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津  饶爱华 《河北医学》2000,6(1):75-76
纤维胆道镜(简称纤胆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是指应用纤胆镜经T管窦道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一种方法。我科自1997年5月至1999年6月用纤胆镜治愈胆道术后残余结石4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28~70岁。均为胆总管探查术后经T管造影证实胆道残余结石患者。肝内胆管结石15例,肝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结石23例。于术后5~6周,用纤胆镜经T管窦道插入取残余结石,取石1次治愈者39例,取石2次6例,取石3次2例。术后发热15例,导管脱出2例,胆道出血1…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3):269-269,281
分析老年急性胆道感染136例,其中急性胆囊炎结石性49例,非结石性12例,胆囊癌6例,胆总管结石41例,肝内胆管结石25例,胆管癌3例。行胆囊切除术62例,胆囊造切口术5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36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5例,胆囊造口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3例,胆肠内引流5例。结果,治愈118例,好转14例,死亡4例,病死率2.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认为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术  相似文献   

3.
500例纤胆镜在胆道术中、术后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山  许进  黄晓蓉  易瑛 《四川医学》2000,21(1):71-72
胆道结石按传统器械、方式探查取石,术后残石率高达20%,我院1989~1998年对500例胆道结石病人在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0例,其中男145例,女355例。年龄18~79岁,平均36岁。术中经胆总管探查使用250例,经胆囊管使用45例;术后经T管窦道使用200例,经皮下盲袢使用5例。1.2 器械:使用纤胆镜为日产奥林巴斯系列:CHF.P-10,CHF.P-20,取石网、活检钳、气囊导管。1.3 操作方法:术中纤胆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单纯的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5mm.采用经胆囊管途径胆道镜取石.单纯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 5mm或经胆囊管途径取石失败,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无狭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单纯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术前ERCP置鼻胆管 引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结石取尽后,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继续留置引流减压,3-5d黄疸消退,拔除鼻胆管.胆总管下端大结石嵌顿,腹腔镜下取石困难,辅以腹壁小切口,将结石取出.结果 本组58例,经胆囊管途径取石1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7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28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1例,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8例,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7例,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3例,4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例.需要碎石后取石1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7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辅助小切口取石6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 根据肝胆管结石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中取石仍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所在,需要进一步探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T管窦道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取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胆道镜探查治疗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1例患者中行胆总管探查和经T管窦道取石者术后均常规留置T管引流,拔管前均行常规T管造影。本组35例继发于胆囊结石切除术后,术后10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取石;90例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27例既往曾有胆绞痛病史,其中69例经胆囊管入路探查胆总管取石成功,经胆囊管入路者术后未留置T管;21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16例同时合并有左、右肝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者128例。1次取尽141例,9例经T管窦道取石1次成功,1例取石2次,经胆囊管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取石均成功。术后胆红素均在3~5 d降至正常范围,血清CA199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重要措施,经胆囊管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安全可行,均可获得良好疗效;经T管窦道取石也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释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采用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基础上,经胆道管插入纤维胆道镜探查或取石3例,经胆总管切开插入纤维胆道镜探查或取石9例。术毕夹闭胆囊管,对切开胆总管者放置T管引流。结果:本组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阳性探查9例。阴性探查3例。6例术后3周经T管造影通畅后拔管,3例术后3周造影示胆道残余结石,则通过纤雏胆道镜取石拔管。术后无死亡、无大出血、胆瘘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为胆道结石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术前确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在行腹腔镜切除胆囊后,利用胆道镜通过胆囊管完成胆总管的探查取石。结果①27例直接置入胆道镜者,21例取石后闭合胆囊管残端,6例放置胆囊管导管;26例取净结石,1例残留结石,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28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者,取净结石26例,推入十二指肠2例。胆管切口出血中转开腹1例。应用胆囊管导管预防胆漏20例,术后7~24 d拔管出院。随访1个月~2年无异常。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既可避免开腹手术及胆道切开的创伤,又可避免十二指肠镜的二次有创治疗,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T"型管引流,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随访2-24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4月-2007年11月,对29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1例因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1例因术后1个月发现胆总管结石而行ERCP,其余2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肝外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附325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该科采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结果 全组325例,其中单纯胆总管探查取石 T管引流46例;肝段(叶)切除 胆总管探查取石 T管引流104例;肝段(叶)切除 肝胆管探查取石 胆管空肠Y型吻合75例;肝段(叶)切除 肝胆管探查取石 狭窄胆管切开成形 胆管空肠Y型吻合95例;胆总管探查取石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5例。276例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38例行术中胆道造影。术后残余结石46例,其中左内叶20例,右前叶17例,右后叶9例,经术后胆道镜结合液电碎石等处理治愈41例,再次手术5例。胆瘘12例,伤口感染15例,膈下脓肿4例,肺部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未发生手术死亡。结论 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提高疗效、降低残石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结石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选择:①LC+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②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③ENBD+LC+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86例,经胆囊管途径取石1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或蛔虫、T型管引流64例,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3例,经胆道镜1次或数次取尽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10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根据手术前患者彩超,腹部CT,胆道造影结果,选择二镜或三镜联合的方式治疗胆囊合并胆道结石,治疗效果安全可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保证了让大多数患者得到适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于术中行胆囊切除,同时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做胆道探查取石。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1例出现胆漏,随访3个月至1年未发现有残余结石者。结论: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只要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纤维胆道镜肝内、外胆管取石和液电碎石操作中避免胆管损伤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常规腹腔镜操作流程.术中纤维胆道镜经扩张后的胆囊管残端探查肝内、外胆管,套取结石和液电碎石后取石,对于复杂、广泛的肝内、外胆管结石,纤维胆道镜经肝胆总管切开操作.结果 8 240例中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720例、胆管损伤4例(占全组的0.49‰)、术中转开腹37例(占全组的4.49‰),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5 250例,随访6个月至5年,效果良好,无近、远期后遗症.结论 腹腔镜和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系结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腹腔镜手术医生的素质、临床经验、专业技术和手术技巧是避免胆管损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OlympusCHF-B20型纤维胆道镜共检查治疗胆道手术后患者58例,临床疗效明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9~67岁。原手术方式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26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左肝外侧叶切除21例,2次胆道胆管切开取石7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左肝外侧叶切除 右肝前叶切开取石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左肝外侧叶切除 右肝后叶下段切除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 空肠胆管Roux-Y吻合1例。1.2 检查方法 对于术中或术后疑有胆管残余结石的患者,均应在术后6周后行纤维…  相似文献   

15.
薛富平  邓起  张继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23-2224
目的:探讨对于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的应用价值和常见问题。方法:回顾分析48例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结石者42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平均7d。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避免了胆总管的切开,提高了胆道结石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宾  许跃明  周忠良  程云霄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4):270+299-270,299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取石的方法。方法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证的患者,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缝合胆囊管。结果 65例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胆道镜检查或取石时间为5~25分钟,平均12分钟,术后无胆瘘发生。结论经胆囊管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4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分为甲组(258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插管造影246例,胆总管穿剌造影12例;乙组12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手行术中T管造影。结果:甲组中具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者183例,造影阳性者2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胆总管下端狭窄1例,假阳性2例;另75例无明确胆总管探查指征,胆道造影,阳性1例。乙组胆道结石104例,其中5例肝内胆管结石因病情不允许作进一步处理,明确有结石残留;其余99例取石后且认为结石已取尽,再行T管造影仍有结石残留25例;126例中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结论:胆道手术术中胆道造影可即时发现胆管残石,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于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的应用价值和常见问题。方法:回顾分析48例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结石者42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平均7d。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避免了胆总管的切开,提高了胆道结石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栋  杨震  董锡钧 《吉林医学》2009,30(15):1620-16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对45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1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后随访2~28个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总管“T”型管引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和适应证。方法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