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的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肺癌手术风险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l144例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术后不同时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167例(14.6%)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死亡25例(22%)。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衰竭、脓胸、胸腔出血等。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1~3天,以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胸腔出血和心功能不全多见。术后10天后并发症以支气管胸膜瘘多见。结论 肺癌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手术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l~3天,导致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老年肺癌术后心律失常94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虹  郑世营  沈振亚 《肿瘤》2000,20(6):438-439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术后心律失常,探讨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994年2月 ̄2000年2月老年肺癌手术329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94例,选择术前相关因素为术前心电图、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术中为年龄,麻醉和全肺切除与否;术后肺部其他合并症等因互作为分析证据。结果:老年肺癌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比60岁以下的术后发生率明显增高(28.6%vs15.6%,P<0.01);其中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3.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肺癌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16例,心律失常8例,1年生存率为76.6%,3年生存率38.6%.结论: 生理年龄和心肺功能是影响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重要因素, 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并为其预防及胎疗提供指导。方法: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肺癌病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以病人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心率、肺功能、ECG、手术方式及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为观察指标进行分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肺功能异常(FEV1小于预测值的70%或FEV1/FVC小于70%)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4)。术中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病人年龄、肺功能状态以及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的相关因素,并可能成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方法 观察肺癌病人术前、术后心电图改变,对某些心电图异常病人行术前准备。结果 324例肺癌病人术前心电图异常者155例占47.8%,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18.2%,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结论 肺癌病人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多为心、肺功能储备不足,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对某些心电图异常者,术前药物治疗或高位硬膜外阻滞可有效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5~2001年肺癌切除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57例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全肺切除术以及术后缺氧等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心脏原发病,严格掌握全肺切除适应证。术后吸氧等是减少及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并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肺癌病人,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以病人年龄、性别、术前平均心率、肺功能、ECG、手术方式及是否行淋巴结清扫为观察指标进行分组,比较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肺功能异常(FEV1小于预测值的70%或FEV1/FVC小于70%)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4).术中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病人年龄、肺功能状态以及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的相关因素,并可能成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与肺癌手术的关系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肺或肺叶切除后 ,心脏位置的改变可引起心电轴的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1] ,最常见的是室上性心律失常 ,它可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据报道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10 %~ 70 % [2 ,3] 。本文总结我院自 1990年至 1997年 10月间手术治疗的4 47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资料 ,其中 92例术后发生了心律失常 ,发生率为 2 0 .6%。现就手术与心律失常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作如下探讨。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 367例 ,女性 80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5 6.8岁。术前心电图异常者 10 3例 ,占 2 3.0 %。本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58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时间及转归,分析其与年龄、手术方式、左心房大小、NT-pro BNP等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25.58%(66/25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方式、术前肺功一秒率(FEV1%)<70%、左心房大小、NT-pro BNP是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FEV1%、左心房大小、手术方式、NT-pro BNP是肺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该并发症及其后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11盏床资料,总结高龄肺癌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1997年11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肺癌患者95例,其中男70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5岁。术前根据患者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超声心动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试验等结果评估其手术风险。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70例,肺部分切除20例,开胸探查2例。对于手术结束时出现低氧血症的12例患者延迟拔除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利于麻醉恢复期平稳过渡。采用β1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相结合治疗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结果:根据pTNM分期,Ⅰ期患者占总体的4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无术中死亡,围术期死亡率4.2%。术前DLCO〈60%预计值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DLCO≥60%预计值的患者(P=0.004)。麻醉恢复期给予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P=0.02)和平均通气时间(P=-0.032)显著低于麻醉恢复期未经呼吸机支持,术后因呼吸功能不全而二次气管插管的患者。β1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治疗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率达到94.1%。结论:高龄肺癌患者通过严格的心肺功能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可以获得相对良好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59年~1985年,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1336例.经病理确认为多原发性肺癌9例,占同时期内手术病例的0.67%(9/1336)。多原发性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44.0%(4/9)。同时期内Ⅰ期原发性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47.7%(173/360),两组间生存期并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4月肺癌手术患者166例进行术前心电图检查、术后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14.5%(24/166),相关因素如年龄、术前心律失常、肺功能减退和手术方式等对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有影响.[结论]通过166例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分析,提出加强呼吸道管理,充分吸氧,维持两侧胸腔压力的相对平衡,适当降低肺动脉压力,控制输液速度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诱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肿瘤医院住院予以肺癌手术的患者419例进行调查,对肺癌术后心律失常可能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吸烟、老年(≥65岁)、肺气肿病史、术中心包损伤、全肺切除的手术方式、术后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并发症(肺不张、液气胸)和术后镇痛均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及预防处理,这样可减少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周斌  张潍  李少民  乔哲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104-1106
目的:与心包外全肺切除疗效对比,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治疗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对76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肺切除术,对其中34例无法在心包外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行心包内处理肺、动静脉全肺切除术,占同期全肺切除的44.7%(34/76)。结果:经心包内处理血管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切缘癌阳性2例(5.9%),术后出现心慌、气短症状及心律失常6例,发生率18%。术后1年生存率85%,3年生存率32%,5年生存率21%。同期经心包外行全肺切除者,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切缘癌阳性2例(4.8%),术后出现心慌、气短症状及心律失常8例,发生率19%。术后1年生存率87%,3年生存率29%,5年生存率20%。结论:与心包外全肺切除相比,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可提高肺癌的切除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安全可靠,是外科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肺癌是胸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变,外科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最有效手段.但手术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了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我们对1987年4月至2002年6月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144例肺癌患者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352例高龄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肺癌已经成为老年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而手术仍是其首选治疗手段,在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本研究旨在分析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8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行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352例高龄患者中术后出现心律失常者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应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结果 352例高龄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71例,发生率为20.2%。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史、术前心电图异常、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与术后心律失常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应注意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包内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包内全肺及左心房部分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的手术指征和技术操作要点。方法1990年1月~1998年5月,心包内手术切除Ⅲb期肺癌56例,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12例,心包大部切除、心脏裸露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8.9%。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31.6%和25%。结论对Ⅲb期肺癌采用扩大手术切除能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侵犯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扩大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其中左肺下叶切除5例,左全肺切除3例,右肺中下叶切除4例,右肺下叶切除3例.结果:15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有3例发生心律失常,1例并发肺炎.生存期超过1年10例,超过3年5例,2例生存超过5年.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侵犯左心房的局部晚期肺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胸科医院近六年肺癌手术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影响肺癌术后 5年生存率的因素 ,我们对我院近6年肺癌手术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2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 ,共施行胸外科手术4910例 ,其中肺癌手术 2 2 95例 (46 7% )。同期胸外科收治肺癌患者 2 434例 ,住院期间死亡 5 6例 ,住院死亡率 2 3% ;手术死亡 (术后 30d内死亡 ) 39例 ,手术死亡率 1 6 %。死亡的 39例中 ,男 36例 ,女 3例。年龄 48~ 78岁 ,平均 6 5 1岁 ,70岁以上 7例。术后病理诊断腺癌 16例 (41 0 % ) ,鳞癌 12例 (30 8% )。术后病理TNM新分期[1] :ⅠB期 6例(15 4% ) ,…  相似文献   

20.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中期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外科治疗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叶切除手术是安全、切实可行的,现已成为国外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尚未见关于其与预后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手术(Muscle—Sparing)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手术安全性、彻底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2001年至今随访超过1年的150例行Muscle—Sparing手术的支气管肺癌病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4.61岁。病理类型:鳞癌63例,腺癌66例,小细胞癌9例,腺鳞癌6例,大细胞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肉瘤样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病理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54例,ⅡA期4例,ⅡB期17例,ⅢA期46例,ⅢB期7例,Ⅳ期4例。手术方式:右侧肺叶切除者76例,右全肺切除者10例,左侧肺叶切除者52例,左全肺切除者12例。术中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平均清扫淋巴结6.6组(包括第2组至第11组)。这150例患者随访了12~58个月,平均随访18.6个月。结果: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者12例,手术后需输血者5例,有4例患者出现乳糜胸,3例发生皮下积液。围术期死亡率为1.3%。术后1年总的生存率为78%,术后3年总的生存率为62%。结论: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与传统的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操作简单,手术视野充分,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肺癌切除手术,可以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而且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的中期随访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