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态下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三通道激光多谱勒血流仪(Perimed 5000)对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同步测试督脉循行线下及其左右两侧旁开1cm对照部位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并观察针刺(电针)对其影响。结果(1)健康人安静状态下沿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较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电针后督脉线下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针前有增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高,电针刺激是否使沿经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增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人体本态下背部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及艾灸命门后对其影响,为经络(穴)的特异性及灸法的作用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19例健康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散斑血流视频监测系统监测安静状态下艾灸命门30 min、灸后30 min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探寻督脉皮肤微循环灌注量特征。结果:安静状态下健康人体督脉皮肤血流微循环灌注量高于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P<0.05);艾灸命门可使健康人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升高。结论:督脉与膀胱经穴位微循环灌注量存在差异;艾灸命门后,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可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对督脉经线上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 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功法组20例,通过红外热像技术比较观察功法组六字诀练功前后,及对照组3个月前和3个月后督脉红外辐射轨迹,记录督脉上平均温度的变化。结果功法组在连续练习六字诀功法3个月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比练功前更加连续。功法组督脉穴位平均温度在练功前后改变明显(P0.05),对照组试验前后平均温度的改变不大,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练习六字诀对人体经络有调节作用,督脉统摄一身之阳气,六字诀可以调节人体的阳气,使得气血的运行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夏至及夏至前后督脉穴位皮温的变化情况.方法:夏至及夏至前后利用红外摄像仪对300名志愿者对督脉线穴位平均皮温及命门、至阳、大椎、肾俞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夏至的督脉穴位皮温明显高于夏至前后的皮肤温度(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温度夏至时较高,说明节气对皮温具有一定的影响,督脉为阳脉之海,该部位的能量代谢较为旺盛,此时实施"春夏养阳"之法,运用中医外治的补阳之法,有助于人体虚弱的阳气得到调养恢复,使气盛血旺.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MCAO大鼠海马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MCAO)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实时监测栓线法栓塞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电针人中、内关、曲池、足三里前后大鼠脑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电针人中、内关对MCAO大鼠右侧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无明显影响;电针曲池、足三里可使MCAO大鼠右侧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降低,与电针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曲池、足三里可使MCAO大鼠右侧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循环的影响,对跌打镇痛液活血化瘀作用作初步探讨和研究。方法:用微循环观测仪观测耳廓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等指标,观察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血管血流量变化。结果:缺三角草的跌打镇痛液用药前后血流量无明显差异,麝香舒活精组、三角草组及跌打镇痛液高、低剂量组用药前后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跌打镇痛液对家兔耳微循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主药三角草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七十味珍珠丸对兔脑血流量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七十味珍珠丸对兔脑血流量、血管阻力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灌服七十味珍珠丸 7d的大耳白兔 ,用电磁流量计直接测定其脑内血流量、血压、心率及血管阻力。观察用药前后及滴注肾上腺素后兔球结膜及软脑膜的微循环变化。结果 :七十味珍珠丸可明显增加兔脑血流量 ,降低血管阻力 ,但对血压和心率无影响 ,用药 7d后能改善局部滴注肾上腺素造成的球结膜及软脑膜微循环的障碍 ,推迟微循环异变的开始时间。结论 :七十味珍珠丸能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态下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有无差异。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对53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测试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2的测试探头直接固定于被测试部位的皮肤,保持无压力接触;测试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时,将型号为418-1的测试探头固定在测试部位,将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插至所要测试的深度,导入光纤,同时尽量减少直射光的干扰。结果:(1)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两侧旁开1 cm的非经对照部位高(P<0.01)。(2)督脉线上的命门、脊中、至阳、身柱4个穴位和第12胸椎水平1个非穴位的深部1、1.5、2 cm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要比其左右两侧旁开1 cm非经对照部位高(P<0.05)。(3)对督脉命门穴的观察发现,在深度达2.5 cm处,经穴与非经对照点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的皮肤和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深度在皮表至皮下2 cm之间。说明皮肤表面的微循环血流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直接热源,而深部组织中的血流则是形成IRRTM的主要热源。  相似文献   

9.
远红外内衣不等于理疗 这些品牌各异的内衣之所以宣称既保暖又保健,大多得益于远红外纺织技术。提到远红外。人们最先了解它是在医院的理疗科。那么。穿了远红外内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随时随地做红外线理疗了?  相似文献   

10.
拔罐对健康人体背部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拔罐后拔罐区域内皮肤血流量的动态变化,为拔罐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健康受试者背部拔罐10min,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拔罐前后的皮肤血流量变化。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拔罐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起罐后皮肤血流量变化为5min10min15min20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火罐后能使罐区皮肤血流量变化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远红外理疗贴穴位敷贴联合声治疗干预特发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0例,随机分为远红外理疗贴敷贴组、远红外理疗贴内衬王不留行籽组(即联合组)及单纯声治疗组,每组30例。每组均由同一专家给予专业的耳鸣咨询,在此基础上进行声音治疗。远红外理疗贴敷贴组、联合组选取人迎穴和扶突穴进行敷贴治疗,每日1次,5周为一个疗程。分析红外理疗贴穴位敷贴联合声治疗干预特发性耳鸣的疗效。结果敷贴组、联合组、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6.7%、63.3%,敷贴组与声治疗组、联合组与声治疗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敷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理疗贴穴位敷贴联合声治疗干预特发性耳鸣是一种有效方法。远红外理疗贴内衬王不留行籽有效率虽然最高,但不具备临床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仙球  张雨童  唐鼎  翟栋  王佳凌  苏芳  陈利芳 《新中医》2022,54(21):188-193
目的:观察阳虚质人群的全身红外热图特征,并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客观评价督脉火龙灸对改善阳虚质的临床疗效。方法:招募60 例阳虚质受试者及30 例平和质健康志愿者,60 例阳虚质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和灸组及督脉火龙灸组各30 例。温和灸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督脉火龙灸组采用火龙灸治疗。2 组连续治疗8 周。对2 组治疗前后进行体质量表评分和红外热成像检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其红外热图特征差异。结果:阳虚质患者腹区、膝区体表热值及督脉热图表现为连续性的人数均低于平和质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阳虚体质转化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督脉火龙灸组治疗后的阳虚体质转化分及差值均优于温和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腹区、膝区体表热值均较治疗前升高,督脉热图表现为连续性的人数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督脉火龙灸组膝区、腹区体表热值高于温和灸组,督脉热图表现为连续性的人数多于温和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检测能客观反映阳虚质患者的体表热值特征与变化,督脉火龙灸与传统温和灸相比,对改善阳虚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表热值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循经声信息对经脉线皮肤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低频声循经传导时 ,对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经络输声后 ,两经经脉线的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非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变化。这一结果的产生 ,证明了中医经络的客观存在 ,表明经络系统与微循环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温和乌头汤改善微循环和抗炎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乌头汤和热疗的活血抗炎作用,采用热消散法、甲皱微循环观察、大鼠足跖浮肿法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法。结果志愿者腰部皮肤加温30分钟时,局部血流量达高峰;甲皱加温20分钟时,局部血流量达高峰;甲皱加温20分钟后,其微循环改善,乌头汤外用和内服能分别抑制由蛋白清所足跖浮肿和棉球肉芽肿,合用热疗则足跖浮肿度更低。  相似文献   

15.
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存信  陈蓓 《中国针灸》1994,14(2):40-42
本文观察了30例正常人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状态、皮肤温度的变化。通过360经次的对照观察发现,循心包经感传出现前后,上述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循经感传时皮肤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变化,皮肤温度的变化,血流量的增加具有循经趋势。提示,循经感传的形成有外周实质性生理活动的存在,从微循环调节机制来看,与神经、神经体液性调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脐针联合远红外理疗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脐针及远红外理疗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MMP-3水平及关节症状评分、20 m行走时间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MMP-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及关节压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0 m行走时间减少(P0.05),且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于对照组。结论脐针联合远红外理疗治疗KOA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渗出,促进软骨合成修复,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不同年龄组健康儿童及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哮喘发作期病儿舌质与舌微循环的关系。舌微循环用舌表浅血流量、舌蕈状乳头微血管丛构形和舌草状乳头横截投影面积综合进行判定。发现年龄越小单位面积血流量越大,乳头面积越小,微血管丛构形越清晰。患病儿童舌血流量减少,异常微血管丛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对督脉主要经穴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对36例健康志愿者艾灸命门穴,应用红外热像仪采集背部热像图,观察自然状态下和艾灸命门穴30min命门左右旁开及腰阳关、命门、中枢、至阳、身柱及大椎的皮肤温度变化。结果:艾灸命门时,督脉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在原有基础上显示更为清晰规整,督脉的整体温度升高。艾灸命门后,命门穴温度高于左右旁开对照点(P0.001)。艾灸命门穴30min后,督脉循行线上的至阳、中枢、命门、腰阳关穴位温度明显升高(P0.01)。艾灸命门时,督脉线上穴位升温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命门、腰阳关、中枢、至阳、大椎、身柱。结论:督脉作为"阳脉之海",灸之对督脉IRRTM有良好激发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督脉整体皮肤温度。  相似文献   

19.
裸花紫珠片对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片对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裸花紫珠片和四环素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同时以45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裸花紫珠片能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促进皮损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联合同步观察大肠经上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初步确定针刺时经脉线上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原因.方法:应用PeriFlux System 5000经皮检测5名健康志愿者大肠经脉线上的偏历上一寸、手三里和手五里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观察这两个指标针刺合谷穴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又观察了8名志愿者在相同情况下,加热刺激合谷穴时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经与非经能量代谢的差别.还观察了10名志愿者的手三里和手五里两个穴位及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以便比较分析.结果:在针刺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针刺前和针刺时的平均值进行同体配对t检验,结果微循环灌注量针刺时略高于针刺前;而经皮氧分压则显著降低(P<0.01).在加热刺激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加热前和加热时的平均值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加热刺激时经皮氧分压低于加热刺激前(P<0.01);微循环灌注量则略有升高.在非经旁开对照实验中,经线上的微循环灌注量略高于两侧旁开对照部位.结论:针刺穴位时经脉线上经皮氧分压降低是由于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所引起,而非血氧供应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