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研究,为降低临床婴幼儿贫血率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妊娠阴道分娩产妇18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97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脐带结扎(娩出10 s内结扎),实验组新生儿延迟脐带结扎(娩出2 min结扎),比较2组新生儿娩出1 min以及5 min的Apgar评分,出生后24 h、出生后4周以及出生后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出生后3 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接受光疗的平均天数、贫血率及输血率。 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24 h、4周以及4个月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光疗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贫血率以及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延迟脐带结扎能够有效升高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增加了机体的铁储备量,并减少婴幼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生率,而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Apgar评分未发现明显不良影响,是改善婴幼儿贫血的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娩出后60 s及以上结扎脐带)对极早产儿(孕周<32周)疾病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100例极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试验组为50例延迟脐带结扎的极早产儿,对照组为50例按照临床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cord clamping,ICC)(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极早产儿.比较2组极早产儿生后24h及2周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比较生后2周2组极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及在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2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生后24h及2周,试验组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4 h H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生后2周HCT比较,DCC组高于IC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贫血发生率、输血率及PVH-IVH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CC可以在住院期间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输血概率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娩出后60 s及以上结扎脐带)对极早产儿(孕周<32周)疾病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19年100例极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试验组为50例延迟脐带结扎的极早产儿,对照组为50例按照临床立即脐带结扎(immediate cord clamping,ICC)(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极早产儿.比较2组极早产儿生后24h及2周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比较生后2周2组极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及在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2组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VH-IVH)、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结果:生后24h及2周,试验组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4 h H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生后2周HCT比较,DCC组高于ICC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贫血发生率、输血率及PVH-IVH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CC可以在住院期间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输血概率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娩出后延迟3 min脐带结扎对自然分娩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顺产的180例新生儿,根据脐带结扎延迟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新生儿娩出30 s内进行脐带结扎,观察组新生儿娩出后放在低于胎盘约10 cm位置,娩出3 min后进行脐带结扎。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血红蛋白(Hb)水平及红细胞比容(HCT)、娩出后24、72 h血清人氨基端前心钠肽(NT-proA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b、IgG、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娩出后同一时段内,观察组血清CK-MB、NT-proA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娩出后延迟3 min脐带结扎有利于确保其血容量,提高免疫力,且不会增加心脏负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挤压脐带对改善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产科出生的6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300例与对照组300例,干预组新生儿应用挤压脐带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生后立即结扎脐带方法。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清总胆红素,新生儿血压、出生后低血压的发生、扩容药物使用情况、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脑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低血压发生率及扩容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膜炎、脑白质软化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应用挤压脐带干预措施,显著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婴幼儿贫血,减少新生儿出生后低血压和颅内出血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 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新的脐带结扎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情况、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脐部出血、脐带干燥、72 h后第二次断脐脐带残端出血、新生儿脐带在7 d内脱落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 新的脐带结扎方法 有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操作简单、易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本院经阴道分娩的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脐带结扎(出生后10 s),观察组采用延迟脐带结扎(延迟至出生后2 min),均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生后24 h内的血常规指标(Hb、RBC及HCT)、生后1周内额部黄疸峰值、早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Hb、RBC及HCT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红细胞增多症;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额部皮测胆红素峰值、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可成为一项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措施,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脐带结扎时间早产儿及产妇各项指标的情况,探讨不同脐带结扎时间对早产儿及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21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产科妊娠28~37周阴道分娩的早产儿320例,根据结扎脐带时间分为A组(立即脐带结扎)、B组(胎儿娩出后60 s延迟脐带结扎)、C组(胎儿娩出后120 s延迟脐带结扎)、D组(胎儿娩出后180 s延迟脐带结扎),各80例。分别检测新生儿生后24 h血红蛋白(Hb)水平、红细胞压积(HCT)、出生5 d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及光疗率、新生儿早期体温的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统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输血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长和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分娩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出生后24 h,B、C、D组Hb水平(169.32±15.23)、(173.44±18.27)、(178.79±17.29)g/L和HCT水平(52.97±5.21)%、(55.57±4.89)%、(58.48±5.88)%均高于A组(152.38±14.33)g/L、(46.32±4.9...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医学》2017,(4):303-304
目的研究延迟脐带结扎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2015-06—2016-09间经阴道分娩的且出生时无窒息的早产儿96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8例,对照组胎儿在出生后15~30 s内进行脐带结扎,观察组胎儿在出生后30~45 s进行脐带结扎,比较两组胎儿Hb、红细胞比容(Hct)及最高胆红素水平,随后分别在生后6 h、24 h、72 h对两组早产儿进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两组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Hb、Hc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脑室出血发生率为10.41%,较对照组27.0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脐带结扎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率具有相关性,延迟脐带结扎可有效降低早产儿脑室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脐带改良式结扎方法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选取由同一名助产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300例,其中150例为观察组,在距离新生儿脐带0.2cm处气门心结扎,挤除残血,常规10.0%碘酒烧灼脐带断面,另外150例为对照组,在距离新生儿脐带0.5~1.0cm气门心结扎,与观察组采取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时间处置脐带.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脐带感染、脐带脱落.结果 观察组在新生儿脐带出血、脐带感染、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脐带改良式结扎方法,能有效地预防脐带感染和脱落时间,方法简单,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生延迟结扎脐带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早产儿的病例临床资料,将延迟脐带结扎(娩出后60 s结扎脐带)的40例早产儿设为试验组,按照临床常规结扎脐带(娩出后15 s内结扎脐带)的40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及2周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早产儿生后1周贫血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结果生后1周,两组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试验组贫血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两组早产儿生后2周血红蛋白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的输血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出生延迟结扎脐带可以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以及输血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结扎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对第48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20天脐带小窝完全愈合情况、残脐血肿以及脐带扎断的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20天脐窝愈合以及残脐血肿例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效果较好;而两组脐带扎断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门芯双重结扎脐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剖宫产出生、符合研究条件的新生儿6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门芯双重结扎法结扎脐带,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线结扎法结扎脐带,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及脐带残端有无出血、渗液、脐部红肿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出血、渗液、脐部红肿等情况比较,实验组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门芯双重结扎脐带可以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减少脐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方便、经济、实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孕周<34周早产儿的影响。 方法 选择孕周<34周早产儿388例,按照脐带结扎方式分成常规组、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常规组于分娩后30 s内结扎脐带;延迟脐带结扎组于分娩后120 s结扎脐带;挤压脐带组于近新生儿端20 cm处,从母亲端向新生儿端挤压脐带2~3次后结扎脐带,耗时5~10 s。分别于生后48 h 和7 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出生后1~7 d测定经皮胆红素值;记录住院期间光疗、1周贫血、输血及窒息发生率。 结果 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48 h,7 d时Hb、HCT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48 h,7 d时Hb、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脐带结扎组和挤压脐带组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光疗和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快速挤压脐带与延迟脐带结扎均能提高早产儿机体内Hb和HCT水平,减少1周贫血、输血发生率,且不增加出生后窒息和光疗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胎儿娩出后即刻断脐是临床上的一贯做法,而延迟断脐可以使胎盘内的胎儿血充分回流,让新生儿得到更多的血液,对预防新生儿贫血等有积极作用,但是否也增加了新生儿黄疸的风险,临床尚无可靠证据。本研究通过实施早、晚断脐的对比研究,探讨延迟断脐对经阴道分娩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9月足月阴道分娩的延迟断脐的9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967例早断脐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新生儿娩出后30~180 s之间结扎并截断脐带,对照组在新生儿娩出30 s内结扎并截断脐带,观察2组新生儿每日经皮胆红素平均值、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等指标,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 2组新生儿每日经皮胆红素平均值比较,产后1~5 d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值依次为(3.43±0.76)mg/dl、(7.15±0.85)mg/dl、(11.23±0.74)mg/dl、(12.37±1.04)mg/dl及(13.68±1.49)mg/dl,对照组新生儿黄疸值依次为(3.12±0.43)mg/dl、(7.07±0.74)mg/dl、(11.11±0.68)mg/dl、(12.01±1.13)mg/dl及(12.96±1.58)mg/dl,同一时间相比,新生儿黄疸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2例(发生率2.28%),观察组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3例(发生率2.56%),2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新生儿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 结论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无明显影响,不增加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英  郜平 《中原医刊》2005,32(3):9-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脐带结扎,出现脱落、感染等情况的差异。方法相同条件分娩的新生儿10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结果观察组脐带脱落平均时间为7.8d,对照组为10.8d,观察组6d脐带脱落率为39.2%.9d为100%,对照组6d、9d脐带脱落率为40%;脐带感染出血率观察组无,对照组分别为1.8%和0.4%。结论气门芯结扎脐带部位应选择在脐根部,具有结扎牢靠、不易滑脱、脱落早、不易感染、出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赵月乔 《当代医学》2021,27(36):13-16
目的 探讨两种挤压脐带断脐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及与立即结扎脐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7月出生的144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脐带挤压组1(n=52)、脐带挤压组2(n=47)与常规断脐组(n=45).脐带挤压组1新生儿娩出后距脐带根部30 cm处断脐,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娩出后距离脐带根部约20~30 cm处暂时钳夹脐带,常规脐带结扎组新生儿生后立即于30 s内结扎脐带,比较3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pH、HCO3-、光疗总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挤压组1、脐带挤压组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常规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动脉压水平,两种不同脐带挤压方式新生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两种不同挤压脐带断脐方式与立即结扎脐带新生儿光疗总时间、PH及HCO3-无明显差异,脐带挤压不增加光疗总时间,对于新生儿是一项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线扎和气门芯结扎新生儿脐带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16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线扎组80例,气门芯套扎组80例.比较两组脐带脱落的时间、脐炎、残脐出血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气门芯套扎组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线扎组(P<0.05),脐炎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气门芯套扎组脐部出血的发生率低于线扎组(P<0.05).结论 应用气门芯结扎脐带能更有效的促进脐部愈合,避免残脐出血.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出生后通过结扎脐带与母体分离,临床上一般出生后便即刻结扎脐带,这是一种传统也是非常流行的做法.新生儿出生后迅速结扎脐带可以避免新生儿低体温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尤其存在新生儿窒息时,迅速结扎脐带可以为新生儿抢救争取时间.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对以往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Walsh和Yao[1-2]分析认为脐带结扎的时间可以影响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迅速结扎脐带会使新生儿血容量减少,输血量增加及加重贫血.Mercer等[3]研究发现,延迟断脐的新生儿有良好的心肺适应性,较少需要给氧和人工通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延迟脐带结扎对足月新生儿的影响,为延迟断脐带结扎在临床的实施提供理论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6至9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足月顺娩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完全娩出至脐带结扎的时间分为5组,即A组[即刻断脐(<30 s)]、B组(出生后1 min)、C组(出生后2 min)、D组(出生后3 min)及E组(脐动脉搏动消失组),比较各组间新生儿出生后的脐血血气分析、出生后前10 min的脉氧饱和度、出生后3 d的血常规及出生3 d的胆红素值的差异。结果 不同断脐时间下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H、HCO3、-HB、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断脐时间下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HB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相比较于B组、C组出生后第3天的H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相比较于B组第1天黄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相比较于C组第2天黄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相比较于A组和B组,第1、2 min脉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断脐时间的增加,可以预防新生儿贫血的发生,增加新生儿出生过渡期的心血管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近远期并发生的发生率;但是否会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需要光疗治疗的黄疸发生率,仍待进一步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