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付与应付方式   总被引:78,自引:3,他引:78  
近年来,国外对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应付的研究兴趣日渐增高。由于方法学上的进步和应付在健康中的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被提高,Gentry(1983)甚至乐观地认为:我们正趋向发展一门:“应付科学”(Science of Coping)。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些同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和估价有关的问题。方法:利用由作者自编的“应付方式评定量表”(WCRS)和SCL-90测查4所高校378名师生,其年龄范围从20到85岁。结果:36名受测者间隔8个月,WCRS20个项目重测信度从0.11~0.74,其中15项有显著性。同6个月内SCL-90总均分的相关分析表明,仅有5项应会议这显著相关。因素分析揭示,WCRS有6个难以命名的因子,其中也只有2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些同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和估价有关的问题。方法:利用由作者自编的“应付方式评定量表”(WCRS) 和SCL- 90 测查4 所高校378 名师生,其年龄范围从20 到85 岁。结果:36 名受测者间隔8 个月,WCRS20 个项目重测信度从0-11 ~0-74,其中15 项有显著性。同6个月内SCL- 90 总均分的相关分析表明,仅有5 项应付方式达显著相关。因素分析揭示,WCRS有6 个难以命名的因子,其中也只有2 个因子同SCL-90 总均分显著相关。结论:将所有应付方式截然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这可能是不适当的;应付方式的分类不应当主要依据因素分析而作出  相似文献   

4.
关于股票个体投资者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ping style of Chinese stock investors. Methods: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1840 stock investors. Results: Solving- problem and Retreat were often used; the coping styl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investors of different investing time, investing cycle, profit and loss, and self - evaluation on stock knowledge. Investors of different time of investing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coping skill of seeking help and rationalization. Negative coping ways were more adopted by the investors of long investing cycle,and loss or no profit or loss. Conclusion: We need pay attention to investors'mental health, especially to the long- time invest and investor of loss; it will improve the investers' ability to cope with setlmcks when we help them to master more stock knowledge.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学新生的应付方式,帮助新生积极适应入学后的应激性环境。方法 采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对700名大学新生进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 大学新生对应激性事件已较为冷静和理智,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在“积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无显着的性别差异。在“消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消极;在“经常采取”的“积极”与“消极”应付方式维度上,男女生之间没有显着性别差异。但男生和女生“经常采取”的“积极”应付方式频率显着高于“消极”应付方式频率。结论 大学新生已具备了积极面对和应付生活、学习中应激性事件的能力。但是存在某些消极的心态,应注重大学新生入学时的环境适应及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7.
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CL - 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军校医学生 30 9名。结果 :SCL - 90各因子与生活事件大部分因子平均刺激量呈正相关 (P <0 .0 1) ,与成熟应付方式呈负相关 ,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生活事件的应激量也与成熟应付方式呈负相关或弱相关 ,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精神挫折后不同人群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自编的应付方式问卷对57名正常人、69名神经症和63名精神病已痊愈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使用最多的应付方式前两位依次是倾诉和发泄,而效果最好的应付方式前两位依次是消遣和倾诉;还发现各组在应付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人员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研究表明 ,应付或应对 (coping)作为一种中介因素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影响应激的后果和严重性[1] 。目前学术界对于应付方式的分类仍未统一[2 ] 。在应付方式的评定方面 ,国内已有姜乾金、解亚宁、梁宝勇等人分别编制的量表[3- 5] 。对于应付方式及其效果的研究 ,可以了解行为对心理适应的意义以及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性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了解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特点 ,以及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次研究选取天津市 5家企业的 16 8名中层管理人员为对象 ,其中有效样本为 136名。样本分布情…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了探讨高职大学生群体应激源、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武汉市3所高职院校共420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激泺、应付方式问卷以及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的应激源、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①在所测评的5类应激源中,高职生所面临的主要应激泺有2类即:就业问题、学习问题;②高职生面临应激源时采取的主要应付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③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且相关系数迭显著性水平。结论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567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格的内外向维度,积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而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及消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解决问题,求助,自责是影响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应付方式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对国外关于人格作为压力应对预测量研究的相关进展的总结基础上,深入了解人格与压力应对的关系.方法 从特质的种类、人格的测量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来探讨人格与压力应对研究的进展与方向.结果 国外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单个人格因素与应对关系的研究发展到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和纵向研究;从艾森克人格问卷发展到广泛使用大五人格问卷;在研究领域上从学生、教师发展到各种职业.结论 人格是压力应对的一个长期的有效预测量.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情绪应对策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情绪应对策略问卷、人格五因素问卷、控制源测量问卷、生活定向测验和应对效能量表,对6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相关分析表明,5个人格变量与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情绪加工都有显著的相关(r=0.145~0.446,P0.01),神经质、外倾性与情绪表达存在显著相关(r=0.193,0.282;P0.01),神经质、外控性、乐观倾向与消极情绪的调节存在显著相关(r=0.183~0.2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对情绪表达和消极情绪的调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β=0.263、0.299,P0.001),外倾性对4种情绪应对策略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94~0.444,P0.001),控制源、乐观倾向对积极情绪的调节和消极情绪的调节都有显著预测作用(β=0.079~0.217,P0.001),应对效能则可以显著地预测积极情绪的调节、情绪加工和情绪表达策略(β=-0.089~0.314,P0.001)。结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情绪应对策略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①高校学生干部16PF的A(t=-1.91,P0.05)、E(t=-2.05,P0.05)、F(t=-3.65,P0.01)、H(t=-3.68,P0.01)这4个因子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而Q2(t=2.69,P0.05)因子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②高校学生干部在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t=5.41,P0.01)、退避(t=2.81,P0.05)2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结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乐群、恃强、易兴奋和敢做敢为,在应对方式上较少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两方面可以作为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市区与农村高三学生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市区和农村高中各100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城市与农村高三学生①在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在积极应对(t=2.833,P<0.01)和消极应对(t=-2.552,P<0.05)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t=-3.113,P<0.01)维度上的有显著差异,在内-外向(t=1.539,P>0.05)、神经质(t=0.603,P>0.05)和掩饰性(t=-1.011,P>0.05)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城市高三学生应对能力高于农村的;②在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方面农村高三学生比城市高三学生得分高,更多的表现为孤独、适应性差等,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问卷效度上没有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求职面试后应对方式及其与人格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求职面试后的应对方式,探讨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通过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收集项目,编制大学生求职面试后应对方式问卷,对622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238人同时完成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SF)。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应对方式有问题解决和回避两个维度;方差分析表明,城镇生源毕业生更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阿维度与人格特质七维度的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对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外向性、行事风格、处世态度对回避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求职面试后应对方式具有稳定结构.并与部分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特点及关系。方法: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山东460位老人施测,并用SPSS 16.0予以统计分析。结果:(1)独居的老人在SCL-90中的某些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寡居老人和非空巢老人(F=3.654,5.361,4.699,3.874,3.031,3.121,6.067,3.301;P0.05);(2)在CSQ量表中,寡居老人在解决问题因子和自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3.512,4.416;P0.05),而另外两组之间没有差异;(3)空巢老人在SCL-90中的总均分与E量表和求助因子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218,0.544,-0.225,0.329,0.260,0.243,0.217;P0.01)。结论:(1)独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寡居老人和非空巢老人;(2)寡居的老人倾向于放弃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且易产生自责心理;(3)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内外向没有显著联系,但与神经质、精神质和应对方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罪犯的人格特征,认识犯罪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利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罪犯普遍存在偏离正常人格的倾向,罪犯人格特征有其共性,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人格特征有所不同。结论应加强对罪犯的人格测量和甄别工作,为罪犯的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个性的甲亢患者应付方式区别。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A型人格问卷(TABPQ)对82例成人甲亢患者进行评定及分析。结果:个性外倾的患者正性应付方式分高于个性内倾的患者,而负性应付方式间无显著差异。情绪不稳定患者组负性应付方式分显著高于情绪稳定组,而正性应付方式间无显著差异。A型行为患者的负性应付方式分显著高于B型行为患者。相关分析发现正性应付分为EPQ-E呈显著正相关;负性应付方式分与EPQ-N,A型行为总分(TCH)有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发现。患者的应付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受EPQ-E,EPQ-N影响较直接而且影响较大。结论:甲亢患者的应付方式可能受个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