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者,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 0例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另一组36例应用格列本脲。根据达到目标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单药未能达标者加用阿卡波糖,治疗期12周。每位患者均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显像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右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结果 格列本脲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3. 70±0 . 5 7)mm对(3 .72±0 . 5 9)mm ,(5 . 4 6±0 .82 ) %对(5 .70±0 .84 ) % ,(2 0 . 5±5 . 0 ) %对(2 0 . 1±5 . 1) % ,P >0 .0 5 ]。格列吡嗪控释片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异[(3 .72±0 . 6 2 )mm对(3 .73±0 . 6 3)mm ,(19. 8±5. 5 ) %对(19. 9±5 . 8) % ,P >0 . 0 5 ];但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治疗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5. 6 7±0 .79) %对(9. 4 6±3 .81) % ,P <0 . 0 1]。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可能改善2型糖尿病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控制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并比较两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BG、2h BG以及Hb A1c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控制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并比较两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BG、2h BG以及Hb A1c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P〈0.05)。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按 ADA标准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77例 ,男 45例 ,女 3 2例 ,年龄 60~ 72岁 ,病程 4~ 15年。其中并发冠心病 15例 ,脑梗死 11例 ,周围神经病变 18例 ,视网膜病变 9例 ,白内障 4例。患者均无急性并发症 ,观察期间均未用其他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只给予饮食治疗及口服二甲双胍和 /或拜糖平治疗。观察期间用药量不变。本组按照体重指数 (BMI)分为两组 :BMI<2 5者为 A组 ,BMI≥ 2 5者为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份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实施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FBG、F2BG水平相比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应用格列本脲组对比,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控释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自50年代问世以来,被证明是对大多数2型糖尿病有效,且较为安全的药物。磺脲类主要的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多年来沿用的给药方法为餐前约30分钟服用,日服2~3次。为了改进此类药物的给药方式,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近年开展了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控释制剂的研究。首先研制成功用于临床的为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吡嗪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中疗效较高、副作用较少的品种。此药控释片日服1次,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本文报道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5.6±0.6)mmol/L、P2 hPG(8.4±0.7)mmol/L、HbA1c(7.1±0.7)%、TC(4.1±0.6)mmol/L、TG(2.0±0.5)mmol/L、LDL(2.1±0.3)mmol/L、有效率96.7%、不良反应3.3%、并发症占3.3%。对照组治疗后FPG(8.1±0.4)mmol/L、P2 hPG(10.6±1.6)mmol/L、HbA1c(10.3±2.6)%、TC(5.6±0.8)mmol/L、TG(2.5±0.2)mmol/L、LDL(3.0±0.3)mmol/L、有效率70.0%、不良反应20.0%、并发症占2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可在降血糖的同时,实现对血脂水平的控制,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T2DM患者100例,双盲法平分为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加用格列P嗪.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HOMA-1R降低,两组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列吡...  相似文献   

10.
格列比嗪控释片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RI)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1]。早已证实短效的磺脲类药物能改善RI,但因服用次数多难被患者接受[2]。我们旨在探讨格列比嗪控释片作为一种短效而又减少服药次数的新剂型磺脲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所选对象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为2型糖尿病,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85年)。糖尿病病史2~10年。男24例,女18例;年龄54±6岁,均使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PPG)控制在良好水平(分别<8mmol/L,10mmol/L)。另选非糖尿病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2.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格列毗嗪控释片(格列吡嗪-GITS[胃肠道治疗系统])和格列吡嗪速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NIDDM)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Berelowitz M,Fischette C等人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  相似文献   

12.
格列吡嗪控释片联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β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磺脲类继发性失效者联合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改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20例)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32例)。16周后两组血糖和HbA1c均下降,但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较少,且治疗后C肽升高。故联合甘精胰岛素有较好疗效,并可能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忠者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呲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3例2型糖尿病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一组为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一组为格列毗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以就两组的空腹向糖(FBG)及早镁后2h血糖(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的对比情况,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吡嗪控释片疗效有效性。同时通过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比较.强调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结果:12周治疗后,43例患者使用格列齐特缓释剂后和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型对比的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非常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疗效相当。两组血糖日均值也相近。两组经血糖监测观察到低血糖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吡嗪控释片疗效相似,但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及夜间血糖水平都不尽相同:有些患者表现为空塍血糖轻度升高,早餐后高血糖.夜间血糖轻度升高;另一些患者表现为空腹高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轻度升高,夜间高血糖。缓释荆是l级释放(等比释放)较适台于前者,控释剂是0级释放(等量释放)较适台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Endo-PAT2000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系统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EH患者169例,男95例,女74例,年龄(56.4±...  相似文献   

15.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诺和龙组(A组)和格列吡嗪(B组)两组,治疗16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PBG、HbA1c均明显下降,但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治疗后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c肽均明显升高,但B组餐后2小时c肽升高更明显,提示两组均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诺和龙组(A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结合蛋白(IGFBP)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了解糖尿病病人空腹血清IGF-1、IGF-2和IGFBP-1、IGFBP-3水平及格列吡嗪治疗2周后的改变情况。其中糖尿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90例,两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糖尿病组治疗前IGF-1水平降低(234.41±141.78vs181.76±104.48ng/mlP<0.05),IGFBP-1水平升高(47.65±31.78vs68.82±43.18ng/ml,P<0.01),IGF-2和IGFBP-3改变不明显。格列吡嗪治疗后IGF-I升高(181.8±104.5vs209.0±88.2ng/ml,P<0.05);IGFBP-1则明显下降(68.82±43.18vs43.72±34.35ng/ml,p=0.001);IGF-II,IGFBP-3无明显变化。结论格列吡嗪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所导致的血清IGF-I和IGFBP-1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试验组),并纳入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非洛地平口服直至24 w动态血压监测平均收缩压≤130 mm Hg,在治疗前后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2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1(PAI-1)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试验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IMT、MCP-1和PAI-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2PA、FMD及NMD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经非洛地平治疗24 w后,试验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MCP-1和PAI-1明显降低,t2PA明显升高,颈动脉IMT、FMD和N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24 w非洛地平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能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清晨、夜晚服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晨组(n=60)和夜间组(n=60)。清晨组予以清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夜间组予以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态血压结果、昼夜节律变化、血管内皮功能、心脏结构与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夜间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清晨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夜间组的24 h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白天平均SBP和DBP,夜间平均SBP和DBP均低于清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夜间组患者杓型血压比例为70.00%,高于清晨组患者的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end-diastolic thickness,IVST)均较治疗前减小,且夜间组患者的IVST显著小于清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夜间组患者的FMD和NO浓度均高于清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结论相较于清晨服药,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能够有更好地降压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硝苯地平控释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超声及血管肽的测定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 (拜新同 )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 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 (n =2 0 )及美托洛尔组 (n =2 0 )进行比较 ,均治疗 8周 ,并将 2 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 (正常对照组 )。采用肱动脉超声的方法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判断及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血管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 (ADM )、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1(ET 1)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测定。结果 :①两组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均明显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后发现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率增加 11.2 % ,肱动脉血流速度增加 18.4ml/min ,血浆ADM、NO明显增加 ,AngⅡ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美托洛尔组无此变化。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对ADM的分泌及释放 ,介导了NO浓度的增高 ,从而改善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诺和龙组(A组)和格列吡嗪(B组)两组,治疗16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PBG、HbA1c均明显下降,但两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治疗后空腹和早餐后2小时c肽均明显升高,但B组餐后2小时c肽升高更明显,提示两组均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诺和龙组(A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