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仰义  余春华  朱江 《浙江实用医学》2003,8(4):224-224,226
目的 介绍比目鱼肌肌瓣转移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比目鱼肌肌瓣顺行或逆行转移治疗各类小腿软组织缺损18例,同时在肌瓣上行游离中厚皮植皮。结果 18例病人转移酌肌瓣全部成活,仅2例病人的游离植皮有小范围坏死;有胫腓骨骨折的14例病人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比目鱼肌肌瓣转移为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Ⅰ期组合肌瓣加骨移植治疗小腿中上段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避免分期、多次手术治疗的缺点,探讨Ⅰ期组合肌瓣加骨移植修复小腿中上段大块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7例小腿中上段骨软组织缺损采用组合肌瓣加颗粒状骨移植治疗,其中3例组合肌瓣是腓肠肌内侧头、胫前肌和比目鱼肌,3例是腓肠肌内侧头和胫前肌,1例是腓肠肌内侧头和比目鱼肌.结果:7例随访11~44个月,平均为28.4个月.5例获得骨愈合、Ⅰ期修复软组织缺损.1例术后出现胫前肌瓣部分坏死,再次行局部皮瓣转移覆盖,获得成功.另1例松开外固定支架锻炼时发生再骨折,闭合复位后重新拧紧支架,获得骨愈合.结论:小腿中上段大块骨软组织缺损采用Ⅰ期组合肌瓣加颗粒状骨移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切取胫前肌瓣时,应注意保留近端部完整的肌腹,以防发生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目鱼肌肌瓣移位术修复胫前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中应用比目鱼肌肌瓣移位术修复胫前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24例.结果肌瓣全部成活,骨外露创面修复满意.结论比目鱼肌肌瓣移位术修复胫前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是修复小腿中上段和一些小腿下段骨外露及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陶海南  韦元昌 《广西医学》1998,20(5):762-763
应用比目鱼肌肌瓣称位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以胫后动脉近端或远端或其分支为血管蒂的比目鱼肌肌瓣移位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26例。结果;26例中除有一例因肌瓣部分坏死而重新出现骨外露外,其他25例肌瓣均愈合良好,随访半年至4年,无一例发生骨感染或骨不连,疗效明显优于用方法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转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方法 :3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 ,观测了比目鱼肌内侧半的形态及血供特点。结果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分支节段性供应 ,平均每侧 6支 ,其中最下 2支距内踝突出点上距离分别为 (5 .45± 2 .0 8)cm、(9.70± 2 .43)cm ,管径分别为 (1.31± 0 .2 8)mm、(1.42± 0 .33)mm。从而设计出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转位的新术式。结论 :该术式可用于修复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 ,手术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6.
刘镇  刘立明  曹燕庆 《河北医学》2009,15(2):153-154
目的:总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或因慢性骨髓炎伴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术加游离植皮术修复。结果:19例肌瓣全部成活,植皮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易存活,实用性强,是修复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林蔼云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35-136
高能量创伤所致的小腿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肢体主要血管受损,难以用常规局部带蒂皮瓣或吻合血管的皮瓣修复。此时,往往利用对侧肢体比目鱼肌带血管肌瓣覆盖创面,以形成一种桥式交叉移植从而达到修复目的[1]。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用桥式比目鱼肌肌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2例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转移修复胫骨骨外露疗效。方法:于小腿内侧切口,显露比目鱼肌内侧半,切断同时结扎滋养血管远、近端,将比目鱼肌中间纵行劈开向远或近端游历足够长度。将肌瓣引致缺损区,覆盖创面。周边固定,肌瓣表面植皮。结果:本组23例经过6个月随访,肌瓣成活,骨外露消失,无窦道、死腔形成。结论:胫骨近端骨外露采用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转移修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非主干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2008年6月采用非主干血管蒂皮瓣手术治疗小腿、踝足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1例,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7岁~78岁,平均年龄33岁。分别采用腓肠肌肌皮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0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2例、前踝上皮瓣2例、足底内侧皮瓣3例修复小腿、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51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2周至6个月以上。4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远端坏死5×4cm。1例前踝上皮瓣远端1/2坏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5cm,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边缘坏死2cm。结论非主干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可靠,不损失肢体主要动脉,供区破坏少等优点。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皮瓣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1995— 1999年 ,应用胫后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2 3例。男性 15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5~ 5 0岁。受区软组织缺损部位 :足背 3例 ,跟部 8例 ,踝部 12例。其中感染创面 18例。皮瓣面积 :最小 6cm× 8cm ,最大 8cm×13cm。2 治疗方法2 .1应用解剖 腓肠肌分内、外两个扁头 ,起端大部分为腱性 ,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上踝的面上 ,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上踝 ,两肌腹在小腿的中部连成腱膜 ,约在小腿中段与比目鱼肌腱膜结合形成跟腱 ,止于跟骨 ,内侧股腹宽约 13cm ,长约 2 1~ 2 5cm ,较外侧稍长 ,胫后动脉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目鱼肌肌瓣修复小腿中、中下1/3骨质外露的效果。方法用转移比目鱼肌肌瓣覆盖外露骨质并游离植皮。结果19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2例肌瓣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肌瓣均成活。比目鱼肌肌瓣不但覆盖了外露骨质,并填补了周围的软组织缺损。结论比目鱼肌肌瓣缺损后对功能影响较小,是小腿中、中下1/3骨质外露整形中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腓动脉的肌间隔皮支岛状皮瓣在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腓血管的肌间隔皮动脉和其伴行静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该皮瓣以血管束为旋转轴,旋转移位后修复小腿下1/3的软组织缺损,共7例。结果除1例皮瓣旋转后的远端边缘0.5cm坏死外,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可修复小腿下1/3的软组织缺损,其操作容易,而且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之一的腓动、静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腓动脉的肌间隔皮支岛状皮瓣在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 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排血管的肌间隔皮动脉其伴行静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该皮瓣以血管束为旋转轴,旋转移位后修小腿下1/3的软组织缺损,共7例,结果 除1例皮瓣旋转后的远端边缘0.5cm的坏死外,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效果满意,结论 该皮瓣要修复小腿下1/3的软组织缺损,其操作容易,而且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之一的腓动、  相似文献   

14.
小腿后群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选择小腿前内侧下1/3创伤的修复肌瓣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用30具成人尸体,采用连续层次解剖法,解剖观察了除腓肠肌、胭肌和跖肌以外的小腿后群肌,并用游标卡尺测量了有关的数据。结果转动比目鱼肌瓣能平均覆盖小腿前内侧下1/3的创伤面积为24.5cm2,处长屈肌瓣为10.6cm2,拇长屈肌瓣为14.1cm2,胫骨后肌辩16.8cm2。结论使用小腿后群肌修复小腿前内侧下1/3创伤时,比目鱼肌应是首选肌。  相似文献   

15.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 ,骨、内固定物外露 ;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 ;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 ,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1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996~ 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 11例。其中 ,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 7例 ,其缺损最大面积12 0cm× 7 0cm ,最小面积 1 5cm× 2 .0cm ,骨…  相似文献   

16.
胫骨中下段骨折 ,骨不连 ,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导致胫骨外露、骨髓炎 ,临床上常见。但治疗困难 ,常需先行带血管蒂皮瓣 ,肌皮瓣游离移植或邻近组织移位覆盖创面 ,待二期处理骨损病灶。治疗时间长 ,手术操作复杂 ,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经济负担。我们应用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 1次性修复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均为男性。例 1 ,2 0岁 ,病程 6个月。左胫骨中段骨折 ,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位于胫前内侧 ,面积 5cm× 4cm。X线片示 :胫骨呈粉碎性骨折 ,腓骨缺损 8cm ,碎骨片坏死 ,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及肌皮瓣修复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或因慢性骨髓炎伴膝前及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及肌皮瓣转位修复.结果 2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9例,延期愈合6例.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 腓肠肌内侧肌瓣及肌皮瓣切取方便,血供可靠,易存活,实用性强,是修复膝前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疾患,近年来应用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如同时合并骨髓炎、骨缺损、死腔形成等的病例,用皮瓣覆盖创面难以消灭死腔,术后外观不尽理想。我们在对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观测的基础上,用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复合组织瓣修复特殊类型的踝足部软组织缺损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其缺损最大面积12.0cm×7.0cm,最小面积1.5cm×2.0cm,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2例,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其缺损面积分别为12.5cm×6.0cm、9.0cm×4.0cm。双侧足跟Ⅲ°冻伤后致双侧跟骨硬化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1例,其缺损面积左9.0cm×6.0cm、右8.0cm×4.0cm。足跟部皮肤鳞癌切除后1例,其缺损面积为8.0cm×6.0cm。分别选择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2例,逆行比目鱼肌肌瓣修复2例,邻位筋膜皮瓣修复3例,带腓浅神经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3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 2 结果 11例病人所转位的全部带蒂皮肤瓣、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1例邻位筋膜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仍有骨外露,经再次筋膜皮瓣转位痊愈。2例创面感染者经彻底清创,反复清洗创面,保留内固定物,在转瓣的同时置管闭式冲洗,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组织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体会。方法:对多种原因造成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腓动脉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比目鱼肌瓣等其中一种修复方式进行修复。结果:自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我科采用了上述三种组织瓣对临床上不同情况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病例获随访3个月至2年,软组织缺损均修复,大部分患者恢复了足跟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足底内侧皮瓣、比目鱼肌瓣修复足跟部缺损各具优缺点,能较好的解决临床所需,丰富了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