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症 4 0例 ,总有效率 95% ,与西药抗生素组35例对照比较 ,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足以说明 ,该药是清热解毒之品 ,有明显抗感染抗病毒作用 ,是治疗中医急症、外感高热症的一种较理想的用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藏医放血疗法联合口服藏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快速止痛疗法-放血疗法联合口服藏药;对照组20例采用秋水仙碱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快速止痛法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且两组治疗后血沉、血白细胞、血尿酸值等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藏医放血疗法联合口服藏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以来许多医家都予以很高重视.纵观两千年来的中医针灸学发展史,灸法的治疗作用,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和争议,而热症可灸与禁灸是历来争论的焦点所在.热症禁灸,当推以东汉"医圣"张仲景为代表,认为灸法只宜用于阴盛阳虚的寒症而忌用于阴虚阳盛的热症,尤其是"火逆"观对后世灸疗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后沈括、张从正、汪机、陆以湉皆推崇此说.至于清代王孟英,更竭力反对阴虚者用灸,提出"灸可劫阴"之说,把灸法用于热症,视为畏途.热症用灸,当推以东晋葛洪为代表,认为灸法虚实寒热,无所不宜.后陈延之、王焘、窦材、龚居中推而崇之.及至近代,许多医家仍竭力主张灸法可用于邪热内盛的实热证及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其中以魏稼、周楣声最为代表,笔者认为,热症可灸,有其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意义,正如周楣声<灸绳>所言:"热症可灸,热症贵灸."同时,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也为其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痛风饮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分为治疗1组、2组、3组,对照组分为对照1组和2组,每组各30例。治疗1组给予六味痛风饮治疗;治疗2组给予六味痛风饮+秋水仙碱治疗;治疗组3组给予六味痛风饮+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对照1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2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各组均治疗10d后观察疗效。观察各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时间,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2、3组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组治疗后BUA、ESR、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BUA、ESR、CR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血ESR、BUA水平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组无发现副作用,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胃肠道、肝功不良反应。结论:六味痛风饮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有较好的疗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隔百合冰片饼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隔百合冰片饼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隔百合冰片饼灸和口服苯溴马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尿酸、血沉的变化.结果 艾灸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90.00%(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尿尿酸、血沉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隔百合冰片饼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丘青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2):1124-1125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性关节疼痛 ,笔者自 1995年至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本病 6 7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7例中门诊治疗 5 7例 ,住院治疗 10例 ;男4 7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72岁 ,平均 4 9岁 ;首次发病 13例 ,病程 1年 12例 ,2~ 3年 2 6例 ,4年以上 16例 ;病灶分布 :以足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 ,4 7例 (70 % ) ,跖附关节 12例 ,踝关节 5例 ,膝关节 3例 ;血尿酸值最高 935 .7μmol/ L ,最低 4 5 3.9μmol/ L ,平均5 81.3μmol/ L。本组病… 相似文献
9.
火针点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要为观察火针点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火针点刺放血疗法,对照组40例先服消炎痛,待疼痛症状控制后改服别嘌呤醇,于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5%和57.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血尿酸浓度分别为506.23±120.61、50491±115.72,治疗后分别为381.34±107.70、395.41±112.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火针点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痛风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3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痛风贴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口服秋水仙碱、消炎痛(吲哚美辛)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敷贴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4d为一疗程。疗效评价采用临床症状减轻程度为评价方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风贴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刺加红外线灯与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对照观察(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针刺加红外线灯照射与西药吲哚美辛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80例)和吲哚美辛组(80例)。针刺组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阳陵泉、阿是穴,同时配合局部红外线灯照射,每日1次;吲哚美辛组予吲哚美辛口服治疗,每次25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5d,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血尿酸(BUA)、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并评价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针刺组治愈率为52.5%(42/80),优于吲哚美辛组的22.5%(18/80)(P<0.01);针刺组镇痛效果优于吲哚美辛组(P<0.01),降血尿酸和降血沉效果与吲哚美辛组相同(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ALT、AST无升高,吲哚美辛组治疗后ALT、AST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针刺加红外线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口服吲哚美辛,其镇痛效果显著,且无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别嘌醇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以通心络联合别嘌醇片治疗;对照组以扶他林片联合别嘌醇片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等主要症状积分及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别嘌醇片能明显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用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痛风颗粒浸膏粉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和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风颗粒浸膏粉高剂量组(8.75g/kg)、低剂量组(4.375 g/kg),观察痛风颗粒浸膏粉灌胃给药对大鼠尿酸钠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足肿胀率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踝关节肿胀度及其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颗粒浸膏粉8.75g/kg对足肿胀有明显的改善(P<0.01),4.375g/kg较之于模型组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起效剂量为8.75g/kg。对佐剂性关节炎,痛风颗粒浸膏粉高剂组、低剂量组对大鼠右足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继发的对侧足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有改善,并抑制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P<0.01或P<0.05),起效剂量为4.375 g/kg,在4.375g/kg~8.75g/kg剂量范围,受试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具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痛风颗粒浸膏粉不仅对实验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佐剂关节炎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宣痹汤加减对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临床治愈25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痛风宁防治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痛风宁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尿酸钠和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测定大鼠关节肿胀度和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结果]痛风宁具有抑制大鼠足肿胀的作用,并能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结论]痛风宁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痛风宁高、中剂量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口服双氯芬酸钠50mg,2次/d;实验组(32例)外敷金黄散,1次/d,每次6~8 h联合双氯芬酸钠50 mg,口服,2次/d,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局部肿胀度、局部皮肤温度、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度评分、局部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缓解关节肿痛,可作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补充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苓泽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运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联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苓泽痛风汤汤剂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28/30)。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24/30)。治疗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呕吐3例。结论:苓泽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良好,具有清热燥湿、利水渗湿、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祛风解毒的功效,能够降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CRP)及血沉等指标,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在面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时,给予其实施清热利湿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6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该组患者记为西医组;另对同期收治的65患者增加实施中医清热利湿治疗,该组记为结合组。结果:西医组与结合组患者在服药治疗后,其血尿酸检测结果较服药前有明显改善,但结合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在疗效方面,结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8%(62/65),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增加实施中医清热利湿治疗后的疗效是理想的,应广泛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几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内服中药的研究与诊疗进展进行总结,主要从其病因病机、中药内服方(包括经方、经验方、中成药制剂、与西药相结合等)及临床实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诊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痛风速效灵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和关节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痛风速效灵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不同时相步态和关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A)组、秋水仙碱(B)组和痛风速效灵(C)组,用氧嗪酸钾和尿酸钠分别行腹腔和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制造高尿酸血症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组于造模前3 h和造模后3 h分别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和中药痛风速效灵进行灌胃干预,并于造模后6,12,24和36 h 4个时相各取8只,行步态观察、取关节组织,比较3组在步态和关节组织学方面的变化。结果痛风速效灵可改善致炎大鼠的步态(与B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痛风速效灵可抑制致炎大鼠的关节液中WBC渗出、可抑制和改善致炎大鼠的关节滑膜炎症反应程度(与B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结论痛风速效灵可抑制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发展和改善痛风病变关节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