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胃脘痛系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其中脾胃湿热型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脾胃气滞、湿热不化、蕴居体内,久之则发病[1]。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贴敷中脘穴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60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们用中药贴敷中脘穴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胃脘痛患者,辨证属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年龄25~60岁;3自愿参加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性胃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虚寒性胃痛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每3d贴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痛穴位贴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敷贴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敷贴组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的基础上,应用胃痛穴位贴在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太冲等穴位进行敷贴,每天6h,每天2次;对照组仅使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共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和治疗的疗效。结果敷贴组与对照组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敷贴组的总症状积分、胃脘痛、食后腹胀等积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痛穴位贴能提高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论胃痛的湿热中阻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病机涉及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等诸多因素。一般文献多从寒邪犯胃、食积伤中、肝郁气滞、脾胃不足及瘀血留阻等证型论治。笔者临床观察,胃痛以湿  相似文献   

6.
穴位药物贴敷治疗胃脘痛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穴位药物贴敷治疗胃脘痛38例辽宁省辽阳市铁道部十九局中心医院(111000)李国柱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药外治疗法,子午效灵膏,穴位贴敷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包括西医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俗称“心口痛”。病程长、久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临床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凤鸣 《陕西中医》2013,34(4):449-450
目的:探索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84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前列腺炎(CP)湿热瘀阻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P湿热瘀阻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泽桂癃爽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疗程均为30d。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P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评分、生活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IEF)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WHOQOL-BRIE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CP湿热瘀阻证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RA湿热痹阻证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及治疗后(治疗后12周)各项症状评分、理化指标及晨僵时间的变化,对其疗效有效率和安全性给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2组各项症状评分、理化指标及晨僵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关节肿痛、关节活动的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 G)的水平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RA湿热痹阻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十二味胃康丸治疗湿热中阻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用奥美拉唑胶囊联合十二味胃康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相比较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味胃康丸对湿热中阻型胃脘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药胃痛灵(元胡、白及、木香、砂仁、莪术、乌贼骨)散剂治疗胃脘痛147例,总有效率86%。临床观察对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瘀血阻滞型效果较好,有止痛消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阙贴敷脐治疗胃痛3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阙贴是一种远红外线治疗贴剂,2005年4月至6月间我们采用神阙贴敷贴神阙穴对30例胃痛病人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入选标准:根据2002年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国家执业医师指导》胃痛篇拟定。入选年龄:18~60岁;入选性别:男女均选。诊断标准:①胃脘部疼痛,  相似文献   

14.
周荣 《陕西中医》1995,16(7):300-300
采用胃痛宁(党参、五灵脂、白术、陈皮、香橼、佛手)治疗因胃、十二指肠急、慢性炎症、痉挛、溃疡等引起胃脘痛120例,总有效率98%。本方取相畏药理应用,以达到益气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方药组成:公丁香、鹅不食草各1份,木香、肉桂各2份,白芍、甘草各3份,朱砂莲5份,共碾为末,加小苏打10份,调合均匀,装瓶备用。每痛时开水冲服6—10克。治疗效果:988例中治愈970例,有反复者18例。其中病程最长3年,最短9天。一般在服药后5—10分钟疼痛减轻。病例介绍:耿某,男,61岁,农民。患者因进冷凉  相似文献   

16.
自拟清化和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62例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陶峰(518052)关键词:清化和胃汤,湿热阻胃,胃脘痛笔者采用清化和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62例,并与临床常用的三九胃泰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治疗组62例,男性4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济生肾气丸联合穴位贴敷对肾虚湿热瘀阻型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肾虚湿热瘀阻型BP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给予济生肾气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22/23),高于对照组的73.91%(1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列腺体积、PSA水平、QO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济生肾气丸联合穴位贴敷可提高肾虚湿热瘀阻型BPH的治疗效果,减小前列腺体积,降低PSA水平,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理中汤加味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胃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 1995年以来 ,运用理中汤加味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 6 0例 ,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者。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 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选择脾胃虚寒证患者 90例做为观察对象。临床表现 :胃痛绵绵 ,空腹为甚 ,得食则缓 ,喜热喜按 ,泛吐清水 ,神疲乏力 ,手足不温 ,大便多溏 ,舌淡脉沉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中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2 6~ 6 9岁 ,平均 43.6岁 ;病程 6个月~ 12年 ,平均 2 .1年。对照组 30例中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30…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法 基础方;泡参、焦楂曲,谷芽各30g,桔梗、苏梗、厚朴、法夏、陈皮各12g,佛手、莲米各15g,甘草5g。水煎服,服药期间宜忌生冷辛燥之品。加减:情志不舒,肝气犯胃者加柴胡,郁金;肠胃有湿,运化失司加苍术,藿香、茯苓;脾胃虚寒,中虚不运党参易泡参加白术,炮姜;郁久化热化火,痛势急迫,嘈杂泛酸者选加左金丸,金铃子散,乌贼骨;脾胃阴虚,口干舌红沙参易泡参加石斛、麦冬、白芍;气滞血瘀,甚至出血者加失笑散,云南白药,地榆、槐花等。 治疗结果 80例中,痊愈5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一般服5剂见效,最多20剂,平均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自拟胃痛清化汤加减治疗湿热胃痛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17~67岁;病程5天~11年;证属湿热并重6例,湿重于热13例,热重于湿5例;西医诊断属急、慢性胃炎15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胃炎伴胃或十二指肠溃疡3例。服药2~31剂,结果19例临床治愈(诸证悉除),3例好转(诸证减轻),2例无效(病情无变化)。一般服药5~8剂疼痛消失。基本方黄连、白蔻仁各6克,桅子、厚朴、陈皮各10克,苍术6~9克,白芍12克,茯苓12~15克,滑石15~30克(布包),甘草5克。并据证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