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佘彬  陈雁  张瑞明 《华西医学》2012,(6):812-814
目前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在完成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药物申办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临床试验过程中重要的一员,CRC承担着协调及管理临床试验项目的任务,具有"项目管理助手、后勤保障支持"的特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中医专业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尝试配备CRC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现就该机构中医专业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CRC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工作职责进行简要介绍,为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保证药物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我国于2003年颁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要求所有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GCP原则.但在我国的药物临床研究中,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申办者或合同研究组织(CRO)公司委派了监查员对每个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定期的监查,但由于其委派的监查员因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不足,在监查中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了问题但不能正确认识到监查中发现的问题的严重性,甚至重进度,轻质量[1];不能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朱和莲  高秋悦  向瑾 《华西医学》2022,37(1):97-101
建立和完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质量控制(质控)体系,是保障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近年药物临床试验数量持续提升,质控要求不断提高.而在临床工作中,医疗人员的工作负荷大,投入到临床试验的精力有限.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作为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和协调者,在研究者的授权和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护理人员作为兼职临床研究协调员(CRC)的实践和评价。方法由专业组护士担任兼职CRC,协助研究者做好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不同阶段,按照方案要求,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管,并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项目质量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结果护理人员全程参与临床试验的实施,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因其职业背景和技术专长,与临床试验机构管理组织(SMO)派遣的CRC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采用护理人员兼职CRC模式可满足临床试验的管理要求,使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都能得到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RC患者187例,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期按性别、年龄匹配健康体检者18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CR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AR水平。分析血清AR与CR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RC患者血清A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U=0.000,P<0.01)。血清AR与CR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分期中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清AR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期患者血清AR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P<0.013)。肝转移者血清AR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转移者和无转移者(P<0.017)。伴有脉管侵犯者和神经束侵犯者血清AR均显著高于无脉管和无神经束侵犯者(P<0.05)。血清AR预测患CRC的准确性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11;预测CRC脉管侵犯和神经束侵犯的准确性也较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4和0.583;但对预测CRCⅣ期和肝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958,血清AR预测CRCⅣ期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3.28p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65.32%和82.93%,预测CRC肝转移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31.75p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61.74%和86.55%。结论血清AR水平与患CRC、CRCⅣ期、肝转移、脉管侵犯者和神经束侵犯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血清AR水平对预测CRCⅣ期和肝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粪便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甲基化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FOBT对56例CRC患者和34例体检健康者进行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分析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FOBT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RC患者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3.9%,体检健康者为2.9%;联合FOBT检测诊断CRC敏感性为55.4%,明显高于单独MGMT基因甲基化的33.9%(χ2=14.674,P<0.01)和单独FOBT的33.4%(χ2=14.322,P<0.01)。MGMT基因甲基化与CRC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隐血可提高CRC的诊断效率,有望成为CRC的非侵入性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浆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8例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CRC患者(Ⅰ~Ⅲ期)及38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提取CRC组及体检健康者血浆cfDNA,行高通量甲基化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散发性结直肠癌(CRC)中不同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原理。方法 收集139例CRC组织蜡块制作组织芯片,使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CAM、β-catenin, c-Myc及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对EpCAM染色结果与CRC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139例散发性CRC病例中,EpCAM在CRC中呈细胞膜强表达者占85.7%,弱表达或缺失者占14.3%与高表达者相比,弱表达病例的TNM分期(P=0.003)及淋巴结转移率(P<0.001)显著升高,二者在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弱表达者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c-Myc的核表达率及Ki-67的增殖指数均高于强表达者。结论 既往研究认为,EpCAM过表达是CRC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的指标,然而本研究表明,EpCAM在部分散发性CRC的病例中膜表达减弱,这样的病例具有更高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其原因可能与调节膜内蛋白水解(RIP)导致EpCAM胞内结构域(EpICD)的蛋白水解裂解进入胞质触发信号级联,导致W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 CTLA-4)水平与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的特征关系,评价其对CR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1例CRC患者的术前血清及临床病理资料,以3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CTLA-4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元Logistic回归比较s CTLA-4、CEA和CA19-9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 CRC患者血清中s CTLA-4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37,P0.01);溃疡型腺癌s CTLA-4水平明显高于隆起型腺癌(t=2.40,P0.05);CEA单独检测特异性最高(97%),而s CTLA-4、CEA、CA19-9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最高(91%)。结论血清s CTLA-4、CEA和CA19-9 3者联合检测在CRC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潜在的CRC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分析MMR蛋白的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2例CRC中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表达情况,将4种MMR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 MMR),全部阳性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 MMR)。检测CRC患者MMR蛋白的缺失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2例CRC中p MMR组179例,MMR蛋白表达率88.6%;d MMR组23例,MMR蛋白缺失率为11.4%。MLH1、MSH2、MSH6及PMS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2%、3%及8.4%。其中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MLH1-PMS2、MSH2-MSH6者分别为8例(4%)、4例(2%),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均呈正相关(γs=0.670,P0.001;γs=0.812,P0.001),仅PMS2蛋白缺失者9例(4.5%),仅MSH6蛋白缺失者2例(1%)。(2)CRC癌患者d MMR与p MMR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差异(P0.05),而在性别、肿瘤大小、CEA和CA199含量、RAS和Braf基因突变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d MMR结直肠癌比例偏低,而且MLH1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较MSH2和MSH6多见。MLH1和PMS2、MSH2和MSH6常协同表达或缺失。(2)MMR蛋白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MMR蛋白对预测CRC的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近、远端CRC发病机制方面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思超 《护理学报》2014,(21):22-24
<正>研究护士(research nurse,RN)或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作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发展中的新兴职业,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作用正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现笔者就我国研究护士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针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研究护士的培养和管理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miRNA-182作为结直肠癌(CRC)潜在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3例CRC患者血清miRNA-182相对表达量,并与肠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RC患者血清miRNA-18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肠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NA-182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为0.846,95%置信区间为0.768~0.925;诊断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81.1%。血清miRNA-182相对表达量与CRC患者TNM分期(P=0.011)及远距离转移(P=0.002)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特征无关。CRC患者术后血清miRNA-18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而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血清miRNA-182相对表达量又明显升高(P=0.019)。结论 CRC患者血清miRNA-182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血清miRNA-182可作为CRC潜在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艾滋病患者的合并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取艾滋病患者骨髓真菌,有菌者进行分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合并感染的病原体生长较慢,真菌感染较高,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提供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艾滋病患者标本,真菌至少需要15 d,合并感染要在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用药.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CRC)在全世界最常见的致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 3 位,在基因组改变、表达特征及药物反应性方面表现出异质性[1].目前,最可靠的结肠癌预后因素是 TNM分期.尽管筛查和治疗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CRC患者的生存率,但在诊断为相同 TNM期的肿瘤患者中,临床结果差异很大,局限性癌患者的复发率为20%~30%[2].在一项研究中,Ⅰ期复发率为 5%,Ⅱ期复发率为 12%,Ⅲ期复发率为 33%[3].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进展,复发率随之增加.由于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Ⅲ期CRC 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辅助化疗在Ⅱ期CRC中的作用仍有争议.虽然目前指南建议对高危Ⅱ期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但对高危Ⅱ期 CRC 的定义仍然不明确.TNM分期的局限性表明,需要在预测复发的临床病理特征之外做更详细的检查,以寻找一个更好的生存和复发预后指标.目前发现 CD4+、CD8+ T淋巴细胞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存在差异,并对预后有指导意义,但其对 CRC 诊治及预后价值的综合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近几年关于 CRC 患者CD4+和(或)CD8+T 淋巴细胞水平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旨在评估其作为一项 CRC 诊治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miR-92a-3p在体检健康者、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以及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在CRC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rizol法分别对30例体检健康者、25例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和40例CRC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清进行总RNA提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92a-3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血清miR-92a-3p的CRC诊断效能。结果 CRC术前组血清miR-92a-3p的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腺瘤息肉组(Z=4.75,P0.01)、CRC术后组(Z=4.28,P0.01)和健康人对照组(Z=8.00,P0.01);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iR-92a-3p的表达水平低于CRC术后组(Z=4.08,P0.01)和结直肠腺瘤息肉组(Z=2.70,P=0.01);结直肠腺瘤息肉组和CRC术后组的血清miR-92a-3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P=0.32);血清miR-92a-3p鉴别CR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9(95%CI:0.840~0.959),当cut off值为2.7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80%;血清miR-92a-3p的高低与CRC的浸润深度(Z=2.14,P=0.03)、淋巴结转移(Z=2.86,P=0.04)、TNM分期(Z=2.93,P0.01)等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密切。结论血清miR-92a-3p可能为临床上CRC的筛查、病情监测等方面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临床检验指标(血细胞炎性指标和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并建立诊断预测CRC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370例初诊CR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常规临床检验指标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诊断效能,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RC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用于诊断预测的Nomogram模型,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与体检健康者相比,CRC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明显增高,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水平明显减低(P均<0.01)。NLR与肿瘤大小、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LR与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和淋巴结侵犯有关。上述4项血细胞炎性指标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的AUCROC达0.844,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87.9%。除NLR外的其他5项临床检验指标与年龄、性别均是CRC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此建立的Nomogram模型的C指数为0.866。结论NLR、LMR、PLR、RDW和CEA、CA19-9间相互联合有助于CRC早期筛查,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肿瘤标记物CA242与CA72-4比值在诊断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收集87例CRC患者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242及CA72-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A242/CA72-4比值在诊断CRC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87例疑似CRC患者最终56例(64.37%)被确诊为CRC,31例(35.63%)被排除CRC。CRC患者CA242、CA72-4及CA242/CA72-4比值均高于非CRC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CA242/CA72-4比值最为明显(P=0.013)。CA242、CA72-4及CA242/CA72-4比值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621及0.775,其中CA72-4与早期CRC无明显相关性,而CA242及CA242/CA72-4比值与CRC诊断呈显著相关性(P=0.013、0.006),两者的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76~0.851及0.612~0.887;当CA242/CA72-4截值(cut-off)为2.6时(CA242=28.6,CA72-4=11时),其诊断早期CRC的敏感度为91.32%,特异度为94.57%。结论CA242/CA72-4比值在诊断早期CR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A242或CA72-4两者单项,尤其当比值接近2.6时需高度注意CRC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张盖 《华西医学》2012,(7):979-981
中药临床试验是中医药研究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在中药临床试验中有重要作用,其工作范围涉及到中药临床试验的各个方面。由于中药临床试验有着不同于西药临床试验的特点,CRC在中药临床试验中的作用也有其特殊性,对提高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科学性及试验数据的可信度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大肠癌(CR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CRC患者术前静脉采血,使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荧光定量PCR(RTFQ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癌胚抗原(CEA) mRNA表达,比较CTCs细胞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58例CRC患者外周血中CK20及CEA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93.1%.CTCs的阳性检出率与Duc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多重RTFQ PCR方法可应用于CRC患者外周血中CTCs检测,对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外周血游离线粒体DNA(circulating cell free mitochondrial DNA, CCF mtDN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2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30例原发性CR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CCF mtD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CF mtDNA含量与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作为CRC筛查标志物的效能。结果 CRC患者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85.94±4.5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83.10±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5)。低分化癌组织中的CCF mtDNA含量(57.75±5.26)明显低于中分化(92.64±5.68)及高分化(110.00±14.95)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P0.05)。CCF mtDNA含量高低与CRC患者的预后无关(χ~2=0.261,P=0.610)。CCF mtDNA筛查CRC的AUC~(ROC)为0.921,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933。结论 CCF mtDNA含量在癌组织中下降,但与预后无关,可能作为CRC的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