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社会医疗机构是指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医疗机构,更有学者认为社会医疗机构就是公立医院以外的一切医疗机构。我国自2001年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确定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合法地位,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了这一领域,社会医疗机构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管理标准现状,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选取14家卫生监督机构的62名从事医疗卫生监督的监督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医疗机构管理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果仅61.3%的被调查人员知晓当地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认为医疗机构符合基本标准的仅占69.8%;监督执法中最需要的医疗机构标准是各级综合医院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监督检查中使用医疗美容科标准和输血科标准较多;监督检查中发现机构存在虚设科室现象的占64.5%;医疗机构名称使用不规范以未经许可登记擅自使用第二名称为多,占66.1%。结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需制定或更新,医疗机构名称和科室设置标准、各专业及标准制定需求大,医疗机构管理标准体系不建全,医疗机构监管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促进<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在部队医疗机构中的贯彻落实.方法现场调查某部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调查结果全部录入Excel 6.0并进行统计.结果 36所基层医疗机构中,94.4%的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但组织学习过与医疗废物有关法规的医疗机构仅占13.9%,25.0%的医疗机构设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88.9%的医疗机构设有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75.0%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制度;41.7%的医疗机构做到了按不同类别分类盛装医疗废物,13.9%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结论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医疗废物相关设施、处置不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医疗废物管理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设施建设;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的分析,搭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实际工作;方法:文献研究与实践资料的分析;结果: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内容、策略与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中,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依据,保证人员、设施到位。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做好内设医疗机构校验工作,规范医疗机构校验管理,针对内设医疗机构校验工作中普遍存在不符合基本标准的情况、不按期校验和变更、暂缓校验较难操作、不主动办理注销手续及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未应用于校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建议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内设医疗机构负责人法制观念;依据标准分级,严抓校验准入关;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校验时限;完善暂缓校验相关法律文书和注销工作;结合日常动态监管分类校验。  相似文献   

6.
根据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系统描述了天津市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机构的供给状况;全面分析了天津市医疗服务的供、需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医疗机构发展的方向与对策,为制定天津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潜在的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方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查询、电话询问了解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状况。结果调查了解医疗机构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达100%;普遍使用注射器、输液器、导尿管、胃管、引流管、扩阴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货渠道不统一;入库验收、登记、索要检验报告、使用前监测极少;私营医院、个体诊所普遍存在现金交易,无进货单及购货发票;专人管理、专库、分类贮存的医疗机构极少,回收、浸泡消毒、毁形极不规范,无害化处理无法达到。结论出现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是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的现状所致,重视基层培训,强化监管,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积极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历史,分析第一周期医疗机构评审存在的问题,制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量化评审标准,建立评审专家库并实施量化评价,核定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范围,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方法主要采用了专家咨询法、政策文献复习法、试验性研究等方法制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量化评审标准,建立评审专家库并实施量化评价。结果第一周期医疗机构评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医院歪曲了部分评审标准和指标,盲目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主导的医院评审模式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评审标准、评审方法缺乏规范化和科学性。通过实施量化评审,在我局登记注册的二级综合医院的内、外、妇、儿、检验以及医学影像等科目全部核定到二级,累计撤销179个诊疗科目,取缔非法从业人员34人。结论该量化评审标准以医疗机构基本功能为核心,强调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评价;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评审体系,建立第三方中介评价机构;需要借鉴国外医院评价标准,完善和实施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提高惠山区医疗机构诚信自律水平,保障群众诊疗安全,借鉴了食品、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经验,结合医疗机构现状,研究制定了《惠山区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监督管理评分标准》,2009年-2011年对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实行了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在非医疗机构还是医疗机构,诺如病毒胃肠炎感染和暴发在过去的几年中报道持续增加,因此,很多州不仅制定了指南防止诺如病毒感染在医疗机构和社区中传播,而且制定了一些需要循证回答的题目和关键问题。本指南主要强调医疗机构中诺如病毒胃肠炎如何预防控制。本研究可供感染预防控制人员、医师、医疗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13所小型医疗机构的典型性调查,分析了这些小型医疗机构人员资质、岗位设置、制度建设、医疗流程以及病人满意度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小型医疗机构人员资质参差不齐,在职培训不足;部分医疗机构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作者认为目前应重点加强小型医疗机构的结构与过程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89年开始第一周期评审,我国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已走过近30年历程。1994年,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同年,发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这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1995年,原卫生部出台《医疗机构评审办法》,指出:医疗机构评审是由有关专家组成的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和《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及《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服务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 ,南京市卫生系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认真贯彻上述两个意见的精神 ,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改革的路子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 )1.如期完成了已注册医疗机构的分类登记。根据《江苏省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2000年底完成了全市 (含15个区、县 )1411所已执业登记的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工作。其中在市卫生局注册的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92家 ;其他非营利医疗机构141家 ;营利性医疗机构233家 ,其中2…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26个省市区相继制定了医疗机构管理的地方立法。这些地方立法充分利用了上位法赋予的地方立法空间,合理确定本地域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细化审批责任分工,明确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要求,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规范本地医疗机构执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些地方立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照抄照搬,盲目重复上位法;过分倚重稳定性差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抱残守缺,鲜有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违反许可法,增设准入条件;重行政审批,轻执业行为管理。本文在在充分调研全国各省市区的医疗机构管理立法和现有关于医疗机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通过分析现行省级立法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完善我国医疗机构管理地方立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山东省德州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急处置能力现状,为全市卫生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5月采用现场检查与在线问卷调查表相结合的方式,对山东省德州市60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个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结果 山东省德州市60家医疗机构均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其中98.33%的医疗机构对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进行过修订;均开展了疫情防控知识的相关培训以及针对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了演练;均建立了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60%的医疗机构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60家医疗机构中共有40家设置了发热门诊,符合“三区两通道”原则;均能及时公布风险区动态,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知晓,并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结论 山东省德州市各级医疗机构已建立起一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但存在医疗机构应急预案更新不及时、培训与演练流于形式、发热门诊建设数较低等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本国医疗机构环境消毒的实施情况,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贯彻落实与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6个省份共168所医疗机构,由其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调查填写,并网络上报其普通病区和重点部门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方式、频次及消毒效果监测情况。结果 共163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2所医疗机构未开设普通病区。75所(46.58%)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空气消毒,其中42所(56.00%)医疗机构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消毒,31所(41.33%)医疗机构只在终末或必要时消毒;98所(60.87%)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物体表面定期进行消毒,其中 94所(95.92%)医疗机构每天消毒1~2次;73所(45.34%)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47所(64.38%)医疗机构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141所(86.50%)医疗机构对重点部门空气进行消毒,其中122所(86.52%)每天消毒2次;163所(100%)医疗机构均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其中134所(82.21%)每天消毒≥2次;161所(98.77%)医疗机构定期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其中111所(68.94%)医疗机构为每季度监测1次。结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的颁布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但医疗机构对普通病区存在消毒与监测过度与不足并存的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贵州省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对省、市、县中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了79所中医医疗机构。各级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本科学历占66.90%,护理专业占60.69%,初级职称占42.07%。大多数中医院开展了医院感染相关监测工作,26.67%的中医医疗机构实现了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仅3.80%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科研。 结论 贵州省中医医疗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相关监测工作,并加强信息化监测;专职人员存在专业单一、职称偏低、高学历人才缺乏的情况;需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叶婷婷  杨媛 《中国卫生经济》2022,41(12):110-112
针对新医疗保障体系,文章在剖析医疗机构正面临的有关问题与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有关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应对思路。具体包括:医疗机构应单设成本核算与预算编制部门;医疗机构需要优化原有的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的关系,完善对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预算控制等基础工作流程;医疗机构需要强化对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器械清洗的现状及有效管理的策略。方法:对当地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复用机械情况进行抽查,结合清洗方法、使用的防护用品、器械的管理等内容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结果:二三级医疗机构管理合格率高于一级医疗机构;二三级医疗机构自动清洗机、多酶清洁剂、水枪等器械的使用率高于与一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的外包、清洗步骤的未达标数均高于二、三级医疗机构;二三级医院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概率大于一级医疗机构,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一级医疗机构CSSD相比,二三级医疗机构在管理质量、包装质量和器械的清洁质量方面更好,一级医疗机构还需投入更多硬件设备,加强人员培训,采用集中化的管理方式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保障院内安全。  相似文献   

20.
近日,天津市卫生部门对全市60所二级西医医疗机构进行了校验审查。根据评审结果,天津市干部疗养院等38所医疗机构基本符合二级医疗机构标准,予以保留二级资格;河西区柳林医院等8所医疗机构被亮“黄牌”,限期整改;河东区中山门医院等14所医疗机构因不符合二级医疗标准被降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