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未改变宫腔形态子宫肌壁间肌瘤助孕患者肌壁间肌瘤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妊娠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显示未改变宫腔形态的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80例年龄匹配但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h CG日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 ile i ndex,P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S/D)、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96~0.906,P0.001)、有无肌瘤(OR=0.532,95%CI:1.196~5.359,P0.05)、子宫动脉PI、S/D(OR=1.3 46,95%CI:0.205~0.586,P0.001;OR=1.371,95%CI:1.184~1.588;P0.001)、h CG日内膜厚度(OR=1.732,95%CI:0.639~0.839,P0.001)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年龄、子宫动脉S/D、h CG日内膜厚度是影响合并肌壁间肌瘤的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OR=0.876,95%CI:0.790~0.970,P0.05;OR=2.265,95%CI:1.663~3.087,P0.001;OR=1.751,95%CI:0.595~0.947,P0.05)。结论 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肌壁间肌瘤对IVF/ICSI助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66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术前妊娠次数、是否合并不孕、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直径、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以及手术方式等对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的妊娠结局。结果:166例患者的术后总妊娠率48.80%,腹腔镜组、经腹组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4.00%(51/116)和60.00%(30/50),均未发生子宫破裂。患者年龄、最大肌瘤直径以及肌瘤位置与妊娠率相关(P0.05)。腹腔镜组与经腹组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和产科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越大、最大肌瘤越大以及肌瘤位置越深越不利于妊娠,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相当。  相似文献   

3.
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中经常出现宫腔积液,其与控制性卵巢刺激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状态有关,也与合并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炎、子宫瘢痕憩室及生殖道畸形和病变等相关。异常的宫腔积液会影响胚胎发育、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干扰胚胎种植,导致ART的助孕失败。文章就ART中围胚胎移植期出现宫腔积液的原因,以及其对ART助孕结局的影响和处理方式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与不孕症的关系与肌瘤的位置有关。不孕症妇女子宫肌瘤治疗的指南尚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浆膜下肌瘤基本不影响受孕和妊娠结局。黏膜下子宫肌瘤对生育不利影响显著,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子宫肌壁间肌瘤对受孕的影响主要与肌瘤是否改变宫腔形态及肌瘤的大小有关,改变宫腔形态及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子宫肌瘤建议手术切除。如果肌瘤直径>4 cm、距离内膜<5 mm,反复着床失败并且没有找到其他原因,也可行肌瘤剔除术。但手术及方法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意愿、病史、完善的检查以及医生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未改变宫腔形态子宫肌壁间肌瘤助孕患者肌壁间肌瘤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妊娠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显示未改变宫腔形态的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80例年龄匹配但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hCG日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P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S/D)、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96~0.906,P<0.05)、有无肌瘤(OR=0.532,95%CI:1.196~5.359,P<0.05)、子宫动脉PI、S/D(OR=1.346,95%CI:0.205~0.586,P<0.001;OR=1.371,95%CI:1.184~1.588;P<0.001)、hCG日内膜厚度(OR=1.732,95%CI:0.639~0.839)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年龄、子宫动脉S/D、hCG日内膜厚度是影响合并肌壁间肌瘤的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OR=0.876,95%CI:0.790~0.970,P=0.011;OR=2.265,95%CI:1.663~3.087,P<0.001;OR=1.751,95%CI:0.595~0.947,P=0.016)。结论 h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肌壁间肌瘤对IVF/ICSI助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殖器结核是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也是发展中国家寻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助孕治疗的主要病因。如果结核性不孕患者宫腔形态正常、卵巢功能良好,IVF-ET是治疗结核性不孕的有效方法。生殖器结核可以影响IVF-ET治疗结局,首先表现为能够降低卵巢储备功能。其次,影响胚胎着床,如潜伏性子宫内膜结核由于内膜基底层结核菌的存在,影响内膜下血流及激活抗磷脂抗体,诱发微血栓形成,使胚胎的着床失败;内膜结核可引起内膜粘连、瘢痕化及宫腔形态改变,影响胚胎着床。IVF-ET助孕治疗由于超促排卵,高雌孕激素水平可以激活陈旧结核,使潜伏性结核转为活动性结核。另外,结核患者包括生殖器结核患者妊娠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胎儿,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结核。因此,不孕患者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前,需考虑筛查结核尤其生殖器结核。对于已确诊的结核感染应当规范地进行抗结核治疗;对于潜伏性结核,给予预防性治疗再行IVF-ET助孕会提高成功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孕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史患者的终止妊娠方式及子宫肌瘤切除对人工流产术(人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宫内妊娠6~10周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切除史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60例无子宫肌瘤切除史早孕妇女为对照组,其中超声引导下人工流产30例、药物流产(药流)30例。结果 52例患者中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切除术10例,腹腔镜下29例,开腹13例;合并子宫腺肌7例;单发子宫肌瘤或腺肌瘤34例,多发子宫肌瘤18例;术前肌瘤最大直径1.5~11 cm,直径≥5 cm 40例,5 cm 12例;肌瘤切除距离妊娠时间8个月~15年;9例胎囊距离子宫浆膜层小于1 cm,均经MRI检查排除胎囊子宫肌层种植。2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负压电吸人工流产术,均为一次成功,23例B超监视下,与其人流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包括胎囊距离子宫浆膜层小于1 cm 9例)药物流产术,残留率为27.59%,明显高于其药流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孕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史患者,超声引导下人流术定位准确、损伤性小,明显减少了术后残留,手术安全性高;对于可能存在子宫切口愈合欠佳者,药物流产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多途径超声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69例,围手术期应用腹部、阴道或直肠超声以及腹腔内超声动态监测。术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可评估子宫肌瘤的特征。术中应用多途径超声监测肌瘤位置、指引剔除。应用阴道超声评估肌瘤残留情况。结果:169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共剔除肌瘤721枚,其中非超声引导剔除肌瘤431枚,超声引导多剔除肌瘤282枚,术中结合宫腔镜剔除肌瘤8枚。超声引导下避免穿透子宫内膜患者37例,发现肌瘤部位血肿3例,发现盆腔隐匿病灶5例。应用"挑出法"剔除子宫肌瘤156枚,占肌瘤切除总数的21.63%。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多途径超声动态监测,可有效减少肌瘤残留,判断肌瘤的剔除方式,避免术中损伤子宫内膜,及时发现血肿病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挑出法"是超声引导剔除3型、4型小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影响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76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记录并分析其年龄、初潮年龄、体重指数(BMI)、肌瘤家族史、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直径、子宫大小、病理类型、术后妊娠等情况,随访术后子宫肌瘤复发情况,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共随访到198例(71.74%)患者,失访78例(28.26%),比较其术前及术中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患者平均随访(98.85±13.43)个月,最短48个月,最长134个月,1年累计复发率3.0%,3年累计复发率19.2%,5年累计复发率28.3%,8年累计复发率44.4%,10年累计复发率58.3%。年龄、肌瘤数目、子宫大小≥14孕周是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初潮年龄、BMI、术后妊娠、肌瘤家族史、病理类型等与复发无关(P0.05)。结论年龄≥35岁、肌瘤数目≥2个、子宫大小≥14孕周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初潮年龄、术后妊娠、肌瘤家族史、病理类型对术后复发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有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史10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51例)。比较两组孕妇子宫肌瘤切除术中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术后感染、妊娠距手术时间及妊娠后母儿结局。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孕妇的年龄、手术中肌瘤大小、类型、部位和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后妊娠时间[(2.7±1.2)年]与开腹组[(4.3±2.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早产、新生儿体质量2 500g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均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胎盘植入发生。腹腔镜组发生1例子宫破裂。结论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均安全可行,可获得较满意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提高妊娠率的有效方法及助孕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33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分组:A组(82例)腹腔镜术后未用药物直接试孕者;B组(81例)腹腔镜术后试孕1年及以上未孕接受辅助生育技术(ART)者;C组(90例)腹腔镜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辅助治疗3个月后直接试孕者;D组(78例)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辅助治疗3个月后接受ART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追踪随访24个月。结果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在术后2年内,妊娠率A组32.7%(17/52),B组58.0%(29/50),C组45.2%(28/62),D组59.6%(31/52),A组显著低于B和D组(P<0.01);A组与C组妊娠率比较,C组与B、D组的妊娠率比较,B组与D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采用ART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妊娠率;术后是否需要药物预治疗以及ART选择时机应根据患者年龄、不孕年限、病情程度等差异而制...  相似文献   

12.
内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子宫肌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 30~ 5 0岁的妇女。子宫肌瘤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取决于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及患者对生育情况的要求。1 子宫肌瘤的类型及内镜手术方式的选择根据子宫肌瘤发生在子宫上的位置 ,可分为 :( 1)浆膜下肌瘤。 ( 2 )肌壁间肌瘤。 ( 3)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这两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均适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粘膜下肌瘤指子宫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 ,大部分或全部突出于子宫腔 ,表面覆以子宫内膜。此类子宫肌瘤不适合用腹腔镜手术 ,常通过宫…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与不孕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EMs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正常女性,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其生育的影响不同。轻度EMs可先期待妊娠,继而考虑药物、促排卵、手术、辅助生殖技术(ART)等治疗方法;中、重度EMs期待妊娠率较低,建议先手术治疗,手术中应用生育指数(EFI)评分评估患者生育力,手术后可行期待妊娠或促排卵、ART等方式助孕;不建议单纯药物治疗及手术后药物治疗。根据患者EMs的程度及EFI评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的常见病。单纯激素治疗并不能改善EMs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结局。腹腔镜切除/剥除Ⅰ、Ⅱ期EMs病灶可增加不孕妇女的活产率。对于Ⅲ~Ⅳ期EMs合并不孕的首选治疗多数认为应采用手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但也有一些异议。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哪一种腹腔镜下的手术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荟萃分析发现EMs合并不孕患者与输卵管因素患者比较,助孕的总妊娠率下降约37%。有研究提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延长应用GnRHa可能会提高IVF的持续妊娠率和种植率。部分研究者认为,手术剥除卵巢内异囊肿会明显降低卵巢功能,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只要积累经验,注意保护卵巢组织,则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不大。Ⅰ~Ⅱ期EMs术后可给予一定时间试孕,而Ⅲ~Ⅳ期EMs术后则应积极考虑助孕。对于助孕前是否应先行腹腔镜手术处理卵巢内异囊肿,目前存在争论。EMs复发,用药后助孕,特别是2次或以上的IVF,妊娠率明显优于再次手术。鉴于EMs对妊娠许多环节都有不利影响,助孕前先用药抑制EMs的活动无疑有利于助孕结果。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是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良性肿瘤。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黏膜下肌瘤首选宫腔镜手术。而对于肌壁间肌瘤,手术治疗主要有腹腔镜下及经腹行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挖出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肌瘤挖出术是首选治疗方案。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子宫肌瘤挖出术后妊娠率的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及肌瘤大小,术后妊娠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术后妊娠及分娩期间子宫破裂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危及母儿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的妊娠结局,以及肌瘤位置对妊娠率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84例有生育要求和497例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妊娠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截止2011年4月,本研究中有50例患者60次妊娠。其中有妊娠要求组共30例39次妊娠,无妊娠要求组共20例21次妊娠。(2)有妊娠要求组妊娠结局为分娩26次(自然分娩9次,剖宫产17次),人工流产4次,自然流产5次,异位妊娠1次,宫内死胎3次(同1人);无妊娠要求组均行人工流产;(2)分娩的26例患者中,发现产科并发症7例26.92%(7/26),其中子痫前期1例3.85%(1/26)、胎盘前置状态1例3.85%(1/26)、早产4例15.38%(4/26)、中央性前置胎盘1例3.85%(1/26);(4)有妊娠要求的单发性肌瘤组(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不明)和多发性肌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25.00%、59.09%、62.50%、14.29%和27.58%;单发浆膜下肌瘤组无产科并发症发生,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UAE后可正常妊娠,但自然流产率、胎盘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黏膜下和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17.
正中心内容:子宫肌瘤的微无创治疗关于子宫肌瘤防治的商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探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处理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诊治策略多发子宫肌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与生育子宫肌瘤恶变及腹腔镜下播散的预防子宫肌瘤的处理和妊娠相关性宫腔镜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学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最大肌瘤直径(7.6±3.0) c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 ±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 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 ±35)、(89±32) 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 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I为1.192 ~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子宫肌瘤的大小对双胎妊娠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肌瘤基本特征、产妇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不良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共有5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4例肌瘤5 cm,17例至少有1个肌瘤≥5 cm。≥5 cm肌瘤者与5 cm肌瘤者相比,其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肌瘤基本特征、不良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cm肌瘤较5 cm肌瘤的变性率(58.82%vs 11.76%,P=0.001)明显增加。在孕中期,5 cm的肌瘤[(2.87±0.94)vs(3.45±1.22),P=0.018]明显增大。结论子宫肌瘤的大小对双胎妊娠产科结局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孕期,≥5 cm的肌瘤更易发生变性。5 cm的肌瘤在孕中期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畸形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及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5例子宫畸形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和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子宫形态正常的不孕患者1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助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子宫畸形组的年龄、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145例子宫畸形患者行248个胚胎移植周期,妊娠89例共96个周期,患者临床妊娠率61.38%(89/145),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38.71%(96/248),足月产占55.21%(53/96)。与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子宫畸形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平均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双角+双子宫流产率较高(4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子宫畸形组的胎膜早破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20.29%、31.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行ART助孕后妊娠率良好,但妊娠期胎膜早破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