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2009-10-2011-10神经外科采用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脑积水患者15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中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个月~67岁,平均34岁.临床表现:头痛、恶心、记忆力下降,颅内压增高,头颅异常增大,行走不稳.本组术前MRI检查均显示导水管阻塞,第三脑室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积水术后分流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分流障碍患儿(占同期收治的96例V-P分流障碍患儿的5.2%)的临床资料。既往均因脑积水于出生后6个月内行V-P分流术。此次发病的病程为2 d至2年。此次入院所有患儿均行分流管修复术,术后均予门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手术结局。结果5例患儿中,2例以头痛伴急性视力下降就诊;3例以视力下降伴或不伴复视、斜视就诊。术前头颅CT结果显示,1例患儿脑室增大,4例患儿脑室未见明显增大。术前X线片显示4例为分流管断裂、1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为分流管脑室端堵塞。行分流管修复术后分流管通畅。5例患儿术后随访4~49个月,术前的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均消失,但视觉障碍均无明显改善,3例患儿存在视神经萎缩。结论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脑积水术后分流障碍的发病率较低,可伴有颅高压症状,且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头颅CT、全程X线片和眼底检查是确诊V-P分流术后分流障碍的重要检查方法。分流管修复术对术前已存在的视力下降效果不佳,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有可能缓解或避免视力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3.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1年6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98例第四脑室肿瘤,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45例,女53例。年龄6~68岁,平均28.9岁。病程2个月至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及行走不稳,吞咽困难、口角歪斜、眼球内视、肢体无力等小脑和脑干受压症状。2.辅助检查:头颅平片56例、颅缝增宽7例、头颅MRI98例,第四脑室占位,脑干受压有89例,均有不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3.手术方法:俯卧位87例坐位11例对有较明显脑积水50例患者,在术前2~3d先行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术前行脑室-心房分流术4例,术后行脑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熟练掌握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外科治疗方法,有效预防远期脑积水的发生,掌握脑室外引流术中转分流术的时机。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例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89例,在清除血肿的同时行对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液化血肿,存活72例,其中4例脑室外引流术拔管困难,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单纯脑室出血者10例,行双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液化血肿,存活8例,其中2例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颅脑外伤13例,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后,11例行右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行左侧脑室外引流术,全部存活,其中1例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瘤6例因急性脑积水而突发昏迷行脑室外引流术,其中2例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伽玛刀治疗,4例手术切除肿瘤后,脑积水解除。结论脑室外引流术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抢救手术,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处理得当能有效预防远期脑积水的发生,从而降低中转为分流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12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对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2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38例患者脑室形态恢复正常;随访发现1例分流管阻塞行分流管置换术.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脑积水的一种主要的手术方式,可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ar peritoneal shunt,VPS)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患儿资料,对VPS术前术后患儿临床表现、脑脊液结果、甘露醇用量、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结果除1例术后病情较重死亡外,余4例头痛、呕吐均消失,1例腹痛者术后消失,2例意识障碍者恢复正常,3例抽搐者得到控制,4例脑积水术后均减轻,1例视力下降者恢复正常。所有患儿脱水药物用量均明显减少。5例患儿术后脑脊液压力、隐球菌数量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并发症少,无隐球菌感染扩散及过度分流发生。随访时3例患儿已完全恢复正常生活,1例遗留轻度肢体活动障碍。结论早期VPS治疗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有效减轻脑积水,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 1例术后因颅内感染死亡;其余34例CT检查显示脑室情况改善。术后GCS评分[(12.5±1.9)分]较术前[(8.5±1.5)分]明显增高(P0.05)。34例术后随访4~18个月,2例发生分流管脑室段堵塞,但脑积水及症状未加重。结论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24例脑室岀血伴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预后分级: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5例.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脑室岀血伴脑积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根据脑室出血的部位,脑积水的情况决定一侧或双侧进针,术后分次注入尿激酶10000U,夹管0.5-4h后开放引流,平均引流时间8.5d,在引流的同时2-3d进行一次脑脊液置换。结果 本组25例,治愈8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88%。死亡率12%。结论 微创术治疗脑室出血操作方便,简单,损伤小,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应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59 d~68岁,平均11岁.病程5 h-3年.临床症状、体征:头痛、呕吐或视力下降38例,智力下降、行走不便及小便失禁6例,癫痫3例,意识障碍(浅昏迷)5例(其中4例此前曾分别在外院行2~7次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系小脑蚓部出血破入脑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4 d,血块堵塞中脑导水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前对于脑积水的治疗是否影响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肿瘤切除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儿童患者63例,其中对术前脑积水行保守治疗43例,手术治疗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术前脑积水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术前Evans指数、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生长部位等因素是否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结果 术后出现脑积水患者22例,其中术前脑积水保守治疗组14例(14/43,32.6%),术前脑积水手术治疗组8例(8/20,40.0%),2组比较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Evans指数、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P=0.029,p=0.036,P=0.038).结论 肿瘤切除术前脑积水的治疗并不能改变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术前Evans指数、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切除程度是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前对于脑积水的治疗是否影响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肿瘤切除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儿童患者63例,其中对术前脑积水行保守治疗43例,手术治疗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术前脑积水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术前Evans指数、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生长部位等因素是否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结果 术后出现脑积水患者22例,其中术前脑积水保守治疗组14例(14/43,32.6%),术前脑积水手术治疗组8例(8/20,40.0%),2组比较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Evans指数、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切除程度与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P=0.029,p=0.036,P=0.038).结论 肿瘤切除术前脑积水的治疗并不能改变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术前Evans指数、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切除程度是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伴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预后。方法将收治的50例典型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入院后3个月内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同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25例):择期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个月后择期进行颅骨修补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50例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骨缺损及脑积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组:为3~5分6例,6~8分19例;对照组为3~5分7例,6~8分18例。治疗后GCS评分,观察组(13.21±1.67)与对照组(10.85±1.92)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优良率、并发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伴颅骨缺损和脑积水疗效显著,预后较分期手术佳,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脑积水的处理.结果 术前行脑室外引流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术中行侧脑室-枕大池分流35例,未作处理15例,行侧脑室外引流3例;术后因脑积水不能缓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例.结论 术中行脑室-枕大池分流术对大多数松果体区肿瘤脑积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分流不畅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87例。结果 术后出现分流不畅共6例,占6.90%(6/87)。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例,远端和近端梗阻各1例,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远端堵塞1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好转。交通性脑积水患者3例,1例远端堵塞,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2例分流系统通畅但症状进行性加重,更换更低压力分流泵后好转。结论 严格把握脑室-腹腔分流术指征,选择合适分流系统和手术方式,规范精细的手术操作有助于预防术后分流不畅的发生;脑室-心房分流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分流不畅的治疗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分布及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位于一侧侧脑室,2例位于双侧侧脑室,1例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四脑室;其中30例全切(SimponⅠ,Ⅱ),4例次全切(Simpon Ⅲ),Ⅰ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3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颅高压23例术后早期缓解20例,加重3例;随访3个月-8年,7例肢体活动障碍者6例改善,1例加重;4例偏盲者2例改善,2例无变化;伴有脑积水5例,3例缓解,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全切病例中,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失访3例.结论 脑室内脑膜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位置深在,但显微手术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神经内镜下共治疗32例巨大脑室脑积水患者,其中25例行经额入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行经额小脑上池囊肿造瘘术,5例行枕下入路内镜下后颅窝囊肿切除、囊腔枕大池造瘘,1例行经枕下入路导水管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1-4年,32例具有行走不稳、尿失禁、智商下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者中,26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未继续进展.6例术前存在高颅压症状患者术后症状改善,除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巨大脑室脑积水并非内镜手术治疗禁忌,凡影像检查确定为导水管梗阻所致的巨大脑室脑积水,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手术方法 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合并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病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和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对脑积水组均先采取内科脱水治疗,再根据病情选择脑室外引流术(引流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儿术后发生脑积水26例,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膨出部位在颈胸段、术后并发感染或脑脊液漏、脊膜膨出平均周径大、术前颅高压均为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脑积水组采用单纯脱水治疗2例,脱水+引流术3例,脱水+引流术+造瘘术3例,脱水+引流术+分流术16例,脱水+引流术+造瘘术+分流术2例;经治疗治愈23例,死亡3例.结论 针对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产生脑积水的不同病因,综合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有局部浸润倾向,术中如未能彻底切除肿瘤及受累的周围组织,术后复发较多,尤其对巨大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处理亦较困难。我院1985年至1998年12月共收治8例位于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均全切除,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8例,呕吐5例,视力下降4例,轻度偏瘫2例,一侧视乳头水肿4例,双侧视乳头水肿3例,一侧Babinski征阳性5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2例。1.2 影像学检查:术前通过磁共振(MR)及全脑血管造影(DSA),确定肿瘤位于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辅助治疗对脑室内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预防作用。方法我院2003—2007年采用单纯侧脑室引流治疗46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2007—2011年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脑室内尿激酶纤溶治疗62例患者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比较2组脑积水发生率。结果单纯侧脑室引流组,置管时间(7.31±2.92)d,术后3周脑积水发生率26.09%;尿激酶辅助治疗引流组置管时间(5.52±2.13)d,术后3周脑积水发生率11.29%,尿激酶辅助治疗引流组效果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组(P<0.05)。结论尿激酶脑室内应用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可有效降低交通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同时可缩短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