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患儿,男,1岁9个月,因“右侧阴囊空虚及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就诊,无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右侧阴囊发育差,右侧阴囊及右腹股沟区不能扪及睾丸样结构,左侧阴囊内可扪及睾丸,左侧腹股沟可见可复性包块,静卧包块自行还纳后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两个大小、形状相似的睾丸样结构。彩超示:右侧阴囊及腹股沟未见睾丸,左侧阴囊内双睾丸,精索血管血流显示各自独立。术前诊断:右侧高位隐睾或睾丸缺如,左侧双睾丸畸形,左侧腹股沟斜疝,行“右侧腹股沟探查、左侧双睾丸固定、左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发现:右侧腹股沟、腹膜后及腹腔内均未见精索、…  相似文献   

2.
隐睾症指的是婴儿出生2个月以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畸形状态。隐睾症分真性隐睾和假性隐睾两种。假性隐睾是指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但阴囊上方或腹股沟部可摸到睾丸;真性隐睾不但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就是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处也摸不到睾丸,其位置过高,常位于腹腔内。不论是真性、假性隐睾,还是双侧、单侧隐睾,统称为隐睾症。  相似文献   

3.
1病历简介患者,男,12岁。因右侧阴囊腔内未触及睾丸来就诊。曾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诊断为“右侧睾丸缺如”。查体:一般情况好,右侧阴囊腔内空虚,未触及睾丸,右侧腹肌沟及其附近皮下未触及明显包块。超声所见:左侧睾丸形态大小正常;右侧阴囊腔内未见睾丸,右侧腹肌沟区扫查,皮肤、皮下结构层次清楚,未见睾丸结构显示,脐下约70mm腹直肌后方腹腔内可见大小为20mm×10mm的椭圆形实质稍减弱回声区,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考虑为右侧高位隐睾。CDFI:实质稍减弱回声区内部可见散在点状及短线状血流信号显示,并记录到搏动性血流频谱,Vmax=14cm/s,R…  相似文献   

4.
郑新民  张林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3):127-128,131
睾丸下降是男性发育的重要方面。如睾丸不能下降至阴囊则成为隐睾,隐睾可致生育力低下、不育;腹腔内睾丸发生睾丸扭转和睾丸肿瘤的几率也大大增加。睾丸下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腹腔内  相似文献   

5.
<正> 临床资料:10名病员除常规检查单侧或双侧阴囊内无睾丸。“B”超诊断隐睾症外,均有阴囊不发育或发育不良。阴囊萎缩,无法提起阴囊皮肤及手术中无法扩大阴囊以容纳睾丸。或单侧隐睾双侧阴囊不对称。对侧阴囊下垂,隐睾侧阴囊发育不良或萎缩。其中双隐睾6例,单侧隐睾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22岁。10例均行阴囊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阴囊外形增大约1/4面积。睾丸位于阴囊内位置正常,活动良好,发育良,阴囊双侧  相似文献   

6.
<正> 睾丸畸形位置异常以隐睾为多见,隐睾绝大部分发生在患侧的腹股沟管、腹腔内或阴囊上部。然而,我院曾遇一例两睾丸均在右侧。此症较罕见,特报道如下。患者男,13岁、学生。出生后就发现左侧阴囊空虚,生后第八天右腹股沟部有约鸽卵大包块,啼哭时肿物增大,嗣后随年龄增长肿物逐渐增大并影  相似文献   

7.
隐睾(Cryptorchidism),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如腹膜后、腹腔内或腹股沟管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阴囊空虚,即阴囊内没有睾丸.这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很少一部分患儿因各种疾病,如肿瘤等,出生后下降正常的睾丸回缩至腹股沟管或腹腔内(继发性隐睾).  相似文献   

8.
回缩性睾丸是指出生时或一个原本已降入阴囊内的睾丸,上提至阴囊上方、腹外斜肌腱膜与皮下深筋膜之间之浅袋(或称Denis Browne袋)、腹股沟管甚至腹腔内、阴囊内们不到睾丸。有时与隐睾难以鉴别,常按隐睾进行处理,2008年1月~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了3例回缩性睾丸,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洪×,男,12岁,因右侧斜疝要求手术入院.查体:右阴囊至腹股沟可见—7×6×5cm包块,囊性,可还纳入腹腔,压迫内环包块不再出现,外环可容1拇指余,包块咳嗽时有冲击感.右侧阴囊内可触及睾丸,约1.2×1.1×1.0cm大小,上下活动较大.左侧阴囊及腹股沟末扪及睾丸.B超查:左阴囊腹股沟末见睾丸回声影,右阴囊可见睾丸回声.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左侧隐睾,施疝囊交位结扎加疝修补。术中见:右阴囊内无睾丸,疝囊后壁颈部有一精索血管,牵拉精索,睾丸自腹腔内牵出,可送入阴囊,在精索内侧1.0cm  相似文献   

10.
免疫组化法测定小儿隐睾睾丸周围组织AR,ER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隐睾患儿睾丸周围组织中雄激素受体 (AR)和雌激素受体 (ER)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隐睾组患儿共 3 9例 ,其中单侧隐睾 2 6例 ,双侧 13例 ,取隐睾睾丸周围组织 (鞘状突、提睾肌、睾丸引带、阴囊皮肤 ) ,对照组共 2 9例 ,取同期手术的小儿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上述相应部位组织 (阴囊皮肤除外 ) ,包埋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法 (SP)测定AR、ER阳性率。结果 隐睾组患儿鞘膜及睾丸引带A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单侧隐睾组患儿鞘膜及睾丸引带AR和ER阳性率高于双侧组 (P <0 .0 5 )。隐睾组患儿鞘膜E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阴囊皮肤中AR阳性率在四种组织中最高 ,不同年龄阶段的阴囊皮肤中AR阳性率存在差别 (P <0 .0 5 ) ,以 3~ 6岁年龄段阳性率居高。结论 隐睾组患儿在睾丸周围组织鞘膜及睾丸引带中AR表达率低于正常儿 ,而ER在鞘突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儿 ,这表明隐睾患儿睾丸周围组织中AR的低下为隐睾的特点 ,可考虑为其病因之一 ,而ER的异常尚不能考虑构成为隐睾的病因。双侧隐睾鞘膜和引带中AR和ER阳性表达低于单侧隐睾 ,可能是双侧隐睾患儿雄性化程度较差的因素。阴囊皮肤中的AR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三种睾丸周围组织 ,在 3~ 6岁年龄段易于表达。  相似文献   

11.
金明丽  潘志华  舒健  卢欣  王晓凤  柴丽   《四川医学》2018,39(3):270-272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不同注射方式对构建大鼠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为四氯化碳诱导大鼠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模型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皮下及腹腔注射组,每周2次分别于后腿内侧皮下、腹腔注射四氯化碳-食用调和油悬浊液。第6周开始各组分别处死2~3只大鼠进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皮下注射组造模期间死亡3只,死亡率14.3%;腹腔注射组造模期间死亡11只,死亡率52.4%,两种注射方式死亡率明显差异(P<0.05)。皮下注射组第7周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化,第12周造模完成,造模完成时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大鼠11只;腹腔注射组第6周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化,第10周造模完成,造模完成时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大鼠10只,两种注射方式获得有意义肝纤维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及皮下注射方式均可建立大鼠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模型;皮下注射造模死亡率较腹腔注射低,造模完成时间较长,两种注射方式获得有意义肝纤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28-31+35
目的制备京尼平交联的~(131)I标记壳聚糖/明胶-拓扑替康膜,并研究复合膜对SK-OV-3荷瘤裸鼠的治疗效果,为同步放化疗载药膜剂的肿瘤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制备SK-OV-3腹腔荷瘤裸鼠模型,并手术植入复合膜到荷瘤裸鼠腹腔中,观察各组裸鼠的生存周期、转移瘤及血性腹水重量,考察复合膜对腹腔荷瘤裸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SK-OV-3腹腔荷瘤裸鼠经手术植入复合膜后观察各组生存天数、腹腔转移瘤及血性腹水量可知,同时应用拓扑替康及~(131)I的~(131)I+TPT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拓扑替康或~(131)I,稍次于顺铂对照组,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131)I标记的壳聚糖/明胶拓扑替康载药膜对SK-OV-3腹腔荷瘤裸鼠有一定疗效,能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天数并抑制腹腔转移瘤及血性腹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胸腔移植的方法建立晚期肺癌的动物模型。方法:经C57BL/6小鼠的腋后线第6肋间胸腔(胸腔模型组)或小鼠腋部皮下(皮下模型组)分别移植鼠源性Lewis肺癌细胞0.2 ml(5×106ml-1),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小鼠体重、饲料消耗量、游泳试验、常压耐缺氧试验,大体观察胸腔、纵隔、胸水等肺癌细胞浸润和转移情况。结果:胸腔模型组小鼠中位数生存时间13.5(8~18)d,皮下模型组小鼠中位数生存时间45(25~71)d,胸腔模型组的生存期范围离散程度较皮下模型组小(P<0.05)。病程中胸腔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等恶病质体征较皮下模型组明显(P<0.01),胸腔模型组小鼠活动减少、睡眠时间缩短、蜷曲、毛发脱落等现象较皮下模型组多见,胸腔模型组小鼠游泳实验及耐缺氧实验时间较皮下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胸腔模型组小鼠早期可出现胸水和肿瘤转移,而皮下模型组小鼠早期未见胸水和肿瘤转移。结论:胸腔移植模型可作为晚期肺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孕晚期染毒诱导子代雄鼠隐睾的发生和探讨隐睾睾丸、附睾病理组织学的改变。方法:孕鼠40只,随机分组,在怀孕14-18天期间,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大豆油(A组)、DBP100mg/kg(B组)、500mg/kg(C组)、800mg/kg(D组)。出生70天后观察雄仔鼠隐睾发生率及隐睾睾丸、附睾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C、D组雄仔鼠隐睾发生率为10.8%和63.5%;隐睾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显著减轻;睾丸生精上皮萎缩,生精细胞层减少甚至消失,曲精小管体积减小;同时附睾管腔中精子缺如。电镜下隐睾睾丸中出现异常的支持细胞。结论:睾丸是DBP主要作用的靶器官;中、高剂量DBP孕晚期染毒可致雄仔鼠隐睾的发生、睾丸生精上皮的损害,从而影响其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硅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及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菊云  陈玉祥  张阳德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585-586,590
目的研究硅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及毒性.方法硅纳米粒悬液注射小白鼠96h后,处死,电镜下观察硅纳米粒的全身分布及对血-脑、血-前列腺、血-睾的影响;一次给予最大体积、最大浓度的硅纳米粒悬液腹腔或尾静脉注射小白鼠,观察二周内动物的死亡及毒性反应.结果电镜下可见硅纳米颗粒在脑、肝、心、脾、肺、肾、胃、肠、前列腺、睾丸等器官组织均有分布,且发现大量硅纳米颗粒已进入肝细胞核和少量进入脑神经细胞核内;给予4 500 ug/鼠腹腔注射,二周后,小鼠体重、食欲、大小便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一死亡.结论硅纳米颗粒几无毒性,是有应用前途的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何首乌饮对衰老雄性大鼠睾丸组织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并用补肾中药何首乌饮进行干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NO和iNOS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NO和iNOS含量明显升高(P<0.01);何首乌饮可抑制衰老模型大鼠睾丸组织NO和iNOS含量的升高,何首乌饮预防组和何首乌饮延缓衰老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何首乌饮具有一定延缓睾丸衰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衰老大鼠睾丸组织NO和iNOS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胃癌MGC803细胞肾包膜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脾单核巨噬细胞,并制备其条件培养基,建立MGC803细胞肾包膜下移植瘤模型;于术后第1天两处理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同种同基因小鼠脾脏单核巨噬细胞(CELL组)和同种同基因小鼠脾脏单核巨噬细胞的24h条件培养基(CM组),术后第6天处死小鼠,解剖显微镜下检测小鼠处理前后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处理组瘤体体积增长较快,其中以CELL组体积增加最快,CM组、CEL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CM组与CELL组体积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同种同基因小鼠脾脏单核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小鼠脾脏单核巨噬细胞腹腔注射能促进MGC803细胞昆明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和睾丸生精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模型成功建立后,模型组大鼠不再作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g/kg/d),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55.33mg/kg/d)灌胃,时间均为35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睾丸生精细胞PC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P<0.01).丝胶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和睾丸生精细胞PCNA的表达(丝胶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丝胶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丝胶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睾酮的合成及睾丸生精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生精功能,且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  相似文献   

19.
野黄芩甙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野黄芩甙是否有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耳肿胀模型,测定各组鼠耳肿胀程度;制作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测定各组腹腔渗出液中白细胞数及渗出液量;制作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测定各组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实验组耳肿胀程度、渗出液量、白细胞数及PGE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野黄芩甙对炎症过程中的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渗出及白细胞游走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此作用与炎症因子PGE2的产生和释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lug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载体(rAAV2-slug-siRNA)对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rAAV2-GFP)、实验组(腹腔注射rAAV2-slug-siRNA)。10周后利用CO2麻醉法处死裸鼠,观察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重量,抑瘤率,肝、胃肠、腹腔转移,腹水等情况,及肿瘤细胞微血管密度(MVD)。RT-PCR检测移植瘤的slug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lug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成瘤率100%。实验组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瘤重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70.83%。阴性对照组诱发的裸鼠胰腺癌质地硬,肿块向四周浸润并形成癌性粘连,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膜、肝、毗邻脏器转移率和形成腹水率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MVD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P<0.05),slug mRNA相对表达量(RT-PCR)和slug蛋白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rAAV2-slug-siRN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抑制原位胰腺癌移植瘤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