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彭冉 《现代保健》2011,(29):33-34
目的总结98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治疗严重发育不良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治疗严重发育不良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87~156(120.1±9.70)d。体重4.35~8.00(6.5±0.68)kg。婴儿易感冒,喂养困难,其中83例反复发生肺炎,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21例肺炎、心衰,术前三次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心衰难以控制。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亡,卒3.06%),因术后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例,因低心排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者19例,发生牢19.38%。结论尽早手术治疗和术中精细、温柔操作,术后严密呼吸道管理和严格调整出入量,合理应用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可明显降低低龄、低体重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理疗(CPT)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婴儿VSD合并PH的患儿进行CPT技术,观察插管天数、临护天数、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血气中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在婴儿VSD合并PH术后应用呼吸理疗,能彻底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通气,改善缺氧,缩短插管时间,减少重症监护室的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剑  罗金文  陈仁伟  曾德斌  阳广贤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56+158-156,158
目的探讨外科术中应用封堵器关闭小婴儿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例VSD且伴有肺动脉高压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VSD介入封堵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出现并发症,住院期间无病例死亡,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为(12.5±4)d,出院前采用超声复查可发现患儿心室射血分数(EF)为(64.5±4.3)%,与治疗前EF(52.3±3.8)%相比显著上升,而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性或合并其他血管畸形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应用封堵器关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极低体重儿及对手术不耐受的患儿其临床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早期教育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研究早期教育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期教育方案,实验组自胎儿5个月时实行胎教 ,小儿出生后在医生指导下,由家长按计划对其每天进行训练,另设对照组,在小儿1、2、4、6、9、12月时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价,在12月龄时,对两组小儿进行盖塞尔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对两组小儿进行感知觉、大运动、精细运用、语言等单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实验组小儿通过的平均月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12月龄时,实验组小儿和智能发育年龄(DA)及智能发育商(DQ)高于对照组,除大运动外,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儿的心理及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0~1岁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1 225例婴幼儿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5个能区进行测试,并对结果及影响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婴儿不同能区发育与年龄正相关,母亲的文化程度、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主要抚养人是神经心理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是遗传-环境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体重10 kg以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儿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80例体重10 kg以下VSD患儿术后采取的护理措施为: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以防感染发生;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密切观察、处理低氧血症出现;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患儿出现呼吸机依赖。结果 80例患儿死亡3例,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低心排出量2例,脱离呼吸机困难放弃治疗1例。77例经积极采取措施后均治愈。结论对体重10 kg以下VSD患儿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超声分型对动态观察缺损大小的价值。方法:收集106胎胎儿单纯VSD进行超声分型,动态观测胎儿及产后1年内的VSD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其转归。结果:106胎单纯VSD胎儿,膜周部和肌部的缺损在宫内及生后缺损愈合率明显高于漏斗部,但宫内愈合率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膜周部与漏斗部、肌部与漏斗部愈合率及总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缺损与小缺损宫内、生后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缺损与小缺损在宫内愈合率及总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单纯VSD的超声分型对动态观察缺损大小有一定价值,单纯大型VSD的缺损不易闭合,中小的缺损是否闭合与缺损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8.
9.
做好呼吸道管理是降低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后病死率,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关键.现将2000~2004年手术治疗58例5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呼吸道管理策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 6(7.0 1 % )例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 374例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后出现 2 6例残余漏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认为造成残余漏除技术原因外 ,还与修补的方法有关 ,随访 2 1例至今 ,Echo示自行闭合 4例 ,缩小 6例 ,二次手术修补VSD 1例 ,无死亡。结论 提高修补技术及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 ,是避免残余漏的发生及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杨瑛  侯传举 《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108-111
研究了实时三维超声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情况,综述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之前的诊断,介入治疗中的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的优势,最后指出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LC-MALDI-TOF/TOF MS)方法筛选潜在的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探索室间隔缺损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患者和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房间隔缺损患者血清各20例,组内等量混合后利用安捷伦公司生产的多重亲和去除系统(MARS)去除14种高丰度蛋白,iTRAQ试剂标记后应用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经质谱鉴定进行相对定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329种,其中表达量有明显差异的蛋白质36种包括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脂联素等。室间隔缺损组较健康对照组和房间隔缺损组表达量均上调>1.2倍的蛋白有21种,下调<0.83倍的蛋白有16种。结论筛选出一系列室间隔缺损相关的差异性蛋白,为进一步探索室间隔缺损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降低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病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6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需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结果 本组无外科手术死亡病例.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5/12),不相符率58.3%(7/12)(P>0.05).术后ASD直径平均(31.0±1.0)mm,较术前诊断的(26.0±2.3)mm增大(P<0.05).术后VSD直径平均(5.0±0.8)mm,与术前诊断的(4.0±0.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 3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焦虑状态,分析影响患儿术后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1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入院当天和术后1 d、术后7 d分别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对患儿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调查患儿术后焦虑原因并分析患儿术后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患儿术后1 d、7 d的mYPA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F=10.247、9.551、8.781、11.362、7.051、6.995,P<0.05)。学龄前期患儿入院时、术后1 d、术后7 d的mYPAS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学龄期患儿(t=3.321、6.328、4.0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术后1 d的焦虑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对穿刺疼痛恐惧、对手术过程恐惧、对手术室/病房恐惧,其对患儿术后1 d焦虑的解释率为66%;术后7 d的焦虑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对手术室/病房恐惧、出血与血肿,其对患儿术后7 d焦虑的解释率为59%。结论 患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障碍,对手术室/病房恐惧、术后出血与血肿是影响患儿术后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2例病人,年龄4~35岁,经右腋下直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心内手术体外循环经验.方法:所有病人经右腋下直切口完成修补术.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单纯房室间隔缺损病人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是一种微创、美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V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23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治疗护理均痊愈,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构建血清诊断模型,探讨血清蛋白质谱在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并构建诊断模型。结果完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88、95.00%、100.00%、92.42%、87.18%和100.00%,简化模型ROC曲线下面积、预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48、94.00%、88.24%、96.97%、93.75%和94.12%。简化模型与完整模型之间预测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血清蛋白质谱建立的诊断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病例与对照,对诊断室间隔缺损具有一定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后的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认知能力及行为问题,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VSD 64例患儿。采用P300事件相关电位来评估VSD患儿的认知能力,另外采用儿童行为问题问卷来评估患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以56位正常对照儿童参与了本研究。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VSD患儿在额叶和顶叶部位具有长的潜伏期,额叶和顶叶部位的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2)VSD的男童存在抑郁、体诉等行为问题,女童存在抑郁、强迫、社会退缩、违纪等行为问题;3)存在抑郁、体诉问题的VSD男童事件相关电位的异常分别表现为顶叶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及额叶潜伏期延长;4)存在抑郁、强迫、社会退缩、违纪问题的VSD女童事件相关电位的异常分别表现为顶叶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额叶波幅降低、额叶潜伏期延长、顶叶波幅降低。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介入治疗后的VSD患儿,学龄期的认知能力存在轻度的损害,且有一定程度的情绪和行为问题,VSD患儿的行为问题与异常的事件相关电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地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住院资料,为制定相关临床策略和医保政策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892例于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湘雅医院就诊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临床特征。结果 892例患者中,男童495例,女童397例;诊断年龄>3岁的466例,≤3岁426例,年龄范围为0~14岁;城镇儿童为145例,农村747例;大病医保政策实施前就诊的患儿232例,实施后就诊660例;主要诊断为室间隔缺损且无合并症的患儿416例,有一种合并症的337例,两种或以上合并症的139例;有术后并发症的患儿119例,无并发症者773例;治疗有效888例,无效4例。不同地区患儿性别、年龄和术后并发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86,0.002,1.544,P值均>0.05);城区患儿病情相对复杂(χ2=9.719,P=0.010)且治愈率低于农村患儿(χ2=6.312,P=0.012),大病医保实施后,农村患儿明显增多(χ2=12.788,P<0.001),且就诊人数逐年增多,与城区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4,P=0.012)。结论 城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病情相对危重,应在临床上予以重视。农村地区患儿受益于大病医保政策,积极诊疗的人数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