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改进及并发症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董喆  史民权 《中国骨伤》2009,22(5):329-330
通过改进后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以预防和降低肘内翻的发生。方法:肱骨髁上骨折197例,男167例,女30例;年龄3~12岁,平均8.7岁;伸直型179倒,屈曲型1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单纯石膏托外固定34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3例,牵引复位、石膏外固定23例,手术治疗87例。手术者中29例采用肘前外侧切口,58例采用后内侧切口。结果:197例中191例得到随访,时间1-5年,平均3.7年,参考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疗效评定,优142例,良27例,可13例,差9例,肘内翻发生8例。结论:肘内翻发生虽有其客观因素,但治疗时只要彻底纠正尺偏倾斜并维持复位后的稳定,可使肘内翻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外髁骨折在儿童中较常见 ,占肘部骨折 2 0 %~30 % ,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根据有无移位 ,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手术治疗。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若处理不当会发生骨折不愈合 ,肘外翻及肘内翻畸形 ,迟发性尺神经炎 ,尺神经麻痹 ,上、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我院 19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前臂旋前或旋后位长臂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6年2月~1998年2月,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整复,根据尺偏、桡偏类型的不同,整复后前臂分别旋前或旋后长臂石膏托固定治疗3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果随访2年,无肘内翻畸形和Volkmann挛缩的发生.结论在骨折整复满意后,均屈肘90°,尺偏型前臂旋前位固定,桡偏型前臂旋后位固定,避免了整复后的再移位,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创伤小,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方法对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95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骨折,桡偏型62例,尺偏型84例,旋转型49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6~3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评价结果:优146例,良31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90.8%。发生需手术矫正的肘内翻12例,占6.2%。结论良好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是预防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肱骨髁上骨折均采取早期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4周后去石膏托,中药熏洗,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76例患儿有6例复位失败,1例骨折再移位改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余69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有62例获得随访,60例无肘关节功能影响及肘内翻发生,有2例肘关节功能轻度影响,伸屈在10°~130°之间。结论手法复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预防肘内翻发生.方法:采用手法整复,深屈肘前臂旋前位和长石膏托贴胸固定,治疗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49例.结果:经过12个月~6年随访观察,45例外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占 87.8%,4例外观功能较差.结论:该方法复位易成功,固定可靠,是治疗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复位方法(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钉内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内固定)对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疗效及肘内翻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6例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患儿的固定复位治疗方案分为3组,50例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纳入A组,61例患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钉内固定纳入B组,55例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内固定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屈伸功能、Baumann角和提携角、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屈伸功能均优于A组、Baumann角均小于A组,提携角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儿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分别为8.20%和7.27%,均小于A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肘关节屈伸功能程度、Baumann角和提携角、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 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克氏钉内固定效果优于石膏外固定,对患儿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和肘内翻畸形的影响较小,克氏钉内固定选用切开复位还是手法复位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12年2月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ū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0例患儿中骨折端达到解剖和/或功能复位322例,占97.6%;余8例手法复位不满意,改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合ū形石膏槽板外固定.随访时间0.5~6年(平均3.4年).骨折愈合时间3~6周(平均4.5周).术后1、2、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改良肘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全组患儿肘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X线片测量肘关节携物角为0°~5°者18例、6°~10°者246例、10°~15°者66例,平均肘关节携物角为11°.无迟发性肘内翻、外翻、过伸及内外旋转畸形,无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伸肘位有利于解剖/功能复位与固定;ū形石膏槽板设计合理、结构坚固、无需更换,能够维持骨折端稳定的固定效果,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外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60例,均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加简易家用牵引装置石膏外牵引治疗。结果手法整复成功后,利用石膏外牵引进行持续有效的2~3 kg牵引,时间为3~4周,骨折均愈合,拆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肘关节伸曲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自如。经2年8个月的病例随访,11例发生肘内翻,其中最早发生为1岁女孩,骨折2个月后发生肘部内翻畸形,3例发生肘外翻。结论采用石膏外牵引可代替鹰嘴骨牵引的治疗,且治疗效果确切稳定,是可靠可行的固定和牵引系统。其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疼痛小、方便调节的优点,可避免骨牵引针眼处感染,是一种便于实施、方便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经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外固定,旋后—内收型固定于外旋-外翻-背伸位,垂直压缩固定于中立位,其他均固定于内旋-内翻-背伸位,固定时间42~56d,平均48d。结果:随访6~12月,82例功能正常无不适感;66例行走时踝部不适,小腿酸胀感;5例行走时踝部疼痛;3例手法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论:完好的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较单纯石膏或单纯夹板等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可靠。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预防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防止肘内翻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17个月~15岁,平均7.3岁;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桡偏型36例,尺偏型31例,旋转型24例。采用手法复位、曲肘前臂旋前位夹板固定治疗。结果:9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9个月,参照李稔生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62例,良2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3.4%。肘内翻7例,占7.7%。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方法,预防肘内翻的关键是正确的复位与合理的固定以及早期正确的X线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5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后,C臂机监视下先在肱骨髁外侧用2枚克氏针平行或交叉固定,再伸直肘关节到50°,保护尺神经下用1枚克氏针在内侧交叉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伸直70°制动3周。结果 195例均获随访,时间5~35个月。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2例,肘内翻畸形需截骨矫形1例,肘部前侧局限性骨化4例。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180例,良8例,一般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结论闭合复位内外侧3针交叉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卢敏  陈益  陈伟 《中国骨伤》2014,27(11):904-907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法复位后旋前或旋后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急诊骨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经筛选排除后共64例.按手法复位后固定位置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前位石膏固定,B组采用手法复位并旋后位石膏固定.A组30例,男18 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3.5) 岁;B组34例,男23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7.0±2.6)岁.比较两组组间及组内的肘内翻发生率及提携角减小角度.结果: A组出现13例肘内翻,B组出现16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5).A组提携角减小角度(8±4)°,B组提携角减小角度(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4,P=0.564).A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0,P=0.013;t=-2.409,P=0.035);B组组内桡偏型与尺偏型的肘内翻发生率与提携角减小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24;t=-2.250,P=0.041).两组肘关节功能Flynn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结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和旋后位固定肘内翻发生率和提携角减小角度均无明显差异.而尺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桡偏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后位固定有利于降低肘内翻率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2例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讨论13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40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92例采取手术开放复位、交叉克氏针或骨片钉内固定,要求手术中解剖复位,保留尺骨鹰嘴窝的完整性.结果:闭合复位外固定并发肘内翻3例( 7.5%);手术组1例(1.1%)并发肘内翻;随访最长达5年,本组优良率为96.9%.结论:通过本组132例治疗,认为手术精确复位、稳固固定、早期功能活动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肘内翻发生率显著降低.内固定方式的改进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和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10年6月接诊收治尺桡骨骨折58例,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辅助石膏托外固定。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评价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构、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5个月,平均15.7个月。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42例,良11例,可5例。结论儿童及成人闭合性尺桡骨折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法复位不理想则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性骨折采用穿针或外架固定,必要时用封闭负压吸引;积极处理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6.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学龄期儿童较为常见的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疗法可治愈。成年后因肘部再次受伤,致再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则鲜有报道,作者治疗了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8年起,对87例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电视X线下整复,石膏外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7例,女30例;年龄3~14岁;伸直型83例(其中尺偏型79例,桡偏型4例),屈曲型4例。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79例,适用于骨折移位,但肢体轻度或中度肿胀,血循环良好者。尺骨鹰嘴牵引5~7天后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9例,适用于骨折移位严重,肢体重度肿胀者。治疗方法手法复位,伸直型保持伸肘位牵引,前臂旋后稍外翻,先矫正骨折前后错位,再矫正骨折侧方移位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伸肘、膝位手法复位?形石膏槽板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方法四肢长骨骨折置于伸肘、膝位进行手法复位,同时应用长臂(腿)?形石膏槽板绷带固定于伸肘伸膝位。上肢骨折固定3~6周,下肢固定6~10周后去石膏,逐渐恢复关节屈曲活动。结果本组188例,一次性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173例,占96.2%,仅15例手法复位失败,改小切口手术复位有限内固定。全组经1~6年的随访,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肘(膝)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四肢长骨于伸肘、膝位置时,肘、膝关节各拮抗肌群力效达到互为平衡,有利于骨折复位与固定,符合生物接骨理念;?形石膏槽板设计合理、结构牢靠、勿需更换,能对骨折端维持稳定的固定效果,尤其适用儿童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预防肘内翻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76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组(A组)31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组(B组)24例,尺骨鹰嘴牵引组(C组,2周后去除牵引改石膏固定)9例,手术治疗组(D组)12例。对A组与B组以及4组中的Ⅲa型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着重对肘内翻的预防加以探讨。结果:所有病例经4~36个月随访,通过摄患侧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治疗前后测量鲍曼氏角(BA角)、携带角(CA角),参照郭仲华等对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标准的评定。A组与B组的疗效比较(χ2=0·132,P=0·716>0·05),无显著性差异;C、D组与A、B组中的Ⅲa型骨折治疗结果比较(χ2=6·078,P=0·014<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肘内翻的预防应贯穿于骨折复位、固定、复查的全过程。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的复位方法,合理的复位判断及固定方式,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无论对保证肘关节的功能还是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均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刘忠堂  温宏  张宇  池永龙  徐华梓 《中国骨伤》2002,15(10):608-609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移位骨折的治疗问题很多,包括神经、血管损伤,获得和维持复位困难,以及肘关节僵硬或肘内翻畸形.本文就1990年1月至1996年9月93例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同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