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膝部冰敷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肿胀。方法收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住院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术后选择新型膝部冰敷袋护理;对照组30例术后用毛巾包裹清水冰袋进行冷敷护理,评估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肢体肿胀程度、术后引流和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术后疼痛、肢体肿胀程度、术后引流和术后患者的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型冰敷袋能有效固定,保证72小时持续冰敷,相对于传统冰敷在减轻疼痛、肿胀、提高舒适度等方面有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冰敷方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1月的30例TKA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冷敷方法进行护理;将2010年2~12月的3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冰敷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引流量、疼痛情况及调整冰袋位置的次数。结果:实验组冷敷后6 h、24 h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冰敷过程中冰袋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改良冰敷方法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切口出血,降低冰袋滑脱率,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齐鲁护理杂志》2016,(16)
目的:探讨改良冰敷带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按照患者手术顺序编号,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冰敷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冰敷带进行冰敷,比较两组术后7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程度,术后24 h切口引流量、术后3 d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74 h VAS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术后3 d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冰敷带冰敷优于传统冰敷,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5.
6.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老年性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效果。[方法]将8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疼痛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48h、72h时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肢体肿胀持续时间、主动屈膝达90°时间、主动抬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KISS)评分、简易健康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疼痛干预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感,有助于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改良冰敷压迫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膝关节最常见的关节炎,在关节炎晚期,患者出现严重疼痛、关节畸形和活动障碍,需要进行TKA治疗。手术能非常有效地解除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TKA首先切除机体已经无法自行修复的关节面,用人工关节替代已损坏的关节,矫正肢体力线,消除膝关节疼痛,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但是TKA手术创面大、渗血多、 相似文献
9.
1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8例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半年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以及生存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半年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护士进修杂志》2016,(5)
目的探讨改良式手术体位及传统仰卧位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式手术体位及传统的仰卧位。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医生对手术便利程度、肢体固定以及总体手术的满意度进行评定,术后第2天患者评定手术满意度,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式手术体位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体位固定度、手术操作便捷度、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好于传统体位组(P0.01),手术时间也短于传统体位组(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采取改良式体位,其固定效果确切,有利于暴露术野,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1)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术前术后有无进行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A组(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骨密度和膝关节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但A组在术后、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B组更低(P0.05或P0.01);A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骨密度较B组明显增高(P0.01);A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较B组更优(P0.05)。结论对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术前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患者的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加重,更益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2)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膝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65例,均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统计疗效、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本组65例患者治疗后优43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为93.85%(61/65);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高于术前,膝关节屈曲度大于术前,膝关节伸直度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6个月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本组65例患者中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膝关节迟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例(4.62%)切口延期愈合;2例(3.08%)出现早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晚期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肿胀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08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与疼痛阶段问卷、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患者人口学及临床学资料进行收集,并采取Pearson分析患者疼痛水平、疼痛自我管理阶段与生活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52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7d患肢屈伸活动疼痛VAS评分,术后2周患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有效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7天观察组患者患肢屈伸活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有效率(73.08 %)低于观察组(92.31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情况比对照组满意(P<0.05),观察组发生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和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该院2016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经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实施关节镜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3、6.020、4.126、6.726,P<0.001)。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3、14.412、5.246,P<0.00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WHOQOL-100评分明显更高、PSQI评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9、8.060,P<0.001);观察组KS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2.021,P=0.005、0.0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STKA)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SB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KO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BTKA组(40例,给予SBTKA治疗)与STKA组(40例,给予STK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运动功能及炎症因子[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STK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SBTK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SBTK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且STKA组高于SBTK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TNF-α、IL-10、IL-6水平均低于术前,TGF-β1水平高于术前,且STKA组TNF-α、IL-10、IL-6水平均低于SBTKA组,TGF-β1水平高于SBTKA组(P<0.05);STKA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高于SBTKA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KA治疗KOA患者在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改善运动功能均方面优于SBTKA,且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但会增加并发症与术中出血量,临床可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