水足,阳明降,太阴升。肺位于西方,对应阳明燥金,肺以降为顺。"肺之化源"包括了肺的全部生理功能,如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等,"肺之化源告竭"即指肺的生理功能不能发挥,五脏失养。文章以"气一元论"为宗旨,探讨"肺之化源"理论,然后结合临床案例浅析其在论治晚期癌症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炎性疾病。一般经积极治疗都能及时痊愈。但由于用药的不合理、不及时、以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治疗效果。作者自1978年以来,运用健脾益气法于肺炎的辨证论治中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浅谈体会如下: 一、补脾益肺以消病灶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生化之源;肺所主之气,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因此肺气的强弱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故何梦瑶说:“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氣,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气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  相似文献   

18.
关元桩     
孙冬才 《气功》1999,20(10):440-441
关元桩是经气养生法的基本功法之一,其法源远流长。《老子·第三章》谓“虚其心,实其腹”,虚心是对练功者的要求,实腹就是致气或凝神于关元,只不过在2000多年前已有练法而没有功法名称。到了汉代,哲学家桓君山在《仙赋》中说“积气关元”,养生家荀悦在《申鉴》中写道:“道者常致气于关,是谓要术。”都把关元穴视为以气养生的要穴。现代人们所说的“下丹田”一般指关元而言。关元穴内容小肠,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生气之源。《难经·第八难》指出:“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源……谓肾间动气也。”现代生理学指出,小肠长约3~5米,是消化…  相似文献   

19.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小儿肺腑娇嫩,脾常不足,外邪入侵,首上犯于肺,常表现为咳嗽。小儿咳嗽病位虽在肺,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中医认为肺与脾胃无论是在生理机能、病理变化都有密切联系。朱珊教授认为,治疗小儿咳嗽,在从肺辨证施治的同时,更应注重脾胃的调治。  相似文献   

20.
正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如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从阳引阴也。又如引火归源,纳气归肾,从阴引阳也。此即水中取火,火中取水之义。——摘自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