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骶管阻滞麻醉结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小儿阑尾、疝、膀胱、隐睾、鞘膜稹液、尿道下裂等手术,采用骶管阻滞麻醉结合基础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生儿腹部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是骶管阻滞和全麻。随着联合麻醉的广泛应用 ,我院对部分新生儿病例选择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的麻醉方法。本研究观察比较以上三种麻醉方法在新生儿腹部手术时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氧饱和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患儿资料  6 0例新生儿病例按麻醉方法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例 :A组为骶管阻滞组 ,B组为全麻组 ,C组为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组。患儿均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并发肠穿孔和肠坏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膈疝行腹部手术 ,ASAⅡ~Ⅳ级。多数患儿术前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骶管阻滞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曲马多,对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后镇痛时间、疼痛评分、镇痛次数、睡眠质量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和单独应用曲马多、罗哌卡因能否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2013年2月于我院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6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年龄1岁-6岁,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22例):0.2%罗哌卡因1ml/kg组(L组)、0.2%罗哌卡因1ml/kg+曲马多1.5mg/kg组(LT组)、0.9%氯化钠1ml/kg+曲马多1.5mg/kg组(T组)。麻醉维持均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观察并记录镇痛维持时间(骶管阻滞到术后第1次镇痛给药的时间),术毕患儿清醒1、2、4、6、12、24h三点疼痛评分,术后24h镇痛次数,睡眠质量满意度评估,并发症等。结果镇痛时间比较,LT组(14.5±2.5)h比其他两组明显延长(P〈0.05)。3组疼痛评分在2h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到6hT组与L组、L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LT组、L组比较,术后24h所需镇痛次数明显加(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L组为18%,而LT组、T组为0。3组患儿术毕清醒均未出现运动神经阻滞,呕吐次数也无明显增加。LT组100%的患儿父母对患儿术后24h睡眠质量满意度为优和良。结论0.2%罗哌卡因1ml/kg复合曲马多1.5mg/kg骶管阻滞用于6岁以下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镇痛(14.5±2.5)h,并发症少且能有效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科采用连续骶管阻滞麻醉,成功用于肛肠科手术患者40例,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改良的巨结肠手术是采用直肠肛管纵切IS形斜吻合式,经肛门而不经腹腔,操作深至盆底,对麻醉要求高。单纯骶管阻滞或单纯气管内麻醉,常有某些不适之处。采用骶管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用于此类手术具有较明显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骶管阻滞278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骶管阻滞是小儿麻醉中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65年开始应用骶管麻醉。本文对我院1982~1987年间2781例小儿骶管麻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复合用药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80例1~4岁患儿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在静脉麻醉后行1%利多卡因1ml/kg骶管阻滞:Ⅰ组局麻药中不加其他药,Ⅱ组加芬太尼2μg/kg,Ⅲ组局麻药中加新斯的明2μg/kg,Ⅳ组局麻药中加曲马多2mg/kg。术后给予芬太尼护师控制泵注镇痛(NCA)治疗。分别于术后1、2、4、6、24h观察镇痛和镇静评分,记录镇痛时间(初次NCA)、NCA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及出院时间。结果Ⅳ组的镇痛时间(510.7±64.9)min,长于Ⅰ组的(174.5±39.3)min、Ⅱ组的(291.7±50.8)min和Ⅲ组的(242.0±62.8)min(P0.01)。但Ⅳ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2mg/kg曲马多复合1%利多卡因1ml/kg行小儿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但其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5例1~8岁行下肢、会阴手术患儿,均在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0.8ml/kg。测定骶管阻滞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时间,记录HR、MAP和SpO2及追加镇痛药量,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均无需追加镇痛药,麻醉效果满意。起效时间(75±20)min和镇痛时间(312±44)min,未观察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结论0.25%罗哌卡因(0.8ml/kg)可提供满意的小儿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2001年开始应用罗比卡因(耐乐品)单次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泵注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整复手术,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种药物辅助骶管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骶管麻醉具有镇痛完善、肌松满意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但由于小儿不合作,常需在麻醉过程中辅助镇静药或全麻药。本研究比较小儿尿道下裂矫形术中骶管麻醉辅助γ-羟丁酸钠、咪唑安定、丙泊酚的镇静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行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曲马多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一般可持续到术后较长时间.而术后镇痛对减轻应激反应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小儿骶管注入不同剂量曲马多.观察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旨在寻找最佳剂量的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2.
骶管阻滞麻醉对尿道成形术患儿围手术期免疫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麻醉对因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术中和术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1~5岁择期行尿道成形术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骶管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A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于入室后即刻(T0)、全身麻醉及骶管阻滞成功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72h(T5)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干扰素(IFN)-γ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百分比。结果 B组MAP在T2、T3时升高,并且显著高于A组;与T0时比较,两组E、NE在T2~T4时均上升(P0.05);与T0比较,B组IL-2、IFN-γ、Th1在T2~T5时降低(P0.05),IL-4、IL-10、Th2在T2~T5时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骶管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增强行尿道成形术患儿术中和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骶管加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肛瘘手术效果,并与硬膜外加基础麻醉比较。将40例肛瘘随机分为两组:骶管加基础麻醉(A组)和硬膜外加基础麻醉(B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麻醉前、基础麻醉后、骶管和硬膜外阻滞后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脉率(P)。结果短示,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B组有2例行硬膜外穿刺时穿透硬脊膜.改行全身麻醉。结果表明,骶管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肛瘘手术麻醉效果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无差异.骶管麻醉操作简便,穿透硬脊膜的危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骶管阻滞麻醉在肛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60例行择期肛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A、B组.每组80例。A组行改良骶管阻滞,B组行传统骶管阻滞。A、B两组麻醉药物均用2%30多卡因10ml+0.894%甲磺酸罗派卡因10ml。结果传统组麻醉穿刺失败或效果欠佳改其他麻醉12例。改良组穿刺失败2例。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骶管麻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副作用少、安全性高,麻醉效果确切,可替代传统法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肛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喉罩下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且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0.25%罗比卡因用于小儿单次骶管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比卡因具有对心脏、神经毒性小,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等特点,适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本文将探讨罗比卡因在小儿单次骶管阻滞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625-1626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先髋手术中的应用,寻求更为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40例择期行截骨矫形的先髋患儿,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G组)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F组),记录并比较术前、术中和术后患儿MAP和HR的变化,监测术中肌松程度和全麻药物用量,比较术后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F组术中的生命体征更平稳,MAP和HR均较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全麻用药量明显少于G组,且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是小儿先髋手术更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罗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罗比卡因用于幼儿骶管阻滞时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1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骶管阻滞时分别注入0.25%罗比卡因0.75 ml/kg或0.2%布比卡因0.75 ml/kg。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并监测呼吸和循环指标,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t_(1/2)分别为0.16h和0.11h,T_(peak)分别为0.53h和0.49h,C_(max)分别为0.81mg/L和1.08mg/L。另外发现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0 mg·L~(-1)·h~(-1)和3.9mg·L~(-1)·h~(-1),t_(1/2)β分别为1.21h和2.2h,总清除率(CL)分别为567 ml/min和287 ml/min,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呼吸、循环各指标均平稳,麻醉效果满意。结论 罗比卡因比布比卡因较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的蓄积,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无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严重者可致心血管反应,表现为人工流产综合征,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人工流产术时施行适当的麻醉镇痛是完全必要的。我院采用骶管阻滞加子宫腔内阻滞以施行人工流产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