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合谷刺动作针法帮助脑卒中后患者腕背伸功能重建,观察此治疗方案对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刺法+连续波)、B组(常规刺法+续断波)和C组(合谷刺+续断波),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腕部功能均有恢复,但C组MAX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和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合谷刺动作针法对脑卒中患者腕关节背伸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合谷刺加电针法对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3个月、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中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合谷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常规刺加电针组),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各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腕手部各项分值提高较为明显(P0.05)。结论:合谷刺加电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中具有见效快、刺激强、取穴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客观评价脑卒中后患者腕部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3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中风患者40例,采用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改进穴位+连续波+常规针刺(常规刺1组)、常规穴位+断续波+常规刺(常规刺2组)、常规穴位+连续波+合谷刺(合谷刺1组)、改进穴位+断续波+合谷刺(合谷刺2组),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图、Fugl-Meyer运动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提取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MAX、IEMG)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后各组腕关节功能均有恢复。合谷刺2组腕关节各项分值提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穴位及针刺方法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功能的重建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合谷刺法加断续波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确疗效,且临床应用中具有见效快、刺激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筋活络洗剂冷热交替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腕背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另接受舒筋活络洗剂冷热交替治疗。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腕关节背伸活动度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的尺侧腕屈肌、桡侧腕伸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与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和偏瘫侧腕背伸活动度与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舒筋活络洗剂冷热交替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腕背伸功能和手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镜像疗法(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EMGBF组和MT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EMGBF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MT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镜像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腕背伸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腕背伸的主动活动度(AROM)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EMGBF组和MT组患者FMA评分、腕背伸肌IEMG评分与腕背伸A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且EMGBF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T组显著优于EMGBF和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治疗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腕背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客观准确评价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基础上,观察不同穴位与肌肉运动点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腕手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伸肌运动点针刺(运动点1组),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运动点2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穴位1组),针刺肩髑、臂牖、手三里、外关、尺泽、内关(穴位2组)。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采用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可以使上肢sEM6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Barthel ADL提高较明显。结论不同针刺部位治疗脑卒中后腕手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智敏  周剑 《新中医》2021,53(2):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平衡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伸腕、屈腕、屈髋、屈膝肌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FMA、FIM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平衡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卒中后腕手功能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低频经皮电刺激法,作用于肌肉运动点,以屈伸交替的刺激方式帮助中风后患者腕手功能重建,观察此治疗方案对手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Fugl-Meyer腕手功能评分≥7分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低频电刺激)和对照组(常规康复),采集患者上肢肘和手腕部活动时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EMG信号),提取特征值MAX、AEMG.结果:疗后两组患者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手腕部MAX、A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以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肌肉运动点,应用屈伸交替的作用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叶春  陈舰舰 《新中医》2022,54(2):30-3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联合体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采用徒手肌力测试方法评估腕关节掌屈和背伸肌力,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MM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FM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分区治疗法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改善及上肢功能恢复疗效。方法:根据Bm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选择病例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取细化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明显责任肌肉对肩、肘、腕区电针分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电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疗法,采用改良Ashword痉挛评级、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对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改良Ashword痉挛评级、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Barthel上肢功能评定指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分区治疗在改善上肢痉挛功能障碍优于传统电针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6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予电针治疗。治疗20 d后观察比较两组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分级情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3.7%,对照组优良率为65.1%,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情况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腕伸肌、指总伸肌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肌力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头针促使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95例患者(脱落5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9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隔药灸联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的疗效。运用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估患者的腕手功能。对比两组腕掌曲、腕背伸、腕桡偏、腕尺偏的活动度变化。运用肌电信号检测仪测定桡侧腕伸肌、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 iEMG)。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估患者腕关节的痉挛程度。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4.75%,高于对照组的85.26%(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均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取巨刺结合电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住院患者90例均诊断为中风后偏瘫痉挛性状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90例患者均进行相应符合指南的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采用巨刺结合电针治疗。本研究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改良的Ashworth评价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定指数)、患侧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SFMA)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47±7.72),ADL-Barthel指数为(56.19±11.79),患侧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为(57.21±12.34),对照组分别为(20.53±7.20)、(29.57±10.56)、(28.67±11.58),显示两组方法均有效,且巨刺加电针针刺组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采用巨刺结合电针方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拮抗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拮抗电针法治疗。2组疗程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肌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5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43/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痉挛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痉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腓肠肌、胫骨前肌电位值及屈髋肌力、伸肌肌力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均升高(P 0.05),下肢肌力评分均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腓肠肌、胫骨前肌电位值及屈髋肌力、伸肌肌力MM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下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拮抗电针法联合康复训练、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有效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改善痉挛程度、肢体功能和肌活动能力,提高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电针结合蜡疗法,观察脑卒中后患者足下垂功能的恢复。方法:经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患者60例,随机编排为对照和治疗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结合蜡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踝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波幅、下肢运动能力及步行能力恢复上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结论:电针结合蜡疗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功能恢复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巨刺针法与常规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30例)、患侧组(30例).两组均穴取肩偶、肩髎、曲池、合谷等,巨刺组取健侧,患侧组取患侧.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评价疼痛及观察治疗前后肿胀程度.结果: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胀和疼痛评分都有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肿胀程度改善巨刺组优于患侧组(P<0.05),但疼痛改善两组相当(P>0.05);巨刺组总有效率为93.3%,患侧组为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脑血流水平的影响。方法:1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措施,康复同时给予针灸进行辅助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踝屈肌肌张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腕屈肌、肘屈肌、膝伸肌、踝屈肌肌张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FGF、VEGF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血清BFGF、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脑供血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安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患者偏瘫侧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和内科药物疗法,观察组加以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腕背伸时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手指(除拇指)屈肌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与前臂伸肌群EMG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手指屈肌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TAM、FMA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EMG幅值、TAM和FMA评分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群EM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