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板螺钉取出困难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仍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钢板在骨折愈合后作为异物不宜长期存留于体内,应予取出。而有时钢板螺钉的不易取出会使手术陷入进退两难境地。1992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钢板取出困难病例22例共计22块钢板、56枚螺钉。均应用断取螺帽法及改进改锥法顺利取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钢板螺钉取出困难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其内植物的取出多数比较容易,然而取出困难者亦屡见不鲜。为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措施,特收集笔者自1990年以来资料完整的20例钢板螺钉取出困难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后钢板螺钉取出术多数比较容易,然而取出困难者也屡见不鲜。为了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措施,特收集我们1968年以来资料完整的15例钢板螺钉取出困难病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6岁。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2例。钢板螺钉固定时间:1~2年6例,2~3年4例,4~5年3例,20年  相似文献   

4.
四肢骨折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最为常见,当骨折愈合良好需取出内固定物时,有时会出现内固定螺钉取出非常困难,使原本认为的小手术变为费时费力的大手术,延误手术时间,甚至造成再骨折等情况发生.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对15 例钢板螺钉取出困难患者手术治疗,从中摸索出一定的应对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讨论锁定螺钉取出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锁定螺钉取出困难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随访3~17个月。除1例因多枚螺钉锁死,强行取出极易发生再骨折而放弃,其余均安全取出所有螺钉钢板,无再骨折发生。结论锁定钢板较传统钢板具有角度稳定、减少血运破坏等优势,因而骨折愈合成功率高。但取出时应注意规范操作,尽量减少骨量丢失,避免术中术后再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钢板上螺钉取出困难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4年5月47例钢板上螺钉取出困难患者临床资料。男30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4岁。内固定术后至取出手术时间10个月~20年,平均22个月。内固定部位:上肢25例,下肢22例。术中1枚螺钉取出困难18例,2枚15例,3枚9例,4枚5例。钢板类型:普通钢板15例,锁定钢板32例;不锈钢钢板10例,钛合金钢板37例。结合螺钉取出困难原因及螺钉、钢板、切口和骨质等具体情况,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原则,选择不同方法取出螺钉和钢板。结果螺钉和钢板均完全取除,术中无医源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手术时间65~270 min,平均125 min;手术出血量80~775 m L,平均157 m L;术后引流量20~250 m L,平均92 m L。术后切口Ⅰ期愈合39例,延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无感染和再骨折发生。结论对于钢板上螺钉取出困难有多种处理方法,每种方法均有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熟悉其适应证,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方法,可顺利取出螺钉和钢板。  相似文献   

7.
四肢骨折多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愈合后须将内固定钢板螺钉取出.传统内固定物取出方法是在硬脊膜外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下,按照钢板位置及长度取原手术切口,逐层进入钢板部位取出内固定钢板及螺钉.2004年至2006年,我院对40例四肢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利用模板钢板定位取出内固定钢板和螺钉,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行四肢锁定钢板螺钉取出术中出现螺钉取出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所进行的206例四肢锁定钢板螺钉取出术中,有14例螺钉取出困难,发生率为6.8%。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8岁。骨折部位:分别为股骨干、股骨近端、股骨髁上、胫骨多段、肱骨近端。螺钉所在的位置:骨干区13例,干骺段1例。内固定的时间:12~35个月。对于滑丝或无法拧动的螺钉,先使用工业钻头将滑丝的螺钉帽磨掉,取出接骨板后,使用大力钳钳住螺钉的裸露部分慢慢拧出螺钉,如无法拧动,用空心的断钉取出钻作螺钉周围松解,最终套入断钉取出器将螺钉取出。结果 8枚螺钉没有滑丝但不能拧动,采用断钉取出器取出,有10枚螺钉发生滑丝,使用大力钳完成取出术,有1例3枚螺钉放弃取出。在1枚胫骨螺钉取出术中,将包裹钉尖部分的骨皮质一起凿出,检查发现骨质牢固长入螺钉尖部的凹槽,使螺钉无法转动。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个月,无术口感染及再骨折发生。结论对于锁定钢板螺钉取出困难,主要发生在骨皮质区的螺钉,除螺钉滑丝外,部分原因为皮质骨牢固长入螺钉尖部的3个凹槽,使螺钉根本无法转动。因此在初次植入手术时,螺钉尖部应穿透对侧骨皮质两个螺纹,防止骨质长入钉尖的凹槽内。充分的术前阅片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都有助于四肢锁定钢板螺钉的顺利取出。  相似文献   

9.
微创双小切口在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由于操作简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当骨折愈合后钢板内固定物失去作用而成为异物,需二次手术取出.笔者自2007年3月~2011年2月,对56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微创双小切口钢板、螺钉取出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5例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所有骨折于术后取出内固定物。随访时间1~6年(平均3.5年),全部病例疗效满意,无切口感染及骨感染,无钢板折断,无再骨折,无肢体短缩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尤其是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难以牵引复位的骨折,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术中用环锯取出滑丝螺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8-01采用一种新方法取出的10例滑丝螺钉,即使用环锯锯断滑丝螺钉帽处的部分钢板,取出钢板后钳夹住残余钢板拧出滑丝螺钉。结果滑丝螺钉均顺利取出,其中7例1枚螺钉滑丝,2例2枚螺钉滑丝,1例3枚螺钉滑丝。单枚滑丝螺钉取出时间为5~30 min,平均13.7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 mL,平均187 mL。8例单纯使用环锯即完全取出滑丝螺钉。1例在拧残留钢板时发生断钉,1例因螺钉与骨皮质长牢而无法拧出,用克氏针扩大螺钉周围后取出残余螺钉。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再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及严重软组织挫伤。术后均获得3个月随访,患侧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骨折愈合内固定取出术中用环锯锯断滑丝螺钉帽处的部分钢板,取出钢板后钳夹住残余钢板可顺利取出滑丝螺钉,创伤小、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钉钢板取出困难解决方法的选择原则和合理技术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内固定取出术中发生螺钉或和钢板取出困难,其中,螺钉断裂18例,单独螺钉滑丝或交锁14例,钢板上螺钉滑丝或卡死57例。男59例,女30例;年龄14~61岁,平均35.6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法行螺钉钢板取出。[结果]5例手术失败,84例螺钉钢板成功取出。所用方法:钳夹法2例,改槽法6例,"T"形反向加压套筒螺丝取出法3例,反向螺纹攻丝取出法14例,单侧皮质开孔后钳夹法11例,单侧皮质开孔后"T"形反向加压套筒螺丝取出法1例,双侧皮质骨开孔取栓法10例,折弯转动钢板法12例,剪断钢板法9例,打磨钢板法13例,联合孔纵向开孔法3例。切口I期愈合84例,延期愈合5例,医源性骨折、神经损伤和感染各1例。[结论]尽管有多种方法可以取出螺钉和钢板,但是每种方法均有缺陷和适应证,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应遵循结合多个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最小损伤和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锁定钢板螺钉取出困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锁定钢板螺钉取出困难的文献,对取出困难的发生率、原因、预防措施、取出方法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着锁定钢板应用的普及,螺钉取出困难较非锁定钢板明显增多,已成为新的临床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螺钉滑丝、错扣和冷焊接。针对锁定钢板螺钉取出困难,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螺钉取出专用工具和取出方法,但每种方法均有其适应证,并存在缺陷。结论内固定物取出前应作充分准备、熟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取出困难原因、螺钉、钢板、切口、骨骼骨质和现有设备等多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骨科金属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常见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8骨科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金属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螺钉钳夹取出法15例,钨钢钻打磨螺钉取出法14例,折弯旋转钢板法12例,空心钻皮质骨开孔法9例,反向加压套筒螺钉取出法4例,化整为零剪断钢板法3例,开槽法2例,部分取出法3例,其他方法取出4例。结果 62例内固定物完整取出,3例螺钉或断钉残留,2例内固定物取出失败,1例术中导致医源性骨折重新上内固定物。术后出现患肢神经损伤症状3例,均为牵拉损伤,观察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切口一期愈合61例,延期愈合5例;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愈合。结论骨科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常见原因是螺钉滑丝或钢板螺钉发生错扣卡死。术前应将取出器械准备充分,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先易后难和损伤最小化的原则,尽量一次性将内固定物完整取出,避免医源性骨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三种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髓内针固定16例,钢板螺钉固定23例,多枚螺钉固定11例,所有骨折于术后4-8周临床愈合,1例术后6个月钢板断裂,其他病例均于术后4-12个月(平均6.5个月)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随访时间1-8年(平均奖4.5年),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有钢板断裂,再骨折,晚期扁平髋各1例,占6%,结论:髓内针固定操作简单,适于股骨上,中段骨折,但选择时需慎重,钢板螺钉固定对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确切,适于复杂股骨干骨折,但创伤大,多枚螺钉固定适于长斜行或螺旋形股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骨凿撬动取出螺钉滑牙锁定钢板的技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四肢锁定钢板内固定取出术中发生锁定螺钉滑牙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16~70岁,术中滑牙螺钉枚数:1枚21例,2枚5例,3枚1例。术中先取出其他未滑牙螺钉,清除钢板周围骨痂后,骨凿松动钢板与骨面。通过各个方向反复轻柔的撬动,使钢板与骨面逐步分离,经过反复撬动后,钢板逐步退出,大部分螺纹撬出骨面,取出钢板与螺丝钉。[结果]27例均采用同一方法将锁定螺钉及钢板完整取出,未发生医源性损伤,手术时间40~180 min,手术出血量均少于100 ml。术后早期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创面感染。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0个月,术后晚期无再骨折、骨髓炎、关节僵硬发生。[结论]骨凿撬动方法在四肢螺钉滑牙锁定钢板取出困难时是一种简便可行、适应证范围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创伤骨科中对骨折的治疗,对靠近关节的干骺端骨折(如: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胫骨近端及远端骨折等)则常常采用解剖型或异型钢板和皮质骨螺钉及松质骨螺钉进行内固定.待骨折愈合后,一般需将内固定物取出,有时会出现松质骨螺钉的螺纹被钢板剪切的现象。笔者结合如下典型病例就松质骨螺钉的螺纹被剪切现象的形成原因、预防、及处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4年2月~2009年5月,笔者共收治钢板,螺钉取出困难34例,其中普通钢板26块,螺钉64枚;锁定钢板8块,螺钉13枚,均顺利取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12~55岁,平均32.6岁。股骨15例,胫骨8例,肱骨4例,锁骨4例,桡骨  相似文献   

19.
齿科金刚砂砂片在螺钉取出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由于骨科手术广泛开展,内固定取出困难在术中屡见不鲜。自2000年1月~2006年5月,笔者遇到21例钢板内六角螺钉固定后打滑的病例,术中采用齿科金刚砂砂片一字切槽,改以一字起子取出,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及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喙锁螺钉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9月间,收治30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位后分别应用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度限制肩关节活动,随访观察至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应用Constant-Murley法评价肩关节功能。比较取出前后和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结果锁骨钩钢板骨折愈合时间为10.7周,喙锁螺钉为9.3周。两组患者最终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其中锁骨钩钢板组有26.7%出现肩痛。两组患者取出后肩痛和运动范围均有改善。结论喙锁螺钉和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临床疗效相似,功能恢复满意。内固定术后限制肩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后尽早取出,能有效避免内固定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