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肝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发展至晚期的阶段,属中医积聚、鼓胀等病证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出毒瘀阻络,肝体变硬,正气亏虚等证侯。毒蕴不散,邪瘀成积,积损致虚的病机贯穿肝硬化全程,针对该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特点,应辨证采用解毒、化瘀、补虚方法治疗。毒瘀搏结,邪结肝体,治宜解毒化瘀;瘀毒羁留,肝硬脾积,治宜化瘀消积;毒瘀耗损,正虚不足,治宜扶正补虚;并发坏证,治宜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肝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正虚邪实的病机,宋立群教授认为,正虚以肝脾肾为主,邪实以瘀、湿、毒为主,提出“脏腑同调,肝脾肾为主”“补泻兼施,祛瘀通肾络”“宣肺利水,除湿兼排毒”之法,紧抓病机,标本兼治,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备"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基于"毒、瘀、虚"病因病机理论,治疗主张分期治疗:疾病进展期治以凉血解毒化瘀,疾病恢复期治以清泄余邪、活血柔肝、调理肝脾、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始发病因为“湿热疫毒”,继发病理因素有瘀血和水湿。病变的实质是“大块性(全小叶)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即脏之形体实质损坏。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损伤肝体,即“毒损肝体”,进而导致肝用受损,并产生瘀血,形成肝“体用同损”、“毒瘀胶着”的局面。“毒损肝体”的脏腑影响主要涉及肝脾肾,其病机特点为:肝胆热毒炽盛,肝脾严重瘀血,肝肾阴精亏耗,肝脾肾气阴两伤。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认为毒、痰、瘀、虚为其病因病机,是其病理基础。所谓毒,乃指湿热毒邪,邪传由经入络,蕴结于肝络脉,毒邪伤络,因瘀生痰,因毒生痰,并因毒、痰、瘀处于肝络脉,相互衍生转化,使致气血皆伤,络脉空虚成虚,演成因虚致瘀,络中气血阴阳不足,则肝体失养,延久肝体枯萎变硬。从中看出,内伤杂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导致肝纤维化的病机为正虚血瘀,毒瘀内蕴,肝体失养,肝用不畅,气血运行涩滞,化而为积.笔者团队拟通络除瘀、滋阴软坚法,并效景岳之尤,参选具有抗肿瘤活性及多靶点的单味中药,提出"抗肝纤维化药中四维",其中土鳖虫、姜黄为抗肝纤维化之"良将",破血逐瘀、通经止痛用于先;鳖甲、白芍为抗肝纤维化之"良相"滋阴柔肝、补损缓中...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疫毒之邪滞于肝脾,病久湿热瘀毒互结,终致肝脾肾虚损。病位及病性方面,谢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初起责之于肝,继则累及脾、肾、胆、胃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方面,谢师针对该病“虚毒瘀”的病机分别提出了“健运脾胃,顾护根本”“清热解毒,兼重除湿”“活血祛瘀,缓通肝络”的特色治法;用药方面,寒温并举,苦甘齐施,辛散气血,肝脾同调;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田基黄、水飞蓟、泽泻、猪苓、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等,其辨证思路清晰,选方加减灵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申梅  宋程  赵磊  唐蔚 《中医药导报》2023,(10):193-196
蒋益兰认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外感邪毒、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其主要病机为“虚、瘀、毒、痰”,强调以“扶土抑木”立法,注重肝脾同调,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治本,化痰散瘀、解毒散结治标;三焦气化失司更是加重“虚、瘀、毒、痰”的重要因素,在肝脾同治基础上兼以调畅三焦,强调通过调畅元气津液的输布,达到阴阳调和,疗效显著。附1则医案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金妙文教授认为狼疮性肾炎属中医学"阴阳毒""红蝴蝶疮""温毒发斑""赤丹""肾劳""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毒热内蕴、肾络瘀损,病变初期或病情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病情后期或缓解期以正虚为主,病理因素多与风、湿、热、毒、瘀有关.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多采用益气养阴、清利湿热、化瘀解毒法,同时兼...  相似文献   

11.
王佳赢  范赟芝  叶放 《陕西中医》2012,33(5):581-582
周仲瑛教授认为慢性肝炎迁延不愈终将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者,以肝脾不调、肝肾阴虚为多见;标实者,湿热瘀毒郁结复合为患,瘀热相搏为其关键。治疗上应围绕基本病机,随证加减,灵活辨证施治,常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涉及外邪、饮食、精神等因素,并与脏腑亏虚及年龄相关;其基本病机过程包括癌毒滋生、搏结痰瘀、猖狂伤体、步入损途等四个阶段;其主要病机要素为癌毒、痰瘀、失调与虚损;其治疗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并结合化痰逐瘀以消其肿块,培益机体以复其体虚,调理脏腑以顾其兼症等。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防治过程发挥作用的3个主要阶段包括癌前病变期、协同治疗期、临床康复期。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虚、毒、湿、热、瘀”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病理因素。脾虚毒蕴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脾气亏虚是发病之本,癌毒内蕴是病机关键。癌前病变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脾气亏虚”,协同治疗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瘀毒、脾气亏虚”,临床康复期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瘀毒”。针对结直肠癌3个主要阶段的病机及其证候特点,制定相应治则治法,构建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体系,对指导中医药在防治结直肠癌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能汉 《四川中医》2002,20(12):41-42
蜂螫致急性肾功衰,属急性重危病。治疗本病应抓住蜂毒致瘀终为虚的病理变化,以“毒”、“瘀”、“虚”病因病机为治疗要点,谨守病机,以二豆解毒化瘀汤为主方,症变药变,选加它药救治,方有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 )是指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肝脏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 ,它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乙肝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 ,中医并无此称谓。因其常以黄疸、胁部胀痛、胁下积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故中医将肝纤维化归入“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证范畴。众多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论述 ,认识到乙肝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即是由实而虚 ,由表及里 ,由气入血 ,由轻到重的过程 ,其病因病机是沿“湿—热—毒—瘀—虚”来理解和阐释的。1 湿热疫毒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衰竭导致之“水毒病”,因病情已至极期,病机亦较为复杂,斯时脾肾阳衰,火不生土,水湿浊瘀内生,壅塞三焦,气化无权,升降失司,清浊相混;既可阳损及阴,阴阳两虚;又可寒化或热化,呈现本虚标实之征。而脾肾两虚是本,湿热、水毒、浊瘀是标。《证治准绳·关格》篇指出:“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确是经验之谈,权衡标本缓急,正确处理正邪关系,就成为治疗水毒病的成败关键。水毒病早期,应治本为主,祛邪为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4期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毒3个方面,虚证突出表现为肾阳亏虚,瘀侧重于癥瘕瘀结,毒则多为湿毒内蕴、浊毒上逆。虚为病机根本,瘀、毒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体治疗原则为“补肾、活血、排毒”,补肾活血以治本、逐瘀排毒以治标,临证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属中医学积聚、肋痛、黄疸、鼓胀等范畴,是由感受疫毒,情志郁结,劳欲过度,酒食不节等伤及肝经,损及肝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是由“毒、痰、湿、热、瘀、虚”综合而复杂的病机所至,多种病机交织缠绵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阶段和具体证型中有所侧重而已,临床证候虚实相兼,错综复杂,以肝功损害,肝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本虚标实,瘀热痰毒阻滞肝络为其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梁瑞敏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所长。结果梁瑞敏主任医师认为"邪(毒)瘀成积,积损致虚,毒、瘀、虚博弈,肝脾肾受损,气血水失调"是肝硬化鼓胀腹水的基本病机,临床上主张以治病求本为基本治则。结论其治疗经验为:突出祛邪解毒、益气活血补虚之法;病、证结合,治病必求其本。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神经病变浊毒损络病机探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伟  李双蕾 《新中医》2006,38(9):4-5
通过对浊毒的病理特性及其与糖尿病(消渴)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浊毒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N)病机的影响。认为浊毒与消渴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浊毒损络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N浊毒损络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N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结、浊毒损络所致,其基本病理变化可能是“虚、瘀、毒”,浊毒损络则可能是DN迁延和加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