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春困是人们在春季中最常见的感觉。 医学认为,春困是春天气温回升而导致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春阳暖暖,气温升高,皮肤毛孔及毛细血管开始舒展,供应皮肤的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氧相应减少,大脑的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所以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身体功能在较多的时间里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有人把这称为“春天疲劳症”。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会春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困”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春天气温回升,人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大脑缺氧,便生“春困”.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困”严重影响了大家伙的工作效率.接下来,小中医峻苗将从衣食住行4个方面给大家支支招,助您活力满满,化解“春困”.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常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春困。但春困也有真假之分,辨清真假后才能有的放矢缓解春困。春天阳气刚刚复苏,皮肤中的毛细血管逐渐舒张,血液流向皮肤增多,流向大脑的血液量相应减少,大脑处于相对供氧不足的状态。于是,人就容易困倦,由此形成春困。春困还与缺乏维生素弘有关。  相似文献   

4.
万物复苏,人们迎来的明媚了春天。古语说“春眠不觉晓”。春天温暖的阳光使得许多人出现“春天疲劳症”,也就是所说的“春困”。不少人会感觉乏力,好睡,没精打采、眼皮打架,这是因为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流动加快,体袁供血量增多,而人的呼吸频率变化不大,吸入的氧并没增加,使供给大脑的氧相对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变得不那么准了。如何打破“春困”?如何在春天里朝气蓬勃地生活?如何治愈我们乏困的身体?觋在就方法告诉你——  相似文献   

5.
冬去春来,由于气温变化等原因,人会感到疲乏,不少人就开始昏昏欲睡,哈欠连天,无精打采,即所谓“春困”。普通人春天困乏不属病态,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像。在寒冷的冬天,人皮肤里毛细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血流量减少,汗腺、毛孔也相对增大,氧的供应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
春困是人在春季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原来,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有人把这称为“春天疲劳症”。  相似文献   

7.
阎群 《健康生活》2023,(4):42-43
<正>春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是人们强身健体的最佳时机。加强春季锻炼,可吸入更多的氧气和负离子,改善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功能,还能促进人体形成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的发育和成长。春天,由于人体的皮肤不再为保暖而工作,所以供给大脑的血液减少,加上春天气温的刺激和昼长夜短,易使人感到疲劳。此时若加强健身活动,就会克服“春困现象”,令人精神抖擞。  相似文献   

8.
罗莉 《自我保健》2009,(4):41-41
气温回暖,和煦的春风吹在身上.让人觉得懒洋洋的,皮肤和肌肉微血管都处于迟缓舒张的状态,于是流人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很容易出现“春困”现象。  相似文献   

9.
春季防三症     
春季是东亚大气环流由冬季环流到夏季环流的过渡季节,在这一过渡季节内,其天气特点是多变和剧烈,忽晴忽雨,乍冷乍热,所以容易使人出现春困、春咳和春痒的“三症”。 春困 由于春天是气温回升幅度最大的时期,天气一下突然变得暖热后。会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毛孔明显舒张;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变得旺盛,这会使流往大脑的血液相对比冬季为少,由于减少了对大脑的氧化供应,人体一时适应不了这些变化,所以出现困倦症状。  相似文献   

10.
春天伊始,大地解冻,万物复苏,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气。但是,这时人们却出现一种“逆反”现象,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这种懒洋洋的现象叫春困。其实春困并不是病态,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进入春天,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毛孔明显舒张,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旺盛,全身血液供应量比冬天要明显增多,从而使流入大脑的血液比冬天少,由此就相对减少了对大脑的氧气供应,导致了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的降低,人体一时还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出现了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相似文献   

11.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虽然春光无限好,但“春困”却让人昏昏欲睡,情绪低落,提不起神儿来。尤其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其实这并不是病态,而是人体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季,由于气温较低,人体为减少热量的散发,全身皮肤汗腺收缩;进入春季,气温回  相似文献   

12.
正春天是一个万物由萌动而生发的季节。但是,这时人们却出现一种"逆反"现象,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这种现象叫春困。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由于天气变暖,皮肤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相对来说供应给脑的血液就会减少。此外,春天日长夜短,人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所以,人们常感到困倦。春困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但仍需"解春困"。那么,怎样才能克服春困现象呢?  相似文献   

13.
《食经》2021,(5)
春天本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到处都充满生机.然而每到春天,很多人都会哈欠连天,整天想睡觉. 其实是春困捣的鬼,因为春季天气转暖,皮肤毛细血管自然舒张散热,血液供应增多,供应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所以人体容易出现软绵绵、无精打采的症状.赶走春困,有妙招.  相似文献   

14.
<正>春天伊始,万物复苏,但这时人们却容易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这种懒洋洋的现象叫春困。春困是人体随着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皮肤的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但供应大脑的氧气却相应减少,导致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降低;同时由于冬季紫外线及阳光照射不足,机体内缺少足够的维生素D,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和工作能力降低了许多。故春天来临,身体功能大多处于半昏睡状态。春困虽不是病,但其实是亚健康的一种讯号,除犯困外,还会出现脸色潮红、好激动、掉发、记忆力下降等多种症状,影响人的正常工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很多人会感到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而且特别容易疲劳,这种表现就是"春困"。"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大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冬天,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增加。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  相似文献   

16.
万物复苏,人们迎来的明媚了春天.古语说"春眠不觉晓".春天温暖的阳光使得许多人出现"春天疲劳症",也就是所说的"春困".不少人会感觉乏力,好睡,没精打采、眼皮打架,这是因为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流动加快,体表供血量增多,而人的呼吸频率变化不大,吸入的氧并没增加,使供给大脑的氧相对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变得不那么准了.  相似文献   

17.
《rrjk》2010,(5)
<正>万物复苏,人们迎来的明媚了春天。古语说"春眠不觉晓"。春天温暖的阳光使得许多人出现"春天疲劳症",也就是所说的"春困"。不少人会感觉乏力,好睡,没精打采、眼皮打架,这是因为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流动加快,体表供血量增多,而人的呼吸频率变化不  相似文献   

18.
怎样消除春困文/春云竹峰春天,不少人常感到困乏,早晨不易醒来,醒后又昏昏欲睡,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春困。为何春天人们会发生“春困”呢?这还得从气候环境因素与人体生理功能相互作用谈起。寒冬腊月时人们在低温的作用下,皮肤的毛细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这时汗腺...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无力”。一到春天,不少人都会感觉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经常是哈欠连天、四肢无力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春天爱瞌睡的确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困、打瞌睡都是正常的,嗜睡、精力不济不仅仅是春困的表现,还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当心那些“潜伏”在春困背后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诘夫 《现代养生》2013,(8):45-45
春困其实是人体生理对季节变换产生的正常反应。寒冷的冬天,人体受到低温的影响,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到了春天,随着气温回升,人体的毛孔、汗腺、血管等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天气变暖后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加大,大脑的供氧量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