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患者126例(142眼)按照完全抽样法分成2组,对照组63例(70眼)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研究组63例(72眼)行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2组围手术期指标、疗效以及泪道通畅改善情况。结果 2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溢泪程度评分、SchirmerⅠ实验与BUT实验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术中出血发生率及术后3、6个月时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的泪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合并患有慢性泪囊炎的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息肉并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方式对合并患有慢性泪囊炎的鼻息肉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2,40眼)所采用的疗法为泪囊鼻腔吻合术,对照组(n=32,41眼)所采用的疗法为泪道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9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比对照组患者的24.39%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获得理想效果,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18例(129眼)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局麻下对129眼慢性泪囊炎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泪囊前瓣与鼻粘膜瓣之间放置三组吻合线,交叉后缝合于相对应的皮肤切口上,周后拆除缝线,观察吻合线拆除后的手术效果。结果:对108例(126眼)患者术后6月~1年进行随访,手术成功率99.1%,拆除吻合线后无鼻腔出血。结论:可弃吻合线应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安全、有效,拆除吻合线可以减少物肉芽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鼻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单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5.37±6.63)min、术中出血量(63.14±15.38)m L及术后住院时间(7.63±1.54)d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24%和94.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可获得与传统术试相同的效果,但其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更易康复,较传统术式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同江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的方式为常规手术,将另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的方式为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0%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采取经鼻腔进路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刘世龙  吴娟 《环球中医药》2013,(Z2):109-110
目的比较泪囊鼻腔吻合术中传统的双侧双叶瓣改良为双侧单叶瓣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择1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全部实施了改良双侧单瓣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吻合道通畅情况。结果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3~6月,165例患者吻合道通畅,泪溢症状完全消失。4例患者好转,表现为轻度泪溢。1例患者无效。结论改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IEDCR)结合5-氟尿嘧啶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125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造口创面用5-氟尿嘧啶棉片贴敷;对照组不予5-氟尿嘧啶棉片贴敷。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2%,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率81%,总有效率9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结合5-氟尿嘧啶棉片贴敷损伤小,出血少,方法简便,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克感滴鼻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复方大青叶片、呋麻滴鼻液治疗,治疗组用克感滴鼻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项目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克感滴鼻液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联合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入支撑管作为支撑物,观察组置入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作为支撑物,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 7%(42/57),93. 1%(54/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19例治疗无效患者中,13例(68. 4%)因鼻黏膜切开处肉芽组织闭塞,6例(31. 6%)因骨切孔至鼻甲或鼻中隔的瘢痕粘连;对照组中泪小管撕裂9例,支撑管取出困难2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异常鼻黏膜出血、萎缩性鼻炎、眼压升高、鼻黏膜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时采用贝复舒凝胶及典必殊作为泪道支撑物,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且应用安全,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1.
鼻炎清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炎清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纽105例使用呋麻液滴鼻,治疗组150例使用自拟鼻炎清滴鼻液(由黄芪、细辛、鹅不食草、辛夷、苍耳子等组成)滴鼻,均每天4~6次,1周为1疗程,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喷嚏、流涕、变应原皮试、鼻分泌物涂片试验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鼻炎清滴鼻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凡士林纱条、前瓣缝合法在泪囊鼻腔吻合中的应用,以便进一步提高该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8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按照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过程实施手术,调整与改进。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的成功率高,本组治愈率达95.34%,也没有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重建泪囊至鼻腔引流道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关健。本文介绍凡士林纱条、前瓣缝合法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通过70例86眼2~5年的疗效观察,治愈率达95.34%,认为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泪道造影联合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患者32例进行泪道造影联合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观察疗效。结果:32例患者术后治愈2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泪道造影联合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成功率高,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道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总结1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道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注要是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常规检查、术后体位护理、饮食护理、鼻腔护理、泪道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个性化护理、随访。结果:10例患者全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得到有效治愈。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道吻合术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使手术变得小型化、显微化,面部无切口,避免术后疤痕形成。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增强患者手术信心,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草珊瑚鼻炎散治疗急慢性鼻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慢性鼻炎是鼻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用麻黄素等收缩鼻腔粘膜对症治疗为主,然而麻黄素易引起毒副作用。我们选择200例急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应用呋麻滴鼻液和草珊瑚鼻炎散观察两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74-75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吻合口放入明胶海绵压迫后唇,支撑前唇。结果:30例33眼术后1周,1月,6月做泪道冲洗均通畅。无一例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访6月~2年有2例有轻度流泪,但泪道冲洗通畅。结论:在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减少术中术后黏膜出血,吻合口瘢痕形成,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复舒联合明胶海绵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共47例(52只眼)。分为观察组20例(22只眼)和对照组27例(30只眼)。2组由同一手术医师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观察组术中予贝复舒联合明胶海绵填充;对照组予膨胀海绵填充。术后1周取出填充物,并分别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观察患者的泪溢情况、泪道通畅情况、鼻内镜下检查造瘘口的恢复情况及鼻腔填充物取出时的局部疼痛不适症状,并记录数据。结果 (1)术后第1个月,观察组治愈率86.36%,对照组治愈率7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有效率100.00%,对照组有效率9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3个月观察组治愈率81.82%,对照组治愈率5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33)。观察组有效率95.45%,对照组8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鼻腔填充物取出时,观察组无痛7只眼,轻度疼痛10只眼,中度疼痛4只眼,重度疼痛0只眼;对照组无痛1只眼,轻度疼痛13只眼,中度疼痛10只眼,重度疼痛6只眼,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5,P=0.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贝复舒联合明胶海绵填充临床效果好,此种材料不仅具有局部止血、预防粘连的作用,还能抑制过度增生,术后第3个月治愈率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鼻腔泪囊插管术与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插管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优缺点。方法将慢性泪囊炎患者70只眼分为两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插管术(40眼)和鼻内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0眼)进行观察。结果第1组治疗成功33只,7只插管困难改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第2组一次成功28只,2只因术后粘连失败。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插管术简单,但对泪道探通困难的患者手术难以进行,必须改用第2种方法,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操作复杂,但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及鼻泪管"Y"型支架植入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60只眼,30例行鼻泪管"Y"型支架植入术,为A组,30例行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B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流泪症状,冲洗泪道判断泪道阻塞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随访期为12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A组有效率为93.33%,B组有效率为96.6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A组有效率为90%,B组为93.33%(28/3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泪管"Y"型支架植入术及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的特点,均能有效地治疗慢性泪囊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76例83眼高龄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早期治愈率93%,有效率100%,晚期有效率99%。结论熟练掌握手术要点和技巧,注意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对高龄患者实施该手术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