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依据冠状动脉内斑块病变性质、堵塞程度、范围及发病后果的不同,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老年(≥60岁)肾衰患者是发生ACS的高危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常见误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与压低,Q波与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UA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主要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冠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非阻塞性的血栓形成,从而产生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近年来Ross等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不是单纯由于脂质沉积所致,而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我们对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商品名:普拉固,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IL-6和CRP的影响进行观察。对象和方法1.对象:2005年8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5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所有患者随机(随意选择)分为…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包括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心肌梗死(NQMI)、不稳定心绞痛(UA)和心源性猝死(CSD)。现就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近况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从而引起不全或完全性堵塞性血栓急性病变,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Q波性心肌梗死(QMI),猝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大约有25%患者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有50%的患者没有特异的心电图变化,我科从2006年12月-2007年3月住院病例诊断ACS80例,行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旨在探讨对ACS的临床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高丽青  于兰芳 《山东医药》2002,42(24):42-42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UA ) ,Q波急性心肌梗死 (AMI) ,非 Q波性 AMI。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受损内皮功能的作用 ,2 0 0 0年 3月~2 0 0 2年 5月 ,我们在 ACS的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 ,以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43例 ,女 7例 ,Q波性 AMI4例 ,非 Q波性 AMI2例 ,U A44例 ,血浆胆固醇 (TC)≥4.68mmol/ L,甘油三酯 (TG)≥ 1.70 m mol/ L。肝、肾功能正常。用药方法 :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0例。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fORs(A组),病理性Q波(B组),fORs合并病理性Q波(c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病变罪犯血管,病变范围与狭窄程度,并分析fORs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A组(44.7%,47.4%),C组(41.7%,45.0%)高于B组(13.6%,9.1%),p〈0.01;②LCX和RCA发生率A组(42.2%,39.4%),C组(33.3%,43.3%)高于B组(9.1%,13.6%),p〈0.01;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血管病变90%〈血管直径(D)〈100%的狭窄的发生率A组(65.8%),C组(50.0%)高于B组(22.7%),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中f0Rs的出现与冠脉双支或三支病变;LCX和RCA罪犯血管的定位及冠脉重度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脉小血管最佳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6 6处冠脉直径 <3mm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 ,测量术前和术后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程度、病变长度 ,并观察术后和住院期间心绞痛复发、急性闭塞、亚急性血栓形成、Q波或非 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 10 0 % ,获得近期临床成功 ,术后和住院期间无心绞痛复发、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在 ACS中小血管支架的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术前的合理用药、最佳支架置入技术及肝素涂层支架的应用可以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Q波型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及心源性猝死(CSD)。  相似文献   

11.
王秀梅  强波  崔文海 《山东医药》2006,46(22):43-43
2001年6月~2005年8月,笔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观察其治疗AC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防心脑事件的作用。 临床资料:同期收住院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男42例,女4例,年龄55~70岁。其中Q波性急性心梗(AMI)6例,非Q波性AM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8例。于人院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查血脂。除外肝肾功能不全、肌病及对辛伐他汀过敏者。  相似文献   

12.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极为常见,根据临床,心电图,血清生化,左心功能状态和冠状动态(冠脉)病变作危险分层对治疗策略的制定尤为重要。尽管内科保守治疗已普遍采用,但对心绞痛反复发作,ST段压低,TnT或TnI增高,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心肌梗死后早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等高危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并根据冠脉病变情况决定行介入治疗(最好联合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血栓形成为ACS的直接病因,而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功能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血小板功能异常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ACS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检测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岳强  李莉  赵瑞平  崔丽芳 《心脏杂志》2006,18(1):117-117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与静脉溶栓相比,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但PTCA后,再缺血及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再闭塞率达10%~15%,约30%~50%患者于6个月内再狭窄。近年来冠脉内支架的应用,降低了再狭窄和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我院心内科于2001年9月至2003年4月对30例AMI患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临床资料AMI患者30(男22,女8)例,年龄32~74岁,Q波心肌梗死24例,非Q波心肌梗死6例。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级24例,Ⅲ级5例,Ⅳ级1例。按常规操作完成冠脉造影(CAG)、P…  相似文献   

15.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非卵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往称后者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是以血小板为卡的“白血栓”形成,不同于趼段抬高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内闭塞性的“红血栓”。奥扎格甫钠作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相似文献   

16.
重视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冠脉综合征分类的演变80年代以前人们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透壁”和“非透壁”心肌梗死 ,对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视不够。 80~ 90年代初 ,急性冠脉综合征被分为“Q波”和“无Q波”心肌梗死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了进一步认识。 90年代以来 ,急性冠脉综合征按照早期的心电图表现有无ST段抬高分类 ,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后者包括无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这二者又被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大大提高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视。以有无ST段抬高作为分类的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①强…  相似文献   

17.
沈全文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309-2310
目的比较急性肺动脉栓塞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差异。方法回顾分析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和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比较两组心电图特征。结果二者在电轴右偏、肺性P波,SⅠQⅢTⅢ及T波导致方面各有其特异性。结论电轴右偏,肺性P波,SⅠQⅢTⅢ,且Ⅲ和V1导联同时出现T波倒置高度提示急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把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即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及猝死型冠心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无Q波型心肌梗死(No-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QMI),Q波型心肌梗死(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QMI)及猝死型冠心病因其病情急骤、危重且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临床上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ACS)。本文主要对ACS的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与临床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175例.按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Q波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3例,Q波心肌梗死病人122例,对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嗜烟史及合并糖尿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血清心肌酶、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非Q波心肌梗死组女性、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开放、冠脉弥漫型病变与Q波心肌梗死组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Q波心肌梗死组血清磷酸激酶(CPK)峰值、肌钙蛋白T(cTnT)峰值(1 046 U/L±518 U/L,2.9 ng/mL±1.2 ng/mL)、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均低于Q波心肌梗死组.结论 NQMI 病人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率高,而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低,而冠脉弥漫型病变、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均高.血清CPK酶峰值、cTnT 峰值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进一步提高ACS的诊断水平。方法将207例ACS患者分为J波组97例和无J波组11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J波组的临床特点为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猝死率高;J波大都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掌握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有助于提高ACS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