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C)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CEC者15例15眼进行常规FFA检查。结果:13眼CEC于动脉前期或早期在相当于眼底灰白浸润灶部位出现不同形态的新生血管荧光轮廓,且与网膜血管无联系,并迅速发生渗漏扩大。2眼CEC在动脉期出现与病灶一致的荧光灶,随时间荧光增强但不扩大。后期有所减弱,夹有荧光遮蔽,病灶外周轮状透见荧光。结论:FFA检查可提高中渗的诊断率,尤其病变不典型者。  相似文献   

2.
周玉娟  黄均英  林雨 《广西医学》2009,31(5):676-677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308例(33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荧光渗漏点,典型荧光素渗漏点164例,占53.2%;不典型渗漏点144例,占46.8%;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中央无血管区44眼,位于中心凹外无血管拱环内103眼,超越无血管拱环外183眼。荧光渗漏点位置对患者视力影响有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影响程度、荧光渗漏部位、渗漏点数,对了解该病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PSRH)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发病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24只眼的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临床资料. 结果:24只眼中,20只为近视眼,平均年龄22岁.24例中20例为单眼发病.PPSRH 7只眼,伴视盘表面出血16只眼,伴玻璃体出血2只眼.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不规则强荧光或结节状强荧光,未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 结论:根据FFA表现,PPSRH符合视乳头埋藏性玻璃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同步的吲哚菁绿造影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后葡萄膜炎的病变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鉴别依据。方法 选择20例50眼门诊拟诊有后葡萄膜炎的患者,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y,HRA)进行ICGA与FFA同步造影。对其中10例患者随访1~15个月,并重复造影检查。结果 活动性病变中有11眼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以FA视网膜血管充盈延迟,狭窄或闭塞,管壁染色渗漏为主,ICGA则相应表现为低荧遮蔽;10眼表现为脉络膜炎,以ICGA中脉络膜的低荧和(或)高荧表现为主;2眼表现为神经视网膜炎,以FA中视盘及附近视网膜高荧渗漏明显,ICGA相应表现为低荧遮蔽;有5眼表现为视网膜及脉络膜均受累,FA有视网膜及血管的高荧渗漏,ICG以低荧表现为主。12眼表现为非活动性病变,FA及ICGA均无明显荧光渗漏,ICGA有低荧灶。随访中以ICGA中长期存在的低荧灶表现明显。结论 后葡萄膜炎的ICGA主要表现为低荧和(或)高荧灶,与治疗效果及病程相关,结合FFA及眼底表现可区分这些荧光表现的性质及病理,判断病变的部位及活动水平。ICGA可作为较客观的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方法 对常规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荧光血管造影正常44只眼,与眼底所见符合率为35.48%;异常表现共80只眼占64.52%。结论 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眼底荧光造影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血眼屏障的完整性进行研究。方法: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患者20名,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造影图像的荧光素渗漏现象进行分析。结果:35%的患者眼底出现荧光素的弥漫性渗漏,与骨细胞样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及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相伴随,表现为眼底荧光素的大范围染色和局部聚集共存;10%的患者出现中心性荧光素渗漏,该种渗漏主要出现于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上,周边视网膜的血眼屏障未受到影响。结论:RP患者的荧光渗漏分型有利于对该病血眼屏障完整性的评价、有利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丽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7):835-836,F0003
目的: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观察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方法:用日本Canon相机对30例患者(36眼)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有典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24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6眼,黄斑结瘢6眼;在明确脉络膜新生血管定位和分型中,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颗粒状11眼,斑片状7眼,车轮状6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4眼,血管性色素上皮病变2眼。结论: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早期发现黄斑下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并能确定其位置、范围、数目及性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眼底荧光造影法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血眼屏障的完整性进行研究.方法 按准入和排除标准选择RP患者20例,按国际通用方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造影图像的荧光素渗漏现象进行分析.结果 35%(7/20)的患者眼底出现荧光素的弥漫性渗漏,与骨细胞样色素斑块所致的荧光遮蔽及毛细血管无灌注所致的充盈缺损相伴随,表现为眼底荧光素的大范围染色和局部聚集共存;10%(2/20)的患者出现中心性荧光素渗漏,该种渗漏主要出现于黄斑区及其周围的视网膜上,周边视网膜的血眼屏障未受到影响.结论 RP患者的荧光渗漏分型有利于对该病血眼屏障完整性的评价、有利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dnal nemosis syndrome,ARN)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i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图像特征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17例(18只眼)ARN患者行FFA,分析其图像的特征。结果 FFA主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视网膜动脉变细或节段性充盈。周围有斑片状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血管壁渗漏。周边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闭塞,有无灌注区,视网膜坏死区多位于周边部,早期呈弱荧光,后期呈斑驳状强荧光。结论 通过FFA检查,能确定ARN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白建伟  肖庆珊 《医学争鸣》1989,10(2):116-118
通过11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新生血管的特征。11例患者异常血管荧光均出现在视网膜动脉充盈之前,说明是起源于脉络膜的新生血管。利用快速连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对其中7例进行了脉络膜起始部位的初步研究,证明新生血管可来自脉络膜血管的任一层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和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所至眼底视网膜改变。方法:对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视力下降患者,进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变及鼻咽癌复发、转移。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均见出血、渗出、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荧光造影早期后极部有斑块状或点状遮蔽荧光区、后期絮状斑及毛细血管阻塞区荧光素渗漏。结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潜伏期,其发病和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大小有关,是视网膜阻塞性病变的一种形式,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根据分期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结果 40例患者(共80只患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后,有38例患者(76只患眼)得到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5.00%.38例确诊患者中,Ⅰ期患者10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6例,Ⅴ期患者4例,Ⅵ期患者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眼部毛细血管发生不同程度黄斑囊样水肿以及扩张、微动脉血管瘤.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价值高,可有效提高其早期检出率,并根据检出的分期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44-3644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视力明显下降。眼底检查视盘水肿、色淡或充血,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者80只眼,占13.14%;视盘充盈缺损43只眼,占7.1%;视盘水肿95只眼,占15.6%;视盘晚期荧光素渗漏108只眼,占17.73%。治疗方面,内科严格控制血糖达标,同时眼科进行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得保松和曲安奈德),必要时行视网膜氪激光光凝术。多数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盘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视盘颜色恢复正常;复查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绝大多数消失;视盘充盈缺损、视盘水肿及视盘荧光渗漏改善者占绝大多数。结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不一,经过治疗,多数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6例609只眼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视力明显下降。眼底检查视盘水肿、色淡或充血,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者80只眼,占13.14%;视盘充盈缺损43只眼,占7.1%;视盘水肿95只眼,占15.6%;视盘晚期荧光素渗漏108只眼,占17.73%。治疗方面,内科严格控制血糖达标,同时眼科进行球后注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得保松和曲安奈德),必要时行视网膜氪激光光凝术。多数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盘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视盘颜色恢复正常;复查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视盘新生血管绝大多数消失;视盘充盈缺损、视盘水肿及视盘荧光渗漏改善者占绝大多数。结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不一,经过治疗,多数病情好转或得到控制,糖皮质激素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0例11眼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大动脉瘤瘤体直径为0.194~0.842mm.所有患眼有不同程度出血与渗出.出血、渗出累及黄斑区8例9眼.5眼伴随有微血管病变.1眼伴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是诊断与研究视网膜大动脉瘤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mdocyanmegreenangiography,ICGA)的荧光素的特征,探讨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血管的改变。方法:40例患者采用ICGA和FFA同步造影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80只眼)直接眼底检查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ICGA和FFA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荧光,在FFA中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的点状强荧光、出血的遮蔽荧光、毛细血管闭塞的弱荧光,在ICGA中主要表现为晚期斑片状强弱荧光与弥漫性强荧光。结论:ICGA的临床应用发现糖尿病性脉络膜病变的可能,在Ⅱ型糖尿病患者,ICGA是FFA一种有用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早期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散瞳后,经眼底镜检查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55例,对此55例病人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8例(32眼)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象;微动脉瘤30眼(93.7%);毛细血管扩张16眼(50%);毛细血管闭塞13眼(40.6%);小静脉扩张7眼(21.8%)。这些早期征象,对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有一定的意义,并提示对未出现视功能改变的糖尿病患者,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9.
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志成  段艳华 《广东医学》2002,23(5):522-523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并进行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214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56眼,II期68眼,Ⅲ期52眼,IV期27眼,V期11眼,本组未见有VI期病变,合并黄斑部水肿111眼。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较好的方法,能准确地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指导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