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眼内炎往往发病急,病情严重,视力预后差.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研究(EVS)认为对于就诊时视力好于光感的手术后眼内炎患者,不需要立即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是外伤所致的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毒力强、视力预后差,因此,及时干预,包括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能改善感染性眼内炎的视功能预后[1].我们对一组急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观察早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眼外伤后感染腊样芽孢杆菌常导致进展迅速、破坏力极强的眼内炎,使患者在1~2 d内失去视力,甚至眼球萎缩[1].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程度的加深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普及,其预后稍有改善[2,3].但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南,治疗效果仍不太理想.为此,我们观察了一组腊样芽孢杆菌致外伤性眼内炎患者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是内眼手术后或外伤后发生的眼内感染,其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丧失,甚至眼球萎缩[1,2].由于血眼屏障的影响,全身及局部应用药物治疗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较差.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该病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为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其的治疗效果,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术后并发症.本文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致病菌、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总结,旨在提示临床医生对此并发症及时发现、积极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并送病理科检查的12例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抗青光眼手术情况、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前后的情况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涂片检查及培养的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6.7%,迟发性眼内炎者真菌检出率为22.2%.使用抗感染药物联合早期前房冲洗注药、经扁平部后段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内注药可有效控制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前房积脓消失,房水闪辉阴性.44.4%的迟发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达到0.2.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正常.结论 对于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取材行病理涂片检查可早期诊断并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经扁平部后段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预后与发病时视力、病原体种类及其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05/2011年所收治的内源性眼内炎患者8例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取前房水及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血培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或(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8例9眼中男6例7眼,女2例2眼,年龄45~78岁。患者可有前葡萄膜炎症表现,玻璃体炎性改变,5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3眼行玻璃体腔注射,6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经治疗,患者病情控制,6眼视力提高。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根据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局部+全身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7.
刘广森  徐珊  高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271-1274
感染性眼内炎系指以主要累及玻璃体、葡萄膜与视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起病急,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依据眼内感染途径可以将感染性眼内炎分为内源性眼内炎和外源性眼内炎,在东亚地区肝脓肿是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来源,而肺炎克雷伯菌是其主要致病菌.肝脓肿性眼内炎是由位于肝脏的感染灶通过血源性播散而引起的严重致盲性眼内感染,其原发病灶隐匿,易将其与免疫相关的葡萄膜炎混淆,造成较高的误诊率.本文将对肝脓肿性眼内炎的病原学研究、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肝脓肿眼内炎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内源性眼内炎17例(17只眼)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内炎的预后与疾病的类型相关,与年龄和手术方式无相关。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广谱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适当采用各种手术方式,能使部分眼内炎向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9.
18例内源性眼内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对18例(20眼)内源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3%的患者存在易感因素。90%患者延误诊断4天以上。2/3病例有明确致病菌,真菌感染4例(6眼),细菌感染8例,另有6例致病菌不明。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抗菌素治疗,10例接受玻璃体手术,9只眼获得数指以上视力。结论 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手术对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玻璃体手术对内源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视力及预后情况。结果22 例患者中,21例进行血或玻璃体液涂片、培养,阳性率18例,占86%,其中细菌6例,真菌11例,1例为混合感染。1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中,玻璃体手术成功13例,占81.3%,其中6例获得功能成功。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提高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病源菌培养阳性率和视力预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42-144)  相似文献   

11.
文献报告,约25%的眼内炎由眼球穿孔伤引起。因血眼屏障作用,传统方法治疗难以奏效,多数失明或丧失眼球。自从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内注药术开展以来。预后有了明显改善。许多研究者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然而,一些病例眼内炎的发生时间较晚,其临床特点及预后鲜见报道。6年来,我科治疗眼球穿孔伤后眼内炎18例,占眼球穿孔伤病例总数4.6%,其中8例在穿孔伤后  相似文献   

12.
眼内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眼内炎的病因以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眼内炎患者共16例1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2~82(平均60)岁。其中5例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1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因眼外伤所致眼内炎8例,内源性眼内炎2例,白内障术后2例,抗青光眼术后2例,感染性角膜炎1例,白内障过熟期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1例。经玻璃体切割术后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脱盲(视力>0.05)6例(55%)。结论:眼外伤是眼内炎的最常见原因,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能不同程度恢复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评价并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2眼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根据术中视网膜情况辅以剥膜、硅油充填。结果:术后所有患者12眼玻璃体腔清晰,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3眼(25%)术后视力0.1~0.3。随访3mo,2眼发生晶状体混浊。结论:以玻璃体切割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内源性克雷伯菌属眼内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友谊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458-1460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
  方法:研究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900例1900眼,根据术后有无发生眼内炎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析患者各临床指标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另外,对所有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内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 min、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
  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因素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眼内猪囊尾蚴病为链状绦虫的幼虫感染到眼部时引起,眼眶及眼球内各部位均可发生,引起眼内炎症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严重危害[1,2],临床上以玻璃体内及视网膜下最常见.针对玻璃体内和视网膜下囊尾蚴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1],包括巩膜切开夹取或吸取[1,3]、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3-8]和氩激光光凝治疗[3].近年来主要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囊尾蚴,具有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在取出囊尾蚴的同时可以消除由虫体所致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6].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一组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眼内猪囊尾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伤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经玻璃体切除治疗后段眼内异物伤患者64例64眼,对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BCVA)、异物大小、异物位置、外伤严重程度、手术时间、视网膜脱离(RD)与术后BCVA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经玻璃体切除术后BCVA≥0.1者50只眼(78.13%),≥0.5者18只眼(28.13%).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手术后影响BCVA的因素为伤口长度、术前BCVA、手术时机、RD、眼内炎、tPVR、异物损伤区域.结论 后段眼内异物伤宜首选玻璃体切割手术.合并 RD、眼内炎和tPVR者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但术后视力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5年来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和病原学诊断的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5例(5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感染控制,手术后视力4例提高,1例下降.术中采取玻璃体标本真菌培养5例均为阳性.结论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起病隐匿,危害视力严重.及时采取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助于病原诊断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8.
儿童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特点,提出防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住院儿童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外伤性眼内炎占64/70,致病菌以杆菌为主。入院时患儿视力:无光感者12例,≥40者6例。玻璃体切割组35例中18例视力提高,所有病例炎症得到控制;非玻璃体切割组35例中9例视力提高,3例炎症不能控制行眼球摘除。出院时,眼球萎缩者14例,无光感者18例,视力在40以上者仅16例。结论儿童眼内炎预后差,预防是关键。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视力预后的有效途径。玻璃体腔内注射和玻璃体切除术是儿童眼内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6例20眼内源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在发热患者13例,3例起病前有手术史,8例起病前、起病时合并有全身感染史。致病菌的检出率为33%。结论:大手术后或发热可能为内源性眼内炎的诱发因素。及时诊断,玻璃体切割手术,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小儿眼内炎由于诊断和治疗的困难,致盲率极高,本文预分析其可避免性。方法分析13例临床病例的受伤性质、首诊时间、处理方式与最终结果的关系。结果穿透性眼外伤致眼内炎早期容易漏诊,眼内炎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应该及时作玻璃体手术。结论及时诊断眼内炎,早期玻璃体切除手术是避免致盲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