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源性胆道损伤往往病情复杂、后果严重 ,临床上重点在于警惕高危因素、明确损伤原因 ,针对性地加以预防。本文通过具体病例分析就如何有效预防术中胆道损伤以及正确的外科处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评定在胆道手术中应用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92例胆道结石患者资料,观察经胆道造影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未进行术中胆道造影组共152例,有结石残余者8例,占5.26%,因残余结石和胆管损伤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或其他方法取石12例,占7.90%。行术中胆道造影组140例,无残余结石、胆道损伤等问题。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临床上可以减少术后结石残余和降低再手术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兴明  王建  于世良  王明才  白明东 《吉林医学》2009,30(21):2577-257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收治的9例腹腔镜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后8例痊愈,占88.9%。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占11.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是防止胆道损伤的有效措施;胆道损伤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损伤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姚保民 《吉林医学》2011,(11):2204-2205
目的:总结48例因手术引起胆道损伤临床的病例,引起手术医师对术中胆道损伤的关注,及损伤后处理不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再次关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手术后因胆道损伤再次手术治疗术中情况及对首诊手术医师的随访。结果:2周内及时发现胆道损伤3例,2例胆总管侧壁损伤缺口小于0.5 cm并胆漏患者行剖腹探查二次手术,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胆总管注水试验后找到损伤部位,损伤的胆管壁修补后胆总管切开放置T管引流,此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胆道手术为高风险手术,医源性胆道损伤重在预防,由手术方式不当及其他因素而造成的胆道损伤及损伤后一期处理的不恰当因素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刘卫东 《中国医疗前沿》2011,6(6):62+73-62,73
目的探讨引发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6年诊治的13例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造成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导致胆道系统损伤。本组13例,2次手术共2例。其中1例为术后并发胆道狭窄,再次手术治愈。其余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胆道损伤重在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造影81例,成功79例,发现胆道结石17例,胆囊管解剖变异5例,胆道损伤2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结论: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能有效防止胆道结石残留,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对提高手术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闫晗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86-186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所致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9例造成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损伤,应积极及时地采取适当合理的术式或保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副肝管是胆道常见的变异。胆道手术术中辨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之间关系,明确辨认有无胆道变异,是避免胆道损伤的重要因素。笔者报道1例胆囊管开口于副肝管,副肝管再汇入胆总管的病例,为临床工作中避免胆道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以来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1600例临床资料。结果:顺行切除发生胆道损伤4例,顺逆结合发生胆道损伤1例,逆行切除无胆道损伤。结论:腹腔镜下逆行胆囊切除术能有效防止胆道损伤,同时提高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100例和观察组采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下手术治疗100例。结果观察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残石率0、术后胆道损伤0、感染发生率1%均低于对照组的15%、12%、13%,χ2=16.22,12.77,11.06,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可以降低术后残石率和胆道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1991年4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51.4%;其次为医源性胆道损伤,占全组病例的34.3%.结论 胆道再次手术除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之外,医源性胆道损伤也是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前讨论、术中仔细探查与精细操作、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者良好的身心状态与高超的手术技巧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147-1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患者30例作为胆道损伤组,同时选取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无胆道损伤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胆道损伤的原因。结果: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者、胆道异常结构、胆囊壁厚度、胆囊管长度、术中粘连、术中出血、胆囊管切断顺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术者、胆道异常结构、胆囊管长度、术中粘连、术中出血、胆囊管切断顺序均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者熟练操作,掌握胆道异常结构、胆囊管长度、术中粘连、术中出血、胆囊管切断顺序等情况,可以降低胆道损伤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对1991年4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51.4%;其次为医源性胆道损伤,占全组病例的34.3%。结论胆道再次手术除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之外,医源性胆道损伤也是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前讨论、术中仔细探查与精细操作、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者良好的身心状态与高超的手术技巧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胆道手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出现的非损伤性黄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通过对56例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术后发生非损伤性黄疸占本组同胆道手术的1.4%。与病人术前有无肝病、肝功能状态、胆道病变、手术操作,引流物的放置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胆道手术后出现黄疸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一部分是属非损伤性的,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仔细查找病因,避免阴性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微创手术128例。结果:术后转开腹手术1例,并发胆道损伤3例;无输血病例,平均住院4.2天。结论: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方便、易行、安全、损伤小、效果好、交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诊治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非损伤性黄疸。方法通过对60例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对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黄疸要结合病史、手术过程及术后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从病人术前肝功能状态、储备功能、胆道病变、手术操作、术后引流物的放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B超、CT、MRCP等,明确黄疸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结论黄疸是胆道术后出现的有意义的临床征象,有因胆道损伤所致,也有非损伤的原因,反映的病变是多样的,通过各种检查,结合病史,手术过程,获得明确诊断,从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并非出现术后黄疸就急于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原因、防治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12年12月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临床资料,探讨在胆道损伤预防及处理方面的经验。结果在胆囊切除时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或变异是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胆囊切除时必须认清“三管”关系,有无解剖变异,以及切除胆囊后仔细观察有无胆汁渗出,胆管进行性增粗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2年进行的174例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情况。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153例,阴性者103例,假阳性者2例,发现胆道结石45例,Mirizzi综合征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1例,发现胆道结石2例,胆道损伤l例,胆道解剖异常3例。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准确率为98.8%(172/174)。结论: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准确率高,可降低胆道结石的残余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胆道镜在胆道梗阻探查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永昌县医院外一科应用胆道镜在胆道梗阻探查术18例临床资料。结果:18例痊愈出院,无肝外胆管结石残留、胆汁漏、急性胰腺炎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直观、安全、高效,是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及术后胆道残留结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容易引发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因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月至2007年1月16例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5例,1例死亡。术后并发胆道感染2例,胆道出血1例,胆道狭窄2例。结论胆道损伤重在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病人的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