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后的疾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程度,并与单独用药的患者作对比,评价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关节热敷、指导患者关节Rom操方式等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于治疗第1、2、4周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结果: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单用药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相比,加用临床护理对患者病情缓解、疼痛减轻及生活质量提高均有显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天然Ⅱ型胶原抗体(抗Nat Ⅱ抗体)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9例门诊确诊为RA的患者,38例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结缔组织病变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Nat Ⅱ抗体水平、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研究抗Nat Ⅱ抗体与RF、CRP的关系.结果 RA患者组的抗NatⅡ抗体阳性率较非RA结缔组织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A患者组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与RA患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at Ⅱ抗体阳性的特异性高于RF阳性,而敏感性低于RF阳性;RA患者组血清中的CRP高于正常对照组,RA患者组中抗Nat Ⅱ抗体阳性患者的CRP水平高于抗Nat Ⅱ抗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Nat Ⅱ抗体可以作为RA诊断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活动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男25例,女25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28例,临床缓解期22例。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①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②测定双手含腕关节的X射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Ⅰ期为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Ⅱ期为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Ⅲ期为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Ⅳ期:除Ⅱ期、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③记录晨僵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程度)和整体功能分级:根据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92分,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良:87~92分,关节轻微肿痛,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差:<65分,活动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行动困难,关节肿胀)。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为50例。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临床缓解期患者犤(52.1±6.01,12.3±3.3,39.2±4.7)μg/L,(t=2.447,2.120,P<0.01)犦。②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34.0±1.6,53.6±1.9,60.0±1.5,60.0±1.3)μg/L,(F=3.645,P<0.05)犦,Ⅰ期患者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0.01)。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评分成正相关(r=0.201,0.352,0.317,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等密切相关,并随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将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评估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评估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7例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的抗CCP抗体和13例对照组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抗CCP抗体,并测定类风湿因子(RF),记录RA患者的一些临床参数。对检测结果及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92.3%。RA组和对照关节炎组患者的关节液中抗CCP抗体的差异有显著性。RA组血清与关节液中抗CCP抗体的浓度高度相关(P<0.001),且关节液中抗CCP抗体与关节液中RF浓度有较高相关性(P<0.01)。RA组关节液中抗CCP抗体与病程相关,病程越长,抗CCP抗体滴度越高;而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评分(DAS28)、血清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Steinbrocker放射线分级不相关。结论: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有高度特异性和较好敏感性,对其他关节炎有显著性差异,独立于一些临床参数,同时又与血清中抗CCP抗体及关节液中的RF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度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5例RA患者,根据类风湿关节炎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分为高活动期组(20例,DAS28评分>5.1分)、中活动期组(32例,3.2分<DAS28评分≤5.1分)、低活动期组(28例,2.6分<DAS28评分≤3.2分)及缓解期组(15例,DAS28评分≤2.6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对比4组患者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评分与关节血流分级,Preason相关性分析RA患者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总分鉴别RA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高活动期组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骨侵蚀与总分、DAS28评分均>中活动期组>低活动期组>缓解期组(P<0.05);Preason相关性显示,RA患者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骨侵蚀、总分与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总分鉴别RA活动期的AUC为0.860(95%CI:0.767~0.953);RA患者不同活动期患者的关节血流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可通过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增生、关节积液等方面判断RA患者病情活动度,且肌肉骨骼超声半定量评分与患者病情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62例为活动期患者,50例为非活动期患者,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及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上述检测指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与ESR显著相关(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抗CCP、RF及ESR联合检测对病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RA患者90例,根据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分为缓解期组19例、低活动期组25例、中活动期组28例、高活动期组18例,比较各组患者肌骨超声半定量分级评分、CRP、IgA及病情活动度的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滑膜增生、血流信号、骨侵蚀、关节积液半定量分级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血清CRP、IgA及病情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滑膜增生、血流信号、骨侵蚀、关节积液半定量分级评分及总评分与CRP、IgA均呈正相关,与病情活动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与RA患者血清CRP、IgA及病情活动度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38-1039
选取10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上中下通用痛风汤进行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6、12w后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GH及DAS28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疗效显著,有效保护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中的变化意义。方法对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PL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A患者活动期组与临床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增高,且PLT与反映RA疾病活动性的实验室指标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RA患者活动期组的PLT也与RA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数及程度)、关节X线片改变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LT可以作为评价RA病情活动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41例活动期RA患者口服来氟米特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GPI抗原和抗CCP抗体水平,并与RA患者临床活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血清GPI抗原和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7.8%和9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治疗前患者血清GPI抗原和抗CCP抗体水平分别为(3.33±1.88)μg/ml和(84.10±36.26)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12周及24周血清GPI抗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抗CCP抗体无明显改变(P>0.05)。(3)血清GPI抗原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与年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及DAS28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抗CCP抗体治疗前与双手X线分期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GPI抗原和抗CCP抗体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GPI抗原与RA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活动的新指标,抗CCP抗体与RA骨侵蚀相关,而与疾病活动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TDP联合辣椒碱软膏外敷与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局部关节肿痛症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TDP联合辣椒碱软膏加常规抗风湿药,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风湿药,两组患者均常规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护士评分、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患者评分、护士评分、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TDP联合辣椒碱软膏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明显减轻关节肿痛,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组、药物组和蜂针+药物组。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3组患者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度、晨僵时间(h)、关节疼痛数变化、HAQ、ESR、RF、CRP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蜂针疗法能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MTX)及雷公藤多甙方案(TMP方案)和MTX联合来氟米特方案(ML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87年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TMP方案选择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ML方案选择使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评估2组治疗4、12周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第4、12周的ACR20、ACR50、ACR70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4、12周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晨僵、血沉、CRP、VAS等指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RA患者共65例,其中活动组37例,缓解组28例.正常对照组22例,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RA临床评价核心指标采用ARA推荐的RA疾病活动性评价核心指标,摄RA患者手部正位X片,采用ARA的RAX线分期标准,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关节外损害.应用ELISA测定血浆OPN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浆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9±2.06)、(1.42±0.94)ns/L,P<0.01];RA活动组血浆OPN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3.98±2.28)、(2.37±1.27)ng/L,P<0.01],且和疾病活动性相关(P<0.05);不同X线分期的RA患者血浆OPN水平具有差异,分期越高,其水平越高[Ⅰ期23例,OPN(1.83±0.89)ng/L;Ⅱ期11例,OPN(2.64±0.99)ng/L;Ⅲ期17例,OPN(3.75±1.47)as/L;Ⅳ期14例,OPN(5.63±2.43)ng/L,P均<0.05];RA患者血浆OPN水平有关节外损害患者高于无关节外损害者[(4.53±3.17)、(2.91 ±1.43)ng/L,P<0.05].结论 OPN在RA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RA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之一,其可能参与RA的骨破坏及关节外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72例收治入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缓解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度、抑郁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及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4(IL-34)、类风湿因子(RF)、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等指标水平变化,且观察其变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该院接收的患类风湿关节炎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组对象的血清IL-34、RANKL水平进行检测,通过乳胶凝集法对2组对象的血清RF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常规检测患者的骨密度(BM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CCP抗体,并经改良DAS28评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的血清IL-34、RF及RANKL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BMD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骨质疏松患者的IL-34、RF、RANKL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的血清IL-34水平与ESR、CRP、抗CCP抗体及DAS28评分等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4、RF及RANKL水平与BMD呈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IL-34、RF、RANKL水平均有明显上升,且以上指标均与BMD呈负相关,提示可能IL-34协同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及腺苷脱氨酶(ADA)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1月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138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A组)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B组)51例和其他病因胸腔积液组(C组)41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入组人员胸腔积液中CEA,CA125,CA199及ADA的水平,计算上述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三组CEA水平(ng/ml)分别为18.27±7.83,0.90±0.35和1.10±0.55;CA125水平(U/ml)分别为114.38±50.32,45.14±21.12和15.77±6.51;CA199水平(U/ml)分别为59.08±22.31,5.84±2.02和8.01±4.21;ADA水平(U/L)分别为10.04±4.96,35.11±10.10和12.28±5.61.A组CEA,CA125及CA199水平高于B组和C组,B组ADA水平高于A组和C组,B组CA125水平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四种标记物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发现四种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敏感度提高.结论 CEA,CA125,CA199及ADA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均具有临床意义,且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关节滑膜病变、骨质侵蚀为主要特征,临床上的治疗仍然比较棘手。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病变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高浓度硫化氢干预组、低浓度硫化氢干预组。干预2,4周时,测量关节炎指数,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膝关节标本Ⅱ型胶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从关节炎指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滑膜染色炎性浸润方面看,模型组以及硫化氢干预组均高于空白组,高浓度硫化氢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浓度硫化氢干预组低于模型组(P <0.05)。在膝关节软骨Ⅱ型胶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方面,模型组以及2个硫化氢干预组均低于空白组,高浓度硫化氢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浓度硫化氢干预组高于模型组(P <0.05)。结果可见硫化氢对类风湿关节炎症有调节作用,高浓度的硫化氢加重关节炎症及软骨降解,低浓度的硫化氢减轻关节炎症并对软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5-01~2006-06入住ICU的患者632例,依据住ICU期间有无胸腔积液分为胸腔积液组和非胸腔积液组。分析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结果632例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是58%,基础疾病以创伤、病理产科、急性胰腺炎和外科手术后为主,发生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以低蛋白血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最常见。胸腔积液组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高于非胸腔积液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胸腔积液组(P<0.05);胸腔积液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胸腔积液组(P<0.05)。结论综合ICU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高,合并胸腔积液较无胸腔积液的患者在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平均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预后相关;ICU患者发生胸腔积液的原因明显区别于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肌肉骨骼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8年2月14日至2020年2月21日收治的172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类风湿关节炎组(阳性组,86例)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阴性组,86例),均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肌肉骨骼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的血流信号分级总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高度活动障碍组的血流信号分级高于轻度活动障碍组、中度活动障碍组,滑膜厚度厚于轻度活动障碍组、中度活动障碍组(P<0.05)。肌肉骨骼超声对关节积液诊断准确率为95.24%,对滑膜肥厚/增生诊断准确率为96.15%。肌肉骨骼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51%、97.67%、3.49%、2.33%。结论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时,应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