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首见于《千金备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加减,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温胆汤类方,如十味温胆汤、黄连温胆汤、柴芩温胆汤、桑钩温胆汤等,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疗效满意.笔者师其法而用之,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熊继柏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或适当加味,或数方合方,或两方次第使用,使温胆汤的运用紧密切合患者的复杂病情。从温胆汤的运用范围与指征、温胆汤加味、温胆汤与他方合方、温胆汤与他方先后运用四个方面总结熊老师运用温胆汤的特色经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连建伟教授运用温胆汤的临床经验。首先探究温胆汤的起源及历代演变,其次总结连建伟教授对温胆汤的认识及方解、方药化裁经验。最后举例连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梅核气、面瘫、不寐等3个验案,予以分析,示以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胆汤源流考翟双庆钟剑贺琳孙源王娜(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温胆汤文献学温胆汤为一古代名方,现仍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尤其多运用于神志性疾患的治疗,今对该方源流、方名、方义进行探讨。1温胆汤的源流温胆汤最早载于《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及ll盏床疗效影响,阐明温胆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将68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温胆汤组35例。对照组入院后予吸氧、脱水、改善脑循环、以及脑保护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温胆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治疗。结果:温胆汤组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疗效温胆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胆汤能够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克俭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症,在临证中擅于从肝胆经论治内科疑难杂病。在临床高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味用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独具特色,效果颇著。介绍高教授应用参松温胆汤治心悸、通络温胆汤治疗中风后遗症、薤白温胆汤治疗胸痹、逍遥温胆汤治疗头痛方面的临症经验。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35-1637
通过查阅记载有温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有关温胆汤的专著及论文,对温胆汤源流及方名进行考证与分析发现:温胆汤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姚僧垣的《集验方》,后经宋代的陈无择化裁,被后世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温胆汤的方名存在"温"应如何解释及本方为何着眼于"胆"的疑问,存在疑问的原因为:后世医家对温胆汤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方中药物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乃中医名方,首载于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炙一两”。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2两,陈皮3两,甘草1两,茯苓1.5两”。方中药味已有变化。及至明代《证治准绳》又有十味温胆汤。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卓著,历代论述颇多。本文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笔者对温胆汤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胆汤及其化裁方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不同病证的患者应用温胆汤及其化裁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温胆汤化裁治疗中风、心悸、失眠、癫痫等有良效。结论:温胆汤及其化裁方的主治病证主要包括:精神神志病证,脾胃病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法研究温胆汤、化瘀温胆汤对糖耐量低减(IGT)大鼠脂肪中PI3K、PKB、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IGT模型组、温胆汤组和化瘀温胆汤组,喂养24周后,取脂肪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I3K、PKB、GSK-3β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GT组PI3K、PK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GSK-3β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IGT组比较,温胆汤、化瘀温胆汤均可显著升高PI3K、PKB蛋白含量(P0.05),降低GSK-3β蛋白含量(P0.05)。结论:温胆汤、化瘀温胆汤可以不同程度的作用于IGT大鼠脂肪的PI3K通路。  相似文献   

11.
1温胆汤的来源、组成及作用 温胆汤见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由《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的量,组成为:半夏6g,枳实6g,竹茹6g,陈皮9g,茯苓5g,甘草3g,姜5片,大枣1枚。其后医家从温胆汤加减得诸多化裁方,如黄连温胆汤、十味温胆汤等。  相似文献   

12.
温胆汤的加减运用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杨耀学,马秀勤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魏锦富关键词温胆汤,临床经验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陈皮、竹茹、积实、生姜、甘草组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所载温胆汤,均以比原方多茯苓一味。主治“大病后,虚...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作为一首经典名方因广泛的临床应用和确实可靠的临床疗效广受关注。明清时期,随着“百病兼痰”理论的发展,温胆汤的功用不断向清热化痰方向衍化。本文在考察明清时期中医学著作的基础上,挖掘温胆汤及衍生方的源流,研究影响其衍化的痰证理论与衍化过程中功效的变化。同时以温胆汤代表性衍生方如黄连温胆汤、涤痰汤、蒿芩清胆汤等为切入点,展开对明清时期温胆汤衍生方衍化特点的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是一首古代名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相关病症。单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众人多直观地认为温胆汤是一首化痰方,而对其条畅气机作用认识不甚清晰。文章从胆腑调畅气机的作用入手,在胆腑的功能基础之上,分别从温胆汤通过化痰以利胆及调理脾胃气机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温胆汤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并与常用的小柴胡汤、逍遥散在组方机制及所治疾病的病机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揭示温胆汤在调畅气机方面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万丽艳  窦武山 《河北中医》2007,29(2):139-139
黄连温胆汤由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基础逐渐演变发展而来。1996-03—2003-03,笔者以黄连温胆汤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1黄连温胆汤基础方药物组成:黄连、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枳壳、丹参、郁金、石菖蒲、酸枣仁等。加减:气虚体弱加党参、黄芪;湿滞纳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记载有温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论述温胆汤的专著及论文,对温胆汤方义及临床应用进行考证与分析发现,古今医家赋予温胆汤五种方义,即清热化痰论、解郁化痰论、达胆和胃论、和胃降胆论、分消走泄论。阐释其产生五种方义的原因为:方中每种药物有多种功效,医家对药物功效的着眼点不同。温胆汤在其五个方义的指导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及各个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李娜  王岩  王长福  纪瑞锋  王诺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23,54(19):6241-6252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探索饮片-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关系,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温胆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方法 采用HPLC建立温胆汤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温胆汤“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对其潜在Q-Marker进行预测。结果 温胆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并指认出6个色谱峰,相似度均>0.90;温胆汤基准样品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分别为柚皮苷15.61%~25.15%,橙皮苷5.45%~9.68%;采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温胆汤可能通过调节鞘脂代谢通路、内分泌抵抗、代谢途径等信号通路发挥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根据化合物、靶点及信号通路之间的连接度,初步预测甘草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甘草酸是温胆汤潜在的Q-Marker。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含量测定方法探索温胆汤基准样品量值传递关系,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温胆汤治疗疾病的潜在Q-Marker,为温胆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芩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张小萍认为病因以痰热为主的疾病均可用芩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现主要探讨张小萍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汗证、口腔溃疡、不寐、胃痛、便秘、泄泻等,总结其应用芩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为临床上应用芩连温胆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十四味温胆汤为朱进忠教授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清热之效,主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郁而化火之证。十四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清胆和胃的基础功效上,加黄芪、当归、生地、麦冬、五味子、远志、石菖蒲、生地共同组成。此方既弥补温胆汤单纯治疗中焦病证局限,又加强清热益气的疗效。因此临床上常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之心系、肾系、肝系、气血津液及肢体经络病证,且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使用十四味温胆汤可以为临床治疗上述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胆汤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近几年来温胆汤用于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温胆汤作为化痰良方,有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功效,在神经系统病症方面疗效显著。结论:研究者应开阔思路,针对“病机”而非“病症”出发,拓宽温胆汤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