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些同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和估价有关的问题。方法:利用由作者自编的“应付方式评定量表”(WCRS)和SCL-90测查4所高校378名师生,其年龄范围从20到85岁。结果:36名受测者间隔8个月,WCRS20个项目重测信度从0.11~0.74,其中15项有显著性。同6个月内SCL-90总均分的相关分析表明,仅有5项应会议这显著相关。因素分析揭示,WCRS有6个难以命名的因子,其中也只有2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些同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和估价有关的问题。方法:利用由作者自编的“应付方式评定量表”(WCRS) 和SCL- 90 测查4 所高校378 名师生,其年龄范围从20 到85 岁。结果:36 名受测者间隔8 个月,WCRS20 个项目重测信度从0-11 ~0-74,其中15 项有显著性。同6个月内SCL- 90 总均分的相关分析表明,仅有5 项应付方式达显著相关。因素分析揭示,WCRS有6 个难以命名的因子,其中也只有2 个因子同SCL-90 总均分显著相关。结论:将所有应付方式截然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这可能是不适当的;应付方式的分类不应当主要依据因素分析而作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学新生的应付方式,帮助新生积极适应入学后的应激性环境。方法 采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对700名大学新生进行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 大学新生对应激性事件已较为冷静和理智,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在“积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无显着的性别差异。在“消极”维度上,男女新生之间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消极;在“经常采取”的“积极”与“消极”应付方式维度上,男女生之间没有显着性别差异。但男生和女生“经常采取”的“积极”应付方式频率显着高于“消极”应付方式频率。结论 大学新生已具备了积极面对和应付生活、学习中应激性事件的能力。但是存在某些消极的心态,应注重大学新生入学时的环境适应及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目的:探讨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为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对424例不同职业人群进行评定。结果:(1)个体职业人群比其他职业人群多采用自责,退避和幻想应付方式。(2)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对应付方式有影响,结论:稳定和偏外向的性格特征,丰富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应付方式特点,为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北京市38所高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问卷有效回收1160份。结果平均分最高的2个因子是“解决问题”和“求助”(平均值分别为0.78±0.19和0.61±0.23);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应用“求助”的应付方式(t=4.413,P〈0.001);从大一开始学生的应付方式已趋于稳定,四年内没有多大变化;文科生与理工科生在“求助”、“幻想”、“退避”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t分别为2.515、2.97)和2.272,P〈0.05、P〈0.01和P〈0.05)。结论目前大学生大多采取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应付方式存在性别、文理科差异,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彝族大学生自信心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彝族大学生自信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以145名彝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其应付方式和自信心进行相关研究和回归研究。结果彝族大学生自信心某些因子与积极应付方式有显著正相关(P〈0.05),且某些因子对积极应付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彝族大学生自信心某些因子与消极应付方式有显著负相关(P〈0.05),且某些因子消极应付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自信心是影响彝族大学生应付方式的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应付方式现状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应付方式的现状和类型。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03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结果①医学生的应付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各分量表因子分差异显著iF=165.17,P=0.000);(参女生在“求助”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男生(t=3.595,P=0.000);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幻想”(t=2.283,P=0.023)和“自责”(t=2.357,P=0.019)的应付方式上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合理化”和“自责”应付方式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有差异显著(t=2.623,p=0.05)。结论医学生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应对方式,性别、年级和家庭来源上各因子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水利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水利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26名某水利院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水利院校大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均分、总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并与应付方式各因子呈高度相关。差异显著;男、女阳性项目数以及在应付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敌对,焦虑和恐怖方面与其他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城乡大学生在焦虑,敌对和恐惧3个因子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水利院校大学生同样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与相应的应付方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的测定方法及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C-CSFR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20例正常对照和49例急性白血病细胞G-CSFR的表达率;结合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G-CSFR测定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急性白血病患者G-CSF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G-CSFR表达与年龄、性别、外周血象中Hb、WBC、PLT的数量及FAB各亚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骨髓中原始细胞的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s=-0.651,P<0.05)。结论:G-CSFR测定方法敏感、特异,G-CSFR在急性白血病中有低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总被引:226,自引:13,他引:226  
“应付方式问卷”的效度与信度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普通人群组中对“应付方式问卷”初稿作效度的预研究;第二阶段,在青少年学生组和神经症-对照组中分别对“应付方式问卷”修订稿进行效度与信度的研究。用因子分析检验其构造效度:采取平均正交旋转,按程序默认的因子提取原则,特征值〉1,提取因子,各因子由因子内因素负荷大于或等于0.35条目组成。  相似文献   

11.
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567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格的内外向维度,积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而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及消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解决问题,求助,自责是影响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应付方式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个性的甲亢患者应付方式区别。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A型人格问卷(TABPQ)对82例成人甲亢患者进行评定及分析。结果:个性外倾的患者正性应付方式分高于个性内倾的患者,而负性应付方式间无显著差异。情绪不稳定患者组负性应付方式分显著高于情绪稳定组,而正性应付方式间无显著差异。A型行为患者的负性应付方式分显著高于B型行为患者。相关分析发现正性应付分为EPQ-E呈显著正相关;负性应付方式分与EPQ-N,A型行为总分(TCH)有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发现。患者的应付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受EPQ-E,EPQ-N影响较直接而且影响较大。结论:甲亢患者的应付方式可能受个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管理人员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研究表明 ,应付或应对 (coping)作为一种中介因素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影响应激的后果和严重性[1] 。目前学术界对于应付方式的分类仍未统一[2 ] 。在应付方式的评定方面 ,国内已有姜乾金、解亚宁、梁宝勇等人分别编制的量表[3- 5] 。对于应付方式及其效果的研究 ,可以了解行为对心理适应的意义以及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性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了解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特点 ,以及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次研究选取天津市 5家企业的 16 8名中层管理人员为对象 ,其中有效样本为 136名。样本分布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型人格特质在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A型人格量表对3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的A型人格特质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7,P0.01);(2)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显著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1);(3)A型人格对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A型人格均有显著相关,并且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60例灼口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灼口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人格与抑郁、焦虑情绪呈正相关。结论:灼口综合征患者并发较高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同时不同人格类型与应对方式对其焦虑、抑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50例作为调查组,选取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用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进行评估,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分析。结果:调查组患者的心理变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03,P0.01),调查组患者的总均分(t=7.406,P0.01)、躯体化(t=9.130,P0.01)、强迫症状(t=8.408,P=0.01)、抑郁(t=7.176,P0.01)、焦虑(t=8.128,P0.01)、恐怖(t=9.886,P0.01)和精神病性(t=4.737,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评分中,回避评分比较调查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4,P0.01)。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变态的人格评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心理健康评分与健康人有差异,其主要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格特征与职工应激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企业职工的应激评价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自制的社会应激事件调查量表和NEO-FFI人格问卷,抽取某企业集团4,745名职工进行应激源、应激水平和人格测量。结果:被试的压力总分与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N)、外倾性(E)、宜人性(A)、严谨性(C)显著相关。与低应激组相比,高应激组的N、C分高而E、A分低。在10类应激源中有6类的应激评价分别受到一个或几个人格维度的影响。结论:以神经质为主的某些人格特征与职工的应激评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ersonality traits, based on the Five Factor Model (FFM) of personality, on therapeutic outcomes according to specific group treatments for first episode psychosis: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CBT) or skills training for symptom management (SM). Methods. Individuals experiencing early psychosis were recru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ized to one of two group treatments or to a wait‐list control group. Measures included a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FFI) and outcome measures of symptomatology (BPRS‐E) and coping strategies (CC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78 individuals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on 66. Results. Links were found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symptoms, and coping outcome measures, according to specific group treatments.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particularly linked to therapeutic changes in active coping strategies, with Conscientiousness accounting for 14% of the variance in the CBT group, Extraversion accounting for 41% of the variance in the SM group,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ccounting for 22% of the varia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traits for people experiencing early psycho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offering psychosocial treatments, since it appears that those with specific traits might benefit more than others in specific group interventions, particularly for interventions that do not solely aim at improving sympt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