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脊髓GFAP和NF阳性细胞的发育关系,为中枢移植供体胎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意外死亡胎儿脊髓19例,用GFAP、NF多克隆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图像分析。结果NF阳性神经元染色强度渐增强;GFAP阳性细胞染色强度渐下降。NF阳性神经元密度在胚胎早期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32周时下降明显;GFAP阳性细胞分布不均,白质内密度增加缓慢;灰质内密度增加迅速,32周时增加明显,后趋平缓。结论人胚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染色强度、密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人中枢神经移植时以16周胎龄脊髓作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ABC法,以引产死亡胎儿13例和死亡足月产新生儿4例为材料.对其树皮质Brodmann17区NPY样阳性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新生儿视皮质NPY样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和浅层白质内.NPY样阳性神经元为非锥体形神经元,以多极和双簇状神经元为主,还有部分双极和不成熟神经元.阳性神经元有大量的突起,在交界区和浅层白质内形成浓密的纤维网,而皮质层内种经纤维相当稀疏.发育学研究显示,胎龄22周已有阳性神经元出现,随着胎龄的增长,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体积、突起的数量和长度不断增长,成熟神经元的比例也逐渐增加,阳性神经元逐渐向皮质迁移.  相似文献   

3.
人 流产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人胎儿脊髓神经肽Y样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已有神经肽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的增加而递增,并向后角深层扩展。神经肽Y样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了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的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阳性反应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所在部位,提示在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人胎儿脊髓神经肽Y样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RextdⅠ、Ⅱ层)已有神经肽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的增加而递增,并向后角深层(RexedⅢ~Ⅳ层)扩展神经肽Y样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于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的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阳性反应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所在部位,揭示在妊娠早期,神经肽Y可能与脊髓植物神经元的发育及其功能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人胚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的体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取自14例产后死亡的胎儿,胎龄12~40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电镜观察及立体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视皮质神经元在发育早期(12周胎龄)时,可依细胞大小、核及胞质中的细胞器鉴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经例逐渐减少,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少,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热(3)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也  相似文献   

6.
人胎蓝斑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人蓝斑神经元的胚胎发育特征 ,为蓝斑 -脊髓移植选择适宜胎龄提供形态学根据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系统地观察了人胎蓝斑酪氨酸羟化酶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发育。结果证明 :( 1)蓝斑酪氨酸羟化酶样神经元在胎龄 4个月时已经出现在蓝斑的腹侧部 ;( 2 )蓝斑酪氨酸羟化酶样神经元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 ,以 5个月时增加显著 ;( 3)酪氨酸羟化酶样神经元的密度在胚胎早期升高 ,晚期呈下降趋势 ;( 4)酪氨酸羟化酶样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蓝斑的背侧部 ,少量散在于腹侧部 ;( 5)酪氨酸羟化酶样神经元开始出现时呈圆形或卵圆形 ,5~ 6个月时呈锥形和梭形 ,7~ 8个月时则以梭形、多角形为主。其胞体逐渐增大 ,胞浆逐渐增多 ,核浆之比由大变小 ,胞突从粗短变为细长平滑。本研究结果提示 ,人胎蓝斑移植以 4个月胎龄者作移植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人胚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的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取自14例产后死亡的胎儿,胎龄12~40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电镜观察及立体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视皮质神经元在发育早期(12周胎龄)时,可依细胞大小、核及胞质中的细胞器鉴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少,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3)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正>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和镀银复染,研究人胎(孕龄为16~28周的人流标本)小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lyse,TH)和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 β-hydrolyse,DβH)神经元及其传入纤维的发育.结果证实,16~18周龄,两种免疫性反应已出现于小脑皮质的分子层,Purkinje细胞和粒细胞层.23周,TH和DβH阳性Purkinje细胞排列紧密,其核周质含粗大颗粒状的呈色物明显地延伸至突起内,此外,分子层尚见有棱形的蓝细胞和圆形的星形细胞均有散在的阳性反应.26~28周,皮质各阳性胞体的突起明显增长,胞体增大.切片镀银复染,16周龄的皮质亦已见有丰富的苔状纤维和少量的平行纤维存在;随胎龄发育,TH和DβH两种阳性Purkinje细胞胞体和突起均还有较丰富的爬行纤维附着;且分子层内可见更多的平行纤维与阳性的Purkinje细胞的突起相交错成网.小脑中央各核,16~18周龄已明显有TH和DβH的阳性反应,且随胎龄的发育,各核群(顶核、球核、栓核和齿状核)的阳性胞体各异,而其各胞体的直径大小,则始终是以齿状核的胞体为最小.切片镀银复染,在本文的最早胎龄(16周)亦已见大量的传入纤维布于中央各核,在阳性胞体上均附有传入纤维的突触样小结;23周龄后,中央核内阳性胞体与小脑皮质、前庭脊核,以及参与小脑脚的纤维联系,所见更为丰富和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脊髓成熟神经元迁移与血管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年龄小鼠共计75只,应用免疫荧光及墨汁灌注的技术,标记小鼠胚胎E17到P30脊髓神经元和血管。结果:大约在胚胎E17左右,小鼠脊髓灰质内开始出现NeuN阳性的神经元,白质中神经元较少,且此时灰质和白质内血管分布均匀,管径一致,分支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周围的神经元不断向内迁移,灰质内NeuN阳性的神经元数先增多后减少且血管体密度先增加后减小,而白质内的神经元持续减少,血管逐渐稀疏。P14以后,脊髓灰质内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白质内的血管密度。同时,研究中还发现部分NeuN阳性细胞紧贴着血管分布。结论:在小鼠脊髓的发育过程中,NeuN阳性细胞由脊髓周围逐渐向中心迁移,和脊髓灰质H形态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血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能通过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引导神经元的迁移,并且为神经元的迁移提供路径和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探讨NO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结果:大鼠脊髓内n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央管周围灰质和中间带等区域。中间带外侧核可见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集中,细胞突起呈束状伸向中央管周围灰质方向;定量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鼠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和中间外侧核在7w、12w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结论:糖尿病时伤害性刺激的传人增多,增多的nNC)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与痛觉过敏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泳  刘学红 《解剖学报》2011,42(6):832-835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巢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脊髓前角、中央管及后角中MAP-2和巢蛋白的表达、分布状况.结果 第2~4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内均可见巢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纤维分布,随着胎龄的增大,脊髓前角处巢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   

12.
用BrdU标记技术观察大鼠脊髓上胸段灰质细胞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伟哉  郭国庆  卢洪伟 《解剖学报》2000,31(4):289-291,I001
目的 观察脊髓灰质细胞的分化发育,寻找脊髓移植时胎鼠脊髓取材的最佳时间。方法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大鼠上胸段脊髓灰质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孕鼠于E10de腹腔注射BrdU,胎刀脊髓上胸段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脊髓后角,脊髓侧角的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较少,前角仅有少量的BrdU免疫反应神经元;孕鼠于E11d腹腔注射BrdU,胎鼠脊髓  相似文献   

13.
胚胎不同器官的细胞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胚胎不同分化阶段、不同器官中细胞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Connexin系列基因探针,通过Northern印迹法,对不同胎龄的不同胚胎器官中Cx基因表达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 (1)胚肿期肝、胃、肺、肾等器官中Cx31、Cx46、Cx31.1不表达。(2)胚胎不同发育阶段连接蛋白基因呈不同表达状态。如Cx26、Cx43在3个月胎龄的肝脏中高度表达、Cx32从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脊髓发育过程中血管-干细胞龛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龛中的各种细胞、血管在发育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方法发育过程中的胚胎鼠或生后小鼠150只,取脊髓腰膨大处的横断面切片。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荧光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发育和形态变化;利用血管墨汁灌注结合免疫荧光三重标记的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小鼠胚胎期及生后的形态分布变化;同时对脊髓内血管发育的动态变化进行形态学观察和体视学处理。结果妊娠14d(E14)小鼠脊髓内即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新生的神经元自神经管侧脑室下带迁移至中间层附近,逐渐分化为神经元,并集中于灰质呈现典型的"H"型。统计学分析表明,BrdU阳性细胞计数在发育中呈现抛物线,高峰值位于出生3d(P3)左右。此外,神经胶质细胞的祖细胞最早集中于边缘白质,随后又向中央的灰质回迁。血管发育经历了早期均匀分布,成年后集中在灰质分布的过程。血管、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了所谓的血管-干细胞龛。血管-干细胞龛主要位于侧脑室下带和灰质附近,其中的血管、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互相交织、紧密联系。结论血管-神经干细胞龛与脊髓发育紧密联系,同时影响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相互作用。血管-神经干细胞龛为脊髓发育及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胎儿脊髓不同发育阶段形态和分布的变化。方法 在引产 19例胎儿脊髓 ,多克隆抗体GFAP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央管、毛细血管周围密度大 ,染色深 ,环绕血管呈辐射状排列。 16W时已有少突起GFAP阳性细胞出现 ,胞体小 ,分布于脊髓白质的周边部 ,细长突起指向中央管方向 ;突起较短的细胞分布于脊髓前后正中沟两侧和中央管周围 ;灰质内阳性细胞主分布于背侧部的两侧 ,突起多而短 ,细胞核大。 2 4W时 ,多突起细胞增多 ,GFAP阳性细胞染色强度、细胞密度接近出生时水平。结论 人胎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16W时最多 ,2 4W时逐渐减少至出生时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的强啡肽能和NO能投射进行了研究.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和Ⅱ层外侧部;NOS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够背角Ⅱ层,Ⅰ层较少。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尾侧亚核、颈髓背角的Ⅰ层和外侧网状核,Ⅱ层偶见;将荧光金注入臂旁核后,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同侧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Ⅱ层,少量位于外侧网状核。尾侧亚核向丘脑瓜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6.6%,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24.8%呈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9.2%,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272%呈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强啡肽原前体/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尾侧亚核浅层内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7%和18%,分别占颈髓背角浅层内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8.1%和21.9%。这些双标神经元多呈大梭形及中等大圆形和梨形。由昆侧亚核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5.1%呈NOS阳性,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1.8%呈NOS阳性。由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版?  相似文献   

18.
Immunocy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the low-affinity 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was studied in human fetal and adult tissues using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ME20.4. In dorsal root ganglia, a few immunoreactive neurons were first detected in nine-week-old fetuses and many more were found in the following weeks of gestation. However, none was present in adult ganglia. The ME20.4-positive cells were larger than neurons immunostained by substance P,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or galanin antibodies. In the spinal cord, fibres immunostained by ME20.4 appeared in a characteristic pattern that differed from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ynaptophysin- and neurofilament-immunoreactive fibres. Those expressing the low-affinity 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were only detected in regions containing collaterals of primary sensory axons: (i) in the dorsal funiculus between seven and 18 weeks of gestation; (ii) in a ventrodorsal bundle reaching the ventral horn from weeks 12-14; (iii) in the medial region of the dorsal horn between weeks 12 and 20; (iv)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s and lateral portion of the dorsal horn after the 14th week of gestation and also in adult spinal cord. During the fetal period, ME20.4 immunoreactivity was also found in motoneurons and peripheral nerve fibres in the skin, myotomes and gut. Sheaths of peripheral nerves and the adventitia of blood vessels were stained both in fetal and adult tissues. Thus, the low-affinity 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s: (i) strongly expressed in the developing human nervous system; (ii) transiently associated with a subset of large primary sensory neurons and with motoneurons; (iii) transiently and sequentially expressed by various groups of sensory afferents to the spinal cord; (iv) permanently expressed by fibres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s of the dorsal horn, Clarke's column, nerve sheaths and the adventitia of blood vessels.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鼠发育过程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羧基末端PSD-95/DLG/ZO-1(PDZ)结合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of nNOS,CAPON)与Dexras1 mRNA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本实验采用大鼠发育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及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SH)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技术检测脊髓组织中CAPON及Dexras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胚胎14~18d的脊髓组织中,CAPON mRNA呈低水平表达,生后1d表达升高并达到高峰。从形态上看,表达于尚未分化成熟的前角,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在生后12w,表达于脊髓后角。而Dexras1 mRNA在胚胎14d呈低水平表达,16~18d时表达升高,同样在生后1d出现表达高峰并定位于尚未分化成熟的前角,随后表达逐渐下降。生后12w,在后角有表达。根据Real-time PCR结果作直线相关分析,在生后脊髓发育过程中CAPON与Dexras1 mRNA表达呈高度相关,于生后1d共定位于脊髓前角。形态学结果显示CAPON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于相同细胞,但亚细胞定位不同。本研究表明,大鼠发育过程中,脊髓组织中CAPON及Dexras1 mRNA存在共表达,提示CAPON可能通过调节nNOS,进而激活Dexras1,在神经元的分化、突触的可塑性及突触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