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淋巴细胞与免疫淋巴细胞来源于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小淋巴细胞并无免疫活性。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分为两类。骨髓中的小淋巴细胞经胸腺分化、诱导后,通过胸导管而至血循环,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淋巴细胞(或T细胞),具有细胞免疫作用。另一类具有体液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起源于鸟类的腔上囊,在哺乳动物则来自骨髓,称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淋巴细胞(或B细胞)。T细胞和B细胞在淋巴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前者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皮质深层、淋巴小结间的弥散淋巴组织和脾小动脉周围的淋巴鞘中,以及迴肠集合淋巴结的深层周围,后者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淋巴系统可分为:中央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组织二部分。中央淋巴器官含干细胞,能在没有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增殖分化为小淋巴细胞,目前已肯定胸腺为T细胞的来源。B细胞的出处,至今在人体尚未找到如鸟类法氏囊的相应体,故其来源可能是骨髓。周围淋巴组织如脾脏和周围淋巴结主要含成熟的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及B细胞),其增生需要抗原的刺激,能产生细胞免疫和抗体免疫。胃肠道淋巴组织是周围淋巴组织的一部分,因为它含有T细胞及B细胞,能对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正> 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和功能上成熟的微环境。T淋巴细胞干细胞由骨髓进入胸腺后,在胸腺内发育和进一步分化,成为功能上不同的T细胞亚群,然后输入到外周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和血液内。胸腺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表面抗原发生一系列的明显变化,待细胞分化成熟后,功能不同的细胞呈现不同的表面抗原。测定细胞表面抗原能够反映出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或细胞的不同功能亚群。小鼠的淋巴细胞干细胞在分化为胸腺细胞的开始阶段就获得了TL(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Thy-1(θ抗原)和Ly1,2,3表面抗原。随着进一步发育,胸腺细胞变为TL~-,Thy抗原减少和H_2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增加。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以揭示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进一步建立外周血T细胞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分别感染Graves病、糖尿病、正常人三个群体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成功建立了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三种功能状态下的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结论:从B淋巴细胞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所需不同时间反映了不同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儿童血液和骨髓的癌症,是指骨髓产生过多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一种不正常的白细胞)。如果不治疗,这种类型的癌症通常会迅速恶化。异常增生的原始和幼稚的淋巴细胞可在骨髓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也可侵及骨髓外的组织,如脑膜、淋巴结、性腺、肝等,甚至可以危害神经系统。在ALL的儿童患者中,大量的干细胞会突变成了淋巴母细胞、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既不能像正常的淋巴细胞那样发挥作用,也不能抵抗感染。随着科学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提高,目前依据ALL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已取得较好疗效,大约80%的儿童和30%的成人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并且有治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人体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体内分布甚广,对外来抗原性物质有识别能力,能发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将其消除.成年小鼠约有2×10~9个淋巴细胞,人体比鼠大,按比例淋巴细胞数将千倍于鼠.成年动物每日有10%淋巴细胞死亡,同时必须有等量的新细胞产生以维持平衡.淋巴细胞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经致死性照射的小鼠只需注射干细胞即能补足所有造血系统的细胞,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的形态相似,但按功能还可加以分类,其中绝大多数为T与B淋巴细胞.T、B细胞的来源T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Steinman和Cohn于 1 973年首先报道的 ,因其成熟时有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1] 。它源于造血干细胞 ,广泛分布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中 ,是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 presentingcells ,APC) [2 ] 。DC与其它抗原呈递细胞相比 ,其最大的特点是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 ,而其它APC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3 ] 。当前 ,有关DC的研究报道很多 ,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DC的特征和分化发育等方面做一综述。1 D…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淋巴细胞的进展近十几年来,随着免疫学、酶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电镜技术等的发展,人们对淋巴细胞的来源、结构与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分成若干亚群。Gowans首先提出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他观察到淋巴细胞在体内可以再循环,接触抗原刺激后,产生母细胞化,进一步分化增殖。这个发现否定了过去五十年一直认为淋巴细胞只是短命的、终末的细胞的观点。目前发现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通过胸腺作用分化增殖为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通过骨髓和肠道淋巴结的作用,可以分化增殖为B淋巴细胞。遗传因素对免疫反应影响的研究,推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BLM)对免疫器官结构的影响。方法用BLM对SD大鼠进行一次性皮下注射,光镜下观察不同时期脾、淋巴结和骨髓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改变。结果第4天,脾红髓与淋巴结髓质淋巴组织较疏松,淋巴结髓窦中内皮细胞大部分消失,骨髓内大量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坏死;第10~20天,脾白髓扩大,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增生,淋巴结次级淋巴小结增多,副皮质区变薄,基质细胞大量增多,骨髓中性粒细胞增生为主;第30天,脾白髓与淋巴结皮质淋巴组织萎缩,淋巴结皮质基质细胞增多,髓索浆细胞大量增多等慢性炎症现象发生。结论BLM毒性作用引起免疫器官内先后出现大量细胞被破坏、淋巴细胞迅速增生和后期淋巴组织萎缩等改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免疫学观点认为扁桃体是机体的一个免疫器官,过多过早切除扁桃体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作用,因之切除扁桃体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淋巴系统分为中枢与周围两部分:①中枢器官——胸腺、扁桃体、阑尾、淋巴集结;②周围器官——脾、淋巴结。淋巴细胞分为两组。一组是胸腺依赖的,这些细胞负责细胞免疫反应;另一组是不依赖胸腺的,涉及体液免疫反应,即抗体形成。扁桃体是淋巴样组织,它主要功能是参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自50年代初,即有人注意到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抗感染以及抗组织移植等有密切关系。参与免疫效应的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多核白细胞等。这些细胞都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但在机体不同部位经受不同影响而分化为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细胞即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nocyte),是在胸腺内分化并发育成熟的。T细胞的分化发育指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进入胸腺,在此分裂、增殖、发育,并从皮质迁移入髓质,成为成熟T细胞的过程^[1]。本文就T细胞分化发育的条件、过程、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作用及基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皮肤淋巴瘤     
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天然屏障,其结构特殊并主动参与复杂的免疫应答,故有皮肤相关淋巴样组织(SkinAssociatedLymphoidTissue,SALT)之称。正常人皮肤中T淋巴细胞总数达40亿,绝大部分为记忆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目相当,41%T细胞(CD4 和CD8 )表达称之为SALT归巢受体的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AssociatedLym-phocyteAntigen,CLA)有其独特的生物行为。正常SALT中尚未见报道B细胞成分,已知某些抗原刺激可引起皮肤淋巴样增生(CutaneousLymphoidHyperplasia,CLH)。可将后者认作是获得性B细胞SALT的发病表现…  相似文献   

14.
T细胞淋巴瘤在中国、日本远较西方国家多见。关于此类肿瘤的形态、功能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病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T细胞淋巴瘤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②皮肤淋巴瘤,包括蕈样霉菌病和Sezary's综合症,③周围T细胞淋巴瘤。Lennert分析了欧洲的T细胞淋巴瘤,并提出了分类意见(表1),欧洲的T细胞淋巴瘤较中国、日本少得多,仅占全部NHL的10—15%。国内华东区淋巴瘤病理协作组提出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分型草案。即1.多形细胞性,2.透明细胞性,3.T免疫母细胞性,4.单纯性,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样,6.混合细胞性,7.过渡型,8.小淋巴细胞性。本文仅就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某些类型研究的进展作一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刺激T淋巴细胞尤其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其他抗原递呈细胞强100~1 000倍,它虽在组织中含量极低,约为所在器官全部细胞的 1%以下,但其在体内分布广泛,在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血液和淋巴液中都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家兔抗小白鼠胸腺细胞血清的体内外活性。在体外有凝集胸腺细胞的作用;在体内对淋巴器官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降低周围血液白血球,胸腺的萎缩及胸腺细胞的排空;脾,淋巴结胸腺依赖区淋巴细胞选择性减少。 进一步证实ATS在移植中的作用。ATS方法可常规应用于细胞株致癌性的鉴定。由于ATS方法简单,重复性强,诱发肿瘤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自1964年Zaalbery等首先报导用绵羊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测定免疫小鼠脾细胞悬液中能与抗原结合的淋巴细胞的方法以来,国内外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与免疫活性细胞有关:T及B细胞在其中起重要作用,T细胞与细胞免疫,B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因为T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如将绵羊红细胞(SRBC)和T细胞一起孵育,可形成玫瑰花样的细胞团,称为E玫瑰花结反应。形  相似文献   

18.
马樱  李阳亮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934-935
1973年,Steinman和Cohn等从小鼠脾组织中分离发现一种新型细胞,因其形态具有树突样突起而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DC散在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数量极少,仅占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以下。1DC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人体内存在两种功能及性质不同的DC,即DC的两个来源:骨髓起源的DC和淋巴组织起源的DC。前者为大多数DC的来源,由骨髓CD34+细胞分化而来,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有关,分布广;后者由胸腺中分离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低表达CD34,分布于胸腺髓质、脾、淋巴结的…  相似文献   

19.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38%,T细胞占35%,约有45%的抑制性T细胞(Ts或CO3)分布在脾脏。脾脏在免疫应答和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脾切除势必导致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但目前对其病理生理仍不明了。本文采用颗粒抗原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以研究脾切除后对初级免疫应答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学习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总结该少见肿瘤的病理诊断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例BPDCN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及细胞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免疫表型,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骨髓有无肿瘤侵犯,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本报道中1例为97岁女性,临床以皮肤瘀斑结节为首发症状,肿瘤细胞真皮内弥漫浸润,不侵犯表皮,细胞中等大小,核形不规则,核仁不明显。另1例为69岁男性,临床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细胞呈中等大小的母细胞样,核仁明显。2例免疫表型均表达CD123、CD4、CD56、TDT,不表达B系、T系淋巴细胞及髓系标志物,肿瘤均累及骨髓。结论 BPDCN是一种罕见的淋巴造血肿瘤,临床常以皮肤病变或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临床过程具高度侵袭性,通常伴有骨髓侵犯。该肿瘤需与具有母细胞形态的淋巴系肿瘤和白血病相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信息、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