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门静脉癌栓 (portalveintumorthrombus简称PVTT)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生物学行为 ,肝细胞癌(肝癌 )易侵犯肝内结构 ,尤其是门静脉 ,可达 34%~ 4 0 % [1] 。伴有PVTT的患者生存期为 2 7个月 ,无PVTT者生存期则为 2 4 4个月[1] 。门静脉癌栓常引起肝内转移和治疗后复发 ,加重门静脉高压 ,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且使常规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措施难以奏效。目前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缺乏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是肝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一、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正常人肝动脉压 1 6kPa左右 ,门静脉压 1~ 1 6kPa ,肝窦状隙内压 …  相似文献   

2.
王迎春  顾明等 《铁道医学》2001,29(6):395-39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22例单纯采用经导管肝癌供血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组16例在采用TACE的同时加经皮肝门静脉穿刺注射IL-2。结果:对照组癌栓消失1例,缩小8例,总有效率为40.9%,治疗组消失2例,缩小8例,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45.5%,27.3%,27.3%,0,0,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而治疗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50.0%,31.5%,12.5%,6.3%,中位生存期8.7个月。1.5,2.0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TACE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引导下经皮门静脉注射IL-2,为临床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引方法简便,安全,重复性好,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4 3例原发肝癌伴门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的患者分为3组 ,A组为对照组 ,仅给与保守治疗 ,B组行肝动脉结扎后肝动脉置IDDS微泵术后定期化疗 (栓塞 ) (n =15 ) ,C组行肝动脉结扎后肝动脉及门静脉均置IDDS微泵术后定期化疗 (栓塞 ) (n =11)。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原发肿瘤有效率分别为 0、6 6 .7%和 81.8% ,肿瘤缩小率为 0、6 5 .4 %和 76 .3% ,门脉癌栓的消失缩小率分别为 0、6 8.4 %和 79.8% ;1/2a生存率分别为 2 3.5 %、86 .7%和 10 0 % ,1a生存率分别为 5 .8%、5 3.3%和 72 .7% ,2a生存率分别为0、13.3%、和 18.1%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3mon、14mon、19mon。C组显著优于B组 (P <0 .0 5 )。结论 :HAL后通过IDDS于门静脉和 /或肝动脉定期反复化疗栓塞是一种定位准确、经济有效的治疗原发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晓 《中原医刊》2004,31(8):2-3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HCC)合并门脉分支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4例HCC随机分为治疗组 (TACE +腹腔化疗 )和对照组 (单纯TACE治疗 ) ,每组各 3 2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62 5 %和 40 6%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门脉癌栓消失 +缩小率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5 9 4%和 3 7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2、3年生存率 :治疗组分别为 71 9%、5 6 3 %、40 6% ,对照组分别为5 3 1%、3 7 5 %、2 1 9%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腹腔化疗双重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分支癌栓 ,疗效优于单纯TACE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静  朱伟 《当代医学》2013,(5):16-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泵置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1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采用超选择TACE联合PVC术治疗、超选择TACE术治疗及部分病人未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TACE+PVC组随访1、3、5年生存率为83%、43%、3%;TACE组为75%、33%、3%;对照组为50%、4%、0。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泵置入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TACE联合超声介入门静脉插管化疗与无水酒精注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TACE联合门静脉插管化疗组22例、TACE联合门静脉内癌栓无水酒精注射组20例,两组在病情、病程、病变程度、分类、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肿块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观察门静脉癌栓变化。结果 TACE联合门静脉插管化疗组19例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86.4%),联合门静脉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组16例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80.0%);两组治疗癌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插管化疗与TAC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均能明显使门脉癌栓缩小或消失,但其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刘宇斌  冼志勇  简志祥  陈皓 《广东医学》2004,25(12):1413-1415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TTPV)的有效处理方法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 10 9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1例行保守姑息治疗患者 2~ 8个月内死亡 ,平均生存时间 4 7个月。 7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 ,平均生存时间 11 8个月 ;6 7例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 ,平均生存时间 2 3 9个月 ;其中 4 9例术后采用了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 ,其 1,3,5年生存率为 10 0 % ,5 1 5 % ,12 7% ,18例未行插管化疗 ,其 1,3,5年生存率为 79 2 % ,2 3 1% ,0。结论 手术治疗能相对延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 ,手术方式应尽量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 ,术后使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结合基因法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疗效.方法 对25例不能手术的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TACE治疗5~7 d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向癌栓内注射p53基因.结果 25例中PVTT消失率24% (6/25),缩小率48% (12/25),有效率72% (18/25).肿瘤缩小率88% (22/25).AFP转阴率80%.治疗后门静脉情况发生明显改善:DSA间接门静脉造影见门静脉延迟显现时间明显缩短、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减小或消失.结论 TACE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注射p53基因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可降低患者门静脉压力,预防肝内转移,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护理。方法:42例肝癌门脉癌栓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入门静脉癌栓处后,注入化疗药物。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癌栓缩小,生存期延长。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充分,术后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是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22例单纯采用经导管肝癌供血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组16例在采用TACE的同时加经皮肝门静脉穿刺注射IL-2.结果对照组癌栓消失1例,缩小8例,总有效率为40.9%;治疗组消失2例,缩小8例,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45.5%、27.3%、0、0,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而治疗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50.0%、31.5%、12.5%、6.3%,中位生存期8.7个月.1.5、2.0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TACE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引导下经皮门静脉注射IL-2,为临床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此方法简便、安全、重复性好,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邓晓军 《华夏医学》2000,13(4):563-565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Tumorthrombioftheportalvein,简称TTPV)是目前肝癌治疗中的主要难点之一。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62.2%~90.2%[1]。门静脉癌栓(TTPV)是肝癌肝内播散及复发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主支癌栓,被视为晚期标志,既往多采用消极的方法或放弃治疗,患者往往在数月内死亡。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复习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对于无法切除的肝癌,TACE被公认为是有效的方法,但既往对于肝癌合并TTPV,尤其是门静脉主干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 经过CT/MRI证实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共145例,其中单纯手术64例(A组),接受TACE结合3DCRT治疗共81例(B组):大体肿瘤靶区(GTV)只包括癌栓,不包括原发灶,使9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照射总量45~60 cGy,单次照射剂量2 ~4 Gy.结果 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0.3%、21.9%,平均生存期15.2个月,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40.6%(28/64);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1.2%、22.5%,平均生存期15.8个月,总有效率为44.4%(36/81),P>0.05.结论 TACE联合3DCRT与手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的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盱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1/11;门脉支架置入成功率10/11;发生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1例.支架中位通畅期5.7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1、4/11、2/11.结论:对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但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开通门脉主干及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发肝细胞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TACE治疗(TACE治疗组)72例、单纯手术切除组(手术治疗组)4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1.5个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2)Ⅰ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0.4个月,Ⅱ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9个月,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I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累计生存率较Ⅱ、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有显著差异(P=0.003).Ⅱ型门静脉癌栓与Ⅲ型门静脉癌栓病人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手术治疗组与TACE治疗组分别有4例(9.8%)、11例(15.9%)术后发生肺转移,肺转移中位时间分别7.6,4.2个月.结论:单发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对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行手术切除联合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前行门静脉癌栓分型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弥漫型肝癌在原发性肝癌中最少见[1] ,但门静脉癌栓发生率最高。正确认识及细心观察门脉系统血管内有无癌栓及其所在的位置 ,对病变的确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 1990~ 2 0 0 1年共收治弥漫型肝癌 14 0例 ,其中合并门静脉癌栓 5 5例。现将超声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4 0例弥漫型肝癌均经CT、B超、ATP、细胞学及手术病理等综合诊断确诊 ,其中合并门静脉癌栓者 5 5例 ,男 38例 ,女 17例 ,年龄 36~6 2岁 ,平均 4 7岁。伴有肝病史者 31例 ,(其中HBsAg阳性者 1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92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行手术切除,B组患者行TACE;比较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手术与TACE的治疗疗效。结果:A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为50.0%、30.4%、10.9%,B组患者1、2年的生存率为26.1%、10.9%;A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陈云萍  张江灵  罗丹凤 《四川医学》2011,32(7):1066-1068
目的 探讨γ射线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0月,对于不能手术的86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γ射线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技术治疗,TACE 1~2次后,靶区包括癌栓及肝内原发灶,行分割剂量为3.0~4.5Gy/次,治疗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Wallstents在门脉主干癌栓所致门脉高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0例肝细胞癌伴门脉主干癌栓并导致门脉高压的患者行门脉内支架植入,并均在门脉远端留置导管行门静脉化疗,之后常规进行TACE治疗.结果 门脉压力即刻就有不同程度降低,由术前35~45cmH2O柱,降至术后20~35cmH2O柱,平均下降11.2cmH2O,t=4.98,P<0.01.门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提高,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结论 门脉支架治疗门脉主干癌栓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TACE、PEI、PVC三介入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0例(对照组);TACE联合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及/或门静脉化疗,即三介入联合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间的生存率及门脉癌栓的消失率. 结果 对照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6.7%(17/30)、40%(12/30)、20%(6/30)、6.7%(2/30),门脉癌栓消失率43.75%(7/16).而治疗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23/30)、56.7%(17/30)、36.7%(11/30)、16.7%(5/30),门脉癌栓消失率为64.7%(11/17).两组间生存率及门脉癌栓消失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介入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及二级分支癌栓(PVTT)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肝功能分级变化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4例原发性肝癌病例,根据门静脉有无癌栓及癌栓累及范围分A、B、C 3组,总结TACE治疗后肝功能分级变化的特点。结果:门静脉无癌栓83例(A组);癌栓累及门静脉一级分支39例(B组)、癌栓累及门静脉二级分支64例(C组)。TACE术后3组肝功能分级变化有差异。结论:TACE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病例治疗前后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