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监测与伤情、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51例颅脑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1例进行血糖及血清果糖胺检测,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伤组的血糖增高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血清果糖胺无明显差异(P>0.05);脑伤组中轻、中、重型之间血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重型中死亡组血糖初测与复测有显著差异,而存活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糖的增高与脑伤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经治疗后血糖趋于正常者,预后良好。因此,在救治中应及时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臻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02-10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后患者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益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且入院24h内测血糖均>11.1mmol/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B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非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1~5d内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周后两组血糖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非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快速控制血糖利于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科学应用肠内营养、减少患者创伤应激、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记录各时相点血糖和部分血液检验学指标,并观察各组患者继发感染、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2组血清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EEN组的TNF-α值变化较为平坦。整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TNF-α值在第4天显著增高(P〈0.05)。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CRP即升高达峰值,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到伤后7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给予营养治疗后,2组血清CRP含量随时间变化而下降,且EEN组CRP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第4和第7天时EEN组血糖低于TPN组(P〈0.05)。伤后第7天EEN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TPN组(P〈0.05);体重丢失显著少于TPN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EEF组小于.rPN组(P〈0.05);EEF组GCS评分均比TPN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EEN能有效遏制TNF-α的过量释放,保护胃黏膜结构和功能,对预防应激性溃疡起到了积极作用;EEN可以降低血清中CRP水平,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创伤应激所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EEN可以抑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应激性升高,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血糖和血钾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4 5例脑外伤患者分为GCS 3~ 8分组、9~ 12分组和 13~ 15分组 ,测其入院时空腹血糖和血钾水平 ,并比较结果 ,分析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重型组和中型组较轻型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三组之间血钾水平无变化。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血糖可作为判断伤情的指标 ,治疗中应努力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性激素动态变化与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性激素定量测定的方法.动态检测10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性激素的含量,分析患者性激素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的关系。结果 各组伤后12h内血清雌二醇、孕酮和睾酮升高,而GCS≤12分(中、重型)组雌二醇伤后1d和3d内持续增高,GCS为3~8分(重型)组在受伤后3d睾酮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忤激素含量与GOS呈正相关。结论 颅腑损伤患者性激素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早期雌二醇增高对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性激索减少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脑损伤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47例伤后24h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根据GCS评分判定病情程度,对轻、中、重型患者于伤后3~5d内行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MCA-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和频谱波形,并与正常值比较.结果 轻型颅脑损伤MCA-Vs轻度增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及频谱形态无明显改变;中型颅脑损伤脑血流速度增高明显,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轻度增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形态呈阻力波形;重型颅脑损伤,MCA-Vs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Vd明显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增高明显,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频谱形态呈脉冲波形或收缩峰波形.结论 TCD参数变化和频谱形态改变,与病情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耿煜  刘利群 《中国药业》2009,18(11):50-5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持续2-6d,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肾功能、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对照组控制肛温为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颅内压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且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后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时间段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分别于伤后1d、2d、3d、4d、5d抽取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0含量,根据IL-10的动态变化,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10含量之间关系。结果:不同程度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10含量在伤后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增高较轻型和中型损伤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IL-10含量与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 4 0例 ,于伤后 2 4 h内行亚低温治疗 ,控制直肠温度在 32℃~ 35℃ ,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气和电解质。对照组 5 0例 ,除常温外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根据 GOS评估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亚低温组的患者颅内压显著降低 ,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 ,病死率明显降低 (P<0 .0 5 ) ,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 :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有效且较安全 ,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危重病患者的血糖与病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颅脑危患者的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颅脑危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的测定,分为高血糖组46例,血糖正常组32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分析。结果高血糖组的病死率60.78%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的18.75%;高血糖组里,轻型、中型、重型患者之间的血糖含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升高往往是颅脑危重症患者病情加重的反映,这对病情的诊断以及预后和指导治疗意义明显,尤其启示我们,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自配氯化硝基四氢唑兰试剂用于血清果糖胺的自动化分析,与进口试剂对比试验P>0.05,重复性批内S=5.8,CV=2.1%,批间为S=6.7,CV=2.9%,线性Y=0.198+0.00032X,r=0.996。维生素C对本试验有显著干扰。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餐后2h果糖胺与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0.81,P<0.01)。果糖胺诊断糖尿病的相对敏感性80%,相对特异性92.3%,糖尿病有无并发症与果糖胺值高低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匀浆膳在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4例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按照额定热量,观察组给予自制匀浆膳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糖代谢情况、各项营养指标及胃肠功能障碍指标等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果糖胺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而各营养指标显著升高,但两组间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果糖胺水平各营养指标及低血糖、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ICU危重症患者应用自制匀浆膳配合治疗,与肠内营养乳剂疗效相当,但价格便宜,经济实用,不失为一种好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云峰  王涛  覃艳 《药品评价》2021,(4):254-25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肝脏脂肪沉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患者住院24h内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血糖值≥6.1mmol/L)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血糖正常组(血糖值〈6.1mmol/L)21例,其中,男11例,10例。比较两组不同血糖水平的疗效及临床表现与并发症情况。结果:高血糖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死亡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且高血糖组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延髓性麻痹、感觉障碍、病理反射的病例数均多于血糖正常组,其中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病理反射的发生率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方面考虑,统计分析显示,高血糖组的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登青  肖颖秀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59-1560
目的 探讨血糖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及其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意义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血管病时的血糖资料,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196例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梗死病例107例,脑出血89例。血糖升高在脑梗死病例中占42%,在脑出血病例中占45%;按部位丘脑内囊组与基底节外囊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意识状态和24h内死亡率在不同血糖浓度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性质无关,与病变部位、范围、病情程度有关,并且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蜂蜇伤患者采用多器官/系统损害程度评分为早期时行血液净化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2011年1月1日—2013年8月31日收治重症蜂蜇伤患者82例,根据血液净化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行普通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液净化模式,对照组当RIFLE分期达I期进行,观察组当多器官/系统损害程度评分≥5分时进行,观察两组生化指标、血液净化后12 h和48 h多器官/系统损害程度评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蜇伤至血液净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蜇伤后48 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多器官/系统损害程度评分法判定重症蜂蜇伤患者早期时行血液净化效果明显优于RIFLE分期为Ⅰ期时,前者可快速清除毒素,避免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减轻痛苦,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5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177例.对比组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达格列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体重和血压水平,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病死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体质量(BMI)、血糖达标时间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FPG、HbA1c、2hPG,以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BMI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减少血糖达标时间,改善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接收的GDM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芪降糖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黄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3,P=0.090)。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GDM患者的疗效较好,有利于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