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囊尿管不能拔除的原因及处理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泌尿外科自 1996年以来共发生留置气囊尿管不能拔除 16例 ,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均发生于男性 ,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留置尿管 6例 ,尿潴留导尿 5例 ,其他手术后留置尿管 5例。其中尿管附着结石致尿管不能拔除 6例 ,气囊不能放净液体 8例 ,气囊嵌顿于后尿道 2例2 讨论2 .1 气囊尿管不能拔除的原因分析  1本组 6例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由于留置尿管时间长 (4~ 6周 ) ,致使膀胱内部分尿管壁上结石形成。且男性尿道较狭长 ,使尿管不能拔除。 2本组有 7例为尿管质量有问题。有的尿管气囊通…  相似文献   

2.
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泌尿外科常需留置导尿 ,多采用气囊导尿管 ,因气囊导尿管具有不易脱出 ,减少感染等优点。但有时会发生拔管困难 ,2年中遇到 6例拔管困难的病人 ,1例经B超引导下和X线透视下 ,刺破气囊 ,导尿管顺利拔除。 2例将气囊导尿管在分叉处剪断 ,囊内液体自行排出 ,顺利拔除。 1例将气囊导尿管在分叉处剪断后 ,无液体流出 ,后用细长的钢针从注水管插入 ,刺破气囊 ,顺利拔除。 1例因插管时间长 ,气囊已刺破 ,但尿管仍不能拔除 ,而是通过慢慢旋转导尿管拔除 (原因是气囊因时间久 ,形成皱壁和尿道黏膜粘连所致 )。有文章提到用 5 0ml注射器从注水管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2 2岁 ,因“脊柱压缩性骨折”行手术治疗 ,术后留置导尿管。拔管时发生导尿管嵌顿而行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时膀胱过度充盈 ,内未见导尿管及球囊 ,进一步扫查见导尿管上端位于后尿道前列腺部 ,亦未见球囊。应用6 5MHz探头经直肠检查见导尿管位于后尿道前列腺部 ,其上端可见一直径约0 5cm的小囊状无回声区 ,诊断为后尿道导尿管球囊嵌顿。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以 18G活检针刺破球囊 ,抽出囊内液体 ,顺利拔管成功。讨论 本例导尿管嵌顿的原因为拔管时未能完全抽尽球囊内的液体 ,残存的少量液体在导尿管上端形成一个小囊 ,难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变传统留置导尿管在拔除尿管时给成年患者带来的不适反应.方法 将100例需留置导尿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麻醉后用16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对照组,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和排尿困难的程度及留置尿管后有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留置尿管后均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现象.结论 成年患者应用12Fr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能明显减轻拔除尿管时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的程度,且不会增加管周漏尿及尿管脱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不易脱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留置导尿.但气囊尿管拔除困难者偶有发生,我们曾对一例女性气囊尿管拔除困难患者采用多种拔管方法失败后,采用16G静脉注射套管针沿尿管壁经外尿道进入刺破气囊而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囊尿管临床应用中出现故障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次性气囊尿管在基层医院应用,常发生漏尿、嵌顿、尿道出血、导尿管断裂、气囊破裂、拔管困难等故障。现将我科290例病人应用气囊尿管遇到故障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 ,无需胶布固定 ,不易脱出等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留置导尿。但气囊尿管拔除困难者偶有发生 ,我们曾对一例女性气囊尿管拔除困难患者采用多种拔管方法失败后 ,采用 16G静脉注射套管针沿尿管壁经外尿道进入刺破气囊而获成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变传统留置导尿管在拔除尿管时给成年患者带来的不适反应。方法将100例需留置导尿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麻醉后用16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对照组,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和排尿困难的程度及留置尿管后有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留置尿管后均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现象。结论成年患者应用12Fr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能明显减轻拔除尿管时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的程度,且不会增加管周漏尿及尿管脱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 3年遇到男性导尿困难 2 5例 ,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 8例 ,经用不同方法处理 ,均获成功。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导尿困难 2 5例 ,年龄 16~ 82岁 ,平均 6 8岁 ,6 0岁以上者 2 2例 (占 88%) ,全部病例均为常规导尿方法失败者 ,其中前列腺摘除术后重插尿管 4例。所有病例经尿道灌注石蜡油加麻药后 ,改用冲击式导尿获成功 10例 ,换尖头导尿管获成功 6例 ,导尿管内置金属导丝导尿成功 9例。气囊尿管拔除困难 8例 ,留置尿管时间数小时至 10d ,年龄 2 0~ 76岁 ,平均 45岁。通过剪除气囊活塞 ,导丝插入尿管牵拉或细导丝插入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气囊导尿管拔管法在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拔除尿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拔尿管法拔除尿管,观察组43例采用改良拔尿管法拔除尿管。比较2组拔管时患者的舒适度及拔管后患者出现尿痛、血尿、再次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疼痛发生率,拔管后尿痛、血尿、再次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拔尿管法相比,改良拔尿管法可明显减少患者出现疼痛、尿痛、血尿、再次尿潴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一种新型专利产品"导尿套管"和传统导尿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不同疾病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632例作为实验组,应用新型导尿套管留置导尿,同时随机抽取428例与实验组疾病种类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球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的尿流率、导向强度和凝血块体积均显著增加(P均<0.01),而其膀胱造瘘手术率明显降低(P<0.01),气囊承压、气囊容量和管壁承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导尿套管的导尿成功率和尿液冲洗引流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气囊尿管.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长度对导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寻找导致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31名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右侧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后摄正位胸片。根据管路长度分为36cm组、40cm组及45cm组。观察年龄、身高、体质量、管路末端位置、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及是否患有糖尿病及冠心病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比较不同长度管路血流量及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54.4±30.6)ml/min,(257.7±23.1)ml/min,(253.0±28.0)ml/min,P=0.603];3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比例行卡方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15);管路末端在心房者与不在心房者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Logistic回归提示血红蛋白(OR=1.037,P=0.002)、白蛋白(OR=0.922,P=0.041)及身高(OR=0.910,P=0.002)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身高、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但管路长度并不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Catheter tracking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Over the last decades, researchers have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catheter tracking solutions. However, most of the published work thus far focuses on a single application or a single track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haustive re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for catheter tracking in general by analyz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this field. We first present a historical overview that led to catheter tracking and continue with a survey of leading tracking technologies. These include image-based tracking, active and passive tracking, electromagnetic tracking, fiber optic shape sensing, bioelectric navigation, robotic tracking solutions, and hybrid tracking. As for imaging modalities, the focus is on x-ray based modalities, ultrasoun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ally, we review each tracking technology with respect to the imaging modality and establis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underlying anatomy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规范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降低医疗费用。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利益相关人群进行访谈,编写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初稿,设计推荐意见专家共识表,通过2轮专家论证会议,结合专家意见,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形成共识。结果 该共识总结了冲管与封管、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输液接头、静脉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预防与控制等6个方面的最新证据,内容覆盖导管维护的各个环节。结论 该共识条目简单明了、易执行,新增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规范及标准,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在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在新生儿监护室实施脐静脉置管的6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固定方法为荷包缝合脐带残端,并用医用胶带将导管蝶形固定于患儿腹壁一侧;观察组则用橡胶圈直接套扎,之后将脐静脉导管末端环...  相似文献   

16.
The flow rates of the 18- to 24-gauge catheters most commonly used in pediatrics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which catheters and infusion techniques allowed for rapid volume replacemen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s expected, short, large-diameter catheters were found to have a higher flow rate, and flows under pressure in the largest catheters tested were up to 17 times greater than in a longer, smaller diameter catheter. Catheters designed for peripheral venous insertion in children showed an 18 to 164% increase in flow rat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auge catheters designed for central venous use. Thus, intravenous access via a central vein does not guarantee more rapid fluid infusion unless the use of the central vein permits the insertion of a catheter larger in diameter than any that could be placed peripherally. Knowledge of the flow rates determined for the various catheters in this study will assist the physician in optimizing fluid resuscitation of the critically ill or injured child.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失功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失功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方法分析15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其中36例为长期双腔导管,120例为临时双腔导管。结果导管失功有两大类:①导管通路功能障碍22例,原因以导管血栓形成为主(占59%),导管纤维外鞘形成是长期双腔导管功能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导管使用过程发生;于置管后即刻发生者多由导管打折、贴壁等技术因素引起;②导管相关性感染27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非DN患者;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临时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长期导管,且留置越久,临时导管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导管内血栓形成是两类导管通路障碍的主要原因,长期双腔导管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还有纤维外鞘;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及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影响感染的因素还有糖尿病和置管部位;需长期留置导管时,应用带涤纶套的导管可明显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8.
A new abscess drainage catheter with a replaceable sump lumen is described. This tube should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catheter replacem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abscess drainag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两种不同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采用改良方法置管,对照组38例按产品说明书方法置管。结果实验组置管所需时间(4.88±2.21)min,对照组(9.58±3.45)min,经t检验,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一次操作成功率97.6%,对照组68.4%,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舒适度经非参数Ridit分析,u=29.73,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液囊空肠导管改良置管法在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不适感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握拳活动、握力器锻炼、手指操活动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肿瘤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分为握拳活动组、握力器锻炼组、手指操组,观察比较3组置管后3个月内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生情况。结果 3组置管后3个月内CRT发生率分别为31.44%,21.28%,12.05%。CRT总发生率及第1周CR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5.357,P<0.001; χ=7.700, P=0.021),手指操组CRT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手指操活动有助于降低CRT发生率,减轻CRT的严重程度,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