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营养支持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更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统计2005~2007年我院住院药房营养支持药物的销售品种、数量及金额,并随机抽取住院病例300份,使用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分析本院营养支持药物的用药结构及用药舍理性。结果:3年中营齐支持药物的使用品种、数量、金额快速明显上升,病历调查发现,72%的病人使用至少1种营养制剂,个别营养支持药物的DUI值〉1.00,部分患者存在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现象。结论:3年中营养支持药物的使用品种、数量、金额增长很快,肠外营养制剂的使用品种、数量、金额、人次远远高于肠内营养药物,对部分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掌握令人质疑,个别营齐支持药物的使用剂量不尽合理。如何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药物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不同供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指标水平、病死率和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组较B组并发症较少,血红蛋白(Hb)与血清白蛋白(Alb)含量高,血糖(BG)水平低,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医疗开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24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脑血管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10d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总蛋白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较肠外营养少,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支持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肠外营养比较,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的64例患者,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各32例。肠内组在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肠内组给予营养支持1周后营养指标优于肠外组(P<0.05);肠内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肠外组(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ICU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60例呼吸衰竭患者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科室分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使用情况、营养支持途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营养支持中能耐受单纯EN途径占12.7%;EN联合补充的PN(EN+PN)占75.8%;全肠外营养(TPN)占11.4%。结论对IUC呼吸衰竭患者危重患者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危重患者,36例使用TPN,27例先用TPN支持,后改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再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结果结果2例因原发病而死亡,其余61例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出院。结论TPN在危重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情况、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当天APACH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4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通便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夏佳,但肠内营养不适于发病初期,因而临床应联合应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体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7,P〈0.05)。观察组术后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探索其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在术后16~20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我院重症监护患者使用营养制剂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重症监护患者使用营养支持药品的数据,对重症监护患者使用营养支持药品的品种、总金额及各种营养支持药品的用药频度,利用限定日剂量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患者使用的肠外营养制剂共16种,总用药频度是5978,总金额是561 042.54元;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共4种,总用药频度是1093,总金额276 591.97元.复方氨基酸类、脂肪乳类和肠内营养制剂的金额构成比分别为27.0%、32.9%、33.0%,总金额构成比为92.9%.重症监护患者使用最多的前10位营养支持药品中,肠外营养制剂有9种,而肠内营养制剂仅1种,即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但是其用药频度达到897,占肠内营养制剂总用药频度(1093)的82.1%,并且在所有营养制剂中排在首位.结论 我院重症监护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以肠外营养为主,而肠内营养混悬液是临床易于接受的一种营养制剂.临床为重症监护患者选择营养支持药物,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夏羽菡  谢小亮  陈静  施磊  李海  张东 《中国药房》2012,(46):4396-4399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为临床开展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CRC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次日晨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状况。NRS≥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判定为营养不良。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结果:共有120例患者入选并完成NRS评分,NRS-2002适用率为100%;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3%,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5.00%,其中年龄≥65岁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41.67%)高于年龄〈65岁患者(23.33%)(P〈0.05)。营养支持均在术后进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比例为34.7∶1。结论:NRS-2002适用于CRC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部分CRC手术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应重视患者入院时的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支持比例明显偏低,存在依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合理现象。建议通过营养支持小组(NST)协作机制,由医、药、护、营养、检验等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合理的临床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肠内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为统计指标,对我院2006—2008年肠内营养剂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2006—2008年肠内营养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其中肠内营养粉剂(TP)、肠内营养乳剂(TPF-D)、肠内营养混悬液(SP)、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在临床肠内营养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肠内营养剂的使用,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顺芳  邹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26-162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鼻空肠管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一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二天开始经鼻空肠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七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9/40),明显低于PN组40.00%(16/40).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胰腺癌术后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本院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9例术后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护理经验,并与27例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比较治疗后体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值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治疗后体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值和淋巴细胞计数均较肠外营养组升高(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满足患者术后营养供需,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5例,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结果 PN组患者腹痛腹胀4例、恶心呕吐2例、无腹泻;EN组患者腹痛腹胀5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EN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PN组(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副作用少,改善营养状态更明显,是安全和更有效的营养供给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锐  方玉  辛晓伟  王艳莉 《中国药房》2011,(42):3955-3959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肠内、外营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围术期的营养支持现状。方法:调查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2002、2005、2010年肠内、外营养药物的消耗情况及2010年5月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外科手术出院患者260份病历,对照《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分析肠内、外营养药物的应用变化趋势。结果:该院肠内、外营养药物的用量不断上升,2005年较2002年增加18.23%,2010年较2005年增加54.44%,尤其在外科围术期消化系肿瘤患者中用量最多;临床尚存在肠内肠外营养药应象用,术倒前置9问4.7题%,和26术0例后中35肠.9内%与的肠患外者营营养养支支持持的不时足间5比d,为术后1∶3前,日3天均有费用23比.3%为的1∶患4.2者;还每存天在热营量养>支25持k不cal·足k和g-营1。养结支论持:营过养度支并持存治等疗现在该院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但其应用的合理性尚需规范。  相似文献   

17.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B组早期给予PN,1周后逐渐过渡到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经获得营养成分,A组2周时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B组(P〈0.05),且A组2周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预后亦优于B组,A、B两组间比较,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费用更节省。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联合进行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入院的SAP患者5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完全肠外营养;营养支持治疗前后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水平,观察两组的病死率、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19^+比例明显增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马君芳  吕全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5):162-164,177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4个神经外科病区,随机抽取50例患者及100名护士参与调查,依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及2010年《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自制调查报告量表作为研究工具,集中调查营养支持治疗开展情况,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知、护理水平,并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状况±、营养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50例患者均参与了营养支持治疗,其中早期全肠内营养患者19例(38%),全肠外营养患者20例(40%),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患者11例(22%);3个(75%)神经外科病区对营养支持期间护理实施细则有明确规定,4个(100%)病区进行血糖监测,住院期间患者出现营养并发症7例;护理人员对营养支持认知总得分为(62.70±17.29)分,护理水平总得分为(83.71±11.07)分。结论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已得到重视和认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水平较高,但认知水平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支持中发挥的作用,为营养支持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根据病情变化对1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制订与调整:减少TPN中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用量至125 ml,10%浓氯化钠至6 g,同时加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粉剂)口服营养支持,并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并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结果:9 d后,患者由全肠外营养支持过渡至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状况改善,继续行下一步化疗方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团队中,协助医师制订和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并加强药学监护,可以确保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