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儿童口腔疾病本身的痛苦和他们心理发育的不成熟,使他们往往在牙科治疗中表现出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我们将其称之为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恐惧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恐惧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行为计分标尺和牙病焦虑程度评分,评价30例儿童牙科恐惧症在实施心理干预前后口腔诊治接受行为和焦虑程度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接受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明显改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儿童口腔诊治接受行为和减轻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3.
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影响,是儿童就诊及继续治疗的一大障碍。同时也给治疗的医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而且这种畏惧感还可能延续至成人期。我科对这种儿童牙科畏惧症进行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2004年1~10月期间,对门诊680例就诊的患儿采取了解其就诊的心态、畏惧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680例就诊的患儿顺利地完成了全程治疗。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宣教等解决儿童对牙科治疗和诊治造成的畏惧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1 786名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行为特征,研究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预防接种合作程度的影响,提出针对不同年龄儿童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和对策的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发热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发热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儿童发热知识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对5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发热的常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对儿童高热惊厥等急救知识及物理降温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学历和文教卫生工作者的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发热知识知晓率高;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发热知识的需求较高;大多数家长选择阅读宣传小册子和上网学习获取发热相关知识。结论积极开展学龄前儿童发热知识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低学历的和非文教卫生工作者家长的宣教,并开发适合家长的学龄前儿童发热的健康资料。  相似文献   

7.
韩祺 《全科护理》2014,(5):387-388
[目的]调查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发热用药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发热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儿童发热用药知识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对528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对发热用药的常规知识掌握较好,对学龄前儿童高热惊厥用药等急救知识及发热时是否交替用退热药知识知晓率较低(1.35分±0.48分);家长的学历越高在学龄前儿童发热时应用抗生素越少(χ2=5.567,P0.05);学龄前儿童发热时,焦虑和担心的家长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较冷静和不在意的家长多(χ2=29.108,P0.01)。[结论]积极开展学龄前儿童发热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低学历的和心态不好的家长的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并分析乳牙患龋与家长口腔卫生认知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1年1~12月于南通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检查的80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统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下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将存在乳牙患龋的儿童纳入观察组,其余纳入对照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800例学龄前儿童中,乳牙患龋总发生率为71.12%(569/800),不同性别儿童间乳牙患龋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岁儿童的乳牙患龋发生率为53.25%(205/385),5~6岁为87.71%(364/415),5~6岁的乳牙患龋率高于3~4岁(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与年龄、甜食偏好、刷牙次数、牙膏含氟情况、口腔检查情况、家庭经济水平、家长文化程度和家长口腔卫生认知评分均存在相关性(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甜食偏好、刷牙次数不规律、口腔检查不规律和家长口腔卫生认知评分<60分均是导致儿童乳牙患龋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相似文献   

9.
<正>外科手术患者面对手术及麻醉会紧张不安,产生不同程度的术前焦虑[1]。术前焦虑体现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其焦虑水平和程度随时间、环境波动,与人格特性相关。儿童患者由于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不完全,耐受力差,临近手术及麻醉时表现出比成人更加严重的焦虑[2]。相关研究表明,50%~70%的患儿都有严重的术前焦虑[3]。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活动也有差异,根据年龄采取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减轻患儿术前焦虑的有效措施之一。3~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3376-3377
为了解唐山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唐山市3所幼儿园3~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情况以及龋病与口腔卫生的关系,以指导今后乳牙龋病防治工作。方法随机在西安市抽取5所幼儿园,按统一标准对2307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及口腔卫生评估。结果被调查者乳牙患龋率为56.4%,龋均(2.35±3.049),口腔卫生良好者患龋率明显低于口腔卫生差者。结论学龄前儿童仍为龋病高发年龄,口腔卫生和龋齿发病密切相关,需要增强儿童口腔保健意识以达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设立小儿外科护理小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学龄前患儿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小儿外科护理小组的护士护理,采取多元化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实施后从患儿紧张焦虑程度、访视前后家长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程度、遵医行为及家长对麻醉科医护服务满意度4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围手术期焦虑得分在进入手术室时和等待手术时,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访视后试验组患儿家长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遵医行为及对麻醉科医护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设立小儿外科护理小组,采取多元化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情绪,促进围手术期小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戏诱导对牙科畏惧症(DF)儿童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6月30日首次就诊的100例DF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游戏诱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依从性、主观焦虑情况、完成口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完成率、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学龄前儿童手深度烧伤 ,且多伴有腕部烧伤 ,若处理不当 ,轻则造成疤痕挛缩、关节功能障碍 ,重则发生指节缺失、终身伤残。为提高儿童手深度烧伤愈合后的生存质量 ,我院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期间 ,对 66例学龄前儿童手深度烧伤行早期切、削痂及移植自体大张断层皮片 ,并结合系统康复治疗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资料本组 66例学龄前手深度烧伤儿童 ,男 42例 ,女 2 4例。年龄 8个月~ 7岁 ,其中 <3岁有 1 9例 (31只手 ) ,3~ 4岁有 2 9例(37只手 ) ,5~ 7岁有 1 8例 (2 3只手 )。共有 91只手为…  相似文献   

15.
叶春  梁燕桃  杨玉婵  梁燕薇 《全科护理》2020,18(10):1236-1238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乳牙根管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进行乳牙根管治疗的学龄前儿童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学龄前儿童的治疗配合度、根管治疗时间、疼痛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口腔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龄前儿童治疗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根管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口腔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乳牙根管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治疗配合度的提高,可缩短治疗时间和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口腔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家长对儿童牙病的关注程度.方法分析2000年、2004年的6、7、8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儿童牙科首次就诊的病例.结果2000年、20004年首次就诊要求治疗龋齿者的比例分别为24.0%、48.1%,后者有显著增加;因牙痛、牙肿就诊的病例比例分别为50.5%、35.3%,有显著减少;而定期检查者的比例分别为0.3%、33.3%,有显著增加.结论深圳市儿童家长对牙病定期检查及牙病早期防治的意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陶怡 《当代护士》2007,(11):43-44
目的 探讨对学龄前住院患儿采取医院游戏活动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抽样法将符合样本标准的60例住院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前进行30min的医院游戏活动,对照组则不接受医院游戏活动而直接行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2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 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前采取医院游戏活动,可以消除患儿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屈光矫正、精细训练、遮盖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弱视矫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参照组,屈光度及调节滞后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扮亲法"对学龄前儿童术前配合程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扮亲法”对学龄前儿童术前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眼科手术学龄前(4~6岁)患儿300例,随机均分为术前扮亲法组(R组)、诱导期家长陪同组(P组)和对照组(C组)。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于术前访视、入手术室、诱导时3个时间点测量儿童的焦虑水平,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评价患儿合作程度。结果患儿R组焦虑低于P组(P<0.05)、C组(P<0.01),合作评分R组高于P组(P<0.05)、C组(P<0.01)。结论“扮亲法”能降低学龄前儿童术前焦虑水平,更好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学龄前患儿治疗性游戏方案的设计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评估突发性耳聋学龄前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查阅相关研究,设计包括声音感知及听觉原理的健康宣教、心理诱导及信念树立、听觉刺激及听觉唤醒、听力训练及音感培养等要素的治疗性游戏方案,并在83例患儿中实施。用问卷调查家长、患儿及护士对治疗性游戏的认可度,并收集反馈意见。结果 83例突发性耳聋患儿均按计划完成游戏。家长、患儿及护士对治疗性游戏综合认可度分别为95%(79/83)、98%(81/83)和80%(4/5);90%(37/41)的反馈家长希望增加突发性耳聋的预防知识;5名护士均反馈双侧耳聋及重度耳聋患儿游戏中反应明显较其他患儿滞后,建议单独组织游戏或者佩戴助听器。结论治疗性游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得到家长、患儿及护士的认可。但在不同耳聋程度患儿分层干预、游戏延续性效应、持续发展方面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